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信念(2)
作者:當年明月      更新:2022-05-12 06:32      字數:4867
  既然明軍最強的部隊都被自己輕易打垮,所謂的三大營也已經全軍覆沒,明朝還有什麽能力和自己對抗?

  這次出征的進程更加增強了他的信心,此次他一路攻擊前行,隻用了十一天就打到了京城,此刻,這座宏偉的帝都已經完全暴露在也先的麵前。

  在也先看來,進城隻是個儀式而已,他不相信主力已經被擊潰的明軍還能做什麽樣的抵抗(視京城旦夕可破)。隻要叫喊兩聲,嚇唬一下,城內的人就會嚇破膽,乖乖地出來辦理城防交接。

  在攻擊前的軍事會議上,他自信地看著部落的其他首領們,用洪亮的聲音告訴他們,眼前的這座城市不堪一擊,大明的壯美河山,無數的金銀財寶、古玩稀珍都將歸瓦剌所有,偉大的大元帝國將再一次屹立起來!

  “京城必破,大元必興,隻在明日!”

  據說以前曾有一些餐館會在門前掛上一塊牌子,寫著“明日吃飯不要錢”七字。

  當然,這些飯館絕對不是慈善機構,因為那塊牌子上的日期永遠都是“明日”兩個字,而這個明日是永遠不會到來的,如此做法不過是拿窮人開心而已。曆史已經證明,也先的這個明日最終也沒到來。他又被耍弄了一回,但這次耍弄他的不是楊洪,而是命運。

  六天後的也先可能會奇怪,自己的兵力強過土木堡之時數倍,且士氣高漲,士兵強悍,最終為什麽會失敗?

  其實這個問題不用別人回答,他的祖父馬哈木先生應該知道答案。

  決定戰爭勝負的最終因素,是人。

  就在一個月前,也先眼前的這座城池還是那樣的不堪一擊,那樣的柔弱,經常還有外逃的百姓和士兵,但僅僅過了一個月,這裏又恢複了帝都的氣勢,守城的士兵已經為也先的到來等待了很久,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很多東西,有仇恨,有興奮,有焦慮,也有恐懼。

  但並沒有畏縮。

  他們的眼神中透露的信息其實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

  我們不會後退。

  在這個月中,京城發生了很多變化,兵多了,糧足了,防護增強了,但最根本的變化卻絕不是這些。

  真正的變化在人們的心中,透過失敗的陰雲,他們已經從開始的絕望中走了出來,並逐漸相信自己終將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這是意誌和信念的力量。

  這才是那些守護京城的人們最為強大的武器。

  當然,當時的也先是意識不到這些的,畢竟到目前為止,他還是很有信心的,他絕對想不到,自己前進的步伐和恢複大元的夢想將在這裏被一個人終止。

  一個有勇氣的人。

  正統十四年(1449)十月八日,兵部尚書於謙下達總動員令。

  決戰的信念

  得知也先進軍紫荊關後,於謙敏銳地判斷出,這次也先的目標是京城。

  雖然現在京城內的士兵數量已經將近二十萬,但畢竟作戰經驗不足,為以防萬一,他立刻下令派出十五位禦史去各地征集士兵充任預備隊。到十月八日,全部兵力集合完畢,總計二十二萬人。

  勉強夠用了

  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也先的兵力總計也不過幾萬人,為什麽城內有二十幾萬人還隻是勉強夠用呢?

  這是由具體情況決定的,絕不是於謙的能力不行,當年的朱文正能夠以數萬人馬擋住陳友諒六十萬大軍,是因為洪都城池不大,陳友諒雖然兵多,但在同一時間內無法全部展開,隻有一批批地上,其實際攻擊效果並不好。

  但現在於謙守衛的是京城,是大明王朝的首都,這是真正的大城市,並不是比較大的城市(比如鐵嶺)。

  也先攻擊的目標是北京外城九門,此九門分別是:

  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朝陽門、西直門、阜成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

  這九門的位置大致相當於今天北京市的二環到三環之間,當年的北京雖然遠遠比不上今天北京市的規模,但也是相當大的。

  簡單做一個除法會發現,每個門的守衛兵力也就在二萬人左右,而也先的兵力在單一攻擊其中一門時是占據優勢的。更大的問題在於,也先的士兵素質要強於明軍,而且全部是騎兵,機動性很強,一旦打開缺口,就能夠立刻集中兵力攻擊。

  軍隊的戰鬥力並不單單決定於人數,還有機動力。

  所以明軍雖然在總的人數上占優,但平均到每個門的防守卻是不折不扣的劣勢。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隻要一平均就會原形畢露。

  這就是於謙所麵臨的形勢,敵軍十分強大,己方兵力雖然也不少,但並不占據優勢,形勢並不樂觀,但與此同時,於謙也找到了一個得力的助手,這位助手將幫助他完成防禦北京的任務,並成為他的親密戰友,並肩作戰。

