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慶陽侯府(上)
作者:海風兒      更新:2022-05-30 11:22      字數:3227
  麵對雪柔縣主的請求,韋扶風想一下點頭,十四娘忙吩咐婢女去取文房四寶,取來後,雪柔縣主親自玉手研磨。

  韋扶風看了心裏有些感動,他提筆書寫一封手令,命令巴縣令給雪柔縣主尋一座宅院贈與,維護雪柔縣主的正常居住和經商,取出扶風軍使印蓋上。

  “多謝侯爺照顧。”雪柔縣主恭敬道謝。

  “縣主客氣了。”韋扶風微笑回禮,對他而言這隻是一件小事,與軍政不沾邊,等同於安置了一個高貴的難民。

  雪柔縣主拿著手書和十四娘離開,回到了廳堂,與李驥夫人說了幾句話,就與九娘一起離開。

  廳堂裏,李驥夫人詢問十四娘之後沒有在意,打發十四娘繼續去陪伴韋扶風。

  十四娘愉悅的拿著桂花糕,回到了韋扶風那裏一起吃食,看著十四娘貪吃的俏模樣,韋扶風的內心很是舒坦。

  韋扶風與十四娘吃過了桂花糕,不願久留的告辭。

  告辭時,李驥來見,一直送到了府門外。

  拜訪了李磎府上,來長安的事情完成一半,韋扶風回去了安義坊休息,次日一早,與明玉一起隨大娘去往慶陽侯府。

  韋扶風從未去過慶陽侯府,小的時候,向往能夠去慶陽侯府見識一下。

  如今毫無興趣,隻是為了尊敬大娘才不得不去,其實來長安之前,父親韋軒與他做過溝通,希望他能夠尊敬大娘。

  就是父親不說,韋扶風也不會不敬大娘,他不是無賴出身的王建,能夠無所顧忌的翻臉無情,在他心中很是顧惜親情和名聲。

  自小形成的家族教養,影響著韋扶風的做人準則,他絕不願背負不孝的詬病。

  事實上,大娘對他和生母一向很好,基本沒有虧待過他,舍得銀子培養他讀書,滿足過他的一些要求。

  加上韋氏家族的禮教榮耀熏陶,在韋扶風心中,大娘的地位隱然比娘親高一分。

  慶陽侯府坐落在豐樂坊,位於朱雀大街的西側,距離太極宮間隔兩坊之地。

  慶陽侯府是軍功勳貴,原來對長安城的神策軍有一定影響力。

  唐僖宗時期,神策軍被黃巢之禍基本覆滅,慶陽侯府的武力底蘊遭到了重創。

  黃巢之禍發生前,慶陽侯府在長安勳貴圈子,屬於中層勢力,對於朝廷的官勢影響很小。

  但是勳貴階層,屬於蛛網一般的連結勢力,通過門當戶對的聯姻,形成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勢力,間接的影響朝廷局勢。

  黃巢之禍發生之後,長安勳貴勢力遭到嚴重打擊,幸存者形同一片散沙。

  藩鎮勢力的強大和宦官掌權,使得長安勳貴愈發勢弱,但求自保的不願參與權勢爭奪。

  在十名護衛的伴隨下進入豐樂坊,抵達慶陽侯府門。

  韋扶風先下車,看見高大的府門外威立著四個明光甲士,飛簷門樓上的掛著慶陽侯府的匾額,整個府門給人一種威嚴大氣的感覺。

  韋扶風看了暗讚,不愧是老勳貴,就是不如從前,也是底蘊不差,他聽大娘說慶陽侯府處境艱難,才有此感慨心態。

  轉身扶下明玉,明玉又回身挽扶了大娘下車。

  這時石階上的一名甲士走下,恭敬禮道:“七姑奶奶回來了,屬下這就去通報。”

  大娘輕嗯點頭,甲士轉身大步急去,大娘也沒有在外等候,在明玉的挽扶下走向府門,拾階而上。

  韋扶風在後跟隨,後麵還有兩個婢女,十個護衛也跟隨進府,守門的甲士沒有阻攔。

  走入府門,沿著堂道走去,走到飛簷如殿的正廳外,左側儀門忽然走出很多男女,大娘立刻轉身迎去。

  “蘭英見過諸位嫂嫂。”大娘恭敬女禮。

  “你回來就好,婆母近來還念著你呢。”為首的一位雍容貴婦淺笑說道。

  大娘點頭,轉身介紹道:“扶風,這是慶陽侯府夫人。”

  韋扶風走前恭敬禮道:“晚輩韋扶風拜見夫人,夫人福康。”

  “嗯,英氣不失儒雅,是個好男兒。”慶陽侯夫人微笑讚道。

  韋扶風恭謹相對,慶陽侯夫人扭頭吩咐道:“來福,帶扶風公子去休息。”

  一名圓領衣袍的中年人恭敬回應,走前客氣道:“公子請隨小的來。”

  韋扶風默然辭禮,轉身走去,大娘扭頭吩咐一聲,明玉也女禮離開,大娘則與一眾娘家人去了後宅。

  走過儀門,大娘對慶陽侯夫人輕語:“請大嫂再吩咐一下,萬不可怠慢了扶風,讓府中有暇的男主待客為好。”

  清陽夫人聽了意外,詫異道:“妹妹為何這般重視扶風?”

