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托孤(7)
作者:雨落未敢愁      更新:2022-07-06 10:06      字數:4573
  “既然是要援救陛下,司徒可有章程?”

  司徒府大堂中的眾臣,想明白的都已經是開始出謀劃策了。

  就像是一句名言所說的那樣,既然生活把你那啥了,那你也隻能享受了。

  對於被王衍召見過來的大多數人,他們已經是沒有其他的選擇了。

  跟著王衍,跟著琅琊王氏,若是琅琊王氏失敗了,那麽...他們今日到司徒府來的人,下場絕對不好。

  既然如此,那就得給自己搏出個未來來了。

  “諸位臣公,雒陽城內的軍士,已經在我的掌控之中了,明日我將率領五千勁卒,與諸位一道衝擊皇宮,若是宮中的人知曉過錯,我等也不必動用兵戈了,若是不知悔改,那便隻能刀劍相向了,畢竟,我們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援救陛下,讓陛下的身體恢複過來。”

  這個清君側的大旗還是要拿出來的。

  至於雒陽城現在,肯定還是沒有被司隸校尉劉訥掌控住的,但距離真正掌控,恐怕也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而且,除了南營北營,原本駐守在雒陽城的守衛之外,琅琊王氏家中也是蓄養了不少門客,更有不少家奴,這些人說實在的,也是訓練有素,在行軍打仗中,或許不如南營北營的士卒,然而在壯壯聲勢,乃至於痛打落水狗這方麵,甚至是比南營北營那些職業軍人更加擅長的。

  門客家奴,光是琅琊王氏,就能夠聚起一兩千人出來,加上其他世家各地莊園的門客家奴,合起來數千人馬,那是絕對算得上的。

  而且...

  恐怕幾日後,裴頠便能夠在南營北營帶出來數萬人馬,到時候,雒陽的局勢便真正平定了。

  偌大的皇宮,才多少個人而已?

  期間駐守的士卒,至多一千多人,這還是往高了的估計。

  況且...

  宮城中糧草不濟,王衍心中明白,他隻需要將皇宮圍住了,裏麵的糧草就難以為繼了,說不定不用見刀兵,便能夠解決皇宮之中的事情了。

  當然...

  這種事情,即便是王衍想做,敢做,跟著他的文武百官也不會做,也不敢做。

  原因很簡單。

  皇帝還在裏麵呢。

  他們打的旗號是清君側,雖然在王衍的本意中,就是順便將皇帝司馬遹收拾了。

  但是他圍了宮城,想要餓死裏麵的人,豈不是將皇帝也一道餓死了?

  那他這個清君側的大義,卻也就失去了。

  大義還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對於聚攏人心來說。

  聽到王衍這番話,堂下諸臣各個臉色詫異,其中各種表情的人都有。

  “司徒公,既是如此,那我便回去,將我府上的奴仆聚起來,雖然他們沒有什麽其他的能力,但壯壯聲勢,總是可以的。”

  “是啊,我也願意出一份力。”

  “應該先攻下洛陽倉,再攻下武庫,那麽我們便有糧食武器了,天然便立於不敗之地。”

  更是有人在其中出謀劃策,生怕王衍此時起事失敗。

  “諸位...此等消息乃是絕密,諸位可以手書一封信件回去,讓家裏麵的人做些準備便是,我會讓人將信送到諸君府上的。”

  王衍當然是不能讓這些人離開的了。

  現在離開了,他明日起事的消息豈不是走漏了?

  而且...

  將這些人留在身邊,也是有做人質的意思在裏麵。

  若是你不好好配合,膽敢三心二意的話,那就將你的性命給留下來。

  至於消息是否會走漏...

  他召集了怎麽多文武百官,動靜肯定是很大的,宮裏麵的人要是不知道,那才叫一個奇怪。

  當然...

  知道他召集文武百官是一回事,知道具體的計劃,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王衍的話一說,司徒府大堂中的文武百官當即聒噪起來了,頗有一副要鬧大的模樣。

  “諸位,此事關乎諸位的性命,族人的榮辱,陛下的安危,非常之時,我也不得不用非常的方法了,還請諸位見諒。”

  王衍都這麽說了,下麵的人互相對視一眼,別有用心之人也隻得是坐罷了。

  紛紛去隔壁寫信,穿給家裏人。

  當然...

