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韋扶風的想法
作者:海風兒      更新:2022-05-30 11:22      字數:3104
  韋扶風身為金州韋氏子孫,就算手握權柄,也不宜忤逆長輩的宗族信仰。

  小雪還是不解,為什麽夜郎府夫人的兒子,就不能離開夜郎府做官和繼承父位,但她知趣的不問,私下詢問主母。

  韋扶風的想法,形成夜郎府與川南節度兩個統治,讓夫人們獲得類同正妻地位,在源頭上,避免未來的傳承紛爭。

  韋扶風期望,兩個統治傳承長久共存下去。

  夜郎府,退守保命之地,采用入鄉隨俗統治,維護夜郎府的僚人族習俗,絕不漢化的推行改土歸流。

  隻有保留僚人族的習俗和領主統治,人文與漢官格格不入,黔中道遭到外敵入侵的時候,才能一致對外的鐵板防禦。

  韋扶風的退守保命想法,絕不會廣而告之,隻與夫人們和祖父說過。

  林清雪走一遭夜郎府,迫於自身的尷尬,接受了田雯兒的認可,成為夜郎府大夫人,情願的心安理得,不再糾結韋氏長輩認不認可。

  小雪與林清雪不同,日後生育的兒子庶出,沒有必要成為夜郎府如夫人,在夜郎府之外,建功立業的機會多得多。

  結束了夫人的話題,林清雪遞給韋扶風密信。

  來自金州的密信有兩種,一是駐守扶風軍的密報,二是祖父的來信,林清雪拿來的是祖父來信。

  韋扶風取出信文,無論什麽密信,林清雪都有權先行看過,一旦是緊急之事,就得做出決策應對。

  祖父來信,一般都是各方動向和信息。

  信中說鳳翔節度使愈發囂張跋扈,據說皇帝大發雷霆,有了出兵討伐李茂貞的跡象,但被首相杜讓能一再勸阻。

  祖父分析,皇帝忍不了多久,最遲年底就會對李茂貞用兵。

  那時候,皇帝必然命令川南軍進攻西川,讓韋扶風有個思想準備和對策。

  另外,宰相之一的崔紹緯,獲知了夜郎都護府任官潭州,邵州,朗州和湮州。

  崔紹緯上奏皇帝指責逾越,建議皇帝下旨嗬斥,勒令夜郎都護府廢除對潭州一帶的任官,由朝廷任官,皇帝擱置未理。

  李賢傳告,懷疑崔紹緯與李茂貞暗中有著勾結。

  朝廷的任何事情,李茂貞都是一清二楚,常常上書指責皇帝做的不對,弄的皇帝大發雷霆。

  地方的信息有,河東與成德和盧龍二藩交兵,河東軍勝。

  宣武軍朱溫進攻天平軍(山東),在鬥門一帶被天平軍節度使朱瑄大敗。

  這個信息讓韋扶風精神一振,宣武軍有強敵牽製,南下進軍的腳步必然停滯。

  “姐姐,有楊行密和孫儒的信息嗎?”韋扶風看了信,問道。

  “據說楊行密和孫儒,還在大江下遊的宣州,潤州,常州一帶交戰。”林清雪回答。

  韋扶風點頭,道:“大江下遊兩岸地域被戰亂打殘了,楊行密和孫儒的交戰持續不了多久。”

  “郎君打算出兵浙西?”林清雪問道。

  大江下遊的南麵諸州,江寧(南京),潤州,常州,蘇州,杭州,官稱浙西地域,置立過浙西觀察使。

  韋扶風搖頭道:“我也想去摘了果實,隻是鎮南軍,鄂嶽軍和荊南軍的阻隔威脅,不敢大軍東去,另外亂戰之軍多悍勇善戰之輩,川南軍去了很難戰勝。”

  林清雪點頭,韋扶風又道:“目前還是鞏固基業重要,貪婪進軍浙西,反而落入顧此失彼的後果,隻有向南發展,方能順利的開疆擴土,也不會引起朝廷和強藩的過於關注。”

  林清雪點頭,韋扶風又道:“我去潭州之後,率軍遠征桂管(廣西),待穩定了桂管統治,可以與夜郎府遙相呼應,進軍黔西黔東黔南,打造西南霸主地盤。”

  “桂管?易得嗎?”林清雪問道。

  “桂管治所是桂州始安縣(桂林),據探報守軍隻有三千,我不取潭州南方的諸州,反而跨越南下遠襲桂管,能夠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隻要拿下臨桂縣,得到桂管觀察使印信,名正言順的傳告桂管十三州,說是奉旨接任。”韋扶風回答。

