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2
作者:地效飛行      更新:2022-05-09 15:13      字數:2153
  十七

  “那……不上火電,難道上水電?總不至於上核電吧——倒是可以考慮光伏,不過我不敢保證那玩意兒的可靠性,畢竟是才發展了一二十年的東西。技術上應該遠遠比不上水電火電成熟。”

  吳主任搖頭:“不管上哪一種電廠電站,根本上的問題其實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我們缺少技術人員。水電火電不必說了,太陽能那東西在你們這邊也才發展了一二十年,放到我們那邊,就是在世界範圍內怕都沒有幾個人懂。”

  魏承恭點點頭,光伏的辦法他考慮過,技術問題還在其次(光伏這東西的技術門檻較低,一般家庭都可以安裝),關鍵其實在於功率不穩定,也不夠大,還需要配套大量的蓄電池,如果要作為動力電用,那就勢必需要很大的規模——投資太大,目標也太大,容易引起敵特的注意和破壞。

  停頓了一下,吳主任笑道:“其實我覺得,魏總你不是很了解我們那邊的情況——”

  不了解?魏承恭納悶,心說現在怕是全中國都沒有幾個人比我更了解了。

  “——魏總你在這邊習慣了要用電就從電廠拉,所以一提到建工廠就想著要先建電廠……”

  魏承恭微微一愣,心說要用電先建電廠有什麽不對嗎?

  “……電廠這東西,哪怕是一個小電廠,也不止是給一個工廠供電,它是要給整個城市裏幾百幾千個工廠,還有數萬數百萬的居民供電的,而我們暫時隻建一兩個兵工廠,哪裏需要那麽高大全的東西?”

  魏承恭若有所悟,點了點頭。

  “我們那邊的工廠的動力源大都是自備的。”吳主任不跟魏承恭繞彎彎了,直接給出答案,“我們已經商量過了,打算用柴油機,這東西在你們這邊有錢隨便買,不重,100千瓦的柴電機組隻有一兩噸;價錢也不貴,貴的隻要十來萬,二手的更是隻要五六萬就能買到,咱們廠裏現在這點機床設備,有兩台……有一台機組就綽綽有餘了。”

  魏承恭:“……”

  說到這裏吳主任忍不住歎息了一聲:“100千瓦啊,這放我們那邊其實已經可以稱為電廠電站了。我甚至在想,等到抗戰爆發,是不是能從這邊弄柴油機組賣到國統區去,一來也算是支援抗戰,二來能跟常凱申換東西。”

  ————

  稍稍說兩句:1879年,中國第一個電廠由英國人開辦於上海,裝機12千瓦;1906年,中國第一個火電廠開灤火電廠建成,裝機1040千瓦;1912年,中國第一個水電站昆明石龍壩水電站建成,裝機480千瓦;1941年,馬列黨在延安建閻店子電廠,功率3千瓦(注:不明白這裏為什麽用功率而不是“裝機容量”這個詞,難道不是用機器發電?);1942年,129師在河北涉縣建“劉伯承電廠”,裝機容量10千瓦。舊中國的電廠規模可見一斑。

  還有更明顯的:以湖北為例,抗戰之前共有裝機20千瓦以上電廠26家!(不含廠礦自備電廠)以“20千瓦”作為劃分線,20千瓦以上的竟然隻有26家!舊中國的電力,說起來真是讓人無語。

  這種情況下,吳主任魏承恭真要是弄個100千瓦的柴電機組在延安建一個發電廠,那麽延安的供電能力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實際上,僅憑之前魏承恭帶過去的那一批微型手提發電機,瑞金就能毫不臉紅地自稱是當時中國的“電力大城”。

  至於說賣柴電機組給國統區……聽起來不錯。要知道,整個抗戰八年,中國籌辦的各類發電廠總裝機容量不過3萬千瓦。也就是差不多等於300台100千瓦柴電機組,在今天這些設備價值不到3000萬元,約等於100公斤黃金——國府肯定拿得出來。

  可是……

  還是免了,雖然如今的柴油機組放到二戰不算多黑(你還想怎麽黑?),到底也是超時代的東西。而以白黨那個篩子一樣的情報保密能力,一旦有了穩定的電力來源,分分鍾把日本……把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過來。

  “好吧,動力問題就這麽說定了,那麽……”魏承恭偏頭想了好一會兒,卻發現自己竟然已經找不出第二個問題來了。無論建設什麽工廠,說穿了無非就是三要素,資金,設備,技術。紅軍雖然窮,到底執掌一省之地,以一省之力想要擠出供應一個小規模兵工廠的財力,問題並不大——就像方誌敏在《清貧》中所說,其經手的款項在百萬以上,而方誌敏同誌甚至還不是紅軍最高一級的領導者。

  技術,其實更多是指人員——無論是技術人員還是需要一定專業技術的普通工人。以國家體量來說,舊中國的技術工人確實不多,不過搜遍全國,找幾萬工人出來還是能找到的,馬列黨在工人中天生就具有較高的號召力,隻要能切實解決這些工人的後顧之憂(比如把全家一起接到根據地),要搜羅一批工人肯定不難;至於說高級技工……這個甚至於不需要去費心搜羅,隻要在那麽多奔赴延安的知識青年中,找一批出來就可以了?

  所以說到底,其實還是卡在設備上——這個不隻是紅軍的短板,也是當時國內幾乎所有軍閥派係的問題,一旦橫下心要幹的話……也能幹出東北軍那樣的結果。

  現在設備問題可以從這邊設法解決,再加上資金也比較充裕(用藥物換)……魏承恭忽然發現:也許,紅軍的兵工廠真的要“鳥槍換炮”了。

  嗯,還不行。設備,甚至一部分鋼鐵之類的原材料可以在這邊解決,但是火藥問題……

  “既然有油有煤,火工廠當然也可以建起來了,”吳主任拍拍手,“哪怕搞一些燃燒彈呢?也能極大地加強我們的攻堅力量。”

  “我說兩句,”一邊的陳政委忽然插話,“其實我們的部隊並不缺乏輕火力——嗯,我的意思是我們的步兵輕火力雖然不如白軍,卻也還算夠用,但是重火力的缺乏卻嚴重製約了我軍的攻堅能力,進而製約了很多作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