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朱溫的坑殺
作者:海風兒      更新:2022-05-30 11:25      字數:3144
  包興奉命返回江陵府,拜見大夫人稟告。

  林清雪嘉許,包興離開江陵府西去渝州,辦理自己和劉海濤的軍職,鄯闡郡君的印信,公文,誥命官衣,然後再次東去。

  包興奔走之即,通商使者離開了大半月,身在蕪湖鎮的窈娘,還在收拾居處,她認為自己隻是一個擺設,知趣的不問不管。

  事實上也沒什麽可管的,買下的街巷顯得冷清。

  這一日,蕪湖鎮忽然嘈雜起來,一下子湧入很多人,亂哄哄的呼喝。

  窈娘吃驚的走出屋子,事實上十三歲的她,隻是近年才獲得安定日子,深受戰亂之苦。

  掌櫃的匆匆來到院落,不等窈娘詢問,直接恭敬道:“窈娘夫人,外麵來了很多宣城軍途徑,據說奉命北上。”

  “哦,宣城軍。”窈娘鬆口氣,又問道:“淮南發生什麽事情嗎?”

  “暫時不知,但這一次北上兩萬軍力,屬下建議開放街巷,暫時當成客店。”掌櫃的回答建議。

  窈娘吃驚,據她所知,父親治下的總兵力六萬,其中宣城軍三萬。

  宣城軍是直屬精銳牙軍,若是調走的是直屬精銳,那麽江北淮南道必然發生了大戰事。

  掌櫃又問了一句,窈娘回應允許,隨後街巷成為了熱鬧嘈雜之處,上百彪悍軍力進入吃喝,肆無忌憚的大聲說話,窈娘則是避而不見。

  兵將們吃喝之後,夜宿在簡陋的屋內,或許因為知道了所在是‘小姐’產業,沒人胡亂走動。

  掌櫃忙乎許久,沒有獲得任何信息,兵將們隻是聽令開拔。

  又過了數日,接待了數波途徑軍力,掌櫃終於獲得重要信息,宣武軍即將南下進攻淮南道。

  掌櫃發了一船貨物西去,他是新任的鴉雀衛都尉。

  淮南道發生了大事,宣武軍朱溫占據齊魯之後,經過數月收管,乾寧四年(897年)八月,迫不及待的下令南征淮南道。

  征發齊魯數州降兵,加上徐州,宿州的兵力,合計七萬兵力,交由大將龐師古統帥。

  另外還有一萬多降兵交給葛從周統帥,分成兩路先鋒軍。

  朱溫親率數萬直係宣武軍押後。

  淮南軍得到斥候回報,上下震動,淮南節度使楊行密下令備戰,調集南邊精銳兵力集結北部。

  駐紮在商州的三千淮南軍,接到軍令撤回,散歸地方彈壓維持治安。

  淮南軍的備戰反應相當迅速,與之相比,發起戰爭的宣武軍行動遲緩。

  龐師古奉命統帥七萬大軍為先鋒,但各州征發的兵力姍姍來遲。

  進入九月,七萬軍力才在徐州集結完畢,開拔南下行動遲緩。

  龐師古身為久經沙場的老將,對於軍力的現狀無可奈何,大半是降兵,隻有骨架兵頭是他的追隨部下。

  龐師古不敢過於督促威逼,顧忌發生嘩變。

  齊魯和徐州的原節度使,與宣武軍戰爭多年,可謂血仇累累,這一次強征離開故土,厭戰情緒高企。

  ......

  淮南軍積極備戰,高層進行了戰略分析。

  根據探報,七萬龐師古軍自徐州出發,南下淮河清口,意圖渡過淮河,挺進楚州高郵,兵臨揚州城下。

  另一路葛從周軍,進攻號稱淮南門戶的壽州。

  依據曆史發生過的戰爭,北方進攻淮南,最佳進攻路線就是拿下壽州,之後的路途是淮南平原,利於進軍。

  徐州出兵,清口渡過淮河的路線,雖然距離揚州路程最短,但是渡過淮河之後,麵臨水網密布的路途,需要強大水軍助戰。

  若是沒有匹敵的水軍齊頭並進,一路上基本被動挨打。

  楊行密主張出動大軍,擊敗進犯壽州的葛從周軍,然後順流而下再戰龐師古軍,若是龐師古軍渡過淮河,則依靠水軍敗之。

  出身河東軍的李承嗣,認為壽州有悍將朱延壽鎮守,葛從周的一萬軍力進攻無濟於事,很可能是朱溫的誘敵之計,若是讓龐師古軍渡過淮河,押後的宣武軍必然南下會合。

  因此,必須禦敵於淮河之外,轟轟烈烈的直麵七萬龐師古軍,隻要戰敗龐師古軍,朱溫必然退軍,朱瑾也持一戰決勝負的想法。

  最終,楊行密采納李承嗣的戰略。

  ......

