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009(全文完)
作者:羲和清零      更新:2022-05-09 21:37      字數:4151
  番外009

  在羅傑斯事務所工作的第二年, 張思毅和顧逍所在的公司接了同一個競標項目,做英格蘭中部一個城市的小學設計,而碰巧的是,兩人竟然都是各自團隊的主創設計師!

  對於這次千載難逢的競爭機會, 張思毅興奮不已。

  彼時,張思毅已對自己的水平有相當的把握,且完全沉浸在做建築設計的樂趣中,對任何挑戰都躍躍欲試。

  “你可不許給我放水啊!”他一麵自信地養著下巴, 一麵伸手扯鬆自己的領帶往衣架上掛。

  顧逍疊著腳斜倚在床頭上, 聞言放下手上的資料,勾著嘴角道:“行。”

  兩人約法三章, 在家決口不提項目之事, 也不交流方案,全憑各自能力決一勝負。

  麵對顧逍這樣一個強敵, 張思毅其實真沒什麽獲勝的把握,畢竟顧逍在專業上的強大已經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對方的存在不隻是愛人, 更像是他的師長。可這麽多年努力下來,張思毅也想趁這個機會看看,自己和顧逍的差距還有多少, 為此, 他必須竭盡全力。

  競標周期長達一個月, 張思毅手下隻帶了個兩個本科畢業的實習生。

  從現場調研、了解項目背景、打聽甲方喜好到最終的方案設計, 他幾乎都親力親為, 隻交給實習生一些不需要費心思的簡單任務。

  這三十天,張思毅成日早出晚歸,多次坐火車往返項目地,采訪基地周邊對小學有要求的目標家庭,做足了功課。

  其實許多無關緊要的背景資料兩人都能共享,但顧逍遵守約定,從沒有開口問張思毅要過,他們各自做自己的設計,做到絕對的公私分明。

  一個月後,張思毅和顧逍各自率領團隊前往競標項目匯報地。此時,比起結局,兩人竟然更好奇對方做出了什麽樣的方案!

  因為同吃同住,平時甚至都看一樣的書籍與設計谘詢,張思毅也擔心過自己會不會跟顧逍心有靈犀,鬼使神差地做出相似的方案,到時候可真是有理都說不清了。

  英國人辦事效率低,項目的競標不是當天出結果,而是要等一周後。

  幾個公司各自演講完後就暫先打道回府,一到家,張思毅就迫不及待地要看顧逍公司做的匯報文本。

  幸好,兩人方案不太像,顧逍做的仍然是中規中矩的方形,有點二十世紀初期的包豪斯的風格,形式經典,空間緊湊,用材樸素,這是顧逍一貫的特色——保守,但保守從某種程度上講,也往往意味著可實施新強。

  張思毅的設計可就放飛得多了,他做的是半球形設計,雖然在建造上比顧逍的方案更不容易實現,但方案很有特色,整個建築像是從地底下冒出地麵的幾隻大小氣泡,造型浪漫可愛,內部空間充滿童趣。而且,他還在這個方案中引入了環保材料和光影設計的概念。

  看完彼此的方案,兩人都讚賞不已。

  張思毅是本能地崇拜,覺得顧逍不愧是顧逍,做什麽都好;顧逍卻暗自驚歎起張思毅的設計天賦,這一次的方案,對方做得非常有靈性,既不失亮點,又成熟大氣,盡管隻是簡簡單單的氣泡造型,但已能窺見一絲大師的手筆。

  幾個工作日後,張思毅的方案被選取中標,把張思毅激動地上躥下跳,他抱著顧逍又親又咬,還嘚瑟道:“我厲不厲害?”

  “厲害厲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顧逍非但沒有被打敗的沮喪,還有種玩養成遊戲終於通了關的欣慰感,滿臉無法抑製的笑容。

  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小學設計竟然還被羅傑斯事務所選作公司年度佳作參選了當地的青年建築師優秀作品獎,並榮獲了2021年度的金獎!

  作為一個“亞洲人”,在英國獲得主流建築界的認可,簡直讓張思毅喜出望外!

