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蜀地豪強
作者:海風兒      更新:2022-05-30 11:24      字數:3211
  張佶問道:“大人,涼州發生了大戰?”

  韋扶風解釋:“歸義軍進襲三次,無功而返,本軍命令王大虎守成為主,但也不能助長歸義軍的囂張。

  你們的突襲,主要是打擊敵膽,提振涼州軍心,突襲之後,立刻離開涼州,潛伏隴右,伺機突襲敵軍,但不能去往朔方,避免引起河東軍的關注。”

  眾人點頭,連鬢胡子將官問道:“大人,興州沒了騎兵,是不是應該支援?”

  韋扶風回答:“嘉陵江上遊的戰事,一開始被動防禦即可,相比之下,隴右和涼州非常重要,能夠阻擋吐蕃回鶻,能夠向東威脅牽製鳳翔軍,不容有失,而騎兵的機動性,在隴右能夠發揮最大戰力。”

  眾人點頭,韋扶風又道:“我們如今的地盤,依據地利守成為主,不利於守成的地盤,奪取也是累贅,故此河西隻需固守涼州,涼州在我們手中,隴右和朔方無憂。”

  “大人,若是鳳翔軍起戰,我們能夠越過隴山,進襲鳳翔府嗎?”一名方臉將官問道。

  “目前不能,孤軍深入鳳翔府,頂多驚嚇鳳翔軍,你們的戰法是通達地帶突襲,忌諱陷入後退無路,主戰場隴右,兼顧嘉陵江上遊和涼州,你等謹記,萬不可急功。”韋扶風嚴肅回答。

  “諾!”眾人恭敬回應。

  ......

  左翼都開拔離開渝州,兩日後,韋扶風也離開去往成都,李雪柔母子隨行。

  田雯兒的書信建議,認為李雪柔適合坐鎮成都,有利於人心歸順。

  因為兒子幼小,李玉珠暫且留在渝州,打算夏末帶上兒子回歸北方。

  韋扶風應李玉珠請求,書信父親韋軒。

  韋軒回信,承認李玉珠的兒子為第三代涼國公。

  韋扶風走水路,逆大江而上,途徑瀘州沒有登岸巡視,不日抵達戎州,開始巡察軍事。

  戎州的鎮守主帥魯青,負責防禦雅州王建和南詔,與成都軍事遙相呼應。

  韋扶風巡視軍力,與將官們把酒言歡。

  李雪柔在戎州休息一夜,次日一早啟程先行,一是韋扶風巡視,不便同行。二是田雯兒書信催促盡早抵達。

  韋扶風在戎州停留十日,超出了原計劃的五日,身在戎州,不但與很多將士見麵親近,還有地方官和豪強。

  尤其是豪強,需要韋扶風親自做出承諾,予以安撫。

  啟程離開戎州,逆流岷江北上,

  岷江,大江上遊的重要支流。另一重要支流是馬湖江(金沙江)。

  岷江發源於蜀地鬆潘縣岷山南麓,自西而來的大渡河,在嘉州龍遊縣(樂山)匯入岷江,算得岷江的西支正源。

  岷江北支源頭有東西二源,東源出自岷山弓杠嶺,西源出自朗架嶺。

  一般以東源為正源,兩源匯合於虹橋關上遊川主寺後,自北向南流經茂汶、汶川、都江堰,穿過成都平原的新津、彭山、眉山。

  再經青神、樂山、犍為,至戎州注入大江,幹流全長一千四百裏。

  岷江是成都平原最重要的水資源,都江堰的灌溉工程,造就成都平原天府之國的美譽。

  岷江的水資源造就千裏沃土,水運輸也造就商業繁榮,自戎州能夠船運通達成都。

  戎州做為大江源頭,又能夠自西向東溝通天下。

  如果自成都出發,乘船能夠一直抵達最南方的廣州,可以說是一條超長的水運大動脈。

  南方的特產,茶葉瓷器運抵成都。

  蜀地的糧食,藥材和蜀錦運抵南方。

  田雯兒讓李雪柔去往成都,主要是管理商業,監察軍政,她本人急於統帥兩萬僚人軍力返回夜郎府。

  僚人族戰士習性野蠻散漫,不願乖乖的困在軍營裏無所事事,日久易生變故。

  韋扶風一行進入嘉州地界不久,遭遇成都而來的徐冉。

  徐冉任職鴉雀衛巡風使,明麵上的官職成都府司馬。

  登上韋扶風的船隻,徐冉恭敬拜見,送上卷宗。

  韋扶風讓坐,一邊翻看卷宗,一邊詢問,卷宗記錄很多蜀地豪強。

  “這個青神縣的劉崇順,你認為適合?”韋扶風問道。

  徐冉回答:“劉崇順的名聲甚惡,欺男霸女,強征暴斂,擁有兩千多家兵,占據青神縣七成田地,擁有商船幾十艘,大人北上途徑青神縣,正好拿下。”

  韋扶風點頭,徐冉又道:“若論蜀地豪強,當屬綿州最盛,綿州的周氏和趙氏,各自擁有過萬土團,當初都曾支持王建,日後反叛的可能性很大。”

  韋扶風道:“綿州,比鄰東川軍的梓州,原本屬於東川軍,竟然也曾支持王建。”

