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不可行
作者:海風兒      更新:2022-05-30 11:21      字數:3240
  韋扶風聽了略感意外,那個老官竟然舍得刺史官位,他明白李嵩的掛印離開,算得最明智的抉擇。

  韋扶風思量之後,選擇推官楊河去往昌州任職刺史。

  楊河領命,拿著節度使軍令走程序,五名兵馬使各領千兵,聽令楊河開拔去往昌元縣,

  臨別壯行,韋扶風明言告知,昌州之地,會是川南與東川決勝的戰場,後續大軍陸續抵達昌州迎戰。

  楊河率軍離開,韋扶風使人去往大江之南。命令王大虎和劉毅,帶著軍中所有弓箭和軍弩回來。

  加上另外六個兵馬使,率領八千兵返回瀘縣,指揮使李成剛繼續留鎮大江之南善後。

  傳令使離開,韋扶風又翻看了楊河的家兵武者詢錄。

  根據出身和在家兵中的職事,擇出一百多名成為兩千兵的火長,這一次,韋扶風打算帶走一萬軍力。

  帶走一萬,瀘州還能有四萬軍力,主要是收納了豪族家兵和近兩千鎮軍,以及江南豪族的附庸農奴參軍。

  因為入軍能夠得田,不入軍隻能還是無田佃農。

  下令之後,韋扶風陷入權衡思量,主要是軍器的問題。

  大江之南歸來的軍力,擁有大量的正規軍器,而江北的軍力,大半沒有軍用兵器,更別說弓箭和盔甲。

  權衡良久,韋扶風做出決定,他不能為了一己之私而不顧老馮,就算瀘州守住的可能性不大,他也應該盡量支持老馮。

  大江之南歸來的八千軍,軍中正規弓箭約一千張,獵弓兩千。

  韋扶風隻帶走三百正規軍弓,軍弩八十三具,全部帶走。

  一有了決定,韋扶風的心情為之舒暢,心思又想起了那包財寶。

  暗思:“那些財寶,足夠我成為衣食不愁的富戶,若是去往西川遭遇不順,我就帶上小雪去往長安,日後再去尋覓姐姐,我不是節度使了,姐姐或許不會氣惱。”

  正遐思中,門外親衛稟報:“大人,高刺史請見。”

  韋扶風一怔,吩咐入見,喚了兩個親衛入廳陪伴。

  片刻後,高刺史一身圓領錦袍進入正廳,恭敬的向韋扶風見禮,韋扶風微笑的請坐。

  高刺史坐下,韋扶風溫和問道:“高大人有什麽事情嗎?”

  高刺史遲疑一下,道:“大人,下官願意為大人效力,不過兵禍多危,請大人允許高氏一族的小輩離開瀘州。”

  韋扶風毫不猶豫點頭,道:“可以。”

  高刺史神情略顯意外,忙起身恭敬禮道:“謝大人通融。”

  韋扶風擺手讓坐,溫和道:“高大人不必過於悲觀,東川節度使未必膽敢發重兵進襲川南,因為山南西道的楊使君發重兵虎視東川。”

  高刺史神情意外,問道:“大人與山南西道的楊使君有盟約?”

  韋扶風微笑道:“確切的說,家祖西川招討使韋昭度,與東川節度和山南西道節度都有盟約,隻不過楊使君的養父楊複恭,在接到楊使君的上請,雖然願意置立川南節度使,但卻有心把持川南,而家祖在西川需要軍力支持,所以有了川南的複雜變局。”

  高刺史點頭,韋扶風又道:“這一次是東川節度使被愚弄,或許避免不了發生戰事,若是能夠抵禦進襲,川南節度的局勢也就定了。”

  高刺史點頭,道:“下官盡力支持使君。”

  韋扶風一笑,道:“你能夠中庸即可,如果東川軍進襲失利,你代本軍給渝州刺史去信,讓渝州刺史尊崇本軍。”

  “下官領命。”高刺史起禮恭敬回應。

  “本軍累了,高刺史也回去休息吧。”韋扶風溫和道,高刺史起身辭禮離開了。

  韋扶風讓親衛去傳令,允許高氏族人離開瀘縣城,留下和起用高氏,出於遮掩誅殺豪族的惡名,穩定瀘州的人心。

  韋扶風的顧慮是,一旦有了盡誅豪族的名聲,必然激起蜀地豪族的同仇敵愾,會讓東川軍獲得軍力與補給的支持。

  高氏的存在和任職刺史,造成一種豪族內鬥的假象,外地豪族猜想是瀘州高氏與韋扶風合作,造成了另外兩家豪族的覆滅。

  ......

  兩日後,韋扶風拔軍啟程向西。

  啟程之前,他召集了大江之北的主官,告知親去戎州收治,瀘州事分成內外軍事。

  內軍事依據法規行權,外軍事由都督府長史,轉運司長史和白虎堂的老馮合議行權。

  做好了分權安排,韋扶風率領一萬軍力啟程奔去戎州.

  他非常信任老馮,但卻理性的限製了老馮權力,沒有讓老馮成為說一不二的最高官員。

  韋扶風的做法有私心,也有公心。

  他可以信任的賦予老馮節度使權力,但後果造成瀘州官員貌合神離,沒有利益相關,那個願意賣命。

  韋扶風置立的瀘州官員體係,讓自上而下的官員,都擁有了實實在在的權力和利益.

