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馬列國際的鄉巴佬26
作者:地效飛行      更新:2022-05-09 15:12      字數:2280
  (《迷失在一六二九》忽然就完本了——好吧,確切地說,該是爛尾了,不爽中。一直以來,我都覺得這書是理性穿越的扛鼎之作——僅論理性分析,比地效是強得多了。本來正期待著“女真要滿萬,不滿萬不夠殺”的場景出現,沒想到陸大大居然來了這麽一手……再一次不爽中。)

  ————

  “重點在於什麽?”

  聽魏承恭來了這麽一句,然後就賣起了關子,就連雲經理,徐老這些前輩都來了興趣,謝老更是忍不住開口問道。

  魏承恭現在所說的,明顯是理論方麵的事情,這些理論大拿對於這種事,最是感興趣不過。

  “重點在於,每一次的思想大爆發之後,整個社會的人們就會在這些思潮中做出選擇,最後選出最適合當時社會發展需要的思想作為指導,並最後實行之,而社會也因而進步。”魏承恭有些興奮,剛剛想出來的這些東西,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成就。

  “能舉例說明嗎?”徐老饒有興味。

  “可以啊,而且很明顯,諸子百家之後,中國選擇了獨尊儒術;民國各種思潮層出不窮,然而到最後大家在選擇了社會主義;今天的各種亂象紛紛,確實讓人無所適從,不過仔細想想,這幾年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思想的複興,未嚐不是各種思想經曆現實的檢驗之後,大家共同的認識和選擇——好吧,現在說這個,還為時尚早,我覺得現在整個中國社會的價值觀還沒有完全成熟;不過相比於十年前,我還是一個憤青的時候,已經要好得多了。”

  說罷,魏承恭洋洋得意——能在這些人麵前賣弄理論認識,這個真的很有成就感。

  “這邊的各種情況姑且不論,80年前的中國最需要社會主義,這個也沒有問題;可是你說孔老二的學說也是中國需要的,這個……有些問題吧。”鄧大姐皺著眉頭,提出異議。

  魏承恭微微一怔,不過立刻就明白過來了:鄧大姐她們所處的時代,正是“進步青年”們全麵批判儒家學說的時代,孔老二被批得一錢不值——好吧,更確切地說,在進步青年眼中,他是整個中國落後於西方的罪魁禍首,應該被打翻在地,再踏上一隻腳,永世不得翻身。

  平心而論,這個結論倒也不算錯,隻不過……

  “鄧大姐,孔夫子的思想放在民國,當然是阻礙社會進步的東西,”魏承恭說到這裏,胸有成竹,緩緩吐出了自己剛剛想到的結論,“畢竟那個時候,世界已經進入了工業時代。”

  “也就是說,如果放在農業時代,則魏總你覺得孔老二的思想是有積極意義的?”

  “難道不是嗎?”魏承恭反問道,“很遺憾西方在古希臘時代以後就進入了黑暗的中世紀,一直到文藝複興為止,都沒有值得一提的,足以和儒學相提並論的學術流派,所以我們不好做出比較;不過西方人認為儒學是一種宗教,所以倒是可以和教會的理論做比較。然後我們就可以看到,儒學的相對先進性。”

  停頓了一下,魏承恭道:“首先是對於政權合法性的比較。教會主張‘君權神授’,而儒家主張‘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其次,在人才選拔任用上,中世紀的歐洲奉行貴族世襲製,而儒學雖然也主張四民各安其位,但同時也倡導‘學而優則仕’‘選賢與能’,以致於早期來中國的西方人認為僅此一項,中國人就比西方更文明;再有對外政策上,基督教極度排外,而儒家則主張‘遠人未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孰高孰下,不是一目了然麽?”

  “……言過其實了吧。”鄧大姐繼續皺眉。

  “那我們就換個角度,從執行結果上來看,”魏承恭反駁起來毫不客氣,現在的他念頭通達,說起來自然也就滔滔不絕,“諸子百家的時代,中國與西方文明——主要是希臘雅典和羅馬——的社會發展水平基本相當,可是這之後,選擇了儒家學說治國的中華文明就開始遙遙領先,把選擇基督教治國的西方文明遠遠甩在了身後。這還不足以說明嗎?至少在農業時代,儒家思想是先進的,是有助於社會發展的。”

  “中世紀的中國之所以領先西方,是因為環境吧?相對封閉而又廣大的疆域,形成了大一統的國家,在總體國力上自然要比西歐更強。”這次不是鄧大姐,而是市場部員危小姐(危拱之,學名危玉辰,1905-1973,葉元帥夫人)說話了。

  “我不否認這一點,但是……這位大姐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麽中國能形成大一統的局麵,而西方則不行?馬其頓王國,亞曆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法蘭克王國……這些國家在鼎盛的時候按照其經濟,軍事力量來計算,都有統一全歐洲的能力,而一旦西歐形成統一的國家,其所需要麵對的威脅,就隻有北方的維京海盜——和我們中國的局麵幾乎一致,唯一的外敵來自北方。”

  說到這裏,魏承恭的語氣裏明顯帶上了嘲笑:“既然麵對的局麵一樣,按理說最起碼應該也能一樣地發展吧?不是說西方人比中國人更聰明,更勤奮,更優秀麽?”

  聽話的大家互相看了看,都有些笑不出來——國家弱了,讓這些明顯是打擊國民自信的謬論也甚囂塵上,以至於連不少中國人都相信了,失去了自信力。

  “然而,我們知道,歐洲這些國家都是曇花一現,都無法長久,在不久之後就陷於分裂和內亂。這種無法統一的局麵甚至一直延續到兩千年後的今天。

  “為什麽會形成這樣的局麵呢?”

  “……各個民族之間的矛盾無法融合?”想了一會兒,任老試探著答道。

  魏承恭有些納悶:女同誌們的學曆大多是初中或者高中,而限於能夠接觸到的材料以及80年前的曆史政治學水平,她們會問出顯得有些幼稚的問題倒還不奇怪;可是任老這樣堪稱宗師一級的人物,怎麽也會這麽問。

  於是忍不住大量了一會兒徐老——魏承恭看到老前輩眼中並無疑惑之色(這小子在中央蘇區有過教師的經曆,對於學生們請教的目光,並不陌生),反倒是帶著考較的眼神。於是魏承恭明白了,任老這是想要看看自己的水平。

  其實,任老也是想要借辯論的機會讓女同誌們也了解一些社會發展史分析——魏承恭的分析有漏洞,不過總體來說,還是有點兒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