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馬政建設
作者:晴空一度      更新:2022-06-14 01:26      字數:2162
  在重泉之戰中,羽林軍騎兵的最後一擊奠定了正常戰事的勝敗。

  可對於於果來說,他並不太滿意秦國騎兵的建設,主要還是兩點,第一規模太小,第二戰術還未徹底完成轉變。

  固然,有了馬鐙之後的秦國騎兵在單人戰力已經得到了升華,可是在整體戰術配合上麵,秦國騎兵並不算強,倘若再看一眼秦軍如今可憐的騎兵數量,便不難得出一個結論,秦國騎兵依然隻是一支輔助力量。

  對於於果來說,他希望建立的騎兵需要成為最鋒利的長矛,並在數量上需要保持一定的規模,否則將來無法對付匈奴。

  在於果發明馬鐙之前時,秦國騎兵主要攻擊方式還是通過弩箭,雖然也會配備戈與劍,但那都是在下馬後使用,說白了還是騎馬步兵。

  直到馬鐙出現後,於果才將秦國騎兵轉化成進攻力量。

  至於另外一個關鍵問題,則是秦軍騎兵的規模,它所受到現實的影響則更多。

  這一點則讓於果有些無奈,畢竟中原人不像遊牧民族那樣從小就開始點出騎術天賦,即便經過了後天訓練後,也很難同遊牧民族去比拚騎術。

  好比秦軍中的騎兵,就必須要求積累軍功到五等爵才有資格參與,因此選擇的都是秦軍中的精銳,這也就局限了秦軍騎兵的整體數量規模。

  除了兵源問題之外,戰馬數量和質量也存在著嚴重的不足,目前秦軍中除了羽林軍的七千騎兵以外,其餘各軍中的騎兵數量加起來也不多,合在一起差不多隻有兩萬騎。

  實際上,這也相當符合曆史。

  在原本曆史上,漢初時全國軍隊大約有六十萬人左右,其中騎兵加在一起差不多也就三四萬騎,根本不能跟匈奴幾十萬騎兵抗衡,這也給後來的白登之圍埋下了伏筆。

  對於後來的大漢來說,匈奴是一個永遠抹之不去的羞辱,絕不僅僅隻是一次白登之圍,還有綿延數十年的羞辱、勒索,使得漢室幾乎失去了與匈奴對抗的信心,不得不用和親政策和大量的財貨來換取安全。

  在劉邦去世之後,匈奴甚至還給呂後寫了一封國書,公然要求一國之母去給匈奴大單於侍寢,這是何等的羞辱?

  從劉邦、呂雉,到文帝、景帝甚至是武帝,誰不是窩著一肚子火?

  如此刻骨的仇恨一直綿延了整整數十年,直到漢武帝登基後,靠著文景二帝幾十年的積累,再加上帝國雙璧衛青與霍去病二人,才終於擊敗了匈奴。

  試問,像這樣的羞辱,是於果能夠忍受的嗎?

  自然是不能的。

  正因為如此,在剛剛緩解了聯軍攻秦的危機之後,於果就將目光放在了匈奴身上,在他心裏,匈奴的威脅要遠遠大於項羽。

  不惜一切代價,消滅掉匈奴,這才是他最大的目標。

  為此,如何才能擴充出一支足夠規模且足夠精銳的騎兵呢?

  .......

  上林苑。

  丞相子嬰、趙嬰,內史治粟內史趙孟、內史韓談以及李信等人匯聚一堂,他們麵前集體擺著這一道難題。

  怎麽才能迅速擴充戰馬的數量,乃至於騎兵的數量?

  這不僅僅隻是一道軍事題,本質上其實是經濟題,因為養馬成本一直都非常高,需要投入大量的錢糧,甚至直到後世各個朝代,都是國家戰略支柱地位。

  在這個問題上,丞相子嬰給出的答案便是從馬政著手。

  實際上,曆史上的秦國能夠從一個邊地小國,逐漸發展成橫掃六國的大一統國家,與秦國本身的養馬傳統也有一定的關係。

  因此,在大秦一統天下之後,同樣十分重視馬政,增加了許多養馬的廄苑,在養馬的過程中,還專門總結了一套相馬術,並且也設置了相關的官員,規定出了一套規範的養馬技術,細致到設立了一套嚴格的征收芻稿的製度。

  所謂的芻稿,其實就是馬食用的飼料。

  除此之外,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也都有一整套馬政體係。

  嚴格來說,有了這些體係,大秦的戰馬培養飼養應該沒什麽問題才對,

  於果仔細思考了一遍,繼續道:“如今朝廷馬政尚算完善。隻是養馬規模卻依然不大,這是什麽原因呢?”

  治粟內史趙孟當即拱手道:“陛下,養馬所需糜費甚多,目前朝廷雖然在北地、上郡設立了官方廄場蓄養戰馬,可是這些牧場每年能夠出產的戰馬數量也十分有限,如果要增加戰馬,必須要擴充廄場。”

  說白了,得有錢才能養得起更多的馬。

  對於這個答案,於果心裏是有底的,他沉聲道:“朕決定在北地、上郡以及內史擴充馬場,這件事應該交給誰去做?”

  丞相子嬰當即說道;“可以交給太仆正韓揠。”

  於果不懂養馬,也不懂怎麽擴大馬場,但是他能識人用人,當即便派人召見了太仆正韓揠。

  在三公九卿當中,太仆的地位不算很高,但是油水卻公認非常大。

  於果需要這個人選不僅要足夠有能力,也要足夠清廉才行,否則真讓其上下齊手,隻怕到頭來也出不了多少戰馬。

  讓於果頗為意外的是,太仆正韓揠的確屬於一個真正的君子,此人覲見了之後,便將自己對養馬的心得說了一通,與其他人說的大話不一樣,他的的確確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議,並且也向皇帝給出了承諾。

  倘若在目前基礎上再提高一半的費用,他可以保證明年戰馬的出產增長一倍。

  於果頓時眼前一亮,像這樣的人才還真是不多見,不過他為了防止出現那種隻會給老板畫PTT的奇葩,還專門拉著韓揠討論了許久,其中既有包括一些養馬的問題,也有許多關於馬政建設的問題。

  一番深談下來,韓揠幾乎深入淺出地將這些問題全部給回答了一遍,其中所涉及到的內容無不翔實可靠,更值得稱讚的是,他說的這些內容裏大部分都擁有十分清晰的數據,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到情況。

  放在後世,像這樣的人才或許非常多,可放在這個年代裏,像這樣的人物無異於是一塊寶。

  於果也徹底被這個人折服,他當即便決定將這件事徹底交給韓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