  這些信件王衍都會讓人給他一一看過了再傳出去。

  不過...

  他沒有明說,至於其中的原因,自然就是為了殺雞儆猴了。

  要是不讓這些文武大臣明白現在他幹的事情是什麽,若是亂了大事,那就糟糕了。

  果然!

  其中便有想要傳信給宮中的以及給廣元侯的,這樣的人,直接被王衍拉了出來。

  “此二人乃別有用心之後,不與我等一同入宮勤王清君側,反而是想要勾結妖後與廣元侯,謀逆不軌,此人的性命,斷斷不能留!”

  說著,讓身側的衛士直接將二人的頭顱砍下。

  鮮血飛濺,也讓圍觀的文武百官心中凜然,雖然他們一個個都有兔死狐悲之意,然而他們心中更明白,即便是現在有其他的想法,也不能在這個時候表露出來。

  王衍是真敢殺人的!

  殺雞儆猴之後,文武大臣們果然是安靜下來了,一個個寫的信的內容,都是聚集奴仆,聽從琅琊王氏指揮的話語了。

  有這些人的奴仆襄助,王衍心中明白,他在明日便可以聚起上萬人馬,雖然這些人馬來源班雜,但壯聲勢已經是足夠了。

  城池之中,全心全意願意為謝太後東海王效忠的人還是太少了。

  譬如說衛尉華恒!

  隻要他的聲勢搞得足夠大,,皇宮說不定可以兵不血刃的就拿下來了!

  ......

  此時,皇宮之中,王衍在司徒府聚集文武大臣的事情,很快便傳到宮裏麵去了。

  謝太後知道這個消息之後,當場就慌了神了。

  她本來就是一個婦人,隻是有一些權力欲而已,但說起能力來說,謝太後就跟普通人一樣,現在更是六神無主了。

  “東海王,現在該如何是好?宮中有人與琅琊王氏交通,王衍已經是知道宮中的事情了,今夜他召見文武百官,明日恐怕就要入宮來了。”

  謝太後驚慌失措,六神無主,東海王司馬越心中雖然也緊張,但並沒有徹底慌了神。

  “太後先不用著急,宮裏麵是有人與琅琊王氏交通不差,不過宮中有禁衛數千人,其中各個位置,都安排宗親們去駐守,絕對是萬無一失,守住皇宮數日,乃至於數十日也不成問題,而且...今日宮中的采辦已經采買了夠宮中人用度一個月的糧食,也不用擔心無糧可用。”

  聽到東海王的這番話,謝太後心中總算是鎮定了不少。

  “那我們接下來該如何做?”

  王衍敢在司徒府召集文武百官,沒有皇帝的命令,這已經是謀逆之舉了!

  人家王允召集文武百官的時候,也是借著他過生日的名頭來的,而王衍根本就沒有搞這些虛的!

  “太後,王衍膽敢公然召集文武百官,此舉沒有陛下詔令,已然如謀反無疑,還請太後下達詔書,將王衍囚送入宮,並且解散司徒府中的文武百官。”

  謝太後聽完東海王的話,重重點頭!

  “你說得對,我這就讓人去書寫詔令。”

  傳國玉璽已經從大內官那邊拿來了,現在頒布詔書,對於謝太後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不過...若是王衍公然謀逆的話,隻憑借這詔令,恐怕難以真正解決王衍的叛亂。”

  若是琅琊王氏如此容易解決,之用一紙詔書就能安排掉,那皇帝司馬遹還忌憚什麽?

  “那該如何?”

  聽到東海王說詔書幾乎是沒用的,謝太後心中慌了神了。

  “太後莫慌,也不是全然沒用,王衍此事肯定是用清君側的名頭攻伐皇宮的,這封詔書送到司徒府,能夠將王衍的大義直接粉碎,而且...太後手中有傳國玉璽在,可以有很多用處。”

  “很多用處?”

  謝太後愣了一下,不明白東海王說的是什麽。

  “可以拿來封賞,也可以召集兵馬。”

  “這...如何封賞,封賞誰,又如何召集兵馬?”

