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內外局勢
作者:海風兒      更新:2022-05-30 11:23      字數:3148
  根據送來信息,韋扶風知道孫儒敗亡之後,楊行密收降數萬孫儒軍力,擇其悍勇之輩建製精銳牙軍,名為黑雲都和黃頭都,占據浙西數州和淮南道。

  皇帝承認楊行密是淮南節度使,加封為弘農郡王,其手下大將也分獲類似藩鎮的官職,最有名的是朱延壽任職壽州刺史,防禦使。

  安仁義任職浙西潤州刺史,防禦使。田珺任職宣歙觀察使,宣州刺史。

  楊行密坐鎮大江北岸的揚州,楊行密占據淮南道不久,就遭到徐州武寧節度使時傅南下進兵,楊行密迎戰,擊退武寧軍。

  看了信息,韋扶風知道楊行密占據淮南道,基本大局已定,皇帝痛快的承認楊行密,加封郡王,用意自然是為了牽製宣武軍朱溫。

  皇帝是想兩虎牽製,但對於韋扶風而言沒什麽益處,宣武軍和淮南軍都有可能向西進攻。

  尤其是楊行密,一旦穩固統治,必然向西進軍,好在有鄂嶽軍,荊南軍,忠義軍阻擋。

  目前看,楊行密需要休養生息,麵臨宣武軍和徐州武寧軍的威脅,或許幾年之內,隻能鞏固已有地盤,但也不排除,宣武軍南下滅亡楊行密,奪取淮南道。

  河東軍的信息,戰勝了北方的盧龍軍(北京)入侵。

  鳳翔軍的信息,還是繼續囂張跋扈的上書刺激皇帝,關於皇帝的信息,似乎是沉穩了。

  荊南軍和鄂嶽軍的信息,都在加強武備,兩軍沒有進襲巴東或潭州的跡象。

  涪州的三萬軍力轉戰之後,荊南軍成汭,也沒有乘虛進奪歸州和夔州。

  浙東的信息,浙東觀察使董昌,接納了馬殷和王氏歸降,其勢力擁兵十多萬,可謂兵多將廣,實力雄厚。

  董昌沒有進奪浙西的江寧,潤州和常州,任由楊行密勢力立足。

  據探得的信息,浙東統治內部存在不和,董昌手下的大將錢鏐,功高震主,任職浙西杭州刺史,擁有數萬直屬軍力。

  董昌坐鎮越州,與錢鏐維持著表麵上的主屬關係。

  江西鎮南軍鍾傳,對於韋扶風奪取贛州默然由之,但其正在積極的整頓吏治和軍力,啟用很多才能之士做官,禁止來自浙西的流民還鄉。

  韋扶風勢力自身,潭州因為嶺南的潭州軍戶返回,農業還算及時的做到了大半保收,朗州和湮州因為水患,收成欠佳。

  川南那裏的收成尚可,勉強能夠當地養軍一年。

  夜郎府的農業,根據田雯兒所說收成頗豐,可養十萬軍力一年,還有茶葉的大量收獲,那都是楊端留下來的成果。

  黔州和施州的收獲一般,能夠自給自足,嶺南的收獲也是一般。

  福建的收獲尚可,主要是泉州農業發展的很好,福州收成一般,福建勉強能夠養軍自足。

  楚言和任職泉州刺史,收降了澎湖水軍,也關注了澎湖縣。

  他說流求島極大,就是一片海外疆域,適合大力發展農業,鹽業,漁業,隻是流求島存在凶悍土人,不易對付。

  另外福建一帶山海,存在很多山匪海盜,澎湖水軍就是為了對付海盜建製。

  海盜常常隱藏流求島,故此對於流求島必須重視,否則任由海盜占據,會讓福建沿岸不勝其擾。

  另外,南北商道已然漸漸溝通,福建和嶺南的海鹽,海貨,海珍等北運,北部的藥材,瓷器,農具,等等,出現了南北補缺。

  韋扶風在象州的大軍,吃到了來自福建的海幹魚,下鍋一燉香噴噴好吃,還省了鹽貨。

  將士們吃的滿意,畢竟肉食供不起,能夠有魚有鹽,那就是大補美味。

  還有甘鳳池回到潭州,奉令發兵輔助武陵都防禦使田文,進軍辰州收拾了辰州刺史勢力。

  武力打通了沅江水道,留下三千軍力在錦州(銅仁),幫助田雯兒的父親築城。

  通過水道,朗州販鹽和瓷器去入錦州,讓錦州刺史用鹽和瓷器交換山貨和藥材,讓山裏的僚人族嚐到好處,化解所謂的地盤被侵入敵視。

  桂州,隨著韋軒親和的拜訪當地大族,輕徭薄賦,推行種種有利於當地人的政策,鼓勵溝通商業發展,漸漸的獲得當地人的信任支持。

  桂州原本首府之地,曾經商賈雲集,官人來往眾多,當地人的思想並不保守,戰亂割據造成了桂州走向蕭條。

  韋扶風大軍駐紮威懾,讓當地人覺得韋軒這個觀察使,能夠長久。

  由於大軍駐紮,也帶來了各種商業消費,自外麵水運來的大量軍用物品,抵達桂州卸貨走回。

  韋軒讓城裏人運去象州,當地人的各種吃食,用具,也可以賣給軍隊,或者交換軍隊的糧食海鹽。

  桂管的人心開始轉變,不再恐懼抵觸韋扶風軍力的到來,反而漸漸希望大軍能夠常駐不離,他們用特產換到很貴的鹽,工具,海貨。

  韋扶風利用經濟手段收買人心,打擊封州勢力,因為桂管和黔南黔東所需求的鹽,大半來自嶺南道,需要經過封州和梧州的水道關隘。

  封州劉謙能夠養軍萬餘,水道的收獲至關重要。

  ......