  當然了,於謙絕對想不到的是,他的這位助手在八年後還會做出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置自己於死地。

  從戰友到敵人,從朋友到對頭,那位完成這一戲劇性轉變的親密助手,就是石亨。

  石亨,陝西渭南人,父親就是武官,他承襲父業,也幹了這一行。此人自幼好勇鬥狠,極為驍勇,被稱為正統第一勇將,與楊洪並稱。

  據說在石亨年輕時,一次去街上玩兒,被一個算命的盯上了,那位算命先生抓住他仔細端詳,以極為驚訝的口氣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如今太平盛世,你怎麽會有封侯的麵相!”

  且不說這個故事是真是假,算命先生有沒有收費,但起碼他總結出了一個規律:

  亂世方出英雄。

  話雖如此,但正統十四年七月身處陽和的石亨卻絕對不能算是個英雄,因為那個時候,他正在逃跑。

  數萬大軍全部覆滅,主將被殺,也先的騎兵肆無忌憚地踩踏著明軍的屍體,這一切的一切全部發生在石亨的眼前,可是他無能為力,因為他還有更為重要的事情要做——逃命。

  作為統兵的將領,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統領的軍隊被敵人殲滅,士兵被殘殺、被俘虜,而自己卻無能為力,對於一個武將而言,這是最大的侮辱和折磨。

  窩囊,真是窩囊啊。

  窩囊的石亨活著回來了,然而等待著他的並不是安慰和撫恤。由於他也是軍隊主將之一,根據軍令,他要負領導責任,於是他被罷免職務,貶為事官。

  在他人生最為失意的時候,於謙幫助了他。

  在於謙看來,這個失敗的將領並不是無能之輩,隻要能夠善加使用,他是能夠成就大器的。

  事實證明,於謙的判斷是正確的,石亨將成為一柄鋒利的複仇之劍,插入瓦剌的胸膛。

  也先的軍旗在城外飄揚,蒙古騎兵們在城前騎馬來回馳騁,向城內的明軍顯示著他們的軍威。八十多年過去了,他們終於又回到了這個地方,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相信,在不久之後,他們將再次成為這裏的主人。

  也就在幾乎同一個時刻,城內的於謙正在召開他戰前的最後一次軍事會議。

  參加會議的包括朝廷的主要大臣和石亨等防衛北京的武將,這是一次氣氛壓抑的會議。因為與會的每一個人都知道,他們將要麵對的是什麽。現在敵軍已經兵臨城下,隻有戰勝敵人,才能保住帝都,才能挽救國運,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會議就在這樣的氣氛下開始,首先討論的是如何退敵的問題。

  石亨發言認為,在目前的局勢下,敵軍的實力要強於明軍,要想退敵,最好的方法就是堅壁清野,等待敵軍疲憊,自然就會退軍了。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因為也先的士兵並不是機器人,他們也要吃飯,隻要堅守城池,等到他們吃光了所有的糧食,自然是要走人的。

  石亨深通兵法,他的這個提議也是行得通的。

  大多數人支持,隻有一個人反對。

  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石亨的提議應該是會獲得通過的。但這次,即使讚成的人再多也沒有用,因為這個反對的人手中掌握著否決權。

  此人正是於謙。

  於謙是兵部尚書,也是會議召集人,在這個會議上雖然誰都可以說話,但隻有他說了才算數。

  他站起來,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也先率大軍前來,氣焰已經十分囂張,如果堅守不出,隻會長他們的氣焰,我大明開國至今已近百年,昔日高皇帝布衣出身,尚可縱橫天下,橫掃暴元,我輩豈懼小小瓦剌!”

  他環顧周圍眾人,停頓了一下,厲聲下達了他的第一道命令:

  “大軍全部開出九門之外,列陣迎敵!”

  眾臣鴉雀無聲。

  確實也不用說話了,反正我們說了也不算,你看著辦就是了。

  於謙接著下達了他的第二條命令:

  “錦衣衛巡查城內,但凡查到有盔甲軍士不出城作戰者,格殺勿論!”

  此言一出,舉座皆驚,文臣們萬萬想不到,平日看上去溫文爾雅的於謙竟然如此強悍,軍令之嚴厲,前所未聞,甚至連戰場殺慣了人的石亨也感到心驚。

  還沒等他們喘過氣來,於謙那沉穩又富含威嚴的聲音再次響起:

  九門為京城門戶,現分派諸將守護,如有丟失者,立斬!

  安定門,陶瑾!

  東直門,劉安!

  朝陽門,朱瑛!

  西直門,劉聚!

  正陽門,李端!

  崇文門,劉得新!

  宣武門,湯節!

  阜成門,顧興祖!

