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入關!入關!
作者:晴空一度      更新:2022-05-26 17:51      字數:2263
  武關之戰後,劉邦迅速跑路,剩餘的楚軍自然擋不住秦軍的兵鋒。

  三天後,秦軍大軍抵達宛城下,於果並沒有直接攻城,而是派人前去勸降。

  楚軍守將高番認為城中還有數千守軍,認為隻要堅守到楚軍援軍前來,到時候必定是大功一件,於是拒不受降,還將使者的一隻耳朵割下,送回了秦軍營帳。

  麵對著隻剩下一隻耳朵的使者,於果好生勸慰了一番,當即給他升官一級,加封一百戶和賞五百金,並召集了眾將前來。

  此時的司馬欣經過前番教訓,已經表示悔過,不過於果也並沒有讓他繼續做這個領軍大將,而是讓他依然幹之前的長史,輔佐王威鎮守南陽郡。

  說白了,在於果看來,司馬欣這個人幹副手還是挺不錯的,獨當一麵還是欠缺了一些。

  二人身份重新轉換,司馬欣望著麵前意氣風發的王威,不知有幾分是後悔,又有幾分是酸澀。不過他也看得出來,秦軍日後要打的仗也不少,後麵還有很多機會。

  等眾將到齊之後,於果輕聲道:“宛城楚軍不願意投降,朕也不會再給他機會。等拿下宛城之後,絕不受降。”

  聽到這裏,眾將頓時臉色一喜,秦國以首級記功,倘若不受降,也就意味著他們能夠立下更大的功勞,受到更加豐厚的賞賜。

  王威首先站了出來,拱手道:“請陛下下令,末將願率軍拿下宛城!”

  司馬欣和馮衡也都站了出來,打這種仗就是在啃肥肉,自然是人人願意立功。

  於果沉吟了一番,盡管火藥軍已經初露鋒芒,可是難免不會被他人窺到虛實,用棺材炸藥的方式來攻城未免太奢侈,當即便說道:“火藥軍暫時先不參與進來,此戰由王威指揮,司馬欣輔佐,限時三天內給朕拿下宛城!”

  “是!”

  王威和司馬欣對視了一眼,臉上展現出自信的笑容。

  於果環視了眾將一眼,道:“大軍作戰,軍紀要嚴,武關一戰該獎勵的獎勵,該懲處的懲處,誰也跑不了,這一次宛城之戰,絕不可再犯,亦不可輕敵。”

  眾人一聽頓時心中一凜,連忙拱手。

  “是!陛下!”

  相比起其他末世王朝的軍隊而言,秦軍極為罕見地始終保持著強大的戰鬥力。

  在商鞅變法以後的一百三十年裏,秦軍大戰六十五次,全勝就達到五十八次,斬首更是多達一百五十萬,堪稱是以最為淩厲的風格一統天下。

  即便是到了如今二世,秦軍內部依然保持著嚴格的紀律性,“不虐五穀,不掘墳墓,不伐樹木.......不及其民,獨誅所誅而已。”

  可以說,除了在戰場上酷愛斬首立功以外,秦軍對百姓的紀律性還是相當不錯,於果這一次重新強調,也是為了避免秦軍因為仇恨而犯下錯誤。

  當秦軍展開對宛城的第二次進攻時,此時遠在函穀關外的聯軍大營中傳來了一陣陣金鼓聲,原來是反秦聯軍正在操演陣法,他們為了攻下函穀關,已經做了相當長時間的準備。

  就在此時,一隊騎兵正疾馳而來,其中為首之人身材高大,留著一臉大胡子,他正準備進營帳之時,卻被麵前的持戟郎中攔住了去路。

  “你們是誰,口令!”

  男人頓時臉色有些不虞,道:“去告訴項上將軍,就說故人張耳前來。”

  持戟郎中搖搖頭,道:“還請張將軍稍後,我這就去稟告。”

  說完,他正要轉身離開時,張耳卻攔住了他。

  “怎麽,難道你沒有聽過我的名字?”

  “大抵是聽過的,可無論是誰,沒有口令都不得入中軍大帳。”

  持戟郎中一本正經地回答著,也不待張耳繼續說話,便轉身入了營帳,讓留在原地都張耳頓時一愣。

  僅僅片刻之後,項羽、魏豹、田安、田市、田都、司馬卬等一眾人從轅門而出,見到張耳時,項羽甚至親自拉著張耳,放聲大笑,朝著營帳中走去。

  站在角落裏的持戟郎中臉上浮現出一抹豔羨之色。

  旁邊一名穿著甲胄的楚軍將領似乎看出了什麽,安慰道:“韓信,你遲早有一天也能出人頭地的,隻是如今還需要忍耐。”

  韓信輕輕歎了一口氣,道:“鍾離將軍,我明白你都好意,可是我已經向上將軍建言數次,但是上將軍從來都不理會......出人頭地隻怕是遙遙無期了。”

  鍾離昧也不由得歎了一口氣,他的確相信韓信有能力,可是韓信如今身為持戟郎中,根本沒有建言的資格,又怎麽會被項羽所采納呢?

  他拍了拍韓信的肩膀,低聲道:“你再忍耐幾日,我找機會跟上將軍推薦你——”

  韓信沒有再開口,他重新站回了轅門前,一如既往。

  與此同時,中軍營帳中的氣氛卻顯得頗為奇怪,項羽依然坐在最中央的主位上,而張耳一來卻搶了原本屬於田都的位置,眾人卻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

  原因很簡單,張耳的身份的確相當不凡,並不是無名之輩,甚至可以說他還是抗秦義軍中的老前輩。

  張耳身世不凡,祖上正是當年提出‘連橫’戰略的縱橫家秦國丞相張儀。後來秦惠文王死後,秦武王繼位。張儀失去寵信,不得已下出逃魏國,並擔任了魏國的相國。

  因此,張耳從小就是在權貴之家生長,他在年少時就成為了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無忌的門客,並成功出任魏國外黃令。

  直到魏國滅亡後,張耳便開始孜孜不倦地投入了反秦大業,當初陳勝起義之時,張耳便前去投靠,後來還在趙地奉武臣為王,張耳任右丞相。

  後來趙王武臣和左丞相召騷被部將李良殺死,而張耳因耳目較多,及時躲過了劫難,並將原趙國後裔趙歇立為趙王,遷居信都。

  實際上,引發這一次巨鹿之戰的關鍵因素,便是秦軍大將章邯進攻趙地,張耳直到自己幹不過,隻能帶著趙歇一路東逃,被秦軍包圍在了巨鹿城,而後項羽於巨鹿之戰打崩秦軍,才有今日之局。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實力。

  布置在函穀關下的反秦聯軍雖然有三十五萬人之多,可是其中隻有八萬人屬於項羽麾下,其餘有十萬人屬於齊王,五萬人屬於燕王韓廣,兩萬人歸屬於魏、韓,剩下的十萬人則屬於張耳。

  張耳望著眾人,狠狠吐出了心中那口積攢了好些年的鬱鬱之氣。

  “上將軍,下令吧,我等馬上入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