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李小姐(續)
作者:海風兒      更新:2022-05-30 11:23      字數:3129
  韋扶風聽了無奈,耐心解釋道:“巴中讓給祖父,雖然是祖父要求的,但也是為了有利於守禦。

  祖父大人年高望重,對於長安勳貴有很大的影響力。

  東川軍的很多將官出身長安勳貴,祖父借用伯祖韋昭度的蜀王名義,巴中官職為代價,促使了東川軍歸附。

  我統治巴中,東川軍不會理睬我的勸降,若是東川軍歸屬鳳翔軍,不僅巴中守不住,川南也守不住。”

  李小姐點頭,又問道:“東川軍很強嗎?”

  “東川軍的底蘊雄厚,有三萬武備精銳的牙軍。

  我的川南軍雖然號稱十萬,事實上多數是流民,種田可以,卻是不能與戰力強大的牙軍爭鋒,隻能憑險守禦。

  所以東川軍的歸附至關重要。”韋扶風解釋道。

  李小姐點頭道:“聽說過東川軍歸屬了川南軍。”

  韋扶風道:“不是歸屬川南軍,而是歸附金州治下,歸屬和歸附的意義大不同。

  祖父給予東川軍節度使的條件優厚,允許東川軍節度使擁有兩萬牙軍,兩萬團練兵,自治梓州軍政。

  梓州所出不足以養軍,由金州補足給養。

  事實上就是東川軍與金州達成聯盟,鳳翔軍李茂貞不會給予那麽優厚的條件。”

  李小姐點頭,道:“縱橫聯手對抗強秦,是為上策,鳳翔軍很是強勢吧?”

  韋扶風回答:“鳳翔軍強勢,尤其出身鳳翔府的軍力武備精銳,驍勇善戰。

  占據西川之後,獲得成都大糧倉和井鹽,再加上大敗朝廷軍力,俘獲數萬青壯。

  如今鳳翔軍需要歸治地盤,整訓降兵,暫時沒有大舉進攻東川和川南。”

  李小姐點頭,道:“你來求親,就是想獲得河東軍的支持。”

  韋扶風道:“我來求親有兩個主要目的,一是獲得河東軍支持,二是溝通商路。

  鳳翔軍如今整訓降兵,而我也需要加強武備待戰,我需要河東的石炭和鐵,我能夠提供茶葉,布匹和糧食。”

  李小姐道:“石炭能夠外賣,鐵隻怕不能,河東的鐵也是緊缺。”

  韋扶風微笑道:“能不能夠交易,要由需求來定,茶葉和糧食,河東應該需求。”

  “你的地盤糧食很多嗎?”李小姐問道。

  “糧食在那裏都是緊缺,川南的糧食勉強能夠自足,潭州水患太多,但擁有的洞庭湖平原值得開拓成為糧倉,我需要大量鐵器治水和營田。”韋扶風回答。

  事實上,韋扶風主要需求石炭煉鐵。

  鐵礦在潭州和福建都有,尤其是福建那裏擁有富礦,石炭礦也有,但量少,品質也差。

  河東的石炭品高,最適合煉造好鐵,好鐵耐用,更是製造兵甲的必需品。

  李小姐點頭,神情想了一下,問道:“韋扶風,我若是嫁你,你會讓我居住那裏?”

  韋扶風麵對直白的詢問,隻能思量一下,道:“有三個居處可讓小姐抉擇。

  一是長安城,我需要一位信得過的親人,主管河東與川南的商路。

  二是金州,小姐出身北方,未必能夠習慣南方的潮濕氣候,容易水土不服。

  金州地盤距離河東最近,小姐可以在金州主管南北商路。

  三是閬中城,閬中城是巴中軍事要衝之地,易守難攻,可以說閬中城不失,巴中也不會真正易主。

  我在閬中城留鎮兩萬川南軍,閬州刺史名義上是金州任職,事實上唯我命是從,小姐可以居住閬中城,代我監察軍政。”

  李小姐聽了問道:“你說的閬中城,隻是軍事重地吧?”

  “魚米之鄉,閬中城的城牆長達五千米,城內建築類似長安城布局。

  若非是一座大城,如何容納三萬駐軍和七萬居民,我已然下令擴建,會比以前更大一倍。”韋扶風回答。

  “你說閬中城不失,巴中就不算失去,若是如同李存孝這般被大軍圍困,孤城如何持久不破?”李小姐置疑問道。

  韋扶風隨口微笑道:“你去問嶽父大人,就知道為什麽能夠持久不破。”

  “好,我去問父親。”李小姐立刻回應,竟然轉身走了。

  韋扶風愕然看著騎馬遠去的李小姐。

  這位李小姐未免太過的風風火火,王珂夫人怎麽為他牽的線?

  難道李克用的女兒都是這般的直爽?

