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死亡聖殿(6)
作者:靜靜的延河      更新:2022-05-09 14:54      字數:4210
  天上下起了雞蛋大小的冰雹,打在石頭上,打在樹叢裏,發出“劈裏啪啦”的怪響。

  造成這種天氣奇觀的原因是,楊鬆等幾名戰鬥隊員正在攀爬一座高山,他們腳下和周圍山坡上是四季常青的綠樹,隨著海拔高度的不斷上升,周圍的植物也開始變得稀疏起來,露出發出暗紅色的山石。

  之所以選擇攀登這座被當地人稱為“魔鬼山”的熱帶高峰,是因為隻要從半山腰穿過,就能抵達“長壕”,要是選擇平坦的叢林道路,他們則要多花費幾倍的時間。

  對於楊鬆等人來說,既要把村子裏被武裝分子扣押的無辜平民救出來,也不能耽誤太多時間,於是他們在一番地形分析和戰場策劃之後,決定翻越高山,給山那邊的武裝分子和指揮他們的東瀛顧問來個神兵天降。

  和楊鬆出來的,都是經驗豐富,尤其是具有堅固陣地攻擊經驗的軍士,根據命令偵查衛星臨時飛越拍攝的高光譜找照片和雷達偵查影像來看,武裝分子雖然人數不少,但顯然沒有預料到周圍有可以與自己匹敵的對手存在,因此對“長壕”的防禦能力非常自信,並沒有采取什麽特別的警衛措施。

  根據特勤老張的經驗,武裝分子在攻取幾座村莊之後,往往會在臨時營地裏休息兩三天,這其間,武裝分子會享受被掠奪的“婦女”,直到胸中的欲望之火徹底平息。

  所以,他們隻要動作足夠迅速,足夠安靜,完全由希望消滅這股殘害平民的“班羅”武裝遊擊隊,以及指揮他們的東瀛顧問班。

  科考隊一幫科學家被安置在“魔鬼山“東側的沼澤邊緣,除了莫文曦之外,還留下兩名戰士負責守衛考察隊的科學家,並多留下了幾支自動步槍。此外,戰士們利用的攜帶的器材,布置了一個圓形防禦環,這座防禦環利用鋰電池為能源,不但可以發出高頻聲波嚇住猛獸,也在包圍營地的金屬網上通上一萬伏特的高壓電。這些電流每秒循環兩次,一旦遇到危險情況,可以在手工控製下保持長時間高壓通電的狀況。

  有了這一切布置措施之後,肖教授笑著對楊鬆說

  “哎呀,我們真成了唐三藏啊,你這是用金箍棒給咱們畫了個圈嘛“

  楊鬆並沒有多說什麽,他並不相信這些高科技防護係統,隻是希望盡快把村民救出來,然後繼續上路。

  不過,他們這麽做也不是完全沒有任何好處。據那個叫“莫羅”的,也就是被莫文曦救下的村民說,被抓走的村民中有一位是他們的“治療師”,也就是巫醫。這個可以被神靈附體的人熟悉叢林中的每一條小道,他或許能帶領科考隊穿越某一條連衛星都沒有發現的隱秘小徑。這樣的話,科考隊也許可以彌補損失的時間。

  通常來說,“魔鬼山”的攀登需要整整兩天時間,而且是在沒有遇到極端氣候影響的情況下。但是,楊鬆他們可沒有這麽長時間慢慢登山,在衛星地圖和那個叫“莫羅”的當地人幫助下,楊鬆等人規劃出從東南坡攀登的新路。

  這是一條捷徑,但道路異常曲折。實際上,大多數時候沒有可以被稱之為“路”的東西,甚至連直線也是沒有的,他們必須依靠登山裝備在陡峭的懸崖上攀著繩索艱難向上,說翻越天塹是毫不為過的。

  當到達3700米海拔高度的時候,所有的樹叢都消失了,周圍隻剩下淒冷的白色霧靄。再往上,到達4000米以上高度,連草叢也消失得無影無蹤,隻有棕綠色地衣覆蓋在表層。

  楊鬆等人休息了五分鍾,他們受過嚴格的高海波作戰訓練。像是類似的高度根本難不倒這些堪稱“鐵人”的特戰勇士,但他們也是人,是人就會疲勞,就需要休息,而不是一直蠻幹下去。

  他們喝了點水,監測了每人的血氧狀況,又服用了一粒代號“221”的特殊營養補充藥物。這種藥物可以有限度地擴張血管,同時刺激紅血球,讓他們攜帶更多的氧氣,把生命能量輸送到身體裏的各個角落。

