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胡惟庸案件(3)
作者:當年明月      更新:2022-05-12 06:31      字數:3056
  但朱元璋並不看重他,在朱元璋的心中,宋濂隻是一個文人,寫點文章還行,並不能出謀劃策,所以他授予宋濂的最高官職隻是小小的翰林學士(五品)。直到洪武十年(1377)宋濂退休,他的官職還隻是學士。

  朱元璋雖然沒有重用宋濂,卻相當信任他,這在很大原因上是由於宋濂的個性。宋濂是出名的老實人,無論什麽事情,從來都是實話實說。朱元璋曾經感歎過:宋濂侍候我二十年,沒有說過一句假話,也沒有說過別人一句壞話,真是一個賢人啊。

  宋濂退休時六十八歲,朱元璋送給他一塊布料,並囑托他三十二年後,拿此料做一件“百壽衣”。宋濂感動得老淚橫流。

  然而還不到三年,朱元璋就為宋濂準備了一件新衣服——囚服。

  由於宋濂的孫子參與了胡惟庸謀反,朱元璋不遠千裏將宋濂召了回來,要把他殺掉。這也反映了朱元璋的另一個特性——選擇性健忘。

  關鍵時刻,還是馬皇後站了出來,她成功地勸說了朱元璋,放了宋濂一條生路。

  朱元璋的行為越來越偏激,手段越來越狠毒,除了馬皇後外,很少有人能改變他的決定。

  洪武十五年八月,一個人去世了,這個人的死在曆史上似乎並不是什麽大事,但對於朱元璋而言,卻是一個真正的悲劇。

  這個人就是馬皇後。

  馬皇後

  她救朱元璋於危難之中,在朱元璋被困、就快餓死的情況下冒著生命危險給朱元璋送飯。她雖然是個女子,卻頗有膽識,陳友諒進攻龍灣時,她捐出自己所有的首飾財物勞軍,並組織婦女為軍隊縫補衣物。

  即使在大富大貴後,她也保持了簡樸的作風,不驕不奢,並勸告朱元璋不要忘記民間的疾苦,甚至在用人上,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願得賢人共理天下”,被朱元璋引為至理名言。

  更難能可貴的是,她阻止了朱元璋的很多惡行。

  朱元璋要殺朱文正,她勸告朱元璋,朱文正是你的侄子,立有大功,請你不要殺他。

  朱元璋要殺李文忠,她勸告朱元璋,李文忠是你的外甥,也是你的養子,留他一命吧。

  朱元璋要殺宋濂,她跪下求朱元璋,宋濂是太子的老師,老百姓尚且尊師,何況帝王家呢。

  她就是這樣用她的慈愛去關懷每一個她認識或是不認識的人,把他們從朱元璋的屠刀下救出來。

  她比朱元璋更知道人命的可貴。

  她重病後,自知很難醫好,居然拒絕醫生為她醫治,朱元璋問她原因,她的回答實在感人心魄。

  她說:人的生死是由命運決定的,求神拜佛是沒有用的,醫生隻能醫病,不能醫命,如果讓醫生為我醫治,服藥無效,陛下一定會降罪於醫生,這是我不想看到的。

  這是一個始終用自己的愛心關懷他人的人,即使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她還是那樣做的。

  她在病榻上留下了給朱元璋的遺言:

  “願陛下求賢納諫,有始有終,願子孫個個賢能,百姓安居樂業,江山萬年不朽。”

  含笑而逝。

  朱元璋靠在她的身邊,這是他一生中最愛的女人,這個女人給了他無數的幫助,卻從未向他索取過什麽,她的一生就是這樣度過的。

  經過了那麽多的磨難,朱元璋的心早已比鐵石更加堅硬,自從他的父母死後,無論多麽絕望、多麽痛苦,他也很少掉淚。因為他知道,哭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但此時,他終於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他放聲大哭,隻有痛哭才能哀悼眼前的這個人,隻有痛哭才能發泄他心中極度的痛苦!