  李小姐與屬下騎馬抵達中軍大營,直接策馬入營直抵帥帳外,下馬一扔韁繩,無視守衛的直接闖入帥帳。

  守衛們視而不見。

  “爹,我回來了。”李小姐入帳隨意的喊道,徑直走到了李克用的案旁跪坐。

  “與他說了什麽?”李克用微笑問道。

  李小姐記性很好,將與韋扶風的話幾乎不差的說了一遍。

  最後問道:“那家夥欺我,竟然讓我問爹閬中城被大軍圍困,為什麽能夠持久不破,爹,為什麽?”

  李克用回答:“閬中城三麵環水,有嘉陵江水道通達,能夠獲得源源不斷的船運支援,故而困不死。

  那裏確實是巴中,甚至川南和東川得失的扼守重地,兵力能夠靈活為用。”

  李小姐點頭,道:“既然閬中城很好,讓五妹嫁他吧。”

  “你不中意?”李克用微笑問道。

  “女兒不想去南方,也不喜歡文縐縐的男人。”李小姐直白回答。

  李克用一笑置之,不再多言。

  ......

  韋扶風巡防後回到自家大帳.

  李小姐的冒昧來見,他理解為是李克用的變相溝通,他對李小姐的感觀中庸,印象有好有壞。

  坐在帳中,韋扶風繼續揣摩北方的戰略局勢。

  身在北方,自然能夠直觀和盡早的了解形勢。

  河東軍的現狀,韋扶風有些外強中幹的感覺。

  不過,河東軍畢竟是立足兩代人的強藩,李克用是沙陀人,馬背上的民族都是善戰之輩。

  李克用四下作戰,很少敗績的情形看,河東軍就是彪悍。

  但河東軍的窮兵黷武,不修民事,也造成河東越來越蕭條困頓。

  所以,韋扶風認定李克用願意通商,願意用石炭和鐵換取茶葉和糧食。

  北方的局勢,韋扶風已然大略了解,河東軍的北部敵人是河北三藩鎮。

  其中盧龍節度使(北京),經常侵襲河東的北方一帶,雁門關外屬於河東軍的養馬之地。

  李克用多次與盧龍節度使大戰,勝多敗少。

  河北三鎮居中的是成德節度使,治所鎮州,如今三鎮中實力最弱。

  不久前接受李存孝的求援出兵,結果被李克用大敗,被迫倒戈,反過來幫助李克用圍困邢州城。

  成德節度使地盤南邊的是魏博節度使。

  魏博節度使屬於強藩,兵將之善戰能與河東軍分庭抗禮,地盤與宣武軍的地盤隔著黃河接壤。

  魏博節度使態度中立,坐觀老鄰居天平軍朱瑾被宣武軍進攻。

  河東軍借道魏博地盤去援天平軍,魏博節度使也是允許通過。

  河東軍南邊的敵人,一個是老對頭宣武軍朱溫,一個占據洛陽的河陽節度使張全義。

  事實上,張全義已然歸附宣義軍朱溫。

  洛陽的北邊是河陽節度使,下轄孟州,懷州,衛州,占據一段黃河地域。

  河陽節度的黃河上遊相鄰河中軍,下遊南岸相鄰宣義軍節度使,北岸相鄰魏博節度使。

  朱溫兼任宣義軍節度使,下轄富庶的滑州和鄭州。

  河東軍的西南方向,楊守亮的臨汾節度使,河中府節度使,長安一帶的潼關軍和朝廷勢力。

  河東軍的正西方,隔著黃河的是夏綏節度使。

  夏綏節度使治下是夏州綏州,銀州和宥州。

  夏綏節度使是一支黨項人,在唐僖宗時期遷徙占據了夏綏地域。

  當時朝廷所在的長安城被黃巢大軍攻占,占據夏綏地域的黨項人首領,出兵幫助大唐朝廷對付黃巢軍。

  戰後論功行賞,大唐皇帝任職夏綏節度使,至今已然有十一年。

  說起來,夏綏節度使與李克用曾經並肩作戰過,一起收複了長安城,各歸治下之後,一直相安無擾。

  夏綏節度使相比勢弱,惹不起河東軍。

  李克用的心思全在進取中原,對於夏綏地域沒興趣。

  李克用沒興趣,夏綏南方的邠寧節度使王行渝很有興趣,多次出兵進攻夏綏。

  夏綏節度使與西邊的靈武節度使聯合,一起對抗王行渝的入侵。

  說起靈武節度使所在的靈州,那是曾經赫赫有名的軍事重地。

  靈州原本是朔方節度使的治所,統帥過河西隴右,豐州大草原的防禦軍事,管轄的地盤那是相當廣闊。

  安史之亂,唐玄宗出逃去了成都避難,他的兒子唐肅宗就在靈州被擁立登基皇帝,之後唐玄宗做了多年的黯然太上皇。

  如今靈武節度使隻有靈州和鹽州地盤,是個勢力相比不強的藩鎮,但也阻擋了吐蕃的進奪步伐。

  靈州的西方,距離千裏之外,就是河西走廊的涼州。

  韋扶風隻是閑暇的了解形勢,他在北方不可能有什麽軍事做為。

  雖然有著隴右節度使的官職,但隴右距離河東太遠了,他想借力也是不成。

  李克用不可能遠征西部,去與吐蕃人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