  嶺南廣州,薛王之子‘李知柔’,帶著百名護衛抵達南海縣接任節度使。

  這位皇族郡王有些高傲,麵對老臣劉崇龜隻是淡然點頭應付,接過印信,就問行軍司馬在那裏?

  聽說不在,李知柔在都督府傳令文武官員來見。

  劉崇龜隻能苦笑的起禮默然離開,當即搬離了都督府,南海縣的文武官員進見李知柔。

  李知柔當場提升了三成俸祿,文武官員也不反對李知柔的入主。

  韋扶風使人傳話,他接到了大唐皇帝陛下的恩賜,願意接受新任節度使主政廣州。

  李知柔在加俸祿之後,又在都督府任職左都押衙輔政,右都押衙輔軍,隨後又看一下倉儲,沒有改變原本的文武任職。

  真正的薛王之子,已然秘押在了郴州,若非需要其書信回應,已然是死人。

  冒名之事,韋扶風沒有告訴劉崇龜父女,免得劉崇龜難做,畢竟是大唐老臣。

  ......

  十月中旬,被圍困的陽壽縣城,終於主動使人向韋扶風談判。

  象州刺史和柳州刺史願意向韋扶風請罪,日後真正的歸屬,聽從調動軍力,上交財賦。

  韋扶風冷淡回答:“各帶著三百人口離開桂管,城中來自邕管和容管的軍力可以全部離開,沒得商量。”

  使者回去了,半日後,有信使離開城池去了東南方。

  韋扶風繼續耐心等待,他如今的心思穩定,父親為他營造了良好的歸治局麵。

  這段日子,桂管的所有刺史都去拜見新任觀察使,商定了軍政賦的歸屬。

  新任柳州刺史劉楓來自長安,嶽父劉崇龜舉薦,帶著一家數十口來到桂管。

  同來的還有其他六位被舉薦者,攜家帶口的數百人,任職縣官,州輔官。

  韋扶風的大舅哥劉海粟遲遲晚到,隻帶來了自家的六口人,衣袍樸素。

  拜見過韋扶風父親之後,趕到象州見韋扶風,成為新任象州刺史,不過隻能暫且在武德縣任職,韋扶風讓武德縣令暫時空缺。

  韋扶風沒有多問大舅哥,大舅哥似乎也不願解釋什麽,對待韋扶風執官禮相敬,一看就是位有些古板守禮的君子。

  劉海粟上任很是勤政,不顧危險的走出去體察民情,安撫地方,倒是與韋軒很像。

  韋扶風知道北方的官吏,沒人願意來西南討生,這些官吏能夠過來,一是劉崇龜的舉薦信,二是北邊的戰亂動蕩讓人心懼,勉為其難的過來了。

  劉崇龜舉薦的官吏確實都是能吏,上任後能夠律己,勤政,親民,他們帶來了中原先進的治政和技能,能夠推行韋軒的治政主張。

  韋扶風也厚待之,夜郎府的任官權,給這些遠來的能吏加官進爵,變相的增加俸祿。

  俸祿分成錢物各半,物主要是海鹽,糧食。其它的原本桂管官吏也如法炮製,全部更換了夜郎府的任職公文。

  十月底,韋扶風收到一個意外的信息,河東軍的李存孝,竟然反叛李克用,歸附了宣武軍朱溫。

  這個信息讓韋扶風很是吃驚,不希望出現的大局變數,他擔心宣武軍越來越強大,宣武軍有河東軍敵對牽製,方能拖住宣武軍南下的腳步。

  時間,韋扶風需要時間休養生息,加強統治,積蓄底蘊強軍。

  假如河東軍被宣武軍完全的壓製滅亡,宣武軍必然成為改朝換代的勢力,繼而大軍一統天下,那說快也快。

  韋扶風皺眉,李存孝是李克用的義子,號稱十三太保,反叛李克用,據說怨恨李克用的賞賜不公,他自認為是河東第一猛將功臣,得到的不如別人。

  故此,他以分得的邢州,洺州和磁州地盤,叛附宣武軍朱溫。

  朱溫為李存孝請任節度使,朝廷認可的賜予了節印。

  李存孝,確實是萬人敵的猛將,韋扶風在河東利用出其不意的偷襲,擊敗過李存孝一次,若是正麵對敵,韋扶風絕對的望風而逃。

  韋扶風搖搖頭,不再耗神的空自煩擾,日後的變局不定,抓好眼前的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