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日爆8萬)
作者:望瘋      更新:2022-05-09 15:51      字數:5489
  在關閉聯絡器後,張寶成再次仔細的捕捉了些剛才錄製的信息,這次聽得更為詳細和清楚了,便確定真的需要找上閣老殿的那群老家夥了,想必他們應當聽說過陰陽門,這陰陽門必然是個比較古老的修真門派,也不知道到底實力如何,不過看這個叫小武的家夥,似乎不容小視。

  閣老殿的十二個成員全部來至中國的四大道教名山和四大佛教名山的得道高人。其中來自湖北武當山元和觀的道悟子。據道藏記載,“元和觀”是玄天上帝修練得道後,曾掌管“元和遷校府”,方才得名。元和觀的大殿建在高台之上,顯得莊嚴肅穆。大殿內,兩側端立著六甲神像,他們都是玄天上帝的護法靈官。正麵坐著的是身著鎧甲,手執金鞭的王靈官。王靈官赤麵三目,相貌崢獰,大有不順天意敢作惡者,雷厲風行立即正法之勢。明、清以來,他被人們視為天上、人間的糾察之神。

  另一得道高人靈靜真人,來至湖北武當山複真觀,是一名女性,脾氣怪癖,沉默寡言。複真觀又名“太子坡”,相傳是淨樂國王太子‘—’也就是後來的玄武大帝‘—’十五歲入武當山修煉時最初居住的地方,又因其意誌不堅在返回家的途中,被紫氣元君用‘鐵杵磨針’點化,複又上山修煉,因而得名複真觀的。

  複真觀建於明永樂十年。走進全山最大的由當朝附馬都尉親自題寫匾額的山門,隻見被人稱為九曲黃河牆的兩條複道夾牆隨山勢起伏,迥轉曲折,遙遙不見盡頭。而事實上,這段路的直線距離很近,正因為設計者將牆體設計得曲折蜿蜒,而又高大厚重,使來者走進山門馬上感到一種神秘威嚴和深邃遙遠。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於湖北十堰市南,武當山最早的寺觀為唐代所建,明永樂年間,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宮後,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馬,浩浩蕩蕩開進武當山,共建造7宮,2觀,36庵和72崖廟等建築群。

  龍虎山是中國道都最早發源地,山青水秀,文物豐富,曆史上是道教名山。但是,作為旅遊勝地開發,卻是近幾年的事。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貴溪縣,總麵積約200平方公裏。因東漢中葉道教創始張陵(亦稱第一代天師)在此煉丹,宣揚有青龍白虎環繞於丹鼎之上,因而改名為龍虎山。自張陵以後,道教天師在這裏承襲了63代,曆1900年,建有10座道宮,81座道觀,50座道院。這些宮、觀、院多已不存,但規模宏大的上清宮部分建築和曆代天師起居之所的‘嗣漢天師府’至今尚存。

  上清宮是我國規模最大、曆史最悠久的古老道宮之一,也是曆代天師祀奉太上老君和朝會之所。由於曆代皇帝撥出大量金銀修建,極盛時曾建有24殿、36院及其他建築。親扣國成立音,上清宮殿宇大多已毀壞。現尚存有福地門、九曲巷、下馬亭、鍾樓、龍虎仙峰、玉門殿、東隱院及明石刻等。其中靜止真人便出至上清宮,他也傳於天師道,隻不過屬於心修的一脈。

  而靜止真人的師兄靜態真人,卻出至龍虎山天師府,她便是天師道目前在中國地位最為高的一人,屬於天師道體修一脈的資格最老的長老,還是當今天師道掌門的祖師爺,同時也是華雯晴的老祖宗了,門中除了少許人知曉外,像華雯晴這樣的外門弟子根本就不知道,也不知道張寶成是怎麽把他給請出山的。

  天師府是我國目前保存較好的封建時代大府第之一,也是我國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之一。天師府分為三大部分,即以三門為主體的前路建築;以私第為主題的中路建築;以萬法宗堂為主題的西路建築。這座天師府在規模上以及其曆史價值、藝術價值,堪與曲阜孔府相比。

  安徽齊雲山群山如海,丹崖聳翠的齊雲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安徽省休寧縣城西約15公裏處,古稱白嶽,與黃山南北相望,風景綺麗,素有“黃山白嶽甲江南”之譽,因最高峰廊崖“一石插天,與雲並齊”而得名,乾隆帝稱之為“天下無雙勝景,江南第一名山”。它由齊雲、白嶽、歧山、萬壽等9座山峰組成。齊雲山又是道家的“桃源洞天”,為著名道教名山之一。風景區麵積110平方公裏,以山奇、水秀、石怪、洞幽著稱。共分月華街、雲岩湖、樓上樓三個景區。有奇峰36座,怪岩44處,幽洞18個,飛泉洞27條,池潭14方,亭台16座,碑銘石刻537處,石坊3個,石橋5座,庵堂祠廟33處,真是丹岩聳翠,群峰如海,道院禪房為營,碑銘石刻星羅棋布。上述景觀相互映襯,美不勝收。

