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祥之人
作者:那隻海鷗      更新:2022-04-13 10:08      字數:4005
  第3章 不祥之人

    太監梁全滿拿著聖旨戰戰兢兢地往祐王府走去。他年紀很輕,剛調入內侍省還沒一個月,資曆尚淺,本來輪不到他去傳詔書,可偏偏今天內侍省幾個老家夥都說自己頭疼腦熱,隻好由他代勞。

    梁全滿從未見過祐王趙熠,隻知道他是皇帝的第四子,今年二十四歲,生母是先皇後郭氏,生下他後便去世了。皇帝一點也不喜歡這個兒子,甚至可以說有些厭惡。趙熠十歲的時候,皇帝把他送去駐守邊關,美其名曰曆練,實際上就是不願見他罷了。趙熠在邊關長到十八歲,皇帝又擔心他在邊境擁兵自重勢力坐大,以封親王為借口把他召回京城。趙熠回京後便在刑部領一閑職,偏居京城一隅,至今孑然一身,皇帝似乎把他忘了。祐王倒也不急不鬧,在皇廷中過著閑雲孤鶴的日子,如同透明人一般。

    梁全滿想著想著就走到了祐王府,門前的侍衛將他引入前廳。很快,一位頭戴白玉冠,身穿煙青色交領寬袖長袍的男子走了進來。他挺拔修長,眉目俊朗,目光和煦,嘴角掛著一抹淺笑,如同夏日林間的悠悠清風。

    梁全滿沒想到祐王如此平易,愣了愣,才反應過來,立刻躬身行禮:“祐王殿下,奴才是來傳旨的。”

    “梁公公。”祐王略回一禮,帶著王府眾人跪下聽旨。

    “傳陛下聖諭,著祐王趙熠南下賑災,統籌江州等州縣賑災事宜,明日啟程,不得有誤,欽此。”

    “兒臣領旨。”祐王猛然聽到南下賑災的任務,臉上也沒有一絲驚訝,從容接過聖旨站了起來,含笑道,“最近天氣炎熱,梁公公這一路辛苦,喝杯茶吧。”

    梁全滿受寵若驚,慌慌張張地喝了一口,趕緊轉身離開。出了祐王府門,梁全滿直奔宮城,他要找那幾個老家夥問問清楚,祐王明明如此謙和有禮,待人如沐春風,官家為何就如此不喜歡他呢?

    到了內侍局,內侍張複正尖聲訓斥幾個手腳不利索的小太監,好容易罵爽快了,一回頭便看見梁全滿老實站在他身後。

    “喲!嚇死咱家了……你是從祐王府回來了?”

    “回稟張公公,是的,祐王待奴才禮遇有加。”

    張複一乜眼,道:“哦?哼,這些表麵功夫有什麽用,官家又看不上。”

    “張公公說的是,可不知官家如此厭棄他是為何啊?難道祐王曾經做了什麽大不敬的事情?”

    “官家英明聖哲,做事自有道理。咱家看在你手腳勤快的份上,勸你一句,少與祐王接觸,他乃不祥之人。”

    梁全滿聞言更加好奇了:“這是為何?”

    張複不耐煩的瞥了一眼,拿起手中的絹擦擦手指,道:“咱家哪裏會知道?不是讓你別問了麽?咱家是好心提醒你,你怎麽這麽不開竅!”

    梁全滿突然想到,宮城西南的長寧殿曾是先皇後郭氏的寢殿,二十四年前郭皇後去世便封鎖了起來,成為宮中的禁區,不準任何人靠近,難道是…?

    “張公公,是不是因為先皇後……”

    “好個大膽奴才!你竟敢妄議皇子,即日起扣除半年的俸祿,罰灑掃內廷。若是再犯,必有重罰!”張複臉色一變,尖聲打斷梁全滿,作勢拿起手邊的書卷便要砸下來。

    梁全滿心裏有些委屈,但嘴上還是迅速認錯:“張公公教訓的是,奴才再也不敢了,再也不問了。”

    張複哼了一聲,一甩衣袖走開了,留下梁全滿滿腹疑惑。這磚瓦層層,蓋住了多少鮮為人知的往事?這宮廷深深,藏著前朝後宮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也許時間會解開這一切,也許會埋葬這一切,誰又知道呢?

