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暴露
作者:吃貨大聯盟      更新:2022-06-03 00:26      字數:2089
  聖帝對此信以為真,他就認為是耀縣知縣得罪了河神。以至於運輸漕運的稅銀翻船,雖然弄死了何舟成,五馬分屍也不能讓聖帝消氣。

  稅銀終究是沒了,聖帝悶悶不樂的來到了景安宮。

  自從萬貴妃倒台,被打入冷宮之後,趙才人便深得聖帝恩寵。趙才人對於聖帝的荒淫無道不但不吃醋,還會主動幫聖帝物色絕色美女。

  聖帝對她愈發的寵信,其實這還不算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趙才人足夠聰明。

  大聖開國皇帝曾有遺詔,嚴禁後宮和宦官幹政。隻是這樣的遺詔到了後世之君那裏,多半都會成為擺設。

  大明王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曾下旨,嚴禁太監幹政。可是有明一朝,宦官依舊是朝政腐敗的導火索。

  明太祖朱元璋有感於漢唐太監亂政的教訓,規定宦官隻供灑掃侍奉,“不許讀書識字”,“不得兼外臣文武銜”。並專門鑄鐵牌置於宮門之中:“內臣不得幹預政事,預者斬”。

  到了明成祖朱棣時期,這一切都變了。因為朱棣發現,相比於那些武將們,太監反而更值得信任。

  武將專權更為可怕,會導致皇權衰落甚至於改朝換代。太監則不一樣,說白了太監再怎麽權勢通天也不過是皇帝的附庸品。

  像是晚唐時期太監隨意廢立皇帝,左右皇帝生死的情況,在大明不太可能出現。所以朱棣不但建立了東廠,太監自此成為大明王朝一股重要的力量。

  聖帝暫時還沒有寵信太監的跡象,不過他寵幸後妃。尤其是趙才人足夠聰明,往往幫著聖帝處理一些軍國大事。

  看著悶悶不樂的聖帝,趙才人忍不住開口詢問:“陛下不知因何鬱鬱,臣妾願為陛下分憂。”

  孤家寡人,用來形容皇帝最為貼切不過。曆史上的任何一位皇帝,最缺的就是知心人。

  畢竟誰敢和皇帝平起平坐稱兄道弟,那是嫌棄自己死的慢。

  所以稱帝比較寂寞,很難找個人分享自己的心事。而趙才人的出現,終於讓他有了宣泄的對象。

  於是,聖帝將湖廣稅銀在鬼見愁沉船的事告訴了趙才人,越說越怒的聖帝恨恨的道:“都是那耀縣狗官,朕將其五馬分屍算是便宜了他。朕應該將其滅族、淩遲,方可解朕心頭之恨!”

  趙才人在聽完聖帝的訴說,微微皺起了眉頭:“陛下,臣妾覺得,此事怕是有些蹊蹺。”

  聖帝一怔:“此話怎講?”

  趙才人搖搖頭:“陛下您想,若是這沉船怎會兩個漕運官員都大難不死呢。還有這河神動怒一事,臣妾總覺不對勁。萬一,這船不是沉的呢。”

  聖帝猛地驚醒了:“你的意思是,哪兩個漕運官員,欺瞞與朕麽。”

  趙才人歎了口氣:“臣妾也說不好,不過依照陛下您製定的律法,若是貨船被劫這兩名官員乃是死罪。萬一是這兩艘貨船是被人劫走,或者是這兩名漕運官員互相勾結的呢。”

  趙才人說的不無道理,聖帝禁不住頻頻點頭:“說的沒錯你,朕居然沒有想到這點。那麽,朕便將這兩個漕運官員捉來,嚴刑烤問便是。”

  誰知趙才人又是搖搖頭:“陛下且不忙著急,拷問這兩名官員,嚴刑逼供之下的供詞難辨真假。陛下不如派人去耀縣查查看,若是這稅銀被劫,市麵定會流通。一旦市麵上出現流通的稅銀,就證明這批稅銀是被劫走的。”

  趙才人頗具政治頭腦,一番開解之後,使得聖帝恍然大悟:“愛妃言之有理,朕這就派人出查!”

  這一查,還真出事了。差點給唐小寶,再次的滅頂之災。

  好不容易找了個落腳點,即便是落草為寇的唐小寶,總算是讓自己的兄弟們有了暫時安身之處。

  土匪們分了絹布,立刻就下山快活起來。有人拿著絹布,去布市換了銀子,在青樓酒肆逍遙快活。

  而布市看到如此精美的絹布,便知這些都是禦用貢品。利字當頭,在利益的驅使之下,這些湖廣絹布在黑市大受歡迎。

  這就給了京城宮衛們的破案,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水滸傳裏晁蓋等人劫走了生辰綱,結果最後還是被朝廷發覺。唐小寶深知這批稅銀的重要性,作案之前就曾三令五申的告誡路寶慶等人,一旦得手之後這批稅銀短時間內絕不能擅動。

  當時路寶慶等人是一口答應,可稅銀到手之後,他們一個個的都飄了。

  水滸中的劫生辰綱按理說他們的計劃很是周密,那究竟為什麽晁蓋等人的行為這麽快就暴露了呢,其實還是因為一個人。

  當時生辰綱被劫走,濟州府尹壓力很大,於是就把案子交給緝捕使何濤,還下了死命令隻給他10天時間,不然就要將他發配充軍。而何濤果真在他弟弟何清的幫助下找出了這幾名賊人。 何清是在晁蓋等人住宿的王家客棧做抄寫員的,劫完生辰綱之後這夥人入住王家客棧。

  當時何清詢問他們的姓名,吳用直接回答說:我等姓李,是販賣棗子的客商。 這番回答當時就引起了何清的疑心,這是因為在此之前他就已經認出了晁蓋,如果真是販賣棗子,那也犯不著用假名假姓吧,所以可想而知這些人必定是沒做好事。

  而且在第2天,他還在店中遇見了白勝挑著兩桶酒,可是對此白勝卻說他挑的是兩桶醋。何清也是個聰明人,一下就聯想起了黃泥崗的事情,明白搶走生辰綱的很可能就是晁蓋這夥人。

  而同樣的,黑風寨的山匪們雖然沒有動用這批官銀,可是他們卻把更為重要的硬通貨絹布拿到了縣城逍遙快活。

  要知道,不大的耀縣突然多出這麽多絹布,自然一下子就引起官府的注意。本來聖帝就聽了趙才人的話,即刻派人去耀縣查這件案子。

  兩下裏一碰頭,黑風寨的土匪們登時就暴露了。官府,很快就鎖定了劫走兩船稅銀的罪魁禍首。

  而這一切,直接給黑風寨帶來了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