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海底攻防戰
作者:靜靜的延河      更新:2022-05-09 14:48      字數:4049
  “長城“號開始履行自己外圍屏護潛艇的職責,他現在必須確保這首神秘的核動力攻擊潛艇不進入特混艦隊的外圍防禦圈,特別是艦隊正準備進行放飛作業的時刻。

  這個時候是航母編隊最脆弱的時間點,因為航母平台本身可能與大編隊脫離一定距離,以獲得更好的甲板風。

  而這種時刻,是絕不允許有未知的水下幽靈穿過防禦層達到攻擊陣位,釋放魚雷或其他暗算措施的。

  執行官拿起外型和老式電話筒相似的送話器,放在理嘴邊1-2厘米的地方,用標準而清晰的普通話下達命令

  “一級戰備部署,一級戰備部署”

  長城號上裝有非常現代化的指控一體化係統,各部門完全可以根據麵前屏幕上看到的命令代碼進行操作,而不需要任何語音,但那一般隻用在需要對噪音進行最苛刻壓製的時候,比如和同級的核潛艇在很近的距離內進行貓鼠遊戲,或者是穿越北約組織的反潛陣列,一般而言,使用傳統的語音溝通,更加符合習慣。

  艇內所有的照明都由柔和的日光變換成了有些詭異的暗紅色,顯示屏的亮度自動下降了一半,以減輕人類視覺的疲勞感。

  餐廳裏的廚師用一種讓人目瞪口呆的速度把所有餐具和剩餘的食物推進櫃子裏,順手把門鎖住,然後脫下油油的工作服,換上藍色的防火服,用一個灰色的織物外罩把整個腦袋都包裹進去,隻留下鼻孔和雙眼,一旦需要,他可以在幾秒鍾的時間內從斜跨著的背包裏拿出呼吸麵具把這唯一暴露的皮膚也保護起來。

  整個長城號上下,所有的人此刻都是這種看上去很奇怪的裝束,這種裝束是進入一級戰備部署的特征。

  靠近長城號耐壓底部耐壓艇殼的下部二層甲板上,是全艇仍然保持日光照明的地方,輪機部門的人需要最好的視線範圍,這對於第一時間發現數千支管道中的某一支產生泄露跡象,是絕對必要的。

  輪機長端坐在顯控台後的座椅上,雙手不時在鍵盤上敲動幾下,他麵前24英寸的顯示器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反應堆芯,反應堆回路,汽輪機的實時參數顯示,另一部分,是幾個關鍵機器部位的高清影像。在這個並不特別起眼的櫃子後麵,是關係到整個長城號生死的動力源,核反應綜合推進係統。

  過了十多秒,他帶著幾分上海口音回答

  “輪機係統正常,反應堆無異常”

  所有的水密門在計算機的操作下自動閉合,鎖緊,門上閃爍著的紅色圖案,提醒著艇員們現在是作戰時間。

  長城號艇艏的魚雷艙是此刻是全艇最忙碌的艙室,艙室的最前部是3個巨大的鐵架子,架子上儲放著重達1500公斤的魚-18型反潛魚雷,幾個渾身肌肉的魚雷兵靠肩膀的力量,借助吊架,把魚雷轉移到巨大的裝填盤上,一個士官長上前,用力打開一號發射管的內門,把手臂伸進發射管內部,沿著光滑的管壁仔細的觸摸了一遍,結束檢查,他豎起大拇指,做了一個推的手勢,另一個士官走到魚雷前把一根很粗大的電纜接口插入雷體上的一個插孔內

  “啪嗒”一聲脆響傳出來,雷體上一個標記窗口顯示出黃色,這表示電纜已經到位。

  魚雷兵對程序已經非常熟悉了,聲音剛剛響過,兩個拿著推彈杆的小夥子已經有節奏地推動彈體,不一會兒,整個魚雷已經完全進入了一號發射管。

  士官長走過來,把內門關閉,一個橘黃色的牌子掛在門把手上,上麵用大號字體寫著

  “魚雷在內,開門前需排彈”

  五分鍾不到,魚雷士官長已經拿起送話器匯報

  “1-4號魚雷發射管就位,聽到命令發射”