  這則喜訊還傳到了國內,被各大建築媒體爭相報道,為張思毅打響了些知名度。

  仍然關注著建築行業的舊友們聞訊紛紛送來祝福,盡管這是英國建築界的最小獎項,但仍然成了張思毅職業道路上的一塊巨大墊腳石。

  在半年後的RIBA考試中,張思毅順利通過了各項檢驗和最終麵試,拿到了英國皇家注冊建築師的終生建築師執照。

  自此,張思毅便有如神光附體,底氣十足,再無所畏懼!

  又在英國工作了半年,在家人的翹首企盼下,張思毅和顧逍難忍思鄉之情,雙雙辭職返回闊別五年的中國。

  遠山花園還是原來的遠山花園,海城也仍是原來的海城,隻是,“無境”已不是當年的無境了。

  隨著國內建築行業的大起大落,無境在四年前被重新納入X院,原所長退休,陶斐與設計院理念不合,不願屈就,帶著幾位良將另謀生路;曾經A組的同事們也因為各自的追求與抱負,紛紛跳槽尋找更好的平台與機遇。

  慶幸他們生在網絡時代,相隔得距離再遠,時間再久,隻消一條消息,“無境故宮小分隊”裏便一呼百應。

  張思毅和顧逍花了數月時間,陸續找回數位老同事,其中包括“圓珠筆組合”(袁誌誠、朱鴻振,畢樂樂)和徐佳,還有B組三位跟顧逍有舊交的設計師,正式創建了屬於自己的團隊。

  前三人在這六年之間都已各自成家,畢樂樂的娃都兩歲了,朱鴻振甚至還在一家小的建築事務所當起了主創,然而,得知顧逍和張思毅回國,並打算創建自己的事務所,幾人義無反顧地放棄原職,投奔顧逍。

  隻可惜“雞翅膀夫婦”(紀飛羽、杜芮軒)和喬妹已被肥桃拐走,如今也已在海城一角合夥幹得風生水起,顧逍不願挖角,讓他們維持現狀,保持聯係。

  新公司的名字叫做“GSY建築設計事務所”,GSY三個英文字母代表什麽意思就不用多說了——以吾之姓,冠汝之名——顧逍和張思毅可能不會有孩子,但可以有事業上的結晶。

  2022年8月,距離張思毅三十周歲生日還有三個月。

  盛暑的烈焰炙烤著GSY事務所的落地玻璃窗,寬敞的辦公室內,冷空調卻將整個空間的溫度調整得彷如另外一個世界。

  錯落有致地布置著一張張有機形狀的設計桌,隨處可見的圖紙、展示板上隨意的diagram、被精心照顧的綠色桌麵植物……這裏的角角落落,都彰顯著管理者的用心。

  建築師們湊在一起,輕言細語地討論著方案,時而又傳來擲地有聲的爭執。

  “內部空間的柱子全部取消!”

  “全部取消?你特麽在逗我?”

  “屋麵梁的跨度可調整至八米,上麵覆蓋合成樹脂瓦,既可擴大空間又能節省成本,這樣的先例已經很多見了。”

  “可是調整跨度後下方的結構要重新做了啊……”

  不遠處,顧逍從辦公隔間裏走了出來,叫了張思毅的名字。

  張思毅往那個方向看了一眼,扭回頭對方才對話中的人道:“那就重做,既然不是不可行,為什麽不盡力去滿足空間的使用功能?”留下那麽一句話,他便轉身走向顧逍。

  苦逼的結構工程師:“%&¥#……”

  “什麽事?”麵對顧逍,張思毅笑意盈盈,一反先前欺壓結構工程師的“凶殘”模樣。

  顧逍敲了敲手上夾著兩頁個人資料的文件板,遞給張思毅道:“新來了一個應聘助理建築師職位的本科畢業生,現在在會客室等,你去麵試一下吧。”

  張思毅接了過來,瞄了一眼上頭的照片,嬉笑:“長得還挺清秀的麽。”

  顧逍瞪了他一眼,沉聲道:“快去,正經點。”

  張思毅悄悄朝他做了個鬼臉,走向會客室。

  應聘者端端正正地坐在小桌前,穿著一身質地輕薄的T裇衫,抿著嘴,盡管開著空調,額頭卻仍然冒了一層細汗,看樣子非常緊張。

  張思毅輕咳了一聲,那人立即抬起頭來,恭恭敬敬道:“您、您好。”