  韋扶風所說的桂管觀察使,事實上也是一個藩鎮存在,桂管地域蠻族(少數民族)居多,類似相鄰的黔中道僚人族。

  相比之下,桂管是被唐軍征服過的流官統治。

  黔中道因為地理原因,始終未被大唐軍力真正的征服過,所以黔中道的州域,多數是世襲的土官。

  桂管觀察使的前身是經略使,經略使是低於觀察使的地方軍政長官,類似都防禦使,但官階不如。

  桂管最早隸屬於嶺南道,唐初嶺南道四十五州,分屬廣州,桂管,容管,邕管,交州(又名安南經略使),五個都督府。

  唐初嶺南道的最高官職嶺南五府經略使,兼任廣州刺史。

  唐肅宗至德六年(756年),安史之亂造成方鎮林立,節度使官職成為主流,嶺南五府經略使升格為嶺南道節度使。

  (862年)唐懿宗鹹通三年,大臣蔡京奏請分嶺南為兩道節度,懿宗準奏,任職蔡京任職嶺南西道節度使。

  原嶺南節度使變成嶺南東道節度使,大臣韋迪任職,開啟廣東和廣西行政劃界先河。

  嶺南西道節度使治所,落在邕管所在(廣西南寧)。

  下轄桂管經略使的十三州,邕管經略使(治所廣西南寧)的十三州,容管經略使的十四州。

  還有西南方向更遠的交州經略使(越南)十一州,雷州半島和海南島。

  但事實上,嶺南西道地域九成是蠻族人口,大唐的統治流於表麵虛權,朝廷任職的節度使形同擺設。

  邕管,交州,容管的經略使官職,原本都是朝廷流官任職,後來漸漸被最強勢的蠻族首領任職。

  隻有桂管一直能夠朝廷任職,經略使升為觀察使,替代名存實無的嶺南西道節度使,負責向朝廷輸送貢賦。

  大唐強勢之時,西南的蠻族經略使,蠻族刺史,能夠服帖的納貢交賦。

  隨著黃巢之禍的發生,西南地域的蠻族,了解大唐內亂衰敗的事實,紛紛中斷納貢交賦,隻是名義上還承認是大唐官吏。

  隻說桂管的十三州,能夠服從現任觀察使的州刺史,僅有與桂州接壤三個州域,彼此還是聯盟形勢。

  桂管觀察使能夠掌控的隻有桂州,勢力遠不如大江以北的藩鎮。

  故此,韋扶風打算遠襲桂州,讓桂管觀察使來不及求援聚兵。

  雖說桂管觀察使掌控不了十三州,但畢竟在桂管任職多年,有能力號召其它刺史合力阻擋外來入侵。

  隻有迅雷不及掩耳的奪取朝廷大義,加上軍力的威懾,才能讓桂管的刺史們忌憚觀望,立足之後逐步征服桂管。

  韋扶風說過穩定了桂管統治,可以與夜郎府遙相呼應,進軍西北方的黔東黔西黔南。

  事實上他奪取桂州之後,依據當地形勢而有所抉擇,或許兵鋒指向東南方的嶺南節度使治下(廣東)。

  嶺南節度使就是嶺南東道節度使,治所廣州,相比嶺南西道節度使,大半州域流官製,實實在在的大唐統治疆域。

  但是,黃巢之禍轉戰南北,攻陷過嶺南節度使的治所廣州,極大破壞了嶺南東道的官府統治秩序。

  又因為天高皇帝遠,嶺南陷入小割據局麵,所謂的嶺南節度使,境況也類似桂管觀察使,不能真正的統治屬下所有州域。

  嶺南的很多州域,變遷刺史為首的軍政獨立割據。

  韋扶風的南下擴張計劃,打算趁虛乘亂的取而代之,假如嶺南道被某一強勢崛起統一,他再想去奪,付出巨大代價也未必成功。

  韋扶風急切的盯上嶺南道,一是戰略上柿子撿軟的捏,二是需要打通一條海鹽為主的商道,為日後失去巴蜀鹽井做補救。

  鹽和糧食,統治的兩大命脈,尤其食鹽屬於商業暴利,用於養軍的最好財政來源。

  聽了韋扶風的回答,林清雪問道:“郎君進奪桂州,要親任桂管觀察使嗎?”

  “不是,我打算調任昌州刺史楊河。”韋扶風回答。

  林清雪點頭道:“楊河是位忠於職守的能吏,也是川南軍的元老。”

  韋扶風點頭,卻又若有所思,過了一會兒,說道:“觀察使還是由我親任,楊河任職桂州刺史,兼任桂管屯田使,讓楊河的地位與潭州刺史平等,我再任職一位桂管都防禦使。”

  林清雪點頭,韋扶風的意思,桂管推行兵府製,桂管觀察使的任職,變成名義上存在的虛官,因為韋扶風不可能久留在桂管。

  渝州三日,韋扶風做了一番準備,率領一萬軍力,帶上楊河離開渝州,去往了潭州。

  韋扶風抵達潭州,時間六月中旬,途中不可避免的巡視軍政,還在沅江一帶,遇上潭州刺史張文成。

  潭州刺史張文成,兼任洞庭湖平原屯田使,在外巡查和指令各地的屯田事務。

  主屬二人相遇,免不了一起探討屯田事務,實地考察一番。

  另外,韋扶風與思州田氏達成的沅江商道,進展的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