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曆史的評價
作者:晴空一度      更新:2022-06-14 01:26      字數:2249
  在範增以及董公等人的勸說下,熊心終於認識到胳膊扭不過大腿的道理,更何況還是項羽這樣的一條大粗腿,最終淒淒慘慘地離開了彭城。

  馬車上,熊心望著漸漸遠去的彭城,臉上帶著幾分失落。

  “董公,寡人還能回到彭城嗎?”

  一旁的董公輕輕歎了一口氣,“王上,以老臣之見,如今王上還這麽想,隻怕遲早會有殺身之禍!”

  熊心頓時臉色蒼白,他低聲道:“項羽怎敢如此?”

  董公冷笑道:“項氏一族有什麽不敢做的?項羽當初敢殺宋義,今日未必沒有謀弑之心,如今觀其言止,隻怕他早想對齊地下手了!”

  熊心憂慮道:“那該如何是好?”

  董公勸慰道:“王上,老臣願意為王上秘密聯絡各王,他們終究是王上所封,王上也算天下共主,若是項羽膽敢有所圖謀,天下人必征伐之。”

  熊心聽到這裏,他也隻能點了點頭,拉著董公的手,低聲道:“董公,寡人已經沒有辦法了,一切就拜托給董公了。”

  董公點了點頭,跪在地上,道:“還請王上保重,局勢很快就會好轉,隻要王上還活著,一切都還有希望......”

  熊心點了點頭,可是他卻再也掩飾不住內心的擔憂。

  ......

  函穀關下,豔陽高照,和煦溫暖的陽光衝散了一整個寒冬積攢下的寒冷。

  章邯穿著一身甲胄,在一眾秦軍將領的陪同下,走過了一座有一座秦兵方陣,所有人的神情中都帶著幾分凝重,

  他們知道,今天將會是一個十分特殊的日子。

  自從聯軍從函穀關下退卻後,章邯並沒有趁機發起進攻,而是將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練兵整頓當中。這也是於果下達的命令,需要將目前的函穀關軍團重新整頓一番。

  對於秦軍將士們來說,他們也明白這一點,畢竟老弱病殘的存在,其實會拖累整支軍隊,隻是都是一起打過仗的袍澤弟兄,他們心中多少有些不忍。

  當章邯走過一座座秦軍方陣之後,他來到了幾處特殊的方陣前,他們的特殊就體現在,這些人都是身體殘疾的士卒,不是斷了胳膊,就是斷了腿。

  唯獨不變的是,這些秦軍士卒的目光依然堅定。

  章邯走到一名秦軍老兵麵前,他望著對方花白的頭發,臉上分布著兩道猙獰的刀痕,一隻胳膊空蕩蕩的,目光中帶著幾分敬意。

  “何五,你當幾年兵了?”

  何五咧開嘴笑了,露出了幾顆黃牙,他高聲道:“上將軍,俺今年五十有三,已經斷斷續續地當了二十三年兵。”

  二十三年,意味著何五完整地參加了大秦橫掃六國的戰爭,屬於真正的老兵。

  章邯點了點頭,沉聲道:“活到現在不容易,你也該回去過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了。”

  何五搖了搖頭,高聲道:“上將軍,別看俺少了一條胳膊,可是俺還能上陣,這一仗俺就算一條胳膊也殺了五個!”

  章邯自然知道對方的勇猛,臉上的肌肉微微抽搐了一下,便走向了下一個人。

  “上將軍,俺叫鄭橦,當了八年兵。”

  “上將軍,俺叫王喜,跟著您打了三年!”

  “上將軍,俺叫許陽.......”

  一個個或斷了胳膊,或斷了腿的老兵,臉上洋溢著笑容,他們似乎並沒有任何自卑,也沒有對自己的境遇自艾自憐。

  章邯從每個人麵前走過,眼神中越發堅毅。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越來越多的秦軍士兵開口唱道。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所有人都加入了當中來,他們眼眶中溢滿了淚水。

  “將士們,今天雖然有許多兄弟要離開我們,可是這並不是一件壞事。”

  章邯沉聲道:“陛下絕不會放著他們不管,他們身上大多都有爵位,有田地,有宅第,更重要的是,他們回去也是有事情做的,陛下需要很多人去造紙、去打鐵,還要去鄉裏種小麥......等你們回了鹹陽,陛下也會接見你們,不會讓你們任何人受到任何委屈。”

  老秦人憨厚質樸,可不代表他們傻,他們能聽得懂章邯話語中的誠意,大部分人都沉默地接受了這樣的安排,他們離開了軍營,回到了家鄉。

  何五流著眼淚回到了關中老家,他性子烈,不能接受這樣的安排,在十天後的一場大醉裏,選擇了自刎。

  於果得知了這件事,也不由得感歎老秦人的風骨剛烈,隻是軍隊必須要保持更新,昔日老秦人也必須要逐漸退場,他們或許能夠接受,或許不能接受,隻是這一點已經無可避免,無可改變。

  像何五這樣的老秦人雖然不多,可是他必須要引起重視,

  當即,於果下令上林苑內樹立了一座英烈祠,他決心在這裏供奉著所有為大秦戰死的將士靈位。

  在英烈祠當中,還會設立一座武烈閣,其中將會供奉為大秦戰死的所有功臣將士繪像留祀,英名永傳。

  對於於果這一想法,朝廷所有的文武大臣們都表示了讚同,即便是文臣也不會酸,因為這個時代講究出將入相,他們上馬治軍,下馬治民,也都有機會進入武烈閣。

  隻是,讓於果沒有想到的是,在討論哪些人可以進入武烈閣時,卻引起了一些爭議。

  像王翦、司馬錯、王齕、王賁、內史騰這些人大部分都沒有什麽爭議,可是像白起、蒙恬、馮劫這些人卻引起了糾紛。

  原因很簡單,白起、蒙恬以及馮劫當初要麽被賜死,要麽就是自殺,倘若進入武烈閣,那麽當初秦昭襄王、秦始皇包括他胡亥自己,又該處於何地?

  在這種敏感的問題上,即便是丞相子嬰也不敢多說什麽,唯獨李信認為,這些人同樣也是大秦一統天下的功臣,同樣可以進入武烈閣。

  在這種情況下,這件事也就鬧到了於果麵前,最終還是要皇帝來判斷。

  於果其實非常能夠理解,這個問題非常棘手,畢竟當年很多事情已經模糊,甚至關係到先王先帝的威嚴問題,因此即便後世君主想要解決,可也是會麵臨很多實質問題。

  不過,在於果看來,曆史應該有其客觀的一麵。

  “朕認為,如今也該還給他們一個公正的評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