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論統治
作者:海風兒      更新:2022-05-30 11:23      字數:3172
  韋扶風說了李玉珠的所作所為。

  田雯兒聽了道:“好像與我很像。”

  韋扶風聽了笑而不語。

  田雯兒嬌嗔道:“郎君是不是也覺得很像。”

  韋扶風微笑解釋:“你這麽說話就不像了,你與李玉珠最大的不同,是你有情,認可我是能夠相伴一生的郎君。

  李玉珠對我無情,我在她眼中隻是一個可以利用的男人,她願意相信和依靠的隻有河東軍,她與我是同床異夢。”

  田雯兒想了一下,道:“郎君是不是誤解了她,我也是有著依靠娘家之心。”

  “你的依靠之心是出於親情,是希望我與思州田氏能夠長久相安親近,希望思州田氏能夠長久傳承下去。”韋扶風解釋道。

  田雯兒點頭,韋扶風又道:“李玉珠不是,她認為我在北方的獲得是屬於河東軍,我的南方勢力應該附屬河東軍稱臣,我應該向河東軍納貢出力,所以我才說她愚蠢。”

  田雯兒點頭,默然伸手扶抱韋扶風手臂,兩個人溫情的在竹林走著。

  今日二人出遊是韋扶風提出的,田雯兒心情很好,又有了做少女時的多情感覺。

  “郎君,我書信裏的二十四個美人。”田雯兒忽然俏皮輕語。

  韋扶風微怔,道:“我讓你給予將士們。”

  “那是我應得的戰利,為什麽要給出去。”田雯兒輕語駁說。

  “雯兒,我的女人很多了,就是你需要更多的奴婢服侍,也是信得過的才好。”韋扶風溫和說道。

  田雯兒笑語:“我聽十四娘說,你有了蝶奴就不會去青樓尋歡。”

  韋扶風聽的一頭黑線,厚顏道:“我是說過。”

  “所以呀,我置立一處鳳凰樓,讓二十四個美人成為類似青樓女子的家伎,讓郎君去尋歡作樂。”田雯兒笑語。

  韋扶風搖頭,道:“不妥,有些胡鬧了,傳出去易生詬病,還不如讓她們做了奴婢。”

  “有什麽不妥的,皇帝有教坊,高官有歌姬舞婢,我們養的就是家伎。”田雯兒辯駁。

  韋扶風想一下,道:“養家伎也成,可以歌舞娛樂,適當的時候,家伎賜給屬下做妻妾。”

  “郎君想要籠絡人心。”田雯兒輕語。

  韋扶風點頭,道:“我女人很多了,聽說淮南道的楊行密頗能自持,自身衣食儉樸,獲得的美人都賞給了屬下,一副明主愛民的作風,我若是過於奢侈,或許影響治下興起奢侈風氣。”

  “楊行密那麽做,分明是活受罪,既然願意衣食儉樸,那他打下江山圖什麽?我不信他真的是為了愛民。”田雯兒不屑道。

  “雄主人物,所圖的就是手握江山權柄,為了達成願望,必須理智的收買人心,楊行密的儉樸是活受罪,他是為了宏大心願而甘做苦行僧。”韋扶風解釋道。

  “我不喜歡郎君也學做苦行僧,既然有能力吃肉,何必做了守財奴。”田雯兒駁說。

  她是貴族習慣,認為有錢有勢就應該享受更好。

  韋扶風微笑道:“我不會做苦行僧,當初我離家出走,求的就是富貴榮華,但做為一方諸侯,需要獲得軍心民心擁護的賢德名聲,有利於長治久安。”

  田雯兒輕哦,韋扶風又道:“我與楊行密不同,我出身大世族韋氏,生活奢侈一些屬於尊貴象征,在軍民心中天經地義。

  楊行密出身草莽,他需要建立賢德名聲籠絡人心,他若是如我這般,必然被稱之為昏主。

  另外我與楊行密的統治不同,我是集權製,地盤之內不存在藩鎮分權。

  楊行密的勢力是由很多獨權勢力組成,宛如分封的諸侯國,楊行密需要樹立賢德形象,應付內外的爭權奪勢。”

  田雯兒道:“這麽說,楊行密的勢力不穩定。”

  “肯定不穩,但軍隊戰力比我們強悍,楊行密之下是大大小小的軍霸。

  軍霸擁有屬於自己的牙軍,而我們將兵分離,我不允許將官擁有直屬牙軍。

  但也造成軍力缺乏嚴格督訓,對於將官的命令不能迅速的執行。”韋扶風道出了統治利弊。

  田雯兒點頭,道:“我認為還是郎君的策略高明,能夠盡量避免屬下坐大造反,利大於弊。”

  韋扶風道:“我與楊行密的崛起不同,楊行密是與很多屬下苦戰獲得的江山,他必須與屬下分享成果,不然後果眾叛親離。

  而我一開始是投機取巧獲得的地盤,但也存在了李順節之輩的不甘背叛。”

