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海火(2)
作者:靜靜的延河      更新:2022-05-09 14:49      字數:3576
  指揮大廳中央的顯示屏被一分為三,最左麵的是計算機生成的模擬動畫,看上去是空間飛行器在軌道中的運行動態,中間確是滿眼的大小顯示器和兩張空著的太空飛行椅,最右麵的則同樣是指揮控製室的模樣,隻不過必定是在地麵某處。

  “這是什麽?”李思七問身旁陪同他的工程師,一個戴著深度近視眼鏡,容貌舉止有點邋遢的男子。

  工程師沒有馬上回答,隻是用眼睛詢問坐在一旁的王政委。

  “他有一級權限,告訴他應該知道的,其他的不要多說。”王政委盯著大屏幕上的顯示,頭也沒回地告訴工程師。

  其實最後一句有點廢話,因為這個工程師自己所知也非常有限。整個“海火”項目了解全部技術細節的不超過三個人。

  “那是目標飛行器和對接飛行器,分別被稱為”天行者“和“天闕”,他們馬上要進行交匯對接。“

  工程師回答道

  “對接?為什麽?”李思七的疑問更加重了

  “這是第一次全係統實戰實驗,有航天員參加進行反射鏡的矯正和瞄準係統的操作,雖然係統完全可以自己運行,設計的目的也是為了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自主交戰,恩,但是,第一次還是要保險一點。”

  工程師話音剛落。指揮大廳中的揚聲器又再一次響起了聲音。

  “燕京指揮中心報告,”天闕“開始改變姿態,請各監測單位注意儀表監測。”

  大屏幕上的動態圖畫已經開始變化,表示“天闕”的那個動畫圖案悄然轉動了180度,變成了倒飛姿態。“

  ““遠洋觀察者一號”,報告,接收“天闕”遙測數據鏈,數據阿爾法信道接收完畢,數據顯示已經完成姿態轉向。“

  揚聲器響起了擔任目標監測控製的海洋測控船的報告。

  ““天行者”報告,已經做好變軌準備,飛船係統正常。“揚聲器裏的聲音很渾厚,大屏幕最右麵切換成一個穿著艙內航天服的男子,他正在操作飛船,邊上的航天員手持任務操作流程書,在仔細認真的核對。

  時間在飛逝,“天行者“很快就從初始軌道轉移到與”天闕“目標飛行器共麵的330千米的近圓軌道,在”天闕“目標飛行器後下方約52千米處,與其建立穩定的空空通信鏈路之後,便開始了自主導航。此刻,他不依靠地麵的測控係統發出指令,而是靠航天乘務組根據自己的決策,參考飛行計算機數據的提示,手動操控飛行。

  屏幕上一行數字在飛速變動,那是天行者與天闕的相對距離,數據來自兩者各自的激光雷達和微波定向係統的測量。

  “155公裏,144公裏,42公裏,4公裏,520米,155米”李思七隻覺得兩個動畫圖案的距離越拉越近,幾乎重疊在一塊兒。

  “我是燕京,第一係泊點到達,天行者請報告狀態。”另一個指揮大廳傳來同樣年輕的聲音。

  聲音停頓了大約幾秒鍾,這是天地傳輸延遲的緣故,不過李思七不由地緊張了起來。

  “天行者在,燕京,天行者報告,開始啟動調姿發動機,50牛發動機啟動20秒,現在開始倒計時,3,2,1,點火。”

  畫麵上的那個小點又開始微微變動,另一幅大屏幕上出現閃著銀色光芒的亮點,背景是漆黑宇宙空間。這個畫麵是“天闕”號攝像機拍攝並經過“天鏈“中繼衛星傳輸回地球的。

  漸漸地,畫麵開始有了改變,不再是一成不變的漆黑。突然一個巨大的,充滿生機的寶石般藍色球體出現在李思七麵前。

  “哇,好美啊“第一次近距離看到太空中拍攝到的地球家園,他被深深地震撼住了。

  畫麵再次變化,這次看不到任何色彩,一個圓形的,有好幾處凸起狀物體的東西出現在大家的眼前。

  “這是對接環,你看到屏幕中間的白色十字線條了嗎?隻要白色線條保持在中間,不發生大的偏移,就說明飛船的對接姿勢是正確的。”

  工程師參與了幾次太空任務,他對空間對接是熟悉的。

  圓環越來越大,越變越清晰,白色的十字線始終對準圓環中央,就像是子彈正旋轉著飛向靶心的紅點。

  “準備進入慣性階段,開始自主碰撞”燕京航天指揮中心又傳來指令長的聲音。

  “碰撞?什麽意思?”李思七問身旁的工程師。

  “哦,是這樣的,我大概給你說一下。”工程師表麵木訥,可是隻要一涉及技術和自己的學科,立刻變得神采奕奕,說起話來滔滔不絕。

  從對接機構接觸開始,必須在15分鍾內完成捕獲、緩衝、拉近和鎖緊4個過程,最終實現兩航天器剛性連接,形成組合體。

  仿佛是為了印證工程師的說法,屏幕上正一步一步顯示著“天行者”與“天闕“的運行狀態。

  首先,兩個飛行器在太空開始 “相撞”。慣性作用下,12噸重的“天行者”與18.6噸重的“天闕”以每秒0.2米左右的速度進行相撞,當“天行者”上的主動對接機構碰撞上“天闕”上的被動對接機構,對接過程正式開始。