  徐冉解釋:“正因為原本屬於東川軍,才使得綿州豪強坐大,綿州豪強吸納很多外來人口,當初王建進攻西川,途徑綿州獲得豪強資助,後來王建圍困成都,綿州豪強出兵出糧支持。”

  韋扶風點頭,豪強的特點是土皇帝,願意與官府勾結形成共治局麵。

  東川軍節度使幾易其人,入主的節度使,需要取得豪強支持才能立足。

  整個蜀地,大大小小的豪強數量總計三百多。

  因為戰亂,豪強在朝廷的允許下,逐漸擁有土團軍力,豪強的軍力少則數百,多則過萬。

  蜀地西川,經曆王建時期的戰亂,諸多豪強,迫於形勢歸附王建,被抽走部分土團軍力歸屬王建,還要承擔軍需,造成西川豪強勢力和財力大弱。

  蜀地東川,顧彥朗入主之後,交結豪強,局麵穩定的情形下,東川豪強本土財力積累豐厚,收納大量外來人口,使得東川豪強勢力膨脹,類同一個個藩鎮。

  其中綿州豪強發展的勢力最盛。

  數年前,大太監楊複恭圖謀巴蜀,不但分割龍州,劍州,閬州,利州為龍劍節度使,還讓義子接任綿州刺史,可惜時日短,還未有做為,楊複恭勢力倒台。

  韋扶風問道:“梓州何氏?”

  徐冉回答:“梓州的豪強勢力不強,主要是土團軍力不多,梓州四大豪強,張王李何,何氏墊底。

  最強的張氏隻有千名家兵,但擁有梓州三成田地,何氏田地頂多半成,行事低調,有一個何應龍的族人,任職於東川軍中的裨將,據說頗有勇力。”

  韋扶風點頭,徐冉又道:“另三家豪強,都有族人在東川軍中任職,最高的兵馬使,其中張氏對於東川軍的影響很大。

  顧彥朗在世的時候,忌諱豪強族人成為將官,兵權都是賦予長安勳貴,豪強族人頂多為副官,顧彥暉接任之後,開始倚重梓州本地豪強。”

  韋扶風點頭,道:“有暇去往梓州,你去拜訪何氏,自詡公主所托問候親人,讓何氏知道公主的情況,重點要說公主自由,能夠隨意離開福建。”

  “屬下領命。”徐冉恭敬回應。

  韋扶風微笑道:“你的辛苦,我滿意。”

  “願為大人盡心效力。”徐冉恭敬回應。

  ......

  船隊進入嘉州龍遊縣(樂山)地界。

  韋扶風佇立船頭,望著波濤洶湧,匯合岷江的大渡河口,又遙望西方的峨眉山,他很想去往登山遊覽,可惜沒那個閑暇。

  嘉州也是抵禦王建-軍力的前沿,駐紮一萬軍力扼守,歸屬鎮守戎州的魯青節製。

  韋扶風對於魯青很是信任,為了加深歸屬感,韋扶風給予公井縣的年度定額鹽引,讓魯青獲得長久鹽利。

  韋扶風直白告訴魯青,日後魯青的後代就是榮州公井縣世族。

  日後,很多功勳文武官員,也會一步步獲得地方長久利益的給予。

  抵達嘉州,韋扶風登岸去往軍營,會見駐紮的將士,在軍營過夜。

  次日一早,八千軍力出動,行軍三十裏,突襲李氏豪強的城堡,一千多土團軍力被俘虜。

  李氏一族數百口,被押解到大街上,驚恐嚎哭,還有其它居民被趕出,聚集在大街上。

  一位須發花白的葛衣老者,被帶到韋扶風近前,他驚恐拜道:“節度使大人,小老兒並未短缺貢賦,也沒有與王建勾結,請大人開恩。”

  韋扶風冷道:“你壞了本軍的名聲,本軍恢複德宗先帝的兩稅法,而你竟然還用官府的名義收取苛捐雜稅,借本軍的名義盤剝,中飽私囊。”

  葛衣老者愣怔,隨即忙不迭點頭道:“小老兒糊塗,願改之,願改之,請大人開恩。”

  “雖然知錯,本軍的名聲不容損害,拿你管事問罪,以儆效尤。”韋扶風冷道。

  “大人開恩。”葛衣老者驚呼高喊。

  韋扶風擺手,士兵拖走了葛衣老者。

  土團軍的領軍首領,兩個管事被斬殺,三顆血淋淋的人頭掛在城堡門外。

  數名管事被軍力押著,在城中高喊傳告稅賦的征收,徭役的有償征發。

  內容簡單,稅賦依照田產多少征收,無田者隻需要繳納少量丁口錢。

  徭役和兵役的征發,由官府負擔耗用,人口流動自願,大戶不得限製佃戶遷走,但佃戶若是欠賬,也不得逃債。

  另外,欠債大戶的丁口入軍,官府能夠預支軍餉代償債務,並且當場予以實施。

  自土團軍挑出欠債大戶的人口,計數三百三十七人,全部入軍,家眷帶走,由官府代償債務,事實上就是抵消日後的大戶稅賦。

  黃昏時分,韋扶風撤軍,回到龍遊縣城,秉燭接見嘉州官員,交待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