  因為他終於發現,眼前的這個人就是他的一切,就是他的唯一。

  馬姑娘,這個平凡的女子,在困難的歲月裏,她沒有嫌棄出身貧賤的朱元璋,而是跟隨著他,為他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無論環境多麽險惡,情況多麽複雜,她始終遵守了自己當年的承諾。

  無論貴賤生死,永不相棄。

  在她的丈夫成為皇帝後,她仍然以愛心待人,每當朱元璋舉起屠刀時,她總是上前阻止。她用女性特有的母性和慈愛關懷和挽救了許多的人。雖然她最終也沒能把朱元璋這輛失控的車拉回軌道,但她已經做了她能做的一切事情。

  在今天,我們可以說,她是一位偉大的女性。

  生如夏花,逝如冬雪;

  人生如此,何悔何怨。

  馬皇後的死給了朱元璋巨大的打擊,之後朱元璋在錯誤與偏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直到他生命的終點。

  胡惟庸案件仍在進行之中,不斷有人被抓,不斷有人被殺。李善長向朱元璋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接受了處罰,他僥幸逃脫了,但朱元璋的性格決定了李善長必定不得善終。

  講述這些前,有必要先介紹一下朱元璋統治時期一個特殊群體的生活狀況,這個群體就是官吏。

  官員們的悲慘命運

  做官這個職業在任何時代都是金飯碗,但在洪武年間,官員們的命運隻能用一個字來形容——慘。

  在朱元璋的時代,官員們如同生活在地獄中,這一形容是並不過分的。

  我們先來介紹一下明代官員的品級。大家知道,一品是最大的官,曆朝曆代都不乏一品的大員,威風凜凜,甚至連皇帝都要給幾分麵子。而在明代,一品文官卻幾乎成為傳說中的人物,十分稀罕。自從取消丞相製度後,朱元璋手下文官最高的級別就是各部最高長官尚書(正二品),一品不是沒有,卻隻是虛職,即太師、太傅、太保(正一品),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從一品)。除此外還有宗人令、宗正、宗人、五軍都督等職也是一品,但不是普通文官能夠得到的。

  這些職位看上去十分吸引人,卻是很難得到的,如果不是立有什麽特殊的功勞,比如打天下(名額不多,危險性極大),救過皇帝(難度高,機會少),把皇帝擺在一邊、自己操縱朝政(就那麽幾個人),除此之外,能熬到二品退休,已經是祖上燒高香了。

  二品就二品吧,文官們並不是太在乎,反正無論幾品也是要幹活的,但讓他們感到極度不公的是,有那麽一群人,什麽功勞都沒有,卻幾乎個個都是一品。

  這些人就是朱元璋的親戚。

  朱元璋自小貧困,父母死得早,對自己的親戚可謂是情深意長,他的兒子、女兒很多都被封為親王、公主,品位都是一品,親王的嫡子還是親王,其他兒子封為郡王,授一品。更有甚者,連倒插門的駙馬也是一品(從)!

  這可真是讓官員們想不開了,十年寒窗奮鬥一生,可能到頭來隻是個三四品小官,而這些人生出來就是一品、二品的大官。真是“讀得好不如長得好(駙馬),長得好不如生得好”。

  但更讓官員們難受的還在後頭,他們很快就會發現,朱元璋這個老板是很小氣的。

  朱元璋給官員們的工資是多少呢?一品大員一年一千零四十四石米,往下遞減,正七品知縣一年隻有九十石米。

  我們以知縣為例。管理一個縣的縣官一個月的工資隻是7.5石,請注意,這些收入他要拿去養老婆孩子,還有一大批人。

  明代的知縣和今天的縣長不同,那年頭知縣還兼任很多職務,他既是縣長,還是縣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財政局長、稅務局長、工商局長、縣施工隊隊長。一個知縣管這麽多事,打賞下麵的小吏是免不了的,要不誰心甘情願給你幹活。

  他手下還有一大堆的長隨,分等級為大爺、二爺。大爺有門政大爺(看門的)、稿簽大爺(簽押房磨墨的),下麵是一群二爺,包括“發審”、“值堂”、“用印”等人,這些人是知縣簽押房裏的辦公人員,此外縣的重要部門知縣都會派人去看著,知縣還會帶著自己的廚師、師爺。

  這一大幫子人都是縣官的手下,全部要他養活。一個月隻有七石半米的俸祿,大家就隻好去喝西北風了。

  當官的還要迎來送往,逢年過節到處走動,俸祿是遠遠不夠的。

  可是就連這點俸祿,也打了折扣。

  洪武年間,一到發工資的時候,縣官就找人提著米袋去拿自己的工資,七石半米(活像討飯的),還算是按時發放,到成祖時候,就隻能領到俸祿的十分之六,其餘的部分怎麽發呢?

  發鈔票。

  這絕不是開玩笑,不是銀兩,而是紙幣。明朝初期,紙幣通行全國,按說給紙幣也沒什麽,但我們接著往下看就會發現問題了。成祖時,十貫鈔可以換一石米;到了仁宗時候,二十五貫鈔才能換一石米。

  大家明白了吧,問題就是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