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兩軍會師14
作者:地效飛行      更新:2022-05-09 15:12      字數:2708
  基本上,在中央討論如何應對張國燾的時候,張國燾也在和人討論著該怎麽應對中央。隻不過參加討論的人少得多,隻有他自己,以及兩個親信死黨,李特,黃超。

  “先念同誌發來的電文很有趣啊,”張國燾把手裏的電報交給了李特,“一方麵軍雖然已經是一支疲憊之師,但也僅僅是疲憊,一個師就配了8門迫擊炮……嗬嗬嗬,有意思,有意思。”

  李特拿過電文,黃超把腦袋湊了過來,兩人一起看李先念的電文。電文這東西不可能長篇大論,即使是軍用電文,兩千字基本也就到頭了,這點兒容量,最多也就是把李先念在一師的經曆大概說了一下,再刨去一堆“兩軍會師之後士氣高漲”“歡喜不勝”“有利於中國革命的發展”之類的看上去很水的文字,實在是沒多少幹貨。

  不過,顯然一方麵軍充足的藥物儲備和每個師8門迫擊炮的配置,給了我們的李政委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至於他用了上百字的篇幅,不厭其煩地把一方麵軍所擁有的數十種藥物都一一羅列了出來——字裏行間一片歡喜踴躍振奮啊。

  “主席(張國燾時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中央執行委員會副主席),一方麵軍這種情況,有點不太對頭啊。”李特左看右看,橫看豎看,皺眉納悶了一句。

  “哦,哪裏不對頭?”張國燾饒有興致。

  “主席您看這裏……”李特指著電文後麵一段,解說道:“‘吃晚飯的時候,我們和一方麵軍搭夥,一方麵軍的同誌們又讓我們這些土包子見吃驚了一回:他們的每個連隊都有一隻打火機,而且是從來沒有見過的,叫做什麽塑料打火機’。”

  “這……有什麽不對嗎?”張國燾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先念同誌或許沒有意識到這意味著什麽,隻是把這個當成一件趣事提了出來。作為一個高級指揮員來說,沒有留意到這一點算是有些失職——不過倒也不奇怪,畢竟兩軍剛剛會師,一方麵軍又給了他那麽多衝擊。”

  張國燾點點頭,卻又問道:“你到底想說什麽?”

  李特這才轉回來說正事,“迫擊炮和藥物也就算了,這些東西是軍用物資,打劫一個軍火庫,或者打了一場大勝仗以後都不難得到——可是打火機這東西……沒有哪個軍火庫會儲備一批打火機,對吧?”

  “那也有可能是繳獲的啊。”黃超不解地問道。

  “一方麵軍得打多少仗,才能把打火機配置到連一級?”李特反問道,要知道這年頭別說打火機,就連火柴都是稀罕貨。

  相信大家對於“洋火”的“典故”都不陌生,但是這其實並不足以說明想要在那個時代生火有多難。地效這裏給大家說一個小故事。聽外婆說,她們小的時候,隻能這麽幹:做完飯之後,弄兩根大柴塞到灶膛裏,用柴灰埋上,等到下一餐開火的時候,就把柴灰扒開,用吹火筒把兩根大柴燒成的木炭吹著起來。

  如果火不幸熄滅,該怎麽辦呢?隻能拿幾根竹竿,到山梁後頭的鄰居那裏,把火接過來。隻有在一片鄰居都接不到火的時候,才會考慮生火——這還是解放前後的事兒。

  “而如果是從俘虜身上搜繳打火機,這個有違紀律吧?我不認為一方麵軍的軍紀已經敗壞到這種程度。”

  打火機珍貴。放到國軍那邊,身上帶打火機的,估計都得是團長向上,而紅軍的紀律,是不搜俘虜腰包。

  “而且,先念同誌還特別說明‘從來沒有見過的,塑料打火機’且先不說這個‘塑料’是什麽東西,單從這個句式上來看,一方麵軍……好吧,就算僅僅是二師好了(紅一軍團此時有一萬五千人,編製上與原來曆史有很大不同),這一個師三千人至少有二十隻以上的打火機,而且這些打火機都是一個模樣——如果是戰場繳獲(某個高官如果沒有被俘,而是被擊斃,那就能名正言順收繳其個人物品了,估計紅軍當時的懷表等物都是這麽來的^-^),或者是零散收購,可能所有的物品都是一個模樣嗎?”