  “天行者號”上的主動對接機構上的對接環,接到失衡傳感器發出對接指令信號後,6根滾珠絲杆向外推出200多毫米,對接環上安裝的3對捕獲鎖,撞到“天闕”被動對接機構相對應的卡板器,它們立刻被牢牢卡住。

  因為太空中沒有大氣摩擦,所以剛才的剛性動作帶來了預期的副作用力,組合體飛行器開始“緩衝”。“天行者”對接環受到撞擊後,計算機發出指令,液壓係統通過一套設計精密的傳動機構,聯向對接機構上的摩擦自動器和電磁阻尼器,分別吸收縱向和橫向的撞擊能量,進行緩衝。

  整個過程耗費了大約60秒,看畫麵,兩者幾乎紋絲不動,隻有儀表在顯示複雜動作的有序進行。

  緊接著,開始進行“校正“動作。當緩衝完成後,“天行者號”上對接環的6根滾珠絲杆繼續往外推至300毫米,同時對兩個航天器的姿態、位置和偏差等進行強行校準,這個校準過程大約花了80秒。

  校準後,對接環的6根滾珠絲杆緩緩收縮,將兩個飛行器“拉近”,

  “天行者號”和“天闕號”的對接麵上,分別安裝了6組共12把對接鎖,每把對接鎖的拉力達9噸。當兩個飛行器被拉近後,兩個對接麵的12把對接鎖一一相扣。

  最後進行的是“密封”操作。兩個飛行器拉緊後,對接機構上的驅動電機將帶動鋼絲繩係統,將兩個連接器麵上的密封圈壓縮,保持密封。

  “天行者“報告,燕京指揮中心,燕京指揮中心,儀表顯示氣壓正常,密封通道嚴密,現在準備進入”天闕“”

  飛船指令長是36歲的李長海,他的聲音冷靜,沉著,處處體現出這個前空軍特級“金頭盔”王牌飛行員的風采。

  就在這時候,大屏幕上的燕京指揮中心的畫麵消失無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單調的灰藍色畫麵。

  “那是什麽地方?指揮中心呢?”李思七再次不解地發問。

  這時,工程師第二次用目光征詢王政委的意見。

  王政委猶豫了幾秒鍾,他終於下定決心

  “告訴他吧,能進入這個地方的人,都是可靠的,祖國能夠信賴的人。”

  工程師深吸一口氣,似乎在積蓄能量,看上去他下麵要講的答案既長又複雜。

  “那是個小島,位於太平洋某處,具體坐標我也不知曉。你看到的畫麵是一艘經過偽裝的觀察船拍攝的。”

  工程師指著那個單調的,呆板的小島說。

  “小島?恩,你們的實驗有關於海洋?”李思七問

  “不是有關,小島是目標”工程師答到

  “目標有多大?在小島上?“李思七知道一些軍隊的高科技實驗,有時候會放置一些傳感器,又被稱為”靶子“。

  “不,你沒明白,小島是靶子,整個小島都是。”工程師有點緊張,但又抑製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

  “整個小島?你們準備摧毀整個小島?”

  “對,也不對。實驗的目的是一次性傳送大約25萬噸標準TNT當量的能量到達目標,是傳送不是摧毀。”

  王政委糾正了李思七的誤解。

  “傳送?能量?核武器?天基核武器?”李思七再次問

  “是高能光束,不是核武器。”王政委再次說

  “激光?”李思七開始明白

  “哦,不確實,是光,但和傳統意義上的激光不是一回事。”王政委做了個姿勢,示意工程師解說複雜的專業技術

  “恩,你知道傳統的激光,他們依靠產生熱量來燒,或者叫達到毀傷效應。”

  工程師眼睛放光,說起話來吐沫星子橫飛。

  “對,難道你們不是?”李思七不解了

  “對,你知道,光具有粒子性,對吧,這是19世紀的理論。這說明,光本身也是一種可靠的物質。而隻要是物質,就會具有能量。”

  工程師舔了一下嘴唇,繼續解說

  “我們的係統就是賦予光粒子動能,讓他具有能量傳送的特性,具體說來就是把動能傳遞到目標上。”

  李思七明白了,他點點頭

  “類似實物的彈頭,硬殺傷效應?”

  “對,我們不叫硬殺傷,正式的學名是”動能撞擊效應“”工程師笑了。

  “一次傳送25萬噸標準當量?”李思七覺得這是個了不起的成就。

  “對,這次實驗是這個目的。”

  “飛船和軌道站與實驗有關?”

  “當然,光粒子需要被激發,或者叫被反射,空間站馬上要展開一麵反射鏡。”

  工程師回答

  “反射到小島上?”

  “不,反射到次級中繼器上.”

  “中繼器?在哪裏?“李思七問

  “哦,我很抱歉,你的密度不夠,我隻能回答,那是一顆不斷機動的衛星。“

  “天哪,你們怎麽做到的,這太了不起,能獲得諾貝爾獎。“

  李思七也激動起來了

  “你今天將看到的,實際上是上千億的投資,是上萬人工作的結晶,是數百個涉及眾多基礎學科的突破,為這個項目工作的科學家要不是為了保密,早就有獲得諾獎的資格了。“

  王政委站起身體,他也很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