  大娘顧慮壞了夫家大事,不敢實言相告,解釋道:“扶風在金州統領軍力,頗受老大人的看重,慶陽侯府是軍功勳貴,能與扶風交好,彼此互惠互利。”

  清陽夫人輕哦,扭頭吩咐一下,有女婢離開去告知總管來福。

  一眾家人繼續走去,走動中,慶陽侯夫人問道:“聽說金州是金城軍使領軍,扶風年少,竟然能夠獲得重用。”

  “扶風雖然年少,但很有軍事才華,以前楊守亮大軍圍困金州,扶風負責守城,故此扶風在金州執掌兵權,金城軍使則負責鎮守均州,他們伯侄同心協力,掌管金州韋氏的軍權。”大娘變通的解釋了為什麽看重韋扶風。

  慶陽侯夫人點頭,輕語:“難怪妹妹先知會了聯姻之事。”

  大娘輕語:“扶風非我親生,以前也沒有帶他過來慶陽侯府親近,所以想為他聯姻慶陽侯府。”

  慶陽侯夫人道:“妹妹的苦心,嫂嫂能夠理解,隻是適齡的府中女兒,沒有願意做妾室的,扶風畢竟是庶出。”

  大娘微怔,道:“大嫂,扶風雖然是庶出,但事實上已然步入宦途,慶陽侯府的庶出女兒與他為妾不算委屈,嫁過去還有我的關照。”

  慶陽侯夫人遲疑一下,輕語:“妹妹,我們房裏說話。”

  大娘點頭,與慶陽侯夫人轉去了附近的廂房,其他人在外等候。

  進屋後,慶陽侯夫人正容道:“妹妹,非是嫂嫂輕視你和扶風,而是侯爺,不願與金州韋氏有了進一步的瓜葛。”

  “為什麽?”大娘意外不解道。

  “主要是顧慮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妹妹知道慶陽侯府的大半田地在李茂貞治下,這些年被李茂貞盤剝的很苦,若與金州韋氏表現的親近,隻怕給了李茂貞發難借口,抄沒了慶陽侯府的田產。”慶陽侯夫人解釋道。

  大娘聽了秀眉微皺,道:“大嫂,隻是納妾聯姻,那會引起嚴重後果,若是李茂貞有心發難,何須什麽借口。”

  慶陽侯夫人苦笑道:“請妹妹見諒,慶陽侯府大不如前,最怕惹來是非,不得不多幾分謹慎。”

  大娘聽了心生不悅,甚至有了寒心,她興衝衝的來為娘家解憂,意圖讓娘家人獲得外任官途。

  結果娘家人,不願與金州韋氏親近,如此態度,將她置於了不祥之人的難堪境地。

  “既然兄長擔心親近金州韋氏不妥,以後小妹不會給兄長惹了麻煩。”大娘冷淡輕語。

  “妹妹不要誤會,侯爺身擔祖宗家業,不得不謹慎行事。”慶陽侯夫人解釋道。

  大娘點頭,溫和道:“小妹明白兄長的難處,聯姻之事不說也罷。”

  慶陽侯夫人點頭,與大娘離開廂房,繼續向後宅深入,去見老夫人。

  ......

  韋扶風被帶到了一處耳房,入屋後,來福恭敬告退,才出門就遇上了傳話女婢。

  來福不敢怠慢,一邊吩咐下人送來好的茶點,一邊去請六老爺。

  六老爺名楚言和,四十一歲,慶陽侯的庶出兄弟,從九品的官身,曾經做過國子監錄事。

  黃巢之禍結束,國子監沒能恢複,事實上名存實無,錄事是最底層的小官。

  來福得了夫人的吩咐,根據韋扶風的出身,請來了同是庶出,又有官身的六老爺,自覺適合待客韋扶風。

  來福的不敢怠慢,主要還是不願得罪了韋扶風的大娘。

  楚言和一身半舊的圓領袍衣,頭戴襆頭,相貌端正,三寸胡須,被請來作陪晚輩沒覺得委屈。

  楚言和名為六老爺,事實上在侯府地位很低,還不如韋扶風父親的落魄時期,楚言和的妻子出身平民之家。

  楚言和到來,韋扶風尊敬的口稱舅父拜見,楚言和沒什麽長輩架子,微笑的與韋扶風說話,一起落座,品茶閑聊。

  閑聊中,楚言和很關心金州的情況,韋扶風簡略解答。

  說著說著,楚言和忽然請求道:“扶風,你能不能給舅父安置一個職事,縣衙的六曹也可。”

  韋扶風微怔,道:“地方上並不安寧,舅父任職六曹也是委屈。”

  楚言和嘴角苦笑,道:“舅父在侯府的日子不好過,能夠餓不死,但整日閑暇的無所事事,實在難熬。”

  韋扶風點頭,他此來,順從大娘的心意與慶陽侯府親近,心理上有所準備,願意接受舅家之人求官。

  “舅父想去金州,房州和均州任職,外甥隻能為舅父求職六曹,若是舅父願意去往澧州為官,能夠任職縣丞。”韋扶風回答道。

  “澧州?位於何地。”楚言和不知的問道。

  “位於大江中遊南岸,荊州之南,朗州之北,洞庭湖的西麵。”韋扶風回答。

  “哦,你說的澧州,那是武貞軍的治下。”楚言和一經提點,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