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大戰
作者:海風兒      更新:2022-05-30 11:21      字數:3185
  誘敵的策略,韋扶風使人告知了老馮,原本出其不意的前後夾擊策略,變成了引敵分軍的策略。

  奇兵之事隻有少數將領知道,畢竟瀘州內部不是鐵板一塊。

  另外,韋扶風故意散布了與山南西道節度使的關係,謊稱山南西道節度使,出兵六萬虎視東川。

  告知川南節度使的置立,就是山南西道節度使楊使君支持。

  該做的準備都做了,能不能獲勝還是難說。

  韋扶風騎馬而行,神情淡然鎮定,眼睛望著遠方,為什麽騎馬?當然是為了跑的快。

  小雪留在了伏兵軍中,小雪的存在,讓韋扶風的精神壓力減輕了很多。

  若是林清雪在,韋扶風的精神狀態會是談笑風生,他最缺的是安全感,睡覺中都是警醒狀態。

  行進中,多名斥候相隔回報,銅梁縣的東川軍已然出動,兩萬軍力進入了大足縣地域,直撲大足縣城外駐紮的瀘州軍。

  根據回報,兩萬東川軍的披甲軍力約五千,弓箭兵約五千,麻衣褲的長槍兵約一萬,沒有成編製的馬軍。

  總體上看,軍備也不算太強。

  但聽了回報的韋扶風,卻是不敢樂觀,軍力的強大在於軍心和軍備,軍心齊,泰山移。

  東川軍的五千披甲軍和五千弓箭手,應該是東川節度使的牙軍精銳,一萬麻衣褲的軍力,應該是征發的團練兵。

  ......

  大足縣城外,近四萬的瀘州軍亂哄哄的排開陣勢,喝令斥罵的聲音雜亂傳蕩,很多瀘州軍的武器是削尖的竹子,盾牌是竹筒牌。

  雖然雜亂無章,卻是罕見臨陣走離的士兵。

  四萬瀘州軍的組成大半是來自瀘州,小半是投靠的山匪和昌州團練兵,隻要入軍,就能夠獲得田地,軍餉和糧食。

  山匪頭子隻要帶上三百人投靠,就是牙將,千人投靠就是兵馬使,所以有五千多的山匪加入了瀘州軍。

  老馮身穿大紅官衣,神情冷峻的坐在輪車上,在聽得斥候回報,敵軍隻有十幾裏時,他令人急去傳告各軍。

  通告瀘州軍上下,西去戎州的節度使大人,事實上是迂回奇襲了榮州富順縣城。

  節度使大人在富順縣城,伏滅了榮州兩千鎮軍,之後秘密去往資州駐紮。

  如今東川軍來襲,節度使大人親率一萬精銳瀘州軍,迂回去了敵軍背後襲擊。

  傳告之後,瀘州軍軍心提振,望著遠處出現了披甲整飭的敵軍,卻是不畏懼的洶湧欲前。

  這一戰若是勝利,他們獲得的田地,才能真正的屬於自己,所以黑壓壓襲來的敵軍,成了他們的奪田仇敵。

  東川軍的帥旗下,主將李泓一身明光甲,肩披大氅,一張劍眉虎目的臉龐冷峻含威,眼睛淡漠的望著遠處的黑壓壓人海,看清後,他的嘴角牽現了冷笑。

  “果然是烏合之眾。”

  李泓暗自菲薄,他奉命出征瀘州,帶出了一萬節度牙軍,另外還有三萬團練軍自各州征發歸屬他節製,他甚至可以調動鎮守富順縣的兩千鎮軍參戰。

  但獲知瀘州軍情之後,李泓認為應當速戰速決,不能縱容瀘州軍有了整備時日,所以他隻帶出了普州與合州的一萬團練兵參戰。

  轟轟轟!

  戰鼓發出了轟鳴,震蕩的人心戰意勃發。

  東川軍開始了進攻,基本上分成三部分,每五百牙軍後麵會有一千團練兵輔攻。

  殺!戰鼓的轟響中,衝鋒的東川軍發出了戰意昂然的呐喊,有如野牛群衝向了黑壓壓的瀘州軍。

  披甲的東川軍,每個人的眼神殺意迸發,盯著‘羊群’一般的瀘州軍。

  轟轟轟!

  瀘州軍戰鼓響徹,身穿麻衣褲的第一排瀘州軍忽然分開,後麵衝出數不清的手持竹矛的瀘州軍。

  衝出的瀘州軍一個個左手拿著竹盾,右手舉握竹矛,奔跑中紛紛拋出了竹矛。

  竹矛飛空掠去,東川軍的箭雨也同時飛灑而來,拋出竹矛的瀘州軍紛紛舉竹盾自護。

  也有少數驚恐的回頭奔逃,結果奔逃的後背中箭,舉盾的雖然也有傷亡,但大多數安然。

  數千根竹矛飛落在披甲的東川軍中,立刻慘叫一片。

  竹矛的衝刺力勝過弓箭,披甲也擋不住竹矛的撞刺,當場有數百東川軍傷亡。

  竹矛的殺傷,反而激起了東川軍的殺意,被一群‘羊’傷害是恥辱,東川軍更加瘋狂的衝鋒向前,很快與瀘州軍撞上廝殺。

  ......

