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據靈州
作者:海風兒      更新:2022-05-30 11:23      字數:3170
  身穿重甲的童山,攀登雲梯的速度依然很快。

  上麵有守軍探出女牆,用長槍去頂雲梯。

  金州兵的十數弓箭手立刻發射,箭雨飛灑,慘叫聲起。

  童山一聲虎吼,猛的攀衝上女牆。

  立刻有數根長槍刺來,童山長刀揮劃,輕易撥開了所有長槍,一個箭步邁入城牆上,虎吼一聲撲去揮刀斬殺。

  刀光如雪,宛如砍瓜一般,幾個照麵就殺了五個守軍,其他數十守軍驚恐後退。

  “投降不殺。”童山虎吼撲去一麵。

  那一麵的十數守軍沒有披甲,有的掉頭就跑,有的拋槍抱頭跪下。

  童山奪城見功,打開了城防缺口,後續的五百將士爭先恐後的登城,跟隨童山向城樓那裏殺去。

  童山接過屬下拿著的大刀,大步流星,迎戰城樓那裏跑來的守軍。

  殺!童山大刀橫掃,最先反撲的四個鎖子甲守軍被一刀劈飛。

  後麵的靈州守軍驚然止步後退,被童山的霸道氣勢所奪。

  殺!童山大吼向前,大刀揮舞的殺去。

  守軍有的咬牙拚命,有的後退,拚命的很快血濺當場,加上童山後麵的金州將士,形成一種勢不可擋的碾壓氣勢。

  很快,反撲的守軍潰敗逃去。

  童山一路追殺逼近城樓,大吼:“投降不殺。”

  聲震耳膜,童山大步衝入城樓,一個聲音尖叫:“我投降,不要過來。”

  童山止步握刀一看,十數甲士圍著一名披甲青年。

  那個青年頭戴玉冠,麵如冠玉,明顯是位養尊處優的官員,正一臉驚恐的看著自己。

  “投降還不放下兵器,找死嗎?”童山大吼,他的重甲身軀魁偉,一身的血腥,宛如修羅惡鬼。

  “放下兵器,放下。”青年幾乎崩潰的大喊。

  十幾甲士互相看看,有人黯然拋下兵器。

  喊投降的,靈武節度使韓遵的嫡子,韓遜。

  ......

  巍峨的靈武城放下吊橋,打開了南城門.

  金州兵衝入城中,戒嚴,查封倉儲,緊急搬走倉儲財物藏匿。

  原來韋良一路奇襲,與帶路的斥候做過溝通,知道了韋扶風此次借兵,會讓河東軍拿走占據地的一半倉儲,多數的戰利品.

  韋良既然陷城,當然不想吃虧,先搬走一半藏匿。

  入了城,韋良才知道城中竟然有三萬多人口,但都是老弱婦孺。

  假如靈武城擁有一萬正常軍力鎮守,就是來了三萬大軍也不易攻破。

  之前,夏綏節度使率兵來襲,激烈的發動過攻城戰。

  夏綏節度使還派遣三百騎兵繞去靈州西部,阻斷了靈州與涼州之間通信。

  靈州距離涼州有一千裏,路途也不好走,騎快馬也得走個四五日,步行十日能達算快的。

  故此,夏綏節度使膽敢乘虛進取靈州。

  靈武城留守的主帥韓遜,靈武節度使的繼承人,平日裏的表現穩重,親和,通軍政。

  但被黨項人攻城之時,承受巨大壓力之下,其內心已然驚恐。

  後來,又聽說三萬多的河東軍來了,夏綏節度使要求和解拒敵,韓遜不答應.