  “你好。”張思毅笑了笑,從襯衫衣袋裏掏出一張名片遞給他,隻見那名片上印著——

  張思毅

  Siyi Zhang

  英國皇家注冊建築師(RIBA協會成員)

  主創建築設計師

  GSY設計總監

  青年露出驚訝的表情,幾次對比名片看張思毅的臉,似乎不太相信擁有如此頭銜人竟然有這麽年輕。

  張思毅坐了下來,再次掃了一眼資料上的名字,看向他,緩聲道:“李東河是吧?來,跟我說說,你為什麽學建築,為什麽給‘GSY’投簡曆,對自己的職業有沒有明確的規劃和想法?”

  【全文完】

  ※※※※※※※※※※※※※※※※※※※※

  【後記】

  啊,長達五個月零八天的連載終於還是走到了盡頭。

  明明該是如釋重負的感覺,卻又忍不住升起了一絲惆悵,可能是舍不得和大家告別吧。

  非常感謝大家在這期間給予的耐心,感謝大家包容我的囉嗦,感謝大家陪我走到這裏。

  《助理建築師》是我連載時間最長的一篇文,也是至今為止字數最多的一個故事。它在所有數據上都刷新了我此前的作品記錄……然而,對我來說,這並不是一個讓我非常滿意的故事(以前的任何作品也不是)。

  因為在寫作的過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語言的匱乏、思想的貧瘠和種種不足之處。每寫一章,我都恨不得傾盡所能寫出最好的文字給大家看,奈何筆力、功底有限,隻能交出這麽一份差強人意的答卷。

  我知道,這樣的寫作方式其實是不太健康的,不應該“掏心掏肺”,而應該“厚積薄發”,用最小的力氣,最輕描淡寫的句子,寫出深厚沉澱的思想與感情,這才是優秀的作者能做到的事。

  然而我總是沒累積多少,就忍不住體內的洪荒之力,挖坑一時爽,填坑火葬場……在連載的過程中,經常為此磕得頭破血流。所以,每次寫完一個故事,我都有種渾身被掏空的感覺!_(:з」∠)_

  寫作是一條相當漫長的道路,在摸爬滾打的過程中還能有幸獲得大家的支持,讓我深感慚愧,並深深感激大家的指點、批評與鼓勵,你們的陪伴是我在成長道路上收獲的最好的禮物。

  這兩天都不太敢看評論,因為看到成片“不想完結”的留言,都讓我既感動又內疚。

  的確,這篇文展開來還有很多的事能夠寫,譬如仔細描述主角留學的故事,在英國工作的故事,還有周遊世界,詳細寫設計項目,如何創建公司,如何決定該取的名字等等等等。

  但是,有關張思毅的成長,到這裏已經結束了,我想通過這個故事傳達的想法也都寫完了,如果再寫下去,那隻是為了連載而連載,會背離我的初衷。

  所以,對於期待的讀者大大們,非常抱歉,在這裏要暫時說再見了。

  看到有不少讀者問我何時開新文,我也想毫不停歇地繼續與大家“天天見”,可目前的我已經被掏成渣了,還沒有把握拿出更好的故事。

  與其消磨大家的熱情,不如潛行修行一段時間,好好補充一下自己,再整裝待發,相信暫時的分別是為了更好的相遇。

  同時,我也有些擔心下一部作品沒法滿足喜歡《助理建築師》風格的讀者大大們,因為我是一個不太“安分守己”的作者,也許我哪根筋搭錯了想放飛一下,到時候帶著截然不同的故事和文風回來也不一定。但不變的,可能還是我最喜歡的“成長”與“上進”主題,希望不會讓大家失望。

  當然,晉江也有許多很優秀的作者大大和作品,故事那麽多,總有你們喜歡的,不要在我這棵樹上吊死啊,我根基不穩,怕大家摔疼了……(兀▽兀)

  一不小心又嘮嘮叨叨了那麽多。

  最後一次感謝大家,真心舍不得你們!

  隻願早日與你們在茫茫文海中,再一次相逢。

  羲和清零

  2017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