  當休息接近尾聲的時候,楊鬆又校對了一次北鬥定位導航信號,並把坐標和自己手腕上的戰士電腦係統相互同步。

  在接下來的時間中,他們很可能會因為地形障礙和叢林遮擋,而無法獲得北鬥三號係統的實時連接。因此,經過校對的戰術電腦會依靠自身的慣性導航微係統加以推斷,即使沒有衛星指引,他們也不會偏離電子地圖超過十米。

  休息結束,他們繼續上路。接下來的旅程變得更加艱難,倒不是道路難行,而是空氣裏開始彌漫一股臭雞蛋的味道。

  又向上攀登了大約500米,臭雞蛋味道越來越厲害。

  “是硫,空氣裏充滿了硫”

  跟在楊鬆後麵的偵查軍士“石頭”輕聲對大家說,他在隊伍裏是負責化學和放射性傷害偵查的,因此對各種氣味的構成堪稱熟悉。

  “看,距離200米,三點鍾方向”

  走在隊伍前麵的尖兵“豹子”停住腳步,他手裏舉著帶有方向和距離測定功能的望遠鏡,正邊招呼大家,邊用手指向自己報出的方位。

  隊員們會意,他們舉起手上的步槍,依靠上麵的瞄準鏡進行觀察。

  很快,隊員們都看到一幅奇特景象。

  隻見,不遠處山頂位置,一條暗紅色火龍正在慢慢遊動,隨著火龍的移動,黑色煙霧蒸騰而起,並夾著汩汩白煙。

  楊鬆向前又走了幾步,他攀上更高的地方向下望去。但見,望遠鏡中,深色的地殼如一麵巨網般撕裂開來,在那些越來越密集的裂縫中間,暗紅色的光芒閃耀跳動,並發出嘶嘶響聲,就如同不斷將涼水撒在滾開的鐵板上。

  楊鬆暗自吃驚,他俯下身子,耳朵貼在露出的棕色地衣上。一股股強勁的搏動隨之傳來,還伴有山呼海嘯樣的背景音。

  “我看,這附近的火山群就要噴發了,也許是地震引起的。”

  看到這裏,他想起出發登機之前的最後一則目標地區通告。中非恩德上空異常放電現象頻繁,地表溫度也在連續不斷地上升。

  而這一切,都是超級地震即將來臨前的征兆。地震引發的能量釋放會進一步刺激火山活動,中非恩德境內的高山群基本都是各種各樣的火山,其中大部分都已經上萬年沒有噴發過了,但在一場大地震的連鎖反應下,這些火山很可能再次蘇醒過來。

  楊鬆等人正在翻閱的“魔鬼山”就屬於這樣的“死火山”,但此刻,腳下群山的搏動,熔岩從地下裂縫間不斷鑽出來,所有的跡象表明,噴發也許就在幾周,甚至幾天之內,或許,更短暫也說不定。

  從地上站起來,楊鬆和領頭的軍士長“羚羊”小聲商量了一會兒,從戰術電子地圖的顯示來看,一旦腳下火山爆發,整個死亡預言裏記錄的地區都會給埋葬起來,甚至半個東非恩德都無法幸免,

  他們決定加快行動的步伐,盡一切可能搶在地震到來,火山噴發之前完成科學考察,讓飛機帶著科考隊撤離。

  否則的話,這支考察隊和護衛的戰士們,很可能都會在超級火山和超級地震的連環襲擊下喪命。

  畢竟,再好的裝備,再優良的軍事素質,在大自然偉大威力之下,簡直是不值一提的。

  還有一件事也讓楊鬆感到隱隱擔憂。在剛才的通信聯絡中,他們沒有能與留守在沼澤邊緣的科考隊建立無線電聯係。

  操作設備的軍士忙碌了半天,他隻能解釋說,因為大地內部活動,尤其是岩漿流動,產生了巨大幹擾信號,造成他們的天線與衛星定位,因此不能和科考隊聯絡。

  楊鬆點點頭,這個解釋是符合科學的,但內心的擔憂卻又告訴他,科考隊那邊說不定出了什麽事情。

  隊員們又偵察了附近地形,他們迅速調整了行動方案,決定冒險從裂開的地麵通過,取最短距離直撲“長壕”營地。

  這段路雖然短暫,但從裂縫中湧出的熔岩帶著濃烈的酸性氣息,隊員們即使是盡量小心地從旁邊也繞過,也不得不戴上防毒麵具,否則根本無法呼吸。

  接著,他們繞過熔岩暗湧的地麵,來到一處覆蓋著棕色地衣的天然岩石拱形背後,開始再次觀察。

  望遠鏡裏,“長壕”就在11點方向的一塊平坦山坡上,一百多年前英國人為了防備德國人進攻修建的半永久步兵工事相互連接,構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那種常見的“戰壕”。(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和德國在非洲也展開了相互爭奪,一些非洲國家成了雙方開戰的戰場)。