  有了利益的得失,最少能讓官員和士兵,在心態上希望川南節度的存在。

  ......

  大軍蜿蜒西行,往西的道路並不好走,沒有所謂的官道。

  為了安撫軍心,韋扶風也是一身細鱗甲衣,有如武將的步行趕路,隻有小雪獲得了滑竿的待遇。

  中午,大軍駐紮在一處遍生竹林的山崗。

  休息中,五個韋扶風使出的近衛歸來,向韋扶風稟報大軍的情況。

  “大人,逃兵很少,不過軍心情緒很不穩。”近衛王瓊回稟。

  韋扶風平靜點頭,目光看向張力,近衛張力起禮道:“大人,將士們對於離開新分的田地,很是不舍不滿。”

  韋扶風點頭扭視,近衛高山起禮道:“大人,戎州雖然隸屬西川,但僰人占據主導,僰人是僚夷之中最難降服的野人,驍勇而又反複無常,將士們不願去與僰人作戰。”

  韋扶風點頭,他知道戎州是僰人的勢力範圍,那是個很奇怪的人族,有個風俗是僰人懸棺而葬。

  戎州的治所是僰道縣(宜賓),下轄還有屏山縣,綏江縣,高縣,珙縣,南溪縣,鹽津縣。

  韋扶風西去戎州,途徑瀘州治下的江安縣,由江安縣進入戎州治下的南溪縣,繼而去入僰道縣。

  據了解,南溪縣和僰道縣是漢人統治為主。

  而在大江之南的鹽津縣,高縣和珙縣,以及與瀘州治下毗鄰的興文縣,則是僰人勢大。

  最南邊的鹽津縣有一處豆沙關,通向南詔國(雲南)的五尺道邊界。

  韋扶風又聽了王平和趙一鬥的回稟,大同小異,他讓近衛休息用飯,眼睛望向遠方陷入了思量。

  “看來想的簡單了,軍心不穩就是不可用,一萬軍力逃跑的很少,那是因為田地的牽掛,但有了田地的牽掛,軍心卻是不願遠離,這一萬軍力去往戎州能夠駕馭,若是帶去成都,隻怕發生嘩變之禍。”韋扶風警惕的暗思,說到底,他沒有信心駕馭大軍。

  韋扶風的原本想法出現了動搖,軍隊發生失控,就是一群造反的惡狼,他能夠入主瀘州,靠的是欺騙和牽製手段.

  事實上,韋扶風沒有什麽威望。

  “傳令,各軍兵馬使來見。”韋扶風思量後,改變了帶著軍力去成都的想法,軍力不是物品,是一群有著自我意識的戰鬥勢力。

  十個兵馬使趕來聚見,韋扶風雖然是率軍在外,也保持了行營都督府和行營轉運司的建製。

  兵馬使隻有指揮權,所屬士兵由行營都督府的錄事參軍,按時予以調換,也簡單,軍令直達兩個火長對調。

  軍禮拜見之後,韋扶風神情平靜的掃視一眼,道:“再行三十裏,大軍抵達江安縣城,之後去入戎州的南溪縣,眾位心中,可有什麽話對本軍說。”

  兵馬使們愕然,有的互相看看。

  王大虎開口道:“大人,屬下聽得建議,說不該在此時去往戎州,應該全力防禦東川軍。屬下覺得有理。”

  “哦,那一位說的?”韋扶風平靜問道。

  “屬下的一名親兵,名李清,識文斷字。”王大虎回答。

  韋扶風點頭,看向別的兵馬使,問道:“你們有什麽想法,可以說。”

  “大人,屬下覺得,此時分兵去往戎州不宜,不如迂回參與守護瀘州之戰。”兵馬使周鶴說道。

  韋扶風點頭,道:“你說的很好,本軍帶領一萬軍離開瀘縣,隻是迷惑敵人的一個伎倆,讓敵人覺得瀘州軍力不強,進而急切的進襲瀘州。”

  兵馬使們神情恍然點頭,韋扶風又道:“我們是奇兵,瀘州留守的軍力是正兵,因為我們是奇兵,所以會很辛苦。”

  “大人,隻要能夠戰勝,再辛苦也不怕。”兵馬使王濤略顯興奮的大聲道。

  “小聲點,此乃軍秘。”韋扶風微笑嗬斥,王濤立刻橫臂軍禮回應。

  韋扶風微笑點頭,轉視道:“為了迷惑敵人的刺探,你們不可泄密,我們的大軍也會奔去戎州的南溪縣城,拿下南溪縣之後,才能回轉為奇兵。”

  “諾!”兵馬使們軍禮齊應。

  韋扶風看向王大虎,道:“王大虎,你要謹慎言行,莫露了口風。”

  王大虎一怔,隨即正容道:“大人放心,某露了口風,願奉上人頭請罪。”

  韋扶風點頭,道:“好,眾位散了吧。”

  兵馬使們離開,韋扶風嘴角出現了無奈苦笑。

  他的威望不足,親信幾無,不可能玩什麽軍令如山,隻能順著眾意博取有利態勢,這一萬軍力暫時不能帶去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