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奇兵
作者:海風兒      更新:2022-05-30 11:21      字數:3140
  次日一早,轉運司官員向韋扶風稟報了所獲。

  韋扶風聽了難以置信,富順縣庫藏十萬石糧食,價值十萬貫的存鹽,還有價值五萬貫的銅錢和金銀。

  大收獲呀,韋扶風謹思一下,下令犒賞將士,普通士兵一貫,火長三貫,兵馬使三十貫。

  吩咐下去,願意領賞的可以直接拿走,也可以通過瀘州轉運司度支給親人。

  令下後,隻有小半將士領走了銅錢,領了犒賞也不能花費,帶著累贅,不如讓瀘州的親人領取。

  犒賞中,韋扶風命令五百將士,押解戰利品裝船,順流沱江送去了瀘縣城。

  ......

  過午,耐心等候的韋扶風,接到了斥候的急報,兩千東川鎮軍距離縣城不遠。

  韋扶風下令,安排好的‘胥吏’走去城門外迎候,本以為鎮軍抵達之前,會使人先行通知,且不想鎮軍直接來到了縣城外。

  韋扶風在城樓上,看著胥吏恭敬的與一名馬上將官說話。

  馬上將官不耐的一揮馬鞭,馭馬走向了吊橋,後麵的披甲軍力跟隨。

  韋扶風緊張的心情略微一鬆,他明白兩千鎮軍自公井縣啟程過來,身體必然疲憊,眼見抵達目的地能夠休息,警惕性出現了鬆懈,隻想入城休息。

  富順縣城的城門內是甕城,如今甕城周遭伏兵遍布,弓箭手和軍弩手居高臨下的瞄準待發,等著大魚進入羅網。

  一名騎將率先自城門進入甕城,韋扶風臨時改變了策略,下令讓鎮軍的先頭走過甕城。

  鎮軍的先頭數百人,都是穿著明光甲的刀盾兵,一旦襲擊了先頭,後續的鎮軍就會留在了城外。

  內衛疾奔傳達了韋扶風的軍令,騎將與所部在走出甕城之後,走在城中的大街上。

  忽然一聲鑼音,街旁兩側的商鋪門中,奔出數不清的布衣長槍團練,如同兩片野牛群衝撲了三百披甲鎮軍。

  三百披甲鎮軍措不及防,反應快的拔刀豎盾喝問,但很快被數不清的團練軍撲到了近前。

  每個鎮軍將士麵對了五六個壯士,被左右的長矛刺指,喝令鎮軍投降。

  “你們什麽來路?”一馬當先的騎將被十幾杆長矛刺對,驚嚇的臉色扭曲,顫音驚問。

  “我們是西川來的,你若投降可留性命。”領軍的兵馬使周鶴高聲回答。

  “西川?你們竟然進襲東川之域。”騎將意外道。

  “少廢話,立刻下令歸降,否則不必多言。”周鶴厲聲威嚇,一擺手,指向騎將的十幾杆長矛立刻做出前刺。

  “不要,吾願降。”騎將竟然畏死的驚恐回應。

  周鶴對於騎將的孬種有些意外,耳聽騎將回頭大喊:“我們落入了西川軍的埋伏,傳吾軍令歸降。”

