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兩軍會師21
作者:地效飛行      更新:2022-05-09 15:12      字數:2603
  (地效是越來越佩服自己——當然也是越來越厚臉皮了。才在小說中說過細菌“耐藥性”不等於“致病性”,專家“超級細菌不致病”研究結果就出來了,比地效的結論遲了大約一兩個月。

  難道我的書友中,有某機關單位負責同誌嗎?^-^

  有朋友擔心地效步迪大等前輩後塵……地效這裏給出承諾:即使某天地效的文被網絡全麵封殺,地效也會繼續寫下去,哪怕是寫出來之後隻能存在地效的電腦裏。如果真到了那一天,地效會給大家發電子郵件的,大家可以把地效的電子郵箱記錄一下:115963991蚊香163.卡門,

  gym115963991蚊香163.卡門

  115963991蚊香扣扣.卡門

  我一般使用第一個郵箱,到時候大家發求文郵件過來,地效保證回郵。

  另外,地效的手機號:13417862230,如果連電子郵箱都出問題,到時候大家可以打電話問情況——朋友們你們一天打一個電話催更,地效一天就要接上千個電話,對吧?@_@

  地效謝謝大家的支持。

  哦,還有一件事,地效的手機扣扣出了問題,看文通訊都可以,但是打不開手機紅包,一想要打開紅包就顯示“網絡設定不可用”,所以大家要打賞的,就請先不要用紅包的形式了。再次謝謝大家的支持。)

  ————

  “家底”也好,秘密情報線也好,這都屬於“軟實力”範疇,軟實力也是一種實力,而張國燾幾個人之所以會斤斤計較實力,原因很明顯也很簡單:那是在評估雙方的實力對比,以確定兩邊誰的聲音更大。

  但是現在了解到的一方麵軍的實力,讓張國燾有些撓頭:感覺上,“他們的”人雖然比“自己的”少點兒,但是在質量上要更勝一籌啊。

  正說著話呢,李特也趕過來了。

  “我去了他們的醫院。”不等張國燾和黃超招呼,李特就自來熟地拉了一把椅子坐了下來,抄起桌子上的搪瓷杯子咕嘟咕嘟喝了一口水——對桌子上明晃晃的電燈視而不見,不置一詞。

  “哦?他們的醫院又怎麽了?”

  “非常厲害,他們甚至連x光機都有,還有氧氣呼吸機,無影燈,汽油發電機等等,而且都不止一套。藥物儲備更是豐富得不像話,而且不止是傷藥,還有蛇蟲藥甚至是高原反應藥物。”李特又灌了一口水,這才又接續道:“他們的醫院唯一缺乏的,就是紗布——我已經給鍾醫生去信了,讓他即刻把我們四方麵軍的傷員都送過來。一方麵軍的醫療條件比我們實在是好得太多,我覺得,恐怕國黨都沒有這麽好的醫療條件。”

  “x光機?”張國燾和黃超對視了一眼,這兩個人都去過蘇聯,對時下很時髦的這東西當然不陌生(這時代研究各種射線是潮流,曾經有一段時間,有人甚至寫過這樣的文章:拿一張底片,包在紙包裏,找一塊礦石放在旁邊,然後就可以拿著被曝光的底片去科學院發表論文了。可見“研究”人數之多)。不過這年頭的x光機可不像後世那麽小巧——雖然也不算很重(原來的曆史上,中央紅軍長征的時候,攜帶的x光機重量並不重,隻有不到24公斤,隻不過體積很大,需要一口小棺材才能裝得下。一個人肯定無法攜帶這麽榔槺的東西。而且這東西還需要發電機與其配套,用起來就更麻煩了。土城戰役後,部隊規定,凡是需要兩個人抬的東西一律丟棄,這台“照病機”被藏在了雲南威信一個楊姓老鄉家裏),但是能一路抬著翻過雪山……

  “很……漂亮的機器——”對於李特來說,“工業品”就是蘇聯那種傻大黑粗的東西,乍一看到二十一世紀便攜機器那種漂亮的外觀,他的第一印象就是“漂亮”——何況醫院的同誌把這東西保養得跟命根子一樣(醫院的同誌們把這機器愛護到什麽程度呢?一句話,哪怕自己的衣服再破爛,也要保證擦機器的抹布是整塊的)

  第二印象就是……

  “——而且非常輕巧,包括配套的發電機一起,拆開來幾個戰士就能很方便地背著走,拆卸和安裝都很容易。”李特想了好一會兒,總結道:“我感覺,那一套家夥根本就是為了行軍方便專門設計出來的。”

  (注:魏承恭其實沒有買到野戰醫院套裝,不過托了標準化和模塊化,智能化的福,把發電機,射線發生器,成像儀什麽的組合起來,完全可以認為這是專門設計的野戰醫院)

  張國燾沉默了好一會兒,這才斷然道:“一方麵軍開辟這條交通線的同誌,作用比得上一個師長,不,比得上一個軍長!這條交通線一定要重新建立起來,負責的同誌一定要爭取過來。”

  醫院這個東西,實際能治好的同誌可能不多,但是對於士氣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曆史上很多紅軍戰士都說不怕犧牲,就怕負傷——能讓紅軍說出“害怕”,可見負傷無法治療這種事情有多傷士氣了。

  張國燾給出的這個評價可以說非常高了,當然也很中肯。不料李特還繼續加碼:“張主席,我估計,這條交通線並沒有因為一方麵軍的長征而失去聯係,恐怕在不久前都還在起作用。”

  張國燾愣住,黃超也愣住,兩人本來以為中央紅軍既然已經撤離中央蘇區,這條交通線應該早就斷了,沒想到……

  這也太不可思議了……

  對視了一眼,張國燾向李特問道:“你還發現了什麽?”

  “一方麵軍這次過雪山,使用了一種非常特殊的裝備,”李特說著話,從後腰上拿出來一個瓶子,“喏,就是這個。”

  張國燾和黃超的第一感覺跟李特一樣:“很漂亮啊——這裏麵裝得是什麽?”

  “一方麵軍的同誌把這個叫做‘喘氣筒’,其實就是一個小氧氣瓶,”李特把呼吸麵罩裝上,示範了一下怎麽使用,“先念同誌這一次翻越雪山,部隊減員110多人,大部分是因為高原反應,喘不上氣;但是聽一方麵軍的戰士所說,他們喘不上氣的時候,用一下這東西,人立刻就緩過來了。”

  張國燾和黃超對視了一眼,很難想象這種專用裝備在江西的時候就已經準備好了,這隻能是等紅軍到了雪山——最起碼也得是進入西康省,過了大渡河以後,才開始準備的東西。

  在長征途中依然能給紅軍輸送物資,而且是輸送這種“高質量”“高科技”“招人眼”的物資——負責地下工作的這位同誌,未免太能幹了一點。

  “重要的是,我問過好幾個一方麵軍的同誌,他們說,這東西是在翻越雪山前才配發下來的,而且,配發到了班一級。”

  “班一級?”張國燾大吃一驚,“那不是得準備好幾千個?他們怎麽做到的。”

  李特苦笑:“那種事情,問普通戰士怎麽可能問得出結果?”

  張國燾一愣,也跟著苦笑了一聲。

  黃超拿過瓶子,仔細打量了一番,納悶道:“李特同誌,你說這東西配備到了班一級?可是我沒有看到一方麵軍的同誌配備得有這東西啊。”

  “這才是最讓我不安的消息。”李特眯起眼睛,“一方麵軍在翻越夢筆山以後,就把這東西收起來了——感覺,就像是不想讓我們知道一樣。”

  張國燾和黃超的臉色,立刻就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