  謝太後對於這其中的事情,可以說是一竅不通。

  東海王隻得是細細給謝太後分析起來了。

  “這個封賞,可以用來籠絡人心,遠的不說,近的,便有衛尉華恒,太後可以封賞華恒爵位,讓華恒對太後感恩戴德,而且...被太後封賞之後,華恒這類人便不敢再三心二意了,因為被太後封賞後,便是太後的人了,即便華恒投降,肯定也會被王衍清算的。”

  “遠一點的,是雒陽城的文武百官,譬如說司隸校尉,三公九卿,以及一些機要人員,或者與琅琊王氏關係疏遠的人,太後予以封賞,還可以起到挑撥離間的作用。”

  被東海王這麽一說,謝太後頓時豁然來朗起來了。

  “那便開始封賞,具體名單,由東海王你來擬定。”

  “諾。”

  東海王眼神閃爍,欣然領命。

  這名單交給他了,那他東海王可以操作的空間可就大了。

  他東海王府的幕僚可也是不少的。

  可以借此機會將他們安排到各自顯要的地方去,現在的這個機會,可以說是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殿了。

  公權私用,也隻有今日的這個機會了。

  “另外,你說的召集兵馬,那又是什麽?”

  “南營北營的兵馬,隻要有陛下詔令,太後都可以調集過來,另外,也可以讓天下宗王入洛勤王,他們都是宗親,都是我們自己人。”

  謝太後的眉頭卻是在這個時候皺起來了。

  “隻是...宗王沒有幾個能堪大用的,而且他們的封地都被削了,手下根本沒有人馬。”

  東海王笑了笑,說道:“其他的不知道,但河間王司馬顒手中,最少有十萬大軍,若是太後能夠得到河間王的支持,有十萬大軍入洛勤王,什麽琅琊王氏,不過土雞瓦狗而已,頃刻間便會被摧毀得幹幹淨淨。”

  謝太後雖然不懂太後,但前朝的故事他還是明白的。

  “這河間王,可會成為我大晉的董卓?”

  這謝太後沒那麽笨,屬實是超出了東海王的預料。

  不過東海王還是說道:“若隻有河間王一人,他或許會成為我大晉的董卓,但是太後可以多著急幾個宗王,譬如之前在剿滅齊王之亂中立了大功的原常山王司馬乂,現在的長沙王司馬乂,他手底下也有數萬人馬,太後何不將他也召集過來,如此有兩人牽製,太後可以在背後操控,如此便萬無一失了。”

  當然...

  萬無一失隻是說辭而已。

  如果謝太後真的有能力的話,或許還可以從長沙王司馬乂與河間王司馬顒之間搏出給未來來。

  但是...

  謝太後屬於是那種沒有多少主見,沒有多少計謀心思的人,這樣的人,是長沙王司馬乂與河間王司馬顒的對手?

  “你說得不錯。”

  謝太後認可了東海王的說辭。

  “你去準備罷,都按照你說了去做。”

  東海王點了點頭,不過他還沒有退下。

  “太後,有一件事,我之前一直沒有講出來,是因為之前的局勢尚且可以,但是現在的局勢,已經是非常緊急了,可以用間不容發來形容,太後...”

  謝太後看著東海王扭扭捏捏的模樣,直接說道:“現在你我同舟共濟,難道還有什麽話是不能直接說的嗎?”

  “既然如此,那我臣下便鬥膽進言了。”

  東海王要進言的事情,自然是要讓事情塵埃落定了。

  那怎麽才能讓事情塵埃落定?

  那自然是讓皇帝由病危,便是病死了,讓王衍失去了清君側的名義,並且他還可以與太後一道寫出皇帝的遺詔,如今王衍不僅沒有說服力,他們這邊的壓力也會變小。

  到了那個時候,王衍若是還要出兵的話,恐怕被他脅迫的文武大臣中,就有不同的聲音了。

  “陛下病危,禦醫們也沒有多少辦法,但現在...陛下還活著,若是陛下不能痊愈的話,那麽琅琊王氏的動亂便不能平息,既然不能快速痊愈,太後也可以讓事情塵埃落定,指定新的皇位繼承人,徹底堵死了王衍的路。”

  饒是謝太後覺得東海王已經是夠大膽的了,她卻是沒想到東海王敢如此膽大包天。

  “你知道你要做什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