  夏綏節度使一麵發動攻城,一麵威脅說,若是不和解拒敵,就去投降河東軍,一起攻城。

  韓遜害怕了,三萬夏綏軍差點攻破城防,讓城內折損了四五千軍力。

  若是河東軍再來攻城,那根本守不住,於是被迫妥協的答應了。

  既然答應了和解拒敵,韓遜對於夏綏軍的一萬軍力要求,也認為應該答應。

  於是幾乎傾巢出動,期望優勢兵力擊敗河東軍,若是不能擊退河東軍,靈武城還是守不住。

  韓遜謹慎,他令屬下盯著夏綏軍力的數量,防備夏綏軍分兵來個回馬槍。

  卻不想,會有五千河東軍自南麵奔襲而來。

  韓遜恐懼中滋生絕望,靈武城內的留守軍力,大半是殘廢的傷兵,能夠戰鬥的不足千兵。

  結果童山一攻入城樓,承受多日巨大壓力的韓遜,崩潰了。

  了解靈武城的現狀,韋良暗自慶幸,多虧及時的攻城。

  若是拖的久了,出外的靈州兵馳援歸來,那怕是一千騎兵,他也會陷入被動。

  韋良很會善後,一麵藏匿倉儲,一麵安撫人心,他收編了所有靈州軍力,包括傷兵也算成是他的軍力。

  告訴傷兵們,你們是與黨項人作戰,如今歸屬了我們,日後能夠獲得田地撫恤。

  凡是歸屬的將士,韋良耗用一部分倉儲發下去,然後讓傷兵維持城內治安。

  廣告他們是蜀王韋昭度的軍力,韋昭度如今是蜀王,大唐宰相,長安世族韋氏。

  靈州這片地域,雖然麵對吐蕃和其它番族,但漢族始終占據主導。

  這是因為靈州在秦朝時期,秦滅六國,押解六國的大批貴族官吏抵達靈州定居開拓。

  靈州地域是河套平原,又名寧夏平原,頻臨黃河的農業豐收地域,擁有很多人工溝渠,號稱塞上江南。

  一望無際的農田基本能夠豐產,所以靈州的人口很多。

  人口的結構有戰國貴族後裔,曆代駐軍後代,故此靈州雖然獨力抵擋番族進犯,卻是一直能夠堅守。

  靈州人的骨子裏有著一種不屈驕傲,他們的祖先曾經是貴族,勇士。

  尤其是大唐建國以來,置立朔方節度使之後,靈州成為西部的軍政,商業的統治中心。

  大唐走向衰敗,隴右盡入吐蕃之手,靈州也不複往日輝煌,但人口依然有近十六萬。

  隻是番族有了三分之一,那是不可避免的融合。

  韋良積極的收管靈武城,隻是靈武城太大,長寬各約十二裏。

  五千兵在城內一分,隻能有三千將士鎮守城防,顯得很是薄弱,在外的靈州兵返回攻城,韋良沒有信心能夠守住。

  ......

  韋扶風率領大軍出擊,夏綏聯軍也在向東進擊,兩軍一步步接近,彼此也探知了對方動向。

  靈州兵在行進中,內部發生了激烈爭執。

  韋扶風的使者抵達之後,靈州兵內部有的認為是假的,是河東軍的惑敵離間之計,有的主張分軍歸去救援。

  主帥遲疑難決,眼看兩軍距離隻有五裏,靈武城求援的信兵趕到了。

  統軍主帥大驚,當即讓一千騎兵一馬雙乘的趕回去支援,因為來報隻是兵臨城下。

  突然有大量軍力被調離回頭,引發了靈州軍心動蕩驚疑,也引起了夏綏軍動蕩。

  大戰即將交鋒,一下子跑了大量騎兵和步兵。

  夏綏聯軍的士氣遭到頓挫,韋扶風更是命令重兵衝擊靈州兵陣營,而對夏綏軍采取守勢。

  結果兩軍仿佛對流潮,交錯的形成兩個戰陣。

  李存孝率領騎兵主攻靈州兵,韋扶風主對夏綏軍。

  大戰一起,靈州兵因為突然失去很多軍力,尤其是一千騎兵,在士氣和戰力上打了折扣,一觸即敗。

  韋扶風這麵與夏綏軍發生了死拚,擺出陣勢激烈廝殺。

  李存孝擊敗靈州兵,突然折轉衝擊夏綏軍後陣。

  夏綏軍立時承受了兩線作戰,而靈州軍的一觸即敗,也打擊了夏綏軍的士氣。

  夏綏軍出現了潰敗,逃奔東南方,靈州兵則是向西逃回老巢。

  韋扶風傳令李存孝追擊夏綏軍,他率領一萬多軍力追擊靈州軍。

  事實上追擊靈州兵的,就是他的軍力加上王珂軍力。

  李存孝聽令,率領所有河東軍追殺夏綏軍。

  韋扶風率軍追殺,一直追殺到了靈武城。

  潰敗的靈州軍將,接到留守韓遜的投降軍令,一看勢不可為,隻能交涉投降條件,他們的家眷都在靈武城。

  韋扶風命令錄事官入城查封倉儲,讓王珂的五千軍力入城協守城防,其它數千的河中軍力駐紮城外。

  投降的八千多靈州兵,將官入城等待安置,火長級別的留在城外接受收編。

  南城門樓,韋扶風見到五伯父和四個兵馬使。

  四個兵馬使他都認識,論起來曾經是他的屬下。

  有兩個一起守城對抗楊守亮大軍,有兩個原本出身金州郡公府,韋扶風在西園舉薦得官,其中一個是童山。

  “嗬嗬,好小子,有你的,這靈武城可是寶地呀。”一見麵,五伯父笑開花的伸拳擂了韋扶風一下。

  他是真高興,之前擔心陷入滅亡境地。

  韋扶風一笑,卻是不敢耽擱正事,問道:“五伯父,聽說破城是童山。”

  “對,我本想歇一歇,童山看出了城防虛弱,建議立刻分兵攻城,結果他立了大功。”五伯父直白回答。

  韋扶風看向童山,童山起禮道:“軍使大人,若沒有其他兄弟分散了守軍,我也難成事。”

  韋扶風笑了,這位猛將也懂得了圓滑。

  他正容道:“第一個陷城是首功,童山,你先做鹽州刺史。”

  童山一怔,道:“大人,屬下隻會軍武,做不得刺史,還是免了吧。”

  韋扶風笑了,道:“你呀,讓你做刺史隻是賞功,不一定非要去鹽州治政,你不願做,那就做比兵馬使高一級的軍使。

  你們四個兵馬使都有功,都成為朔方節度治下的軍使,現在就去收編八千靈州兵。”

  四個兵馬使大喜,忙軍禮致謝。

  韋扶風想了一下,任職童山為撼山軍使,其他三位分別是豐安軍使,定遠軍使,西城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