  田雯兒輕語:“武將獲得功勞,肯定貪求更多的回報。

  聽春紅說,河東軍的第一猛將背叛了河東軍,還是郎君說話才保了性命,之後報恩的幫助郎君奪取朔方。”

  韋扶風說道:“報恩隻是李克用支持出兵的一個借口,其目的是為了遏製鳳翔軍,獲得我的財賦付出。

  河東軍多年的戰事不休,造成河東的財力人力困頓,我能夠獲得朔方,是與李克用達成的一次交易,並非李克用的施舍。

  你想,朔方每年的一半出產要送給河東軍,比河東軍占據朔方要合算的多,能夠源源不斷獲得巨大好處。

  而為了維持朔方的統治,迫使我不得不自南方大力支援朔方。”

  田雯兒笑語:“大力支援朔方,郎君也是心甘情願。”

  韋扶風也笑了,道:“確實是心甘情願,河東軍專注於進取中原,對於朔方不願長駐大軍鎮守。

  而我得了朔方,卻是能夠經營為北方勢力,為日後占據整個關內打下基礎。”

  田雯兒問道:“如果朔方日益壯大,河東軍會不會翻臉的進奪?”

  韋扶風回答:“隻要我送上足額供奉,河東軍在兩三年內不會翻臉,兩三年的經營,北方基業或能對抗河東軍的翻臉,加上不斷供奉,河東軍隻能懷柔下去。”

  田雯兒輕語:“郎君不要過於樂觀,南方不那麽吃緊,最好再調去北方一萬軍力,南方軍力去了就算戰力不如北方軍,也能起到震懾內部和外敵的作用。”

  韋扶風輕語:“增兵不是簡單的事情,需要糧食的產量足夠養軍,指望南方運糧消耗太大。

  隻要北方的糧食增產,能夠吸納當地人入軍,隻要能夠吃飽,黨項人,回鶻人,甚至吐蕃人一樣能夠為我們所用。”

  田雯兒點頭輕語:“郎君這話說的很有道理,能夠讓人吃飽穿暖,自然會有人賣命。”

  韋扶風摟抱著佳人,心情愉悅飛揚。

  ......

  韋扶風留在夜郎府愜意生活,他的八伯父韋康經過長途跋涉,已然身在了浙東的越州城(紹興)。

  越州是義勝軍節度使董昌的統治中心。

  韋康受命出使,他的官麵經驗豐富,又有過外交經曆,出使越州的心態淡定從容,主要是不會有性命之憂。

  抵達的次日,親自去節度使衙門遞交了文書,回到客棧等候消息。

  在客棧,韋康使人出去打探各種信息,了解董昌有什麽忌諱,還有董昌治下的軍政和民生狀況。

  屬下回來,告訴韋康一件意外的事情。

  董昌竟然在城中為自己立了生祠,一應祭祀效仿大禹神廟,勒令百姓祭拜。

  還有各種福瑞之事出現,還有民謠‘欲知天子名,日從日上生’的傳頌。

  韋康當即明白了,董昌這是有了稱帝之心,而且已然開始實施。

  韋康覺得董昌是不是瘋了,隻憑浙東六州之地,竟然要做皇帝。

  韋康出使之前,麵見過父親,父親說了有心稱王。

  韋康聽了不覺得吃驚,父親和韋扶風有稱王的資本,而且伯父韋昭度已然是獲封王爵。

  父親的意思,向董昌傳達一種相安的善意。

  董昌若是稱王,他們縱容之,也就是不理會朝廷的問罪,不會響應的出兵討伐。

  但現在是董昌的野心太大,韋康不得不細加思慮,他覺得董昌稱帝純屬玩火自焚。

  董昌稱王,沒什麽大不了,朝廷無可奈何的前提下,最後隻能捏鼻子認可。

  董昌稱帝,天大的叛逆,朝廷絕對不會容忍。

  韋扶風會不會借機進取浙東?韋康最顧忌的不是父親,而是那個妖孽一般的侄兒韋扶風。

  說心裏話,如今的韋康,一點也不怨恨韋扶風,隻有深深的敬畏和服氣。

  自從離開金州去往巴中開始,韋康就領略了韋扶風的統治手段。

  韋扶風的治下不但民生欣欣向榮,基本沒有大權獨攬的官員存在。

  南下一路走來,韋康頗受禮遇,沒有那個官員怠慢他,這讓沒有實權的他,倍感尊榮。

  韋康顧慮韋扶風會怎麽做,所以他不能胡亂與董昌達成約定。

  他仔細推敲一番,忽然想起父親說過的一些話。

  “老八,日後為父若是稱王,這金州可以升格為金陵府,桂管那裏可以升格為靜江府,為父喜歡金州,尤其是這西園。

  不過桂管那裏地處南北水運樞紐,又有縱深地域為緩衝,日後若是敵軍來勢洶洶,金州還是交給了扶風鎮守,為父才能放心。”

  憶起父親似乎隨意的話語,韋康一拍大腿明白了,升格為金陵府。

  陵字,陵寢乃帝王之墓。

  還說日後讓韋扶風鎮守金州,那說明父親與韋扶風,已然達成了日後立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