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地球上空
作者:靜靜的延河      更新:2022-05-09 14:53      字數:3431
  南太平洋 馬林迪測控區 地球上空330千米

  “玉龍一號,這裏是燕京,請回答”

  耳機中傳來燕京航天指揮中心一號哨位的呼叫聲,雖然已經是名符其實的天地兩重天,但在通信中繼衛星的鏈接下,“玉龍”飛行任務組不但可以進行清晰的高清語音對話,也能夠看到地麵指揮員的身影。

  “燕京指揮中心,這裏是玉龍一號,飛行狀態正常”

  坐在新一代“神舟”航天飛船左側指令長席位上的高常軍飛快掃視了一圈周圍,然後以飽滿的中氣回答了地麵呼叫。

  包括指令長在內,新一代神舟飛船總共乘坐了五名乘員,在他們身後還空餘了兩具座椅,上麵此刻漂浮著一冊藍色封麵的飛行計劃手冊,熾烈的陽光透過圓形窗戶照射進來,幾塊閃亮的光斑映射在飛行任務手冊上,閃閃發亮。

  玉龍一號按照設計可以乘坐總共七名航天員,但本次任務考慮到任務需要,在啟程的時候空了兩個座位,因為他們在大約三個月後返航的時候,還需要從對接的“神宮三號”空間站中帶走一名常駐的任務工程師。

  歐陽飛雪抬起頭,盡管身穿厚重的艙內宇航服,但現在他們已經脫離地球母親懷抱,隨著地心引力的完全消失,不但各種沒有固定的小物件,任務手冊,小工具都失重漂浮起來,而且本來在地麵需要兩個人協助穿上的艙內航天服也變得輕飄飄的,那感覺,不比夏天的T恤要重多少。

  飛雪轉動了幾下,她的目光落在窗外深邃的宇宙空間裏。從地麵火箭點火的零時計算,乘務組已經經受了差不多三十二分鍾的不間斷加速飛行。

  隨著飛船和火箭組合體雷霆萬鈞的起飛,天空的顏色飛速變幻,由藍色,深藍,淺墨再到深黑。坐在飛船內的歐陽飛雪感受不到這種變換,因為神舟飛船被一層用碳纖維和其他複合材料製成的整流罩牢牢包裹住,她隻能和同伴們一起經由麵前的顯示器,去注視,觀察前方越來越深邃的道路。

  突然,當顯示器上的飛行時刻出現“T”標誌後兩秒,歐陽飛雪的雙眼猛然一亮,艙內宇航服麵罩的自動亮度調節功能立刻發揮作用,這個瞬間不到十分之一秒,但飛雪覺得自己的神經係統正在經曆一生中最強烈的刺激。

  “哦,壯麗的天火,你比十萬顆太陽還要壯麗”

  高中時代背誦過的詩歌浮現在腦海裏,當時沒有感受,但現在,她已近完全體會了詩意。

  “玉龍一號,準備對接”

  地麵指揮員沒有留下太多的時間給航天員們抒發感受,這幾位中華民族最優秀的男女,接下來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完成。

  歐陽飛雪感受到指令長高常軍的目光,作為飛行軌道控製員,對接工作主要將由這位曾經駕駛“飛鯊”的女飛行員完成。

  “燕京,玉龍一號進入對接程序”

  指令長回報地麵,大家開始翻開各自膝蓋上的任務手冊,準備即將到來的太空“接吻”。

  “玉龍一號”進入變軌程序階段,飛船主發動機三次點火,布置在船體周圍的八台姿態發動機噴射出氣體,飛船以精確地旋轉動作逐步提升軌道,最後進入了距離地麵436千米的橢圓形飛行軌跡。

  歐陽飛雪再次注視窗外,陽光鋪射在蔚藍色的地球上空,下方大氣層內飛旋的雲層蔚為壯觀,閃電不時在厚重的積雲中爆發,更遠的地方,各大洲的土地逐漸展開,南中國海上的美麗島嶼如同一串串珍珠項鏈,散落在遼闊的太平洋海麵上。

  四十六分鍾,玉龍飛船完成主要變軌操作,他們處在本次對接目標飛行器“神宮三號”相同的軌道坡麵上,兩者高度差不到五十二千米。

  “看你的了”

  指令長輕輕拍了拍歐陽飛雪,這時候大家已經開始放鬆,艙內宇航服上的頭盔被取下來,如同閃亮的水晶球一樣,漂浮在寬大的飛船艙室內。

  歐陽飛雪點點頭,她已近完成了各種狀態下的近百次對接操作,不過那是在地麵模擬器上,而現在是真槍實彈的太空環境。

  操作手柄近在咫尺,飛雪戴著手套,但她的仍然能感覺到操作杆的表麵曲線起伏,完美貼合自己的手形。

  與自己飛過的任何一種戰鬥機不同,玉龍飛船的座椅不是傾斜的,而是呈現水平狀態,依托懸浮機構掛在飛船艙室內。

  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幫助航天員適應火箭起飛時的加速度,並且忍受極端情況下的返回降落。

  大約十多年前,韓國首位宇航員乘坐俄國“聯盟號”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當他們返回的時候,姿態火箭發動機突然故障,沒有進入預定返回軌道的“聯盟號”隻能以陡峭的“彈道彈性曲線”再入大氣層。