  由於宣武軍的行動遲緩,身在桂管的韋扶風接到了緊急軍情。

  第二次軍情的內容,讓韋扶風詫異,宣武軍兵分兩路進犯淮南道,其中一路七萬軍力自清口渡淮,另一路一萬多兵力進奪壽州。

  “朱溫不應該這麽進軍?擁有優勢兵力,最佳戰略就是總攻壽州,但其選擇自清口渡過淮河,朱溫的水軍不可能強過淮南水軍。”

  韋扶風做為一方諸侯,曾經與來自淮南的將士和張佶,學習過淮南地理和軍事要略。

  朱溫進軍的不合理之處,一是不該分兵,一分為三的兵力薄弱,最強的大軍還押後。

  二是進攻突破口有誤,假如朱溫大軍的押後,是顧慮後方大本營安危,那更應該選擇壽州進攻。

  壽州是淮南道防禦的腰眼,距離宣武軍老巢汴州也比清口近上許多,集結十幾萬大軍總攻壽州,淮南軍隻能硬碰硬的比拚軍力。

  韋扶風搖頭,猜度朱溫的這次進軍,之所以選擇清口渡過淮河,或許是急於求成。

  葛從周軍進攻壽州,是為減輕清口突破淮河的壓力。

  宣武軍與淮南軍的戰事,沒有影響韋扶風南巡計劃,這一次南巡之後,他會著重經營金州治下,應對未來宣武軍或淮南軍的進犯。

  ......

  十一月,龐師古軍姍姍來遲的抵達楚州清口駐紮。

  另一路葛從周軍也抵達安豐虎視壽州,淮南水陸大軍早就集結淮河對岸,大戰一觸即發。

  主帥龐師古登高遠眺,看見淮河對岸停泊了太多船隻,而自家船隻,多數適合載運輜重的貨船,水軍戰力明顯不如對岸淮南軍。

  “大人,屬下認為,營盤所處地勢低下,如今正值秋汛,易遭水澇,不如移營三十裏駐紮。”一名心腹將官建議道。

  龐師古皺眉,說道:“此處紮營能夠有利於防禦偷襲,不能給予淮南軍登陸偷襲的縱深。”

  將官詫異不解,自家七萬大軍,為何懼怕淮南軍渡河進襲,應該巴不得敵人跑來送死。

  河畔的地勢低下之處駐軍,是為兵法所謂的絕地,但將官知趣的閉嘴。

  龐師古嘴角不經意的流露苦笑,眼睛望著對岸,朱溫密令他如此駐紮,他豈敢違逆?

  一想起此次的結果,龐師古的內心不寒而栗,恐懼朱溫的陰毒。

  朱溫密令坑殺降兵,龐師古明白是為了齊魯之地的統治,數萬降兵客死他鄉,釜底抽薪的絕戶計。

  白起與項羽的坑殺是正大光明,朱溫卻是借刀殺人。

  ......

  隆冬時節,下了一場大雪,南征的七萬軍力忍受著冰寒煎熬,士氣低迷,軍心怨憤動蕩。

  一些將士關心戰局,主動瞭望敵情,發現河水異常的變少,急忙稟告龐師古。

  龐師古大怒,以動搖軍心的罪名斬殺了多事的將官。

  將官們頓時噤若寒蟬,隨後傳出龐師古下棋,大帥成竹在胸,稍安勿躁。

  淮南軍朱瑾,率軍在淮河上遊築壩,造成下遊水位降低。

  進入十一月,朱瑾奉命率領五千騎兵,在上遊渡過淮河,繞道龐師古軍後方。

  不久,淮南軍發動南北夾擊攻勢,掘開堤壩放水,積蓄的淮河水怒濤奔騰而下,漫灌衝擊了龐師古軍營盤,龐師古軍一片大亂。

  朱瑾率領五千騎兵,他原本是齊魯之地的節度使之一,與宣武軍深仇大恨,得此報仇時機,朱瑾熱血沸騰,一馬當先的衝鋒陷陣。

  南岸淮南船隻載兵渡過淮河,士氣高昂的殺向龐師古軍。

  龐師古得知後方有騎兵襲來,原本隻是皺眉的神情,臉色頓時大變,喝令戰鬥。

  隻是龐師古錯估了淮南軍的一個戰術,朱瑾竟然冒充宣武軍的援兵進襲,使得龐師古的後軍敵我不分,看見是同一軍力紛紛讓開。

  結果,五千淮南軍騎兵,直衝到了龐師古的中軍大營。

  一場殊死拚殺,龐師古和親軍幾乎被殺戮殆盡,七萬大軍死的死,降的降,一部分走逃西方投奔葛從周軍,清口之戰淮南軍大勝。

  隨後,淮南大軍沿著淮河北岸追殺,抵達壽州進攻葛從周軍。

  葛從周軍倉皇逃走,一路上被水淹死,凍死,餓死,脫逃者不足兩千。

  一場轟轟烈烈的準備,對峙很久的戰事,最終宣武軍慘敗結束。

  ......

  淮南軍大勝,論功行賞,大會諸將。

  楊行密當眾讚揚李承嗣的謀略,不但重賞財物,還任職為鎮海節度使,其他諸將皆獲升官發財的好處。

  慶功宴上,楊行密行酒之後,當場書信一封,笑讀道:“龐師古,葛從周,非敵也,公宜來淮上決戰。”

  眾將大笑,書信當堂送出。

  宴後,楊行密獨自品茶解乏,靜下心思索,良久自語:“孫儒不過霸王,行事歹毒。朱溫才是劉邦之流,有夠陰毒,不過這一次的驅狼鬥虎,朱溫失算,未能兩敗俱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