  經過一番觀察,戰士們發現武裝分子的防守十分鬆懈,戰壕裏有的地方冒出淡藍色煙霧,空氣裏彌漫著一股燒烤鱷魚肉的氣味。

  接通遠程聲波傳感器,他們聽到戰壕裏還有叫罵聲和笑聲傳出來,其中夾著著女人的哭喊和哀嚎。

  “防守很鬆懈,拿下來不難”

  一名軍士說

  楊鬆沒有表態,他帶著望遠鏡和小型傳感器從掩護的岩石後慢慢匍匐向前,很快消失在一片茂密的地衣植物後。

  過了一會兒,他又回來了。

  楊鬆也沒有說話,他抬起手腕,將戰術電腦顯示屏展示給大家看。

  原來,戰壕看上去是沒有守備,但上空卻盤旋著兩架小型無人機,這種無人機外形與鳥類非常接近,再加上仿生色彩遮掩,所以望遠鏡裏沒有看出來。

  他點了點戰術電腦,那上麵還記載了兩個三角形,那是戰壕兩端布置的地麵雷達陣列。

  現在,敵人的情況已經清楚了。這座戰壕是彎曲的半圓形,正中間是個高台,上麵安放了一挺重機槍,看不到有人值守,但閃亮的紅光表明,機槍由紅外傳感器和電腦自動操控。

  “這些是東瀛人的戰術手法,他們喜歡在營地部署這樣的自動防禦體係和火力,即使沒有明顯危險,也會按照防衛省頒布的”步兵紮營操典“行事。”

  軍士長“豹子”經驗豐富,他小聲對戰士們解釋。

  楊鬆點點頭表示同意,他把自己設想的進攻戰術通過手腕上的顯示屏做了一番演示。

  戰士們點頭同意,大家無不對楊鬆的軍事素養表示歎服。

  三分鍾後,對“長壕”的進攻在悄無聲息中拉開了帷幕。

  一名戰士披著用“超材料”做成的偵查偽裝鬥篷小心接近外圍陣地。這種鬥篷可以讓周圍光線繞射,也可以迷惑電磁波和聲波傳感器,因此即使被無人機發現,它的光學鏡頭也隻能看到地麵有輕微的扭曲現象。大多數時候,光學鏡頭在空中會因為各種擾動而產生短暫的畫麵扭曲,監控人員對此並不會大驚小怪。

  這名戰士接近到無人機範圍內,他端起手中一直類似步槍,卻伸展出好幾根鐵棒一樣天線的發射器,小心地瞄準無人機。

  “嘶”

  一聲隻有他自己才聽得到的高頻振動傳來,緊跟著,敵人陣地外圍的無人機發出“嗚”地一聲慘叫,猛地上升,然後重重地撞在一棵大樹上,零件散落地滿地都是。

  幾乎是在同時,“豹子”,“羚羊”兩名軍士長披著超材料隱身鬥篷已經接近壕溝,他們扔出幾顆圓形“手雷”,這東西並不爆炸,卻能在短時間產生海量電磁幹擾脈衝,從而徹底摧毀陣地兩端的防禦雷達陣列。

  “轟”

  爆炸的是那顆扔到正中間機槍掩體裏的手雷,它不但摧毀了紅外線傳感器主鏡頭,也炸毀了自動機槍。

  “上”

  不等爆炸聲音平息下來,其他戰士猛地衝出來。因為隱身鬥篷隻有三件,他們就借助地形掩護,以“躍近”的戰術手法迅速靠近“長壕”。

  接下來,更多的手雷從戰士們的手中飛出。戰士們分成三組,東西兩端同時進攻,用手雷在戰壕裏開路,中間的一組則同時用手中的半自動霰彈槍發起進攻。

  一時間之間,爆炸聲此起彼伏,霰彈槍下紅色粉末橫飛,武裝分子和躲在戰壕裏喝清酒的東瀛顧問來不及反應,已經倒閉在彈片和彈丸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