  偏離預定返回點上千公裏的聯盟號乘員都活下來了,但韓國首位女宇航員因為衝擊力過大,脊椎骨竟然骨折,從此不得已和輪椅相伴。

  “玉龍號”是新一代神舟飛船的第二艘,他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到了這次事故教訓,不但改進了姿態控製發動機,也把座椅弄成了現在的懸浮結構。

  歐陽飛雪專心操作,飛船控製姿態的手柄是兩個,分別對應兩側的發動機。

  指令長開始呼叫“神宮三號”,駐守在空間站裏的除了各種人工智能設備,還有一名在太空連續工作一年零八個月之久的老航天員。

  “班長,玉龍一號呼叫”

  就像是在部隊稱呼老兵那樣,指令長也用軍隊裏的習慣稱謂呼叫空間站。

  “歡迎你們來做客,不過,除了飲料,沒有酒,一滴都沒有啊”

  在太空生活了這麽久,老航天員非常渴望見到同誌們,他的聲音既興奮,又充滿期盼。

  “軌道穩定,保持,良好”

  神宮三號是典型的“多段組合”大型空間站,伸展出來的十幾麵太陽能電池翼麵在陽光照射下發出五彩霞光,仿佛一顆精心切割的鑽石躺在純黑絲絨盒裏,熠熠生輝。

  “能源狀態,平衡好”

  “激光雷達,信號正常”

  歐陽飛雪全力以赴,她的手腕變得極其靈活,飛船在她手中是如此地聽話。

  乘務組的其他幾名成員各自分工,有的負責與地麵通信聯絡,有的監控飛船顯示器中不斷滾動的幾百個參數。

  還有一名後座的任務工程師手持攝像機控製終端,本次飛行將首次嚐試“VR全景直播”,此時的的地球上,全中國,全世界的宇航愛好者都在通過幾個網絡節點收看直播。隻要你有符合要求的V眼鏡,宇宙奇景就能逐漸將你擁入懷抱裏。

  “一百五十二公裏,最後接近段”

  指令長大聲向燕京航天指揮中心報告,他們現在距離空間站Y號對接窗口還有一百多公裏,在宇航尺度上,這就等於近在咫尺。

  “高度差消除,對接機構展開”

  玉龍一號進入最後五分鍾,精確調整後,他們會和空間站融為一體。

  “滴滴滴,滴滴滴,危險,危險,雷達接近警報,雷達接近警報”

  突如其來的報警信號以指示燈和人工合成語音的方式將乘務組嚴密包圍起來。

  “燕京,雷達接近警報響”

  事情發生地極其突然,但乘務組個個久經訓練,航天員的心理素質甚至比戰鬥機飛行員都要強大,穩定。

  “神宮三號,玉龍一號雷達接近警報響,請確認”

  此時,飛船和空間站之間已經脫離衛星,開始依靠自身的高增益天線保持數據和語音通信。

  “確認,是微隕石爆裂”

  神宮三號內,綽號老班長的航天員漂浮在對接艙口上方的“量子號”指揮觀察艙內,通過密布空間站的雷達和紅外傳感器,他在雷達報警信號後三秒鍾內,就確認一起微隕石爆裂事件發生在對接艙左側。

  隕石,太空垃圾都是威脅宇航航行安全的“地雷”,歐陽飛雪的首次太空之旅,就踩響了一枚。

  “高度,注意碰撞航線”

  地麵指揮中心和空間站同時發出警告。隕石爆發當然危險,但更糟糕的是玉龍一號這時候已經麵臨對接最後一步,太空裏沒有空氣,想立刻停止前進,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為了躲避隕石,飛船的自動化設備會立即改變軌道,但如果角度太過於劇烈,飛船的太陽能電池板很可能會碰撞上空間站,這無疑是可怕的一幕。

  “斷開自動飛行”

  飛雪當機立斷,她發出命令,飛船內的人工智能係統當即作出反應,在這個階段,她擁有最高權限,飛船完全聽從“駕駛員”的操作指令。

  玉龍一號左側的姿態控製發動機噴出氣體,飛船稍微低頭,爆裂的微型隕石雨從前方劃過,閃爍著太陽反射光的隕石幾乎是擦著飛船通過的,指令長甚至可以看到數百顆火星在眼前閃爍,跳躍。

  “碰撞警報,碰撞警報”

  警告聲連接響起,飛船太陽能翼斜著樹立起來,好似一把鋒利短劍,即將刺進高大的“神宮三號”空間站內。

  飛船頂端的幾個姿態調整噴口一起動作,玉龍一號開始顫抖,然後慢慢倒退開。

  “結構超載,結構超載”

  警告聲沒有停歇下來,飛船不是戰鬥機,他的機體結構難以承受這樣劇烈的短時間機動。

  歐陽飛雪不為所動,她是英勇無畏的戰鬥機飛行員,也是高智商的太空精英。

  顫抖逐漸消除,主發動機點火,大約一秒半鍾後,飛船與空間站又進入了對接剖麵。

  “對接完成”

  隨著語音提示響起,指令長對著飛雪伸出大拇指。這位替補上陣的航天員表現出色,遠超期望。

  歐陽飛雪側過臉,大家都在準備進入空間站的最後檢查,飛雪銳利的目光注意到右手邊的任務載荷工程師。

  “奇怪”

  她發現,對方眼球稍微有點發出奇特的青藍色,轉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