  騎將後麵的披甲將士互相看看,有的將士默然放下刀盾,繼而又被迫解脫了甲衣,隨後被押走。

  後續的鎮軍隻要進入城中就沒有了退路,見到主將歸降,也順從的成為了俘虜。

  眼見兵不飲血的俘虜了兩千鎮軍,韋扶風心情大好,他在城樓上看的清楚,兩千鎮軍的武備並非全是披甲將士,隻有跟隨騎將的三百人是明光甲,刀盾兵。

  刀盾兵之外是一千弓箭手,七百長槍兵,除了火長及以上披甲,士兵都是束腰麻衣褲。

  韋扶風在城樓上,聽著周鶴稟報審訊結果。

  兩千鎮軍奉令來到富順縣加強守衛,富順縣城位於沱江畔,屬於榮州非常重要的對外中轉水路碼頭。

  瀘州的事情,東川節度使已然知道。

  騎將聽傳令的信使說,梓州那裏發兵兩萬,近日可達昌州地界,騎將隻負責守衛富順縣城,所以帶領了一千弓箭兵。

  騎將的來曆是長安勳貴,出身神策軍,父輩與東川節度使顧彥朗交好。

  當年顧彥朗在長安身為神策軍將,獲得一些長安勳貴的支持,得以出任了東川節度使。

  獲得了軍情信息,韋扶風陷入思量,是回轉瀘州合軍為好,還是繼續做為奇兵,良久,他決定了繼續做為奇兵。

  做了決定,韋扶風開始處置俘虜善後,火長及以下的俘虜,願降的散入軍中。

  在散入軍中之前,韋扶風親自舉行了拔選火長,挑出俘虜中的軍武壯士起用。

  之後,同等對待的補發了軍餉和犒賞,還承諾給予田地。

  用了一日時間處置俘虜,韋扶風分發二百明光甲和刀盾,武裝親衛和內衛建置虎賁衛,擁有軍弩的親衛變成了鳳離營。

  還有一百明光甲和刀盾,分發給予兵馬使和牙將。

  俘虜的一千弓箭士兵建置飛羽營,兵府輪番製依舊實施,去做火長的留下甲衣和軍器。

  次日一早,韋扶風使出了斥候和信使,親自在城外操練整訓軍力。

  做為奇兵,韋扶風打算率軍向北去往資州。

  資州隸屬西川,是與榮州齊名的千古鹽池。

  資州的東方,與東川節度的普州和昌州毗鄰。

  普州和昌州的東麵是合州,兩個州域的北麵是遂州。

  遂州之北,就是東川節度使的治所梓州,所以兩萬東川軍的來路是出遂州,經過普州進入昌州。

  資州位於普州與昌州之間的西麵地域。

  韋扶風打算伏兵在資州,等待東川軍出遂州,進入昌州地界,他率軍出資州奇襲東川軍的後軍。

  整訓軍力的三日,信使快馬返回,帶回了老馮的問候,以及都督府長史和轉運司長史的回音。

  眾官執行韋扶風的軍令,發兵三萬去往昌州。

  騎馬的斥候也回來了,找到了資州適合駐軍之地,未見東川軍的蹤影。

  韋扶風留下一千軍力繼續封鎖富順縣城,下令八千軍力開拔去往資州。

  開拔前,韋扶風與兵馬使們通氣,讓他們模棱兩可的散布假信息,說是去往資州的縣城劫奪,掩蓋奇襲東川軍的戰術,防止逃兵貪圖錢財,跑去東川軍告密。

  大軍渡過沱江抵達東岸,沿著沱江逆流向上進入資州地域。

  行軍兩日,抵達了斥候擇中的一片丘陵山地。

  韋扶風下令駐紮,八千軍力忙碌的開始取江水清洗,伐木造營,埋鍋造飯。

  韋扶風的中軍大營,已然擁有三千將士,其中有八百多的鎮軍俘虜,多數是在飛羽營。

  韋扶風為了獲得最大戰鬥力,隻能冒危的大膽起用俘虜。

  可以說,韋扶風的中軍是最強戰力,集中了所有的弓箭和軍弩。

  相比之下,弓箭兵俘虜的戰鬥力,受到抵觸心理的影響不大,一聲令下,自然的隨大流射敵。

  韋扶風膽敢起用俘虜的另一原因,大多數藩鎮士兵在心理上,對於節度使沒有家國的歸屬感。

  士兵在根本和心理上,還是大唐帝國的子民和士兵。

  節度使對於士兵而言,隻是一個能夠發軍餉的大官東主。

  韋扶風是朝廷置立的川南節度使,那在普通民眾和將士心中,認可他是朝廷的合法高官,也就有了成為新東主的資格。

  普通將士換個東主效力,沒有什麽叛國背族的心理重壓。

  大軍駐紮,韋扶風在帥帳中等候斥候的消息。

  韋扶風對於軍事說不上精通,處於紙上談兵的程度,但他明白信息的重要性,使出了三十名斥候扇形打探。

  除了打探的斥候,韋扶風還使出十裏範圍的百名瞭望哨,一是防備資州的西川軍力,二是防備兩萬東川軍殺來。

  如果兩萬東川軍殺來,韋扶風毫不猶豫的撤退逃跑。

  帥帳中,韋扶風與兩名鎮軍降兵說話,有意的與降兵建立親近感情。

  兩個降兵一個名吳準,是一名神射手,原是弓箭兵火長,另一個名魯青,身材魁梧,軍武了得,原本是長槍士兵。

  魯青的話很少,吳準健談,特意為魯青做了介紹,說魯青在公井鎮軍中的勇力能夠前十,就是脾氣不好,喜歡較真,曾經做過火長。

  因為向上官討要克扣的一火軍餉,而失去了火長。

  韋扶風又了解榮州和資州的情況。

  吳準知道很多,說資州的情形不好,西川的討逆戰事,造成西川十二州民力大耗,原本的資州靠著井鹽,富庶可比成都。

  討逆戰事,使得資州成為了盤剝重地,原本鎮守的五千西川資陽鎮軍,被王建抽調走了三千,對於資州的鹽利征收有八成。

  另外資州的人口,為了逃避征兵和重賦而外流太多。

  ......

  上午,韋扶風佇立在沱江畔,看著寬闊流動的江麵。

  沱江發源於川西九頂山,流經成都,簡州(簡陽),資州,榮州的富順縣,最後流過瀘縣匯入大江,長約一千多裏。

  韋扶風的身後,散立著五名身穿明光甲,手執刀盾的虎賁衛,其中一個是魯青,另四個是趙一鬥,韓全,郭興和王雷。

  佇望片刻,韋扶風轉身走去,繼續巡視各處的軍力。

  八千軍力,韋扶風直轄了中軍三千,其它的五千軍力大體分成八個體係,歸屬兵馬使統領。

  兵馬使之下,若幹的牙將為副領軍,兵馬使能夠置立中軍,每個牙將依據常規領軍二百。

  另外,還有都督府的督監為執法,轉運司的押牙為軍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