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試探接觸16
作者:地效飛行      更新:2022-05-09 15:13      字數:2429
  二試探接觸17

  雖然說未來中國在民權民生方麵做得也不差——至少絕對比國府要做得好——但是要展示這方麵的成就卻讓人有點犯難。國防上的成就展示一下裝備,展示一下部隊麵貌(兩者統一就是閱兵),很容易就能讓人感受到力量——特別是核武器這種顛覆性的力量能夠很直觀地讓人知道,未來的軍隊無可匹敵。

  但是民權與民生方麵的事情就沒那麽好展示了,這涉及到太多沒有實體的東西:比如耕者有其田“製度”,比如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如城市化程度,等等(光是拍一些xx大橋,xx高鐵,xx新農村,外灘之類的東西不行,這種炫耀很有可能被認為是政績工程,麵子工程)。

  不過出於減少這個時空的國內爭鬥,讓國府老老實實地執行三民主義考慮(如果是按照大陸給出的三民主義的解釋,那麽三民主義其實並不比社會主義差什麽。比如三民主義在民生方麵可以概括成兩點,一是“耕者有其田”,二是節製資本,防止私人操縱國計民生——這基本可以等同於馬列黨的土改和限製官僚資本、發展民族工業。

  當然,在原來的時空中,由於國外勢力的幹擾,國民政府就算想要實現這兩個目標也難以做到【當然,常凱申他們對民生問題本來也不關心——他們自己就是靠著地主階級以及外國爸爸的支持才能上位的】。可是現在,如果國民政府真的有心,未來中國完全可以保證外國勢力不會介入。至於國內的反對勢力……神馬玩意?),未來政府還是拍攝得有民權以及民生方麵的紀錄片,而且是為在這個時空播放而專門拍攝的,不同於軍事方麵,直接拿2019閱兵式攝影記錄來充數。

  於是國府大員們就看到了一部比較奇怪的,詳細闡述了未來中國所采取的內政政策,這些政策的分析,以及這些政策所取得的成就,再配上一些超大型工程的配圖和解說……咦,怎麽搞得跟新聞聯播一樣?

  可想而知,這種片子對於常凱申等人而言,毫無吸引力。對於常凱申這樣的獨裁者來說,維持和鞏固自己的權力,這才是最重要的。實現國父的三民主義,當然重要,但是這個三民主義不能跟自己的權勢相抵觸,否則就算是三民主義,也一樣滾開。(曾經有某個縫衣針廠老板找到新八軍長高樹勳訴苦,說是自己的員工必須給每個特務上繳十萬“孝敬”,才能避免被拉壯丁。高樹勳憤而質問陳誠,你們把國父的三民主義寫在書上,掛在牆上,你給我指出,全國哪一個縣實施了孫先生的三民主義?陳誠無言以對;於是高樹勳又找到常凱申,常凱申的反應可謂是開了某種先河:聳肩,點頭,然後“嗬嗬”)

  未來中國政府想要在這個中國實現三民主義,可以!歡迎!但是在實現三民主義的過程中,必須保證我常某人依然是國民政府的領袖,必須保證我的權力不受侵犯。如果能做到這些,我不介意配合你們向三民主義——然而這肯定是不可能的,董必武那家夥現在已經在提醒自己,要讓林森那個棺材瓤子來領導國府了。想也知道,如果沒有未來人撐腰,那些土八路肯定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換言之,這些未來人隻關心三民主義,根本不關心我常某人的權力。

  那就不要怪我常某人不配合了。沒有我首肯的三民主義,那還是三民主義麽?

  ————

  不過既然已經開了口,不把片子看完,貌似是不禮貌的,而且……有心虛的嫌疑。

  於是大家耐著性子把這部新中國經濟成就展看了下去(至於這些經濟成就是怎麽來的,經濟建設過程中都走過那些彎路,什麽沒收地主土地,解放生產力,沒收官僚資本,扶持民族工商業,取消苛捐雜稅,出口退稅,行業補貼之類的,全都被選擇性地忽視了)。

  不得不承認,這些未來人做得很厲害,接近80萬億元的國民生產總值(按7%的年增長率計算,2020年的時候應該在這個數字上下),上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減持美元^-^),這樣龐大的數字讓國府幾個人腦袋都有些轉不過來:他媽的,這幫未來人到底是多有錢啊?有這麽多錢,買下日本……不對,買下美國都夠了吧?

  接下來,是工業領域那一串耀目的世界第一:煤,鋼鐵,石油,水泥,發電量……這些東西動不動就是多少“萬萬噸”。產量大用量大也就算了,尼瑪的居然超過全世界產量的一半以上,你們這些人也未免太瘋狂了吧,光是把他們報出來的這些數字的百分之一弄過來,中國就立馬可以宣布成為這個時空的“工業強國”了。至於年產七千六百萬噸船舶(2011年產量,之後就逐年下滑——不過到了戰時,產量可以急速增加),兩千四百萬輛汽車(2015年數據),上萬公裏的鐵路(而且這些鐵路上的機車能跑出300公裏的時速——比這個時代的飛機還快)……一幹人有些恍惚:這些未來人是有駱駝不吹馬,專撿個大的來啊。

  發生了一點小插曲。

  “劉將軍,這上麵說你們一年隻生產幾百架飛機?”示意小楊暫停了片子之後,戴笠疑惑道,“你知道日本現在年產多少飛機嗎?”

  “我們當然知道,而且比你們更知道。”劉將軍坦然道:“即使到了1945年,日本即將戰敗投降之際,他們依然有月產飛機千架以上的能力,僅僅是因為缺乏原料和飛行員,這才導致實際產量不高——可是,戴局長,你要知道,我們那個時代的飛機跟這個時代的飛機有很大的不同,年產幾百架已經很不容易了。比如日本,它依然算是工業強國,但是已經完全不能生產(第五代)飛機了。”

  好吧,這個算是一點小瑕疵,不過國府難道有資格笑人家麽?國府一年能產生多少飛機出來?一架?半架?退一步來說,這也可以看出未來的人無意欺騙自己這些人,他們就算說自己年產幾萬架,幾十萬架也沒有人知道真假,對不對?

  如果說工業方麵的這些成就讓人目瞪口呆的話,那麽農業方麵的成就,則徹底讓國府這些人思考不能了。

  什麽成就這麽了不起?是畝產上千公斤的超級稻?還是人均糧食占有量400公斤以上?是用全世界7%的耕地養活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還是人們頓頓都能吃上肉?

  都不是。這些成就雖然也很了不起,比之前麵的工業成就也不是那麽突出。真正讓這些人陷入大腦死機狀態的,是這些馬列黨人不單不從農民頭上抽稅不說,居然還倒過來補貼種地的……這尼瑪的……讓人說什麽好?有這麽多錢大家吃點兒喝點兒玩點兒樂點兒分點兒不比什麽都強?幹嘛便宜那些泥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