  其中太素宮十分著名,此宮占地1600平方米,十分壯觀。清乾隆皇帝曾稱齊雲山為‘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太素宮在文革中被毀,1994年已按原樣重建,1997年神像開光,向香客和遊人開放。其中另一女性,素華真人便出至這太素宮,此道姑與靈境真人可說是性格完全相反,她極度好動,宛若得了兒童多動症,但卻是一心狠手辣,殺人如麻的女人。

  青城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邊緣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區內,東距成都68公裏,距都江堰市區16公裏。古稱丈人山。為邛來山脈的分支。青城山靠岷山雪嶺,麵向川西平原。主峰老霄頂海拔1260米。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級,曲徑通幽,以幽潔取勝,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與劍門之險,峨眉之秀,夔門之雄齊名,青城山背靠千裏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區麵積200平方公裏。古人記述中,青城山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說。

  青城山分前、後山。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的主體部分,約15平方公裏,景色優美,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後山總麵積100平方公裏,水秀、林幽、山雄、蔚為奇觀,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聖母洞、山泉霧潭、白雲群洞、天橋奇景等。

  自古以來,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巒、溪穀、宮觀皆掩映於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不假雕飾,與山林岩泉融為一體,體現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堪稱青城山特色的還有日出、雲海、聖燈三大自然奇觀。其中聖燈(又稱神燈)尤為奇特。上清宮是觀賞聖燈的最佳觀景處。每逢雨後天晴的夏日,夜幕降臨後,在上清宮附近的聖燈亭內可見山中光亮點點,閃爍飄蕩,少時三、五盞,忽生忽滅,多時成百上千,山穀一時燦若星漢。傳說是神仙都會青城山的神仙朝賀張天師時點亮的燈籠,稱為聖燈。實際上,這隻是山中磷氧化燃燒的自然景象。而天成真人便來至這上清宮,這青城山一直香火鼎盛,門徒眾多,但大多寡心淡欲,盡管青城山得道之人甚多,但是張寶成隻請到了天成真人一人。

  以上六人是中國目前道教赫赫有名的高人,自然也可以代表目前中國整個道教的實力,而以下需要介紹的六個得道僧人也都來曆不凡和上麵六人打的相若,因為他們有的來至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有的來自中國最為著名的寺廟。

  五台山,中國佛教第一聖地。位於山西省五台縣境內,方圓五百餘裏,海拔三千米,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峰高聳,峰頂平坦寬闊,如壘土之台,故稱五台。漢唐以來,五台山一直是中國的佛教中心,此後曆朝不衰,屢經修建,鼎盛時期寺院達300餘座,規模之大可見一斑。目前,大部分寺院都已無存,僅剩下台內寺廟39座,台外寺廟8座。現在五台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旅遊區之一。寺院經過不斷修整,更加富麗堂皇,雄偉莊嚴,文化遺產極為豐富,舉世稱絕,其中最著名的五大禪寺有顯通寺、塔院寺、文殊寺、殊像寺、羅睺寺。

  顯通寺建在台懷鎮的靈鷲峰下,它是五台山曆史最悠久的佛寺,始建於東漢永平年間,初名大孚靈鷲寺,北魏孝文帝時擴建,因寺側有一座花園,賜名花園寺。唐武則天時改稱華嚴寺,明太祖時重修,賜額大顯通寺。清代又重修,形成今天的規模。寺宇麵積8萬平方米,各種建築400餘間。中軸線上,有文殊殿、大雄殿、無量殿等7座大殿。中軸線後部高坎上有一銅殿,麵闊三間,高不足五米,小巧精致,鑄於明萬曆年間,殿內有銅鑄小佛像萬尊,中間台上有大銅佛。門前鍾樓上有一口重達萬斤的銅鍾,敲擊時聲音傳遍全山。其中澄顯大師便來至顯通寺。

  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的海島風景旅遊勝地。它位於杭州灣以東約100海裏,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全島麵積約12.5平方公裏。其海天景色,不論在哪一個景區、景點,都使人感到海闊天空。雖有海風怒號,濁浪排空,卻並不使人有驚濤駭浪之感,隻覺得這些異景奇觀使人振奮。普陀山作為佛教勝地,最盛時有82座寺庵,128處茅篷,僧尼達4000餘人。主要有:普濟法雨、慧濟三大寺。其中慧能大師便來自慧濟禪寺。

  峨嵋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嵋山市境內,景區麵積154平方公裏,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峨嵋山平疇突起,巍峨、秀麗、古老、神奇。它以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而著稱於世。被人們稱之為仙山佛國、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等,素有峨嵋天下秀之美譽。唐代詩人李白詩曰:‘蜀國多仙山,峨嵋邈難匹’;明代詩人周洪謨讚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當代文豪郭沫若題書峨嵋山為天下名山。古往今來,峨嵋山就是人們禮佛朝拜、遊覽觀光、科學考察和休閑療養的勝地。峨嵋山千百年來香火旺盛、遊人不絕,永葆魅力。峨嵋山千百年來香火旺盛、遊人不絕,永葆魅力。其主要特色為:目前,全山共有僧尼約300人,寺廟近30座,其中著名的有報國寺、伏虎寺、清音閣、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頂華藏寺、萬年寺……等其中虎頭僧便來自伏虎寺。