  其實就算他不匯報,指控中心的武器麵板已經顯示出魚雷被裝填就位的信息,李滄海知道,他現在掌握著4枚重型魚雷,這是長城號的牙齒。

  魚-18,是具有自主導航能力的新一代智慧魚雷,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可以被隨意使用,相反,這種現代魚雷需要在發射前輸入由一些列數據組成的路線參數,這些參數被稱為射擊諸元,而提供這些諸元的動態過程就是射控方案。

  張東海坐在離艇長不遠的射擊顯控台後,在他身後不到1米,是一張安裝著顯示器和鍵盤的“桌子”,一個佩戴著中尉軍銜的年輕人正站在桌子旁,低著頭,專注地看著顯示器,雙手在鍵盤上不住敲動。

  魚雷射擊方案中最關鍵的參數是,目標的方位,目標的速度,目標的航向以及己方的航向,速度,方位,同時周圍海水的溫度,鹽分的組成,魚雷航行途中的地貌都會對準確度構成挑戰,對於噪音等級很低的目標,尤其如此。

  張東海麵前的顯控台由一上一下兩台顯示器組成,分別顯示著海洋情況,和根據聲納追蹤解算到的目標參數,他雙手在軌跡球和鍵盤之間來回運動,把參數匯總後通過光纖網絡傳輸到身後“軌跡描繪”桌的顯示終端上。

  年輕的中尉埋著頭,專心地把這些數據變化成一條由不同可選射擊地點構成的“火線”,長城號上代號為“火麒麟”的計算機係統可以自動匯總數據,提供不同的射擊方案給射控人員選擇,在某些時候,這套係統可以全自動射擊,但現在,李滄海還是傾向由射控小組自己提供方案,他始終認為,掌握武器的人不能完全被計算機左右。

  “射控方案已就緒”張東海低聲在耳麥邊向執行官匯報

  “艇長,6分鍾後進入射擊點”執行官提醒李滄海,現在是艇長下達決心的時刻

  李滄海點點頭,他決定把這次模擬攻擊做到位

  “6分鍾射擊準備”艇長下達了命令

  張東海麵前的指示燈在不斷閃爍,他迅速在移動軌跡球,選擇了1,2號魚雷,3,4號魚雷通電熱備。

  此刻,兩名射控人員進入了高度緊張狀態,聲納不斷把目標數據傳遞給武器顯控台,根據這些數據,計算機把他們變成了一條清晰,直觀的線條,張東海雙手飛舞,把一串修正後的指令輸入魚雷計算機,後者得出一條虛線,當聲納測到的目標線條和魚雷理論虛線完全重合以後,張東海冷靜地報告

  “魚雷參數已就緒,開始傳輸”

  他把右手邊的一個塑料保護蓋打開,食指在上麵按了一下,一長串數據流頃刻之間就傳遞到已經通電的魚-18魚雷上,現在隻需要最後幾步,這些大家夥就可以出膛了。

  “艇長,魚雷準備完畢”執行官看著李滄海

  他抬頭看了一下時間,對於長城號目前的表現,他很滿意,正想下令進行帶有警告性的模擬攻擊,他麵前的顯示器突然出現了射擊延時的警示標記,那是射控小組發出的,代表不能按時在第一射擊點發射魚雷。

  “怎麽回事?”他向執行官發出質詢

  執行官快步走到張東海的身邊,他看到顯示器上的線條中斷了,一條理論魚雷虛線在孤獨地不斷向前延伸

  執行官戴上耳麥,帶著幾分疑惑和不安說

  “聲納接觸丟失,目標不在範圍內”

  “聲納室,目標丟失了嗎?”

