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秦講武堂
作者:晴空一度      更新:2022-05-26 17:50      字數:2214
  廢丘,李宅。

  於果在李信的引領下,緩步走進了院子裏,隻見這裏同尋常的宅院已經沒有什麽區別,再也看不出昔日上將軍的半分風采,而李信的家人們也似乎都得到了消息,早早站在一旁等候。

  李信帶著一家老小,對著於果大禮參拜。

  傍晚時,於果在李信引領下進入了一間書房,走進去之後很快便發現一麵牆壁上掛著一張輿圖,上麵彎彎曲曲的線條勾勒著,還寫著一些地名。

  “鄢郢。”

  於果輕聲念道,很快便反應了過來,這是當年李信攻楚時的輿圖。

  看著上麵所殘留的痕跡,或許李信已經站在這幅輿圖前,足足站了十八年,他或許日思夜想的,便是這一仗的全部過程。

  李信輕輕歎了一口氣,神情中有些痛苦,但很快又轉化為淡淡的惆悵。

  “陛下,昔日李信愧對始皇帝重托,二十萬大軍攻楚以致於大敗,不知多少關中兒郎因李信而死,不知多少門戶夜夜痛哭.......李信甘願用餘生悔過,可是卻過不去心中的那道坎。”

  顯然,李信已經猜到了皇帝前來的用意,他用這種方式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想法。

  於果輕聲道:“將軍的心結在於楚國,可不知將軍有所不知,如今天下大亂,大秦已經危在旦夕,關東數十萬聯軍正在楚王麾下,要一舉攻滅我大秦基業——昔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之言逐漸成為現實......”

  李信沉默不語,他雖然一直隱居在廢丘,可是對於天下大勢還是有所耳聞,至少巨鹿之戰的整個過程,已經被他在心中推演過無數次.......

  於果見李信不開口,隻能歎息道:“朕並不想逼迫老將軍,隻是還望老將軍再發揮一絲餘熱......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將軍如果將一生所學盡數帶入黃土,豈不是最大的遺憾?”

  “此次若能再次攻滅楚國,豈不是將軍一雪前恥的好機會?”

  “朕,還有大秦,都需要將軍!”

  聽到皇帝情真意切的呼喚時,李信終於歎息道:“陛下所言,臣絕不敢推辭,隻是還請陛下恩準,臣願意去帶兵,卻不適合做這個樞密使。”

  李信已經很清楚了樞密使的職能,也知道它所擁有的權力有多大,可是他依然選擇了拒絕。

  於果無奈道:“眼下的確需要將軍先支撐一段時間,等一切準備妥當後,朕將會率軍親征,到時候也會委任將軍帶兵。”

  聽到這裏,李信滿意地點了點頭,重新行大禮參拜。

  “臣李信遵旨。”

  有了李信的加入,於果也終於放心將樞密院交給了他,除了任命李信為樞密使以外,還任命王氏的另一個子弟王壁為樞密副使,負責協同李信完成樞密院的相關事宜。

  ........

  當尚書令和樞密院都完成了搭建之後,時間也悄然進入了九月,三萬征調的六郡良家子也都匯聚於上林苑,李信、王壁除了每天的樞密院工作以外,還被於果拉著給那些基層軍官們上課。

  要知道,這個年代裏雖然有一些兵書,像《孫子》《孫臏》《吳子》《六韜》《尉繚子》等等,但是這些兵書通常是出於壟斷狀態,除了朝廷以外其他人都是無法擁有的,尋常人根本難以接觸。

  除此之外,唯一能學習兵法的機會,便是從這些將領們的身上學習,可尋常人也根本見不到大軍統帥,更不用說進行學習,因此像於果弄的這個教育培訓班,堪稱是天下頭一號,絕無二家。

  李信本身就有將一身所學傳下去的想法,對上課自然沒什麽抵觸心理,可是作為王家子弟的王壁卻不敢真正將所學全部傳授與人,生怕泄露了王家的支撐,平日裏上課也都是能不來就不來,能不講就不講。

  這一幕也讓於果意識到,既然要係統性的培養軍官,就不能繼續靠這種法子,而是要成立真正的軍事學院才行。

  “成立軍事學院?”

  聽到這番話,使得李信都有些為之一愣,他雖然才做了幾天樞密使,可是已經感受到這個皇帝的折騰勁了。

  於果點了點頭,道:“沒錯,我大秦眼下就缺少這種係統化培養的人才體係,隻能依靠各個軍門世家來維持,可眼下這些人數量也太少,成才的沒有幾個,還不如直接選拔有功之士進入學院深造,到時候再進行提拔。”

  李信頓時有些猶豫,道:“若是這麽一來,隻怕朝中的軍門世家會不同意——”

  實際上,秦國自軍功爵製度以前,打仗便以各個大族為主,其中孟族、西族和白族為首,其中白起便是出身於白族,更早還可以追溯到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等秦國大將,可見當時他們在軍中勢力之強盛。

  後來經過商鞅變法以來,軍功爵製度開始逐漸打破了孟族、西族和白族對軍隊的控製,開始出現更多的人才,比如蒙家和王家便在這個階段崛起,誕生了王翦、王賁、王離以及蒙騖、蒙武、蒙恬等一批名將,此外還有司馬錯,李信、內史騰、王齕、司馬梗等名將出現。

  如今,王家和蒙家都不再屬於巔峰時期,軍方第一任的章邯本身就是半路出家,於果自然不用擔心會出現反對力量。

  “還請樞密使放心,朕既然要成立這個院校,自然也會將各族子弟納入進來,他們得了保障也不會太過於反對。”

  於果該給的特權也不會吝嗇,他想要的隻是在這個框架下開一道口子。

  “朕決定在上林苑開設大秦講武堂,選拔優良才幹入學,有誌從軍者也可前來報名,考核通過後可入學學習。學習期滿並通過考核者,將授意軍職。”

  “此外,朕決定在大秦講武堂下開設四科,分別為步科、騎科、火藥科以及輜重科。入學者可根據自身特長進行考核入學。”

  於果沉吟了一番,繼續道:“講武堂院長由朕親自擔任,至於學院祭酒則由李愛卿擔任,其餘各科教官同樣在軍中挑選,不得有誤。”

  李信見皇帝早早就準備妥當,當下便明白了過來,道:“臣領旨。”

  實際上,對於李信而言,他也很希望看看這種新模式能夠為秦軍帶來新的變化,隻是此時的他,卻越發希望能到戰場上去見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