第2章 賺第一桶金
作者:畫煙      更新:2022-05-29 19:02      字數:2447
  周文景麵對這些人的嘲諷,直接選擇無視。

  這些公子哥見他如此目中無人,不禁更加惱怒。

  財大氣粗的王老板,綠豆小眼中閃過一縷精明。

  他看出這個窮青年似乎有著真本事。

  “小子,你若真的知曉答案,不妨私下告訴王某。隻要答對了,賞你三百文。”

  王老板不差錢,差的就是才學。

  為了能夠親近佳人,豪橫的拿錢買答案。

  周文景的眼神微亮。

  來這個世界也有好幾天了,一直靠著年邁的牛大叔夫婦救濟肯定不是長久之計。

  趁此機會賺點起始資金,憑他的本事,定然可以一展宏圖。

  “三百文太少,一兩銀子我就賣。”

  周文景的報價相當驚人。

  要知道,普通百姓一年的收入也就七八兩銀子。如果是地主家的雇工,收入更低。工銀、飲食米、盤纏銀、農具銀、柴酒銀等,全部加起來一年也就四五兩銀子。

  他一個答案就要賣一兩銀子,王老板翻了個白眼,怒哼道“老子的銀子可不是大風刮來的。三百文頂得上普通人十天的工錢了,你可別人心不足蛇吞象。”

  周文景不著急。

  對付王老板這種人,他自有辦法。

  “嗬嗬,王老板既然嫌我的價格高,沒關係,我再問問其他老板。一兩銀子就能得到與花魁同遊、獨處的機會,我想會有人願意的。”

  說完,周文景佯裝物色新對象。

  王老板立刻急了。

  董小姐每日隻會一人。

  要是被別人搶了先,他可就沒戲了。

  這些天,一直被那些才子們虐。每天來這苦等,最終看著別人答題成功後登上畫舫與佳人相會。他卻隻能敗興而歸。

  別提有多沮喪了。

  機會就在眼前,失不再來。

  王老板咬咬牙,把心一橫。

  不就一兩銀子嗎?

  算個俅。

  “小子,算你狠。答案我買了。”

  王老板伸手。

  身後的仆人立刻取出一個小銀錠交到他手裏。

  明朝晚期,官府印製的寶鈔早就廢了。銀子才是硬通貨。

  “事先可說好了,答案不對,一文錢都不會付給你。”王老板提前打好招呼。

  “成交。”

  周文景自信點頭。

  當即湊到王老板耳邊低語了兩個字。

  王老板興奮的衝著畫舫上的玉玲喊道“我知道答案了,珊瑚,可對?”

  玉玲臉上的笑容頓時僵住。

  她沒想到那個窮青年還真能答出來。

  “答案正確,恭喜王老板。”

  她的笑容分明有幾分勉強。

  那些嘲笑周文景的公子哥更是羞愧難當。

  誰也沒料到這個窮青年如此了得。

  他們答不出來的題目,人家不費吹灰之力就答對了。幾人的臉,被打得啪啪地響。

  “哈哈,王某終於搶到了與董小姐同遊的機會啦!諸位,承讓了!”

  王老板頓時紅光滿麵,欣喜若狂。

  他是個生意人,頗講誠信。

  轉身把銀子遞給周文景。

  “小兄弟,謝謝你。”

  不知不覺間,他對周文景的稱呼變尊重了許多。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這個世界,讀書人的地位是很高的。

  “您客氣!”

  周文景接過銀子,心情明媚。

  憑借知識賺錢就是爽。

  輕輕鬆鬆,一兩銀子到手。

  有了這一兩銀子當本錢,他終於可以幹點事了。

  根據他對曆史的了解,最賺錢的行業是典當行、錢莊、鹽、茶、織作這五個行業。當然,如果家裏有良田千畝,躺著收租也能過上富人生活。

  鹽、茶買賣需要有很強的官方背景才能幹,普通人想都別想。

  典當行與錢莊,則需要極為雄厚的本錢,同樣不是現在的他能企及。

  織作就是養蠶織造,晚明,綢緞仍然是外貿的第一熱門。

  從事織作賺的都是辛苦錢,需要種桑養蠶,購置織機,夜以繼日的紡絲織布。出來成品後,還要遭受官史層層盤剝。

  他隻有一兩銀子的起始資金,砸進這五個行業中的任何一個行業,連泡都不會冒一下。

  如果本錢夠大,還有一個賺錢的捷徑。

  明朝末期,白銀是流通貨幣。但是國內與國外的金銀兌換比例嚴重失衡。國外15兩銀子兌換一兩金子,國內隻需9兩銀子就能兌換一兩金子。

  這是一個巨大的匯率漏洞。

  如果有一萬兩銀子周轉,出海一趟,輕輕鬆鬆就能賺六千多兩銀子。

  另外,蘇州的房產再有一年多的時間就會暴跌,糧食暴漲。

  現在囤積糧食,等到明年就能賺翻。

  到時候,豪宅將會暴跌至原價的一兩成,仍然無人問津。趁機入手十幾棟,等到兩年後,糧食供應穩定了,房子價格很快就會漲回去。

  哪怕隻靠著收房租,他一輩子都可以吃喝不愁了。

  可是這一切,都要建立在雄厚的資金上。

  周文景揣著到手的一兩銀子,躊躇滿誌,卻又情不自禁的感歎囊中羞澀。

  萬事開頭難呐。

  即便知道曆史走向,掌握著許多超前的信息,想幹一番事業,沒有本錢也是徒然。

  走在繁華的金陵城大街上,周文景努力嗅探著商機。

  經過大通路一家鞋店時,隱隱聽到裏麵傳來不和諧的聲音。

  “唐老爺,求您再寬限些時日吧!”

  “限你三日內交齊欠下的租金,否則別怪唐某不講情麵!”

  沒過多久,便有一名身著華服的中年男子帶著兩名仆人冷著臉走了出來。

  想必此人便是房東了。

  能夠在金陵城內擁有鋪麵者,非富即貴。

  房東往往比鄉裏的地主還要更強勢。

  三人離開後,店內傳出陣陣壓抑的哭泣聲,透著絕望。

  明朝太祖朱元璋,頒布了嚴格的鞋履法令。哪怕是人見人怕,官見官哭的錦衣衛,也隻能穿草鞋辦公。如有人違反,輕則杖刑罰款,重則收監坐牢。

  在如此嚴厲的法令之下,明朝的鞋子生意很不好做。

  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

  投資有風險,需謹慎。

  這位趴在櫃台哭泣的男子,便是活教材。

  周文景站在店外觀察,鞋店內的鞋子款式老舊,檔次不高,走的應該是薄利多銷的經營路線。

  可是在這繁華的金陵城內,商鋪林立,鞋店並不在少數。

  本就競爭激烈。

  再加上夜市有許多小攤販也售賣低檔次的鞋子、衣服。那些攤販的攤位費比昂貴的鋪麵租金低十倍都不止,競爭力自然要強得多。

  這家鞋店的產品本就利薄,客戶又被夜市地攤與其它鞋店搶走八九成,它不關張,天理難容。

  店老板三十多歲,正是上有老下有小,壓力山大的年齡。

  房租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哭聲是那麽的無助。

  周文景轉頭看向街麵上的行人。

  穿梭如織,人流量並不少。

  他突然生出一個大膽無比的想法。

  後世的奸商們慣用的促銷套路,或許可以挽救這家鞋店。

  如果運作得當,借此機會賺到第一桶金也是大有可能。

  隻是他僅有一兩銀子,想要盤下這家店,無異於癡人說夢。

  這難不倒周文景,他的腦子一轉,便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