  以上三位大師來自四大佛教聖地,而餘下的三人卻來至中國十大寺廟其中的三座。據傳中國十大寺廟排名為:“第一名:白馬寺-白馬寺,位於洛陽市老城東約幾公裏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間,是佛教傳入我國內地興建的第一座寺院。

  第二名:大昭寺-坐落在拉薩市舊城中心八角街,始建於公元647年。傳說,在建寺之前,文成公主運用陰陽、五行,推測出西藏的地形似一仰臥的魔女,拉薩臥塘湖恰為魔女的心髒,在此填湖建寺才能驅魔。

  第三名:法門寺-法門寺位於扶風縣城北十公裏的法門鎮。始建於東漢末年,發跡於北魏,起興於隋,鼎盛於唐,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

  第四名:關帝廟-解州關帝廟在山西運城市解州鎮西關。北靠銀湖(鹽池),麵對中條山,景色秀麗。解州東南10公裏常平村是三國蜀將關羽的原籍,故解州關帝廟為武廟之祖。

  第五名:晉祠-晉祠始建於北魏,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這裏殿宇、亭台、樓閣、橋樹互相映襯,山環水繞,文物薈萃,古木參天,是一處風景十分優美的古建園林。

  第六名:孔廟-孔廟位於曲阜城中心,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築色彩、規模宏大的建築群,與北京故宮、河北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建築群。

  第七名:拉卜楞寺-拉卜楞寺,全名為“甘丹謝知達爾吉紮西伊蘇奇委琅”,意為“兜率天宮講修宏揚吉祥右旋洲”。

  第八名:少林寺-少林寺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少林寺以禪宗和武術並稱於世。

  第九名:塔爾寺-塔爾寺位於湟中縣魯沙爾鎮,距西寧40公裏。

  第十名:懸空寺-在中國眾多的寺廟中,山西恒山的懸空寺稱得上是奇妙的建築。一般寺廟都建在平地上,但這座懸空寺卻是名副其實,建在懸崖峭壁上,懸在半空之中。”

  餘下三個大師來自西藏的大昭寺,以及河北嵩山的少林寺和山西恒山懸空寺。大昭寺的為十賴活佛,少林寺的為上任達摩院首座僧人鐵頭僧,現為赤鐵大師,懸空寺的濟壺師太最為神秘,人幹癟癟的,十指如利刃,雙目有神,仿若利劍,陰森、恐怖,根本與她的命好相得其返,不過卻和大昭寺的十賴活佛二人,深得張寶成器重,但包括大昭寺十賴活佛人在內都暗地比較懼怕她,還好大家都是得道高人,平常講的都是靜修,所以大家相處得還算融洽,相安無事。

  這十二人平時都住在北京東城一棟別墅裏,一切生活用品等都有專人照顧,所以根本就沒有人知道這些人的存在。

  在確定我的信息之後張寶成便給閣老殿打去了電話,自然是打給十二人的服務者的,接電話的是張寶成的一個貼身心服,叫張海波,不但是其軍隊的一個大校軍人還是張寶成的一個遠房侄兒,所以比較放心,自從這些人被張寶成請來之後,他便被抽調來了這裏,雖然他不知道叔叔這是為了什麽,但是他卻可以相信,這必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否則不可能讓自己從有實權的軍隊領導者到一個無實權的服務者,他知道叔叔是一個有偉大理想的人,所以也就沒有說什麽,一直都是默默的支持著,而張寶成就是喜歡這種沉默,忠實於事的態度。

  電話接通後,張海波興奮的道:“叔叔,是不是有什麽好消息啊?”他之所以這樣說,因為每次對方打電話來都是告訴一些好消息,不過這次也不知道嗜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對於張寶成來說那絕對是好消息。

  張寶成依然淡淡的道:“你告訴前輩們,就是我明天早晨過來,要和他們商量個非常重大的事情,”頓了頓道:“你現在便去加強警戒,把平時的警戒再擴大一倍,我害怕明天我們的會議會出差錯。”張寶成這樣叮囑著,不知道為什麽,他總覺得有什麽事情要發生,他不得不防備。

  張海波也聽出來事情的重要性了,立即正色了過來,宛若軍隊中的軍人在接受上級的重要指示,掛斷電話便迅速的給警衛隊打去了緊急集合的電話,同時把一些隱藏的力量個分派了一些出來,非常快速的張海波便完成了應急第二套警戒,外麵自然是看不出裏麵的變化,但是外麵的任何風吹草動,裏麵卻是清楚的感覺得到。

  布置好一切,張海波也不害怕那些老怪物們的訓斥,便把張寶成明天要來開會的重大消息告訴了眾人,難得的是從靜修中醒來的眾人第一次沒有訓斥張海波,張海波到有些莫名驚詫,但卻不敢問,而是搖搖頭離開了,他堅信做好份內的事情才是重要的,在這樣的地方一點好奇心都不要產生,否則你會死得莫名其妙,怪不得這家夥向來沉默寡言,著實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