  “稟報大人,後方出現一萬敵軍。”兩軍剛剛進入交鋒,東川軍斥候緊急稟報。

  “一萬敵軍?”李泓一驚,這出乎他的意料。

  “大人,觀旗號是川南節度,應該是去往戎州的川南節度使,迂回到了我軍後方。”斥候忙提醒道。

  李泓神情醒悟,扭頭看了一眼戰場,立刻下令道:“龐玉,你率領左右翼後軍六千,中軍兩千,回轉迎敵。”

  中軍虞侯龐玉得令,一邊使人傳令左右翼軍,一邊點令了兩千中軍將官歸屬,匆匆向後迎敵。

  李泓皺眉的看向前方戰場,他有了不妙的感覺。

  前方戰場廝殺的非常混亂,他想象的,瀘州軍一觸即潰的場麵沒有出現,敵軍反而頑強的死戰不退。

  ......

  老馮那裏,有親衛急報:“稟告指揮使大人,巢車的瞭哨看見敵軍出現分軍,約八千眾向後。”

  “傳告各軍,一萬敵軍掉頭與節度使大人交鋒,我們麵對的隻是一萬敵軍,一半是團練。”老馮毫不遲疑的下令,立刻有人飛奔傳告各軍。

  “殺!”傳告之後,很多瀘州軍的將官發出厲吼,打了雞血的親自上陣廝殺,這時候受傷就是功勳見證。

  將官用命,大吼的傳告,士兵也盲從的戰意昂然,而東川軍的前鋒,發現後方出現了‘撤退’。

  首先,東川軍的團練兵出現了驚恐不前,繼而潰退,結果東川軍牙兵也撐不住了,被數萬瀘州軍淹沒。

  十個對付一個,好虎架不住群狼。

  ......

  韋扶風心懷忐忑,暗咬牙關的率軍奔襲東川軍後背,戰爭是殘酷的,若是運氣不好,那怕有千軍守護也可能陣亡。

  韋扶風不想死,不願麵對了刀箭無眼的戰爭,他可以抉擇留在伏兵軍,但他理智的清楚,伏兵比五千軍力更危機,隨時會遭到了冷箭奪命。

  為什麽提拔魯青為伏兵軍指揮使,就是因為魯青出身公井鎮軍,還因耿直而略有威望,最少能夠讓底層士兵打心裏尊重。

  假如,韋扶風職任瀘州將官為伏兵指揮使,交鋒的關鍵時刻,飛羽營的弓箭手,很可能倒戈相向的射殺指揮使。

  拔將魯青,就能夠避免了被冷箭射殺。

  韋扶風親率五千軍力的另一個主因,伏兵策略隻是大局的輔策,此次奇兵的真正用途,誘使東川軍分軍。

  隻要大足縣的瀘州軍戰敗了進襲東川軍,則大事初定。

  韋扶風起用了魯青,但也做了防備,他特意讓王大虎和周鶴歸屬魯青節製。

  王大虎是最早跟隨的五個屬下之一,為人憨直,是一個勇力不遜魯青的戰將。

  周鶴在富順縣時立有功勞,也主動向韋扶風獻策,已然與瀘州軍的興亡關聯很深,為人也機智多謀,適合鉗製魯青的可能反叛。

  .....

  耳中聽見了戰鼓轟響,韋扶風神情一驚,但很快恢複了淡然,他的五千軍力經過了偽裝,多豎了一倍軍旗,他的帥旗也聳立在了軍中。

  帥旗是權威的象征,也維係著軍心的穩定。

  “衝鋒,觀本軍旗號行事。”韋扶風挑眉下令。

  五千軍力得令衝鋒,戰鼓也轟轟轟作響的配合造勢,旌旗招展的軍力顯示了多少軍力在進襲。

  東川軍的後軍斥候,隻能憑借旗號做出軍情判斷,否則五千人和一萬人,隻能登高辯知。

  東川軍主將李泓過於輕視了瀘州軍,本身也是個缺乏軍事實踐的勳貴後代,自以為一萬精銳牙軍,足以擊敗草創的烏合之軍。

  事實上,李泓的想法也不算錯,隻是錯估了瀘州軍的戰鬥精神,有著相關不舍的利益支撐。

  就是韋扶風也沒有估量到,給予田地會讓四萬烏合之眾,成了拚命的不潰之軍。

  若是換成韋扶風,絕不會為了田地去賣命,他的眼界盯上了更有價值的利益,財寶和權威。

  五千軍在戰鼓中挺進,最前一排是韋扶風的鳳離營。

  將士們一個個拿著軍弩前進,眼看出現了大群的敵軍迎來,他們聽令止步,端起軍弩射擊,而後麵的步軍越過他們前衝。

  一排弩箭,射倒了很多的東川軍,匆匆奉命迎敵的東川軍衝勢一頓,麵對擁有軍弩的敵人有了畏懼。

  軍弩的力度能夠透甲,準確度也勝過一般弓箭。

  領軍的中軍虞侯龐玉大怒,下令督促衝鋒,近兩千披甲軍在主帥軍令下繼續衝鋒,片刻後與韋扶風的步軍撞上廝殺。

  步軍裏包括一百五十名虎賁衛,披著明光甲的虎賁衛宛如一隻利箭刺入東川軍廝殺。

  犀利的攻勢劈開了東川軍,加上後麵鳳離營的弩箭支援,遏製了東川軍的衝鋒。

  龐玉臉色發青,眼看著敵軍距離他不足三十米,可惜他帶來的都是步軍,弓箭手都用於對付大足縣的瀘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