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權衡利弊
作者:鵝城知縣      更新:2020-03-02 08:56      字數:2069
  第四百七十六章權衡利弊

  看到那名幹部不把他的話當回事轉身走了,這讓方仁正比較生氣,因為他的公司不是國營公司,可以不聽管理,公司老總沒有什麽辦法,不敢開除他。而且國營公司虧損不虧損,不影響到公司的生存,有政府為它輸血,讓它再活下去。

  一建公司原來是國營公司不錯,可是現在已經改製,歸他所有了,有人還是原來的作風,那就不行了。

  心裏頭雖然生氣,但是還不好當場發火,畢竟一建公司的職工很多,如果當眾發了火,讓他們知道了,會影響到他們的軍心,對公司大為不利,因而他隻好隱忍下來,現場作了安排,提拔那名民工當主管,以此激勵其他職工在大是大非麵前能堅持原則。

  回去以後,他琢磨大半天,覺得此事非同小可,如果他不及時作出處理,恐怕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到時候,那名幹部四處散布他過河拆橋的事情,豈不讓他處於不義的地位?

  可是他如果不處理,那就是縱容這種行為,對公司的長遠發展不利,他呆在辦公室裏頭,反複思考了大半天,才發覺,他此時完全是一個人決策,有一個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即使他作出了正確的決策,別人也會不理解,因為這種決策不民主,事先形成不了共識。

  不像政府決策還有什麽常委會,政府辦公會,他現在就是他一個人說了算,雖然這樣做效率很高,也很爽,凡事都是自己說了算,可是有時候自己的苦心別人不理解,那也是很痛苦的事。

  琢磨半天,他就琢磨出這個理兒,便考慮這事該怎麽辦,他感覺自己對公司管理的知識太缺乏了,如果以後想把公司給發展壯大,必須要把公司規範起來才行。

  想到這兒,他便覺得要去學習一下,在後世的時候聽說過MBA,可是從來沒去學習過,現在是不是要去學習一下?

  方仁正想到這兒的時候,就給夏中明的老師打了一個電話。現在他跟夏中明的老師關係非常好了,上了一個成人高考,跟著夏中明老師學法律,在省城時,經常請他吃飯,時間一長,就成了好朋友了。

  一聽說他要學MBA,夏中明老師就很驚訝,問他怎麽知道有這個東西,臨江大學好像剛剛開設了這一個課程,專門為政府官員和企業界人士培養人才的。

  方仁正聽說臨江大學有這方麵的專業,他就拜托夏中明老師幫忙,好到臨江大學去學習。夏中明老師就告訴他,MBA相當於是研究生,至少要有專科學曆才能報考,他不符合條件。

  一聽這話,方仁正便意識到學曆低了真不行,而他的專科學曆還沒有拿到手呢,這樣一來豈不是沒法去學了?

  想到這兒,他就讓夏中明老師幫幫忙,給他找一些這方麵的書籍來看,自學一下。這事夏中明老師立刻給答應了。

  既然MBA還上不了,那就隻好自學了。但是現在必須要把公司的架構給搞好。他現在來不及去學習人家西方公司管理的那一套,就來一點土辦法吧。

  他決定在公司內部成立一個管理決策委員會,負責整個公司的管理工作,他自然是管理決策委員會的主席,而成員則是公司的骨幹成員,對於一些重大的決策,通過集體研究來決定。

  想出這個主意以後,他就決定在公司內部進行宣布,同時公布一些成員名單。這個管理決策委員會,可以說完全是他的創新,別的公司都沒有,即使有,也與他有所不同。

  不管叫的名字怎麽樣,隻要管用就行。他從公司內部挑選了九名骨幹成員作為管理決策委員會的成員。

  加上他就是十個人,這就成了十人委員會了。一般情況下,以少數服從多數為決策依據,但是特殊情況下,他有最後決定之權,公司是他的,他當然要有最後決定的權力。

  正在他成立十人委員會的時候,公司內部有情況向他報告上來了,自打他讓那名幹部停職反省後,有部分職工私下裏聚集,議論這件事,他們擔心他會真的過河拆橋,因而準備集體抗爭,給他一點顏色看看。

  同時他又得到消息,說那名幹部之前是申正五的幹將,他被逼無奈被改製過來,心裏早有不滿,這次事件很可能是他故意為之,以此來破壞公司的名聲。

  忽然得到這個消息,方仁正惱怒非常,他向來不以小人之心度他人之腹,但是如果有人在背後故意搞他的事情,他也不會手下留情。

  考慮半天,他決定開除掉這名幹部,以便讓原一建公司的幹部職工改掉在國企裏麵養成的壞毛病,但同時又不能引起其他一建公司職工的反彈。

  反複思考之後,他從原一建公司內部選撥了五名管理決策委員會委員,讓原一建公司的委員多一些,然後又從他原來公司的職工選了四個,再加上他,組成了十人委員會。

  一成立十人委員會,他就馬上召開會議,研究這個事情。在研究之前,他一一進行了談話,了解各個委員的情況。

  一建公司的職工看到他成立了這麽一個機構,心裏麵頗感奇怪,同時看到他從一建公司挑選了五名人員進入委員會,覺得他對一建公司挺重視的。

  隻是方仁正一和他們談起要開除那名幹部時,他們幾個倒是態度曖昧了。說來還是有所擔心,擔心方仁正這樣做是不是過河拆橋。

  看到他們態度曖昧,方仁正便知這事確實棘手,雖然他得到消息是這名幹部故意偷工減料,想搞事情,可是現在也沒什麽證據,因而他隻能從公司長遠利益發展上說服其他人。

  最後,他權衡一下利弊,不再堅持開除此人,而是把讓這名幹部到第一線去工作,與普通民工一樣去做最基礎的活,如果他不願意辭職,那就不怪他了。

  在十人委員會上,他就拿出了這樣的意見,一建公司的人員聽了,覺得也隻有如此了,好在沒有開除那名幹部,大家的擔心就是多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