  他停了下來。

  這不是一個尋常的停頓,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還有一個門他沒有說,這個門就是德勝門。

  德勝門是最為重要的門戶,因為它在北京的北麵,且正麵對著也先的大軍。一旦開戰,這裏必然是最為激烈的戰場。

  這裏實在不是個好去處啊。

  眾人並沒有等待多久,因為於謙很快就說出了鎮守者:

  “德勝門,於謙!”

  他用堅定的眼光看著每一個人,這種眼光也告訴了眾人,他沒有開玩笑。

  文武大臣們又一次吃驚了,可讓他們更吃驚的還在後麵,因為於謙馬上要頒布的是一道他們聞所未聞的軍令。

  “凡守城將士,必英勇殺敵,戰端一開,即為死戰之時!

  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立斬!

  臨陣,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

  敢違軍令者,格殺勿論!”

  這就是明代曆史上著名的軍戰連坐法,此後的明代名將大都曾采用過這一方法。

  聽到這殺氣騰騰的語言,眾人仿佛不認識這個正在說話的於謙了,就在一個月前,他還是一個從未指揮過戰爭的書生,還是儒雅的文官,是一個言談溫和,臉上始終保持著沉著鎮定的表情的人。

  此刻的於謙依然沉著鎮定,卻似乎變了一個人,他已經成為了一位意誌堅定,果斷嚴厲的戰場指揮官。

  在殘酷的戰場上,弱者是無法生存下去的,隻有最為堅強、剛毅的強者才能活下來,並獲取最後的勝利。

  於謙就是這樣的強者。

  看起來會議要談的問題已經談完了,似乎也該散會了,正當眾人慶幸從於謙那令人窒息的軍令中解脫出來的時候,於謙下達了他的最後一道命令。

  最後一道命令

  於謙把手指向了兵部侍郎吳寧,下達了他的最後一道命令:

  “大軍開戰之日,眾將率軍出城之後,立即關閉九門,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斬!”

  聽到這道命令,連石亨這些殺人不眨眼的武將也被震驚了,這就意味著但凡出城者,隻能死戰退敵,方有生路,如果不能取勝,必死無疑!

  真的豁出去了。

  所有的人都驚訝地看著於謙,他們這才意識到,於謙這次是準備玩兒命了,不但玩兒他自己的命,還有大家的命。

  於謙毫無懼意地看著這些驚訝的人,對他們說出了最後的話:

  “數十萬大軍毀於一旦,上皇被俘,敵軍兵臨城下,國家到了如此境地,難道還有什麽顧慮嗎?若此戰失敗,大明必蹈前宋之覆轍,諸位有何麵目去見天下之人!”

  “拚死一戰,隻在此時!”

  於謙是對的,這是一場不能失敗的戰爭,如果失敗,北方半壁江山必然不保,大明的國運也將從此改變。

  這場戰爭,於謙輸不起,大明也輸不起。

  所以於謙為守護城池的人和他自己留下了唯一的選擇:

  不勝,就死!

  與會眾人終於散去了,於謙也回到了他的住處準備出發作戰,之前那堅定強硬的講話已經成為過去,現在他要做的,是實踐他許下的承諾。

  自古以來,發言演講是容易的,但實幹起來卻是艱難無比。很多人口若懸河,豪言壯語呼之即來,能講得江水倒流,天花亂墜,但做起事來,卻是一無是處,瞻前怕後。

  古代雅典的雄辯家們口才極好,擅長罵陣,指東喝西,十分威風,但馬其頓的亞曆山大長槍一指,便把他們打得東倒西歪,四散奔逃。

  辯論和演講從來不能解決問題,因為這個世界是靠實力說話的。

  下命令是容易的,但最終的目的是要擊敗敵人,如果不能達到這一目的,無論說什麽都是沒有用的。

  所以對於於謙而言,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於謙看著房中準備齊備的盔甲,他知道,不久之後,他就要脫下身上的公服,穿上這套隻有武將才會穿的鎧甲,第一次走上戰場。

  於謙,你真的毫無畏懼嗎?

  不,我畏懼過,我並不是武將,我沒有指揮過戰爭,沒有打過仗,沒有親手殺過人,在過去二十餘年中,我的工作隻是在文案前處理公務和政事。

  那你為什麽要站出來挽救危局,指揮戰爭?

  在我看來,這是我應盡的責任。

  你真的準備好了嗎,走上戰場,去指揮你從未經曆過的戰爭?

  是的,我已經準備好了,少年時,我曾立誌做一個像文天祥那樣的人,無論寒暑,我在孤燈下苦讀不輟,踏入仕途,我曾青雲直上,也曾鬱不得誌,曾經登堂入室,也曾身陷牢獄,經曆了數十年的磨礪和考驗,我終於走到了這一步。

  我已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