  李滄海戴著耳麥,他問話的聲音並不大

  “聲納接觸暫時失去,正在嚐試重新捕獲”

  聲納官的聲音聽起來非常冷靜,沒有一絲慌張

  “把最後的數據傳送到艇長指控台”李滄海說

  他話音剛落,一段疊加在航路圖上的曲線就顯示在了李滄海麵前的大屏幕顯示器上

  執行官已經走回到艇長身旁,他雙眼注視著融合了聲納數據的戰術態勢圖,習慣性的摸了摸下巴,用一種征詢意見的口吻說

  “可以試一試主動搜索,目標不會離開太遠”

  李滄海沒有馬上答複自己的執行官,他需要時間考慮方案,主動搜索的確是長城號目前的選擇之一,如果這樣做,就意味著要開動功率強大的艇艏聲納,用主動模式向預計的方位和距離發送信號。隻要目標在附近,一定會感受到信號,有的時候,甚至不需要儀器,人類的耳朵就能感受到。

  按照北約的戰術標準,被“彈”的目標會立刻進行戰術轉向,嚐試脫離追蹤潛艇的艇艏聲納範圍,有些謹慎的艇長會停止前進,完全屏蔽噪聲,就好像兩個盲人,會突然站住不動,另一個即使對方近在咫尺,也會因為聽不到聲音,而失去對方的蹤跡。

  如果對方嚐試轉向,有可能再次進入長城號兩個拖曳聲納中某一個的偵聽範圍,如果停止不動,長城號可以不斷進行圓形搜索,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縮小搜索半徑,最終形成包圍的態勢,一般而言,被追蹤的目標最後一定會嚐試反切向操作,就是沿著一條預測的“不可接觸點”加速駛離包圍。

  無論對手采取哪種方案,長城號都有機會重新獲得聲納接觸的機會。

  執行軍官是潛艇學院戰術指揮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作為執行官,他提出的計劃完全符合戰術規範,但是前提條件是對方也要按照教科書所教導的那樣做。

  日方指揮官會遵守戰術教條嗎?

  李滄海回過頭,問自己的執行官

  “你覺得他們發現我們的嗎?”

  執行官想了一下,慢慢地說

  “不太可能,對方的噸位比我們小,聲納基陣也小,但是”

  他頓了一下,繼續說

  “但是日本人的聲納的水聲傳感器比我們的好,背景噪音也小,發現我們也是可能的”

  李滄海想了一下,對著耳麥說

  “聲納室,需要再接觸多長時間,你們才能得到對方的聲紋”

  “至少2分鍾以上的穩定接觸”聲納官回答

  “發射1號魚雷,瞄準最後接觸坐標,保險切換到遙控解除”

  李滄海下達命令

  在他麵前的指控台右側麵板上的一盞黃色指示燈開始有規律的閃爍,顯示屏出現一個窗口,上麵提示艇長輸入攻擊密碼

  李滄海伸展了一下手指,在鍵盤上敲下一組數字組合

  武器官張東海用獨特的語調開始重複收到的命令

  “1號魚雷發射,引信切換遙控模式”

  “開始魚雷發射程序”李滄海確認了命令

  執行官看了一眼李滄海,他吞咽了幾下喉嚨,說

  “我們能攻擊嗎?這,這,需要請示嗎?”

  “不要著急,我清楚自己在幹什麽”李滄海的聲音依然很平靜

  靠近艇艏魚雷艙的地方,水兵們聽到一陣海水湧入的聲音,那標明魚雷發射管正在充滿海水,這種噪音,多少令人感覺到不安。

  艇艏的1號魚雷管外門在液壓機構的驅動下緩緩開啟,魚雷軍士最後確認了發射管內部的壓力數據,然後,他向指控中心匯報

  “1號發射管就緒,可以發射”

  李滄海抬起頭,看著前方的張東海,再一次問

  “引信切換到遙控解除狀態了嗎?”

  張東海看了一下麵前屏幕上顯示的參數,斬釘截鐵的回答

  “已確認引信處在遙控解除狀態”

  “發射1號”

  李滄海提高了聲調

  武器官張東海按下麵板上那個標記著“開火”字樣的紅色老式按鍵,這個按鍵的鍵程很長,按下去的力度也不小,張東海是用右手大拇指執行的操作,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錯誤發射。

  發射指令引導空氣進入活塞,這股氣體壓縮活塞沿著活塞軸移動,迫使海水從另一個管子出來,經由發射管後端的滑動閥,形成到4-6倍重力,依靠這股力量的推動,魚-18重型魚雷,從長城號上急速竄了出去,它身後的光纖導線,飛速的在漆黑的海洋裏延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