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歲去匆匆弦吐箭(上)
作者:雨落未敢愁      更新:2022-07-06 10:06      字數:2400
  歲去匆匆如吐箭。

  轉眼已然是十日之後了。

  顯陽殿的宮人們已經是被換了一茬,而王生則是日複一日的到顯陽殿教書育人。

  明麵上的教書,明麵上的育人。

  在這十日中,倒也發生了不少的事情。

  首先一件,便是關於對齊王的處置。

  齊王謀逆,確實是大罪。

  照理說,肯定是要被斬首示眾的。

  畢竟南陽王都被砍了,齊王沒有不被砍的理由。

  然而...

  倒還真的有人為齊王求情。

  為齊王求情的不是別人,而是皇帝的身邊人。

  王生,王導,王敦,還有尚書令王衍等人。

  至於為何求情。

  王生是不知道其他人為何如此做的,他自己的清清楚楚的。

  這是皇帝司馬遹特意讓他去做的。

  雖然沒有明說,然而召見到太極殿兩次,皇帝的話語,已經是表明了他的意思了。

  至於為何要如此做,按照王生自己的理解來看,便是皇帝想要借用齊王的事情發難。

  皇帝要做的事情,滿朝公卿可謂是清清楚楚,王生的心也是透亮的。

  第一件事就是削藩。

  第二件事則是削減世家。

  第一個削藩很好理解。

  齊王造反,打得就是清君側的口號,能讓齊王糾結起如此大的力量,完完全全是因為皇帝削藩之意。

  現在反抗削藩的人已經是被打倒了,那肯定得削藩。

  而且因為齊王等王反抗的原因,原來司馬遹準備循序漸進的削藩,勢必要轉變成烈火烹油一般的方式。

  除國削郡,不過是小意思。

  舉家發配,乃至於斬首,恐怕都是可以預見的。

  至於這第二個削減世家。

  也很好理解,世家現在的力量雄厚,換做之前,皇帝司馬遹肯定是沒有什麽心思的,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他打了勝仗,有勝仗之威,他也不再是之前的新君了,而是在朝中積蓄了聲望,在朝中有了屬於自己的勢力。

  不管是廣元侯王生,還是琅琊王氏一脈,都是屬於皇帝司馬遹的勢力。

  至於前朝的勢力。

  像是張華,早就已經告老還鄉了。

  賈家更是已經是化為過眼雲煙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說得便是如此。

  讓琅琊王氏的人起頭,司馬遹便有了削減世家的借口。

  尤其是現在琅琊王氏的勢力在朝中越發做大,已經是讓皇帝司馬遹心中不悅了。

  王衍等人自然是對家裏的情況心知肚明的。

  他們也願意配合皇帝。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

  皇帝肯定要懲戒他琅琊王氏的,然而這種懲戒,恐怕更多的是在麵子上,隻是懲戒一些外圍成員,對主要成員,那是一點影響都沒有的。

  皇帝削減世家的目的,根本就不是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再如何,也是聽他皇帝的話的。

  皇帝司馬遹要削減的,則是其他勢力,是其他的世家。

  尤其是在與齊王對戰的時候,皇帝司馬遹深刻的明白了這麽一點。

  他的命令,隻能覆蓋住司隸地區,即便是司隸地區,他打的明白若非是通過廣元侯,琅琊王氏等親信施行,效果也會打個對折。

  至於更遠的地方,像是豫州,像是揚州等地,便更是鞭長莫測了。

  有些是在宗王的勢力範圍之內,他們雖然不敢違抗命令,然而不違抗命令,不代表他們會施行他這個皇帝的命令。

  隻要拖著,或者暗中阻拌,這種事情太常見了。

  要想將自己的影響力完完全全的在這個帝國中施行下去。

  定然要扶植屬於自己的力量。

  而其他世家,自然是要別削弱的存在了。

  除匪他們先他這個皇帝百分之百表露出忠誠之意。

  否則...

  每個地方的勢力,都要掉下一塊肉來。

  而他這個皇帝的勢力,便從這些勢力身上撕咬下來的一塊塊肉中,慢慢變強。

  “齊王畢竟是陛下的骨肉親人,雖然從賊,但陛下宅心仁厚,如今戰後,許多事情需要從寬處置,益州之地,依然是需要朝中眾臣,乃至於宗王們眾誌成城才行。”

  尚書令王衍在朝會上,馬上發表自己的觀點。

  或者說是...

  皇帝的觀點。

  “不錯,齊王雖然該死,但陛下若是能將該死的人都饒恕了,豈不就是當朝聖人?”一些宗王也開口了。

  在這些人中,有人是希望齊王活下去的。

  畢竟南陽王被處死之後,宗王們已經是兔死狐悲了,若是齊王再死。

  這皇帝陛下日後不知道還能做出什麽樣的事情來。

  宗王們都怕了。

  “陛下,齊王罪孽深重,朝中眾人若是想要齊王活著,倒也不是不可以,然而齊王要贖罪,那些跟從齊王的宗王們,若是想要繼續活下去,也得贖罪。”

  王生在一邊開口了。

  皇帝要想削藩,自然是要有個由頭的。

  這個贖罪,就是一個很好的借口。

  見到王生開口了,皇帝司馬遹馬上接了王生的話茬。

  “那些宗王,都是朕的骨肉親人,雖然謀逆是大罪,按照律法來說,是要全部處死的,然而若是先帝知曉朕處死了這麽多宗王,朕豈有臉麵麵對先皇帝?不過...既然是犯了錯,自然是要恕罪的,這一點廣元侯想得非常周到,依廣元侯來看,宗王們要如何,方才能夠恕罪?”

  王生沒有多少思考,馬上說道:“宗王之亂,亂在封國過於浩大,封國之中的權柄過於重大,依臣下之間,犯事的宗王們可留一城封地,但無任命官員的權力,陛下可委派國相,前去協助宗王們治理城池,另外,宗王們之所以敢與齊王謀逆,多是溫飽思**,他們府庫之中錢財太多,如今國家困頓,宗王們得有些表示,那些府庫中額金銀,糧草,便是最好的贖罪表示...”

  王生林林總總,說了十多條限製宗王的政策,這些條款,雖然沒有明說,但實際上已經是將宗王們當做豬咯圈養起來了。

  收回封國,收回府庫,收回任命權力,委派國相....

  這一條條的,讓犯事的宗王們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

  王生此話說完,大殿之中鴉雀無聲。

  即便是淮南王這樣的宗王,也不敢在這上麵過多言語。

  畢竟...

  從某些方麵來說,那些犯事謀逆的宗王能夠留下一條命,已經算是皇帝隆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