  李特繞了這麽大一圈,張國燾總算是聽明白了:“你的意思,這些東西的來路……”

  “不是繳獲來的,也不可能是零散收購的,那就隻能成批購入的——這說明一方麵軍有一條很厲害的交通線。藥物武器什麽的,都是通過這條交通線得到的。”李特說到這裏,眼睛灼灼放光:“問題來了:如果有這麽厲害的交通線,為什麽不多送一些武器?反而送這種沒要緊的東西——我不是說打火機不好,但是這種東西,一個團有一兩隻,一個師有幾隻也就足夠了。望遠鏡,鋼表……哪個不比打火機更有用?還是說,一方麵軍這些東西已經配置得非常充足了?”

  聽李特這麽一分析,張國燾和黃超麵麵相覷。

  “我們紅軍戰士的戰鬥意誌是不用懷疑的,決定戰鬥力差異的主要就是裝備和補給,如果一方麵軍連這樣不要緊的東西都能充分配置,那他們的戰鬥力能去到什麽地步?”

  張國燾連連點頭,沉吟道:“確實,一方麵軍這個情況讓人有些琢磨不透。隻是——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我們連一方麵軍的具體補給水平,戰鬥力水平都不清楚,怎麽確定兩軍會師以後,接下來的作戰方向?”

  “那我們去看看吧,”黃超建議道:“如果一方麵軍的戰鬥力,能夠基本等於四方麵軍,我們就可以南下川中了。”

  ————

  (p.s:不知道是不是四個一的影響,這幾天行屍走肉一樣的混著,困了睡,餓了吃,閑下來看看書,開著電腦發呆,總覺得活著沒什麽意思。估計要調整一下。

  說點兒跟書有關的:仔細研究一下四方麵軍的長征曆程,突然發現,書中出現了一處硬傷:曆史上,四方麵軍是從1932年9月到1933年1月從鄂豫皖蘇區突圍西行五千裏,建立川陝根據地,之後在這裏堅持了兩年多,於1935年3、4月間突然放棄堅持了兩年之久的川陝根據地,發起嘉陵江戰役,向西突圍。目前認為四方麵軍的行動是為了策應中央紅軍。

  從時間上來看倒是對得上,這時候的中央紅軍的策略正是和四方麵軍南北夾擊,赤化全川。

  也就是說,四方麵軍從35年3月後的長征不是因為在原來的根據地堅持不下去,而是因為中央的命令。

  隻是後來形勢發展令所有人都想不到,一四方麵軍的會師不單沒有壯大紅軍,反而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

  那麽,這個時空的中央紅軍應該怎麽選擇呢?

  地效覺得:既然會師有害無益,那就幹脆不會師了,憑著6萬中央紅軍,翻越雪山以後,完全可以獨力發動鬆潘戰役。退一步說,就算鬆潘戰役失利,仍然需要過草地,因為不用耽擱那幾個月的時間,紅軍的糧食也要充足得多。(一、四方麵軍會師以後,因為上層鬥爭,十萬大軍在鬆潘一帶從6月份一直遷延到9月份,把該地的糧食都吃得差不多了,為了弄吃的,逼不得已,甚至有一定的違反群眾紀律和少數民族紀律的事情發生——賀子珍的弟弟就是因為進喇嘛廟找吃的,被槍斃了)

  等五萬以上的中央紅軍(按照渡過草地,臘子口損失一萬計算)到達陝北,站穩腳跟以後,再來命令四方麵軍北上——或者就在原地堅持鬥爭。

  隻是寫到這裏,想改是很難了。不過想要圓過來倒也不是很難,比如可以認為四方麵軍的長征就是被迫的,或者是四方麵軍的自發行為,沒有得到中央批準——總之,大家將就著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