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試探接觸14
作者:地效飛行      更新:2022-05-09 15:13      字數:2449
  “不參與這邊國內的鬥爭?那麽合作呢?”常凱申放下來一半的心事,又問起另一半的問題——你們這些人就算不直接投入作戰,但隻要多給土八路那邊一些飛機大炮什麽的,國(民革命)軍也受不了啊,“你們是否願意跟這邊的國府合作?”

  “我們願意跟所有人合作,哪怕他曾經是我們的敵人。”劉將軍又開始充當人體複讀機了,“哪怕他曾經站在人民的對立麵,隻要能痛改前非,真心為人民服務,為了讓勞苦大眾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工作,我們就願意跟他們一起努力。”

  “……”

  對於這種官樣文章,國府眾人早就皮了——別人說的他們聽得皮了,他們自己也說得皮了——當然同時也早就不當成一回事了;不過現在,聽到劉將軍的話,卻有些莫名其妙地覺得,劉將軍說得“似乎是真話”。

  在座都是老狐狸了,片刻間就都意識到,自己居然會有這種“幼稚”的想法,這實在不像是一個政治人物該有的素質……

  為什麽會這樣呢?

  就像剛才說的,在座都是老狐狸,很快就都搞清楚了自己這種想法的由來。

  原因很簡單,劉將軍和他的共和國無求於國民政府,至少是現在看起來無求於國民政府。

  當你要欺騙一個人的時候(無論這種欺騙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你肯定是有求於這個人,這種“有求”不一定是財物上的,也有可能是事務或者行動上的。

  這裏我們拿常凱申來舉個例子。曆史上常凱申一再對民眾許下種種勤政愛民的諾言,但是到最後都食言而肥——也許他本心不想失信於人,但是到最後卻總是不能兌現。那麽無論他本心如何,客觀上都構成了欺騙。

  那麽常凱申為什麽會欺騙民眾呢?難道他還有求於他的民眾嗎?他不是靠著錢袋子和槍杆子來維持他的統治嗎?

  常凱申當然有求於民眾。他需要民眾支持他成為領袖,需要民眾讓他的國府看起來不是那麽不民主,最起碼,他需要民眾不要太鬧事,讓他能夠集中精力把國內的其他各派(包括馬列黨)統統消滅。

  所以,他依然有求於民眾,所以,他會對他的民眾撒謊。

  而劉將軍無求於國府,所以也就用不著欺騙國府,說話也不需要那麽遮遮掩掩,彎彎繞繞。

  心裏剛剛冒出這個“有些荒謬”的結論,國府一幹大員心裏就立刻將其給推翻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世上就沒有人是不自私的——馬列黨那幫土包子本來就一無所有,可以裝出一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聖人模樣,無論他們做什麽,得到什麽,那都是賺了;然而這些未來的“馬列黨”可是標準的有產階級,甚至一個個都可以說是大富翁(要知道他們的一個小兵都是大學生,而大學生在這個時代幾乎等於“家境富有”的代名詞),他們肯定會有私心,有自己想要的東西。

  當然,以他們的富有,等閑的東西他們肯定是看不上眼的,也正因為他們要的東西少見,罕見,甚至是現階段根本不為人所知的東西——比如那種超級炸彈所用的超級炸藥,這種炸藥具有這麽大的威力,肯定非常罕見——所以他們也就樂得唱高調了。

  總之,他們肯定會想要些什麽,而隻要能滿足他們的要求……

  也不能怪常凱申他們會這麽想,畢竟他們一路都是這麽走過來的。我們都知道常凱申軍事指揮能力·異·常·差·勁,但是,常凱申的軍隊卻偏偏能在中原大戰中脫穎而出,戰勝兵多將勇的西北軍,戰勝精打細算的閻錫山,戰勝有勇有謀的新桂係,成為軍閥混戰的最終獲勝者,這是為什麽?

  不用說大家都知道,常凱申有錢,他花錢收買對手的部下在關鍵時刻倒戈相向,他就是靠著這一招,贏得了戰爭。等到遇到“免疫”這一招的對手——比如日寇,比如解放軍——的時候,就免不了兵敗如山倒了。

  這是對內,對外他也是這麽幹:德國且不論(缺少這方麵的資料,不過估計也是這麽幹的);後來對美國,在美國高層對是否支持他搖擺不定的時候,他果斷地對美國國會議員展開援助公關。

  總之,他隻會這一招。

  眼下,又想要對未來人用這一招了。

  “也就是說,你們也願意援助國府?”

  “當然,我們早就說過了,我們願意與國際國內所有的朋友合作,把我們那個時代的民用技術在這個時代重現,為人民大眾帶來福利。”劉將軍回答得很幹脆。

  “隻限於民用技術?”常凱申狐疑。

  “隻限於民用技術。”劉將軍肯定。

  “比如你們與七星公司合作製藥?”

  劉將軍看向董老:“董老,有關華興公司和七星公司的事情,我不是很熟,還是請你來說吧。”

  “那個不是合作,”董老道:“那個事件的性質是巧取豪奪,是官僚資本打壓民族資本,這樣的合作是我們不能接受的。”

  “董公,聽你這話,好像是可以替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做主啊。”何應欽斜睨著董老。

  “敬之老弟,如果沒記錯的話,諸位也隻是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的委員吧?”董老老實不客氣地把話頂了回去。

  他有意在“軍事委員會”上加重了語氣,用意不問可知:常凱申你丫一個管軍事的也能在這裏談外交,談政治,憑什麽我就不能跨界一下?

  民國政體混亂,不過大致上可以視為效仿美國的民主政體。美國的政體是個什麽結構呢?“政府”最大,“政黨”位於政府之下,“軍隊”則隻是政府遂行意誌的工具,與政黨完全不相幹。

  所以,國家的最高領袖是“政府”部門的最高領導人總統——他同時也是全國軍隊的最高領導人,至於這個總統是否是兩大黨的黨首,這個並不重要。

  按照這個套路,此時中華民國政府的最高領袖應該是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而常凱申在組織分工上不應該管軍事以外的事情……好吧,就算他還是國民黨總裁好了(1938年3月29日到4月1日,中國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上,他剛剛被推舉為黨總裁,結果剛剛上任就接到這麽一個熱山芋^-^),理論上那也隻能管“軍隊”“國民黨”這兩個組織內部的事,管不到外交這種政府事務上來。(當然,隻是理論上,實際情況大家懂的)

  順便一提,類似的情況似乎被馬列黨繼承過來了,太祖在建國後不久就卸下了國家主席的職務,但是一直沒有卸下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而為新中國定下各種大政方針的人是誰,相信大家都清楚。

  另外董老的職務是什麽?

  “中共”長江沿岸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駐武漢代表。

  也就是說,他的組織關係是隸屬於中國馬列黨這個“黨”組織,他既不屬於八路軍這支“軍隊”,也不是國民黨員,換言之常凱申其實管不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