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聞發布會5
作者:地效飛行      更新:2022-05-09 15:11      字數:2093
  (本節要啪啪啪打果粉的臉了^_^)

  兩位老將軍對視了一眼,然後又一起看向總理。總理微笑,點頭,大度地答道:“不要有顧慮,實話實說好了。黨委不是早就有決議了麽?”

  兩位老將軍又對視了一眼,用眼神交換了一下信息,劉躍軍點了點頭,向那名記者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由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僅僅是這一句話,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特別是那響亮的“社會主義”的名字,讓大廳裏一時間大嘩。白頭鷹、牛牛、高盧雞愕然失色,毛熊狂喜,漢斯貓臉色陰沉。記者們的反應也大致上也是這三類,《中央日報》韓添獻這樣的官方喉舌臉色當然不好看起來,以《大公報》王小姐為首的持中立態度的各家報紙記者則隻是表現得驚愕,倒是《新華日報》的記者對於這個消息表現得不是很熱情——他早已經知道消息了。

  “你們的那個政府,是國共聯合執政的政府嗎?以tg為主導,但是國黨占據一部分議席的執政方式?”

  韓添獻陰沉著臉問道。他還抱持了萬分之一的希望,畢竟現在的國黨占據了名義上的大統,在實力上也比(這個時空)tg強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可惜現實無情地打碎了他的最後一分幻想。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由tg一黨專政的政府。”

  韓添獻一下子在座位上癱了下來,嘴裏喃喃道:“這,這,這不可能,不可能……”

  一邊的《新華日報》記者看了韓添獻一眼,眼中的得意溢於言表,正想向台上發一些比較“正能量”的提問。一邊的《民進報》(民國時候的國內報紙我大致上隻知道新華,中央,大公,還有申報四家。其他的都是胡編的,大家別當真,看個樂就好。如果實在看著不滿意,也可以下載下來,用txt替換功能替換一下就好。再說,民國時代,估計不缺小報紙——就連電台都能私人創辦,別說報紙了)搶先了。

  “我是《民進報》記者鄧輝,請問將軍閣下,現在的黨國政府,那時候在哪裏?tg是如何竊……如果取得全國政權的?”

  “這個問題……”劉躍軍略微躊躇了一下,才道:“該怎麽說呢?非要說的話,國黨……算是分裂了吧。”

  “分裂?算是?”一眾記者鼓噪起來,外國使節們無動於衷——這是中國人國內的事情,與他們的關係不大。

  也有關係,至少,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去跟一個注定要倒下的政府合作。

  劉躍軍掃視了一下下麵的記者,幹脆從頭講起:“1945年,日本投降。1946年,國共內戰爆發,三年以後,常凱申戰敗退往台灣,當時的國黨主體部分自然也跟隨了過去。不過,以宋慶齡、何香凝女士、李濟深,譚平山先生等為首的一部分不願意內戰的國黨員拒絕退往台灣,於1948年1月1日在香港組建中國國黨革命委員會,成為新中國的參政黨派,到我們的時代,他們與台灣的國黨基本已經沒有任何關係……順便一提,現在的國黨退往台灣後,台灣處於事實上的長期分裂狀態,不過國黨政府的執政地位也在80-90年代終結。到我們那個時代,僅僅是作為一個普通黨派存在。”

  國黨的未來,一片黑暗啊。這讓在場的幾個黨國中人一下子就斷了“向上爬”的心思——大家都是聰明人,都明白“末代皇帝不好當”的道理,皇帝尚且不好當,別說下麵的跑腿了。

  當然也有個別更聰明的,動了“繼續向上爬”的心思。競爭少了,自己爬上去的機會就更多了——爬高以後,賣出去更值錢。

  當然,也不乏一些熱血青年抱著“以身殉道”的崇高理想,下定了“挽救黨國”的決心。

  比如韓添獻。

  “將軍閣下,請問未來的中國政府,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政府,抱持什麽樣的看法和態度?”恢複儀態之後,韓添獻立刻開始忠實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眼下自己的職責,就是探聽這些未來人的情報:他們的軍事經濟實力,他們對現政府的態度,他們的所有一切。

  “嗯,這麽說吧。”劉躍軍侃侃而談:“打個比方,我們的國家就好像是一個大家族,分成許多房支,目前的國民政府算是長支,其他李宗仁,閻錫山,劉湘,龍雲等,算是二支三支四支……等等;當然現在的tg也算是一支,而我們則是這一支傳下去的兒子孫子。”

  解釋了兩邊的關係之後,稍微停頓了一下,開始解釋未來中國的態度:“作為小輩,你們老輩子之間吵架打架,我們管不著,也沒法管。”

  “也就是說,對於國共未來可能的紛爭,你們不幹涉?”

  韓添獻非常歡喜。

  劉躍軍看看這位可愛的記者,有些無法理解——這家夥到底是出於什麽樣的心態,竟然會在這樣的場合下,問出這樣的問題。如果國黨都是這路貨色,那確實是不足為懼——當即意味深長地笑了笑:“對,我們不幹涉。”

  這個沒法幹涉,未來中國不可能跟這個時代的國軍開仗——沒準那邊兒開槍的是重孫子,這邊挨槍子兒的就是祖爺爺。

  韓添獻本來還歡喜為黨國探聽到了“至關重要的情報”,等到發現眾人用看白癡一樣的目光看向自己的時候,才意識到:“天啊,我都說了什麽啊?”他其實沒這麽遲鈍,關鍵是在剛才的閱兵式中,他很直觀地感受到了未來中國的力量,也非常清楚,現在的中國決計無法抵擋這樣一支力量介入——不單是武力上無法抵抗。就連文化上都無法抵抗,因為這些人也是中國人,他們連外國人進入中國的時候通常會遇到的阻力都“有可能”遇不上(兩邊社會發展差異太大,不可能完全無矛盾)。

  事關黨國存亡,關心則亂的他就不免口不擇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