    

    “官家就直接來這麽一道聖旨,提前也不跟王爺商量商量?這也太不近情麵了。還有剛才那小宦官,一副沒見過世麵的樣子,內侍省派出來的都是些什麽沒教養的人!”祐王府中家院仆從們聚在一起,有人忿忿不平,抱怨起來。

    “哼,向來不就是這樣?哪次提前知會過了?前年江淮旱災,不也是臨時一道聖旨便著人千裏賑災麽…”

    “最氣人的還是內侍省那群太監見人下菜的嘴臉。每年送來的絲絹都是其他皇子挑剩下的,今年夏天更是連冰的份例都不夠…”

    正說著,空氣突然安靜下來,家院們齊齊低下了頭,噤若寒蟬。

    “你們一個個都是長舌婦麽…咳咳…在背後嚼舌根,妄議朝事成何體統!王府規矩是全忘了嗎?”一個穿著深灰色短袍的人大聲訓斥道。他年紀二十上下,身軀強壯,挺拔幹練,執刀侍立,正是祐王身邊的近衛韓長庚。

    “王爺說了,今日賑災的銀兩物資會撥付到位,明日一早就啟程。這次南下還不知道要多久,你們速去收拾收拾,該帶的一樣都不能少…咳咳…都別愣著了,去幹活啊。”韓長庚發完話,家院們迅速做鳥獸狀散去。

    在祐王府東邊的瑤山閣中,祐王趙熠跪坐在一片蒲團之上。他雙手合十,默默看著掛在牆上的一幅畫,神情肅穆。那畫中是一位容顏秀美的女子,身著淺碧色廣袖長袍,手執團扇,站在一座小石橋之上仰頭望月。樹影重重,暗香浮動,那女子長發簡單地垂在肩上,未著珠玉,似仙人一般出塵絕豔。

    “娘,父皇命孩兒南下賑災,明日出發。這幾日恐怕無法為您添燈上香,請母親莫怪。”趙熠向母親郭皇後的畫像深深磕了幾個頭,拿起燭火點亮了長明燈。他又走到香案邊,打開櫃子取出了一個沉香木盒。盒內放著一把二尺長的短劍,劍鞘木質包金,華貴無比,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劍柄底部鑲嵌了一塊指蓋大小的藍色寶石,在陽光下波光流轉,熠熠生輝。

    趙熠抽掉劍鞘,那劍身光華如月,綻放著柔和的輝暈,靠近劍柄處用繁複的小篆刻著兩個字“青霜”。趙熠正欲仔細端詳,忽聽到韓長庚在閣外報:“王爺,洵王來了,說是來給您送行。”

    趙熠放下短劍走了出來,對韓長庚說道:“好。本王此次南下要帶上青霜劍,你去收一下。”

    “屬下遵命。”

    趙熠快步走到正廳退思堂,洵王已經坐下來喝茶了。洵王趙燁是當今聖上的第二子,長得高大魁梧,肩寬體正,身著華貴富麗的官服,器宇軒昂,凜凜有正氣。他一見趙熠,伸手就要拍他的肩膀:“四弟!最近你也不怎麽進宮,兄長我可是想念的緊啊。”

    “二哥,我是一閑人,懶散慣了,對朝政之事一竅不通,在宮裏也待著不習慣。”趙熠衝洵王淡然一笑,親自為他添了一杯茶。

    “四弟,話不能這麽說。賑災安民實乃重任,足見父皇對你的重視和信任。你可千萬別誤會了父皇,其實他對你有特別的期許。”

    “二哥,我知道,我從未誤會過。”趙熠含笑說著,眼神清澈,笑容真摯,但心裏卻如千裏冰封的雪山。重視?信任?期許?他從來沒有從這個所謂的父皇身上感受過任何溫情,唯有在戍守邊境領兵征戰之時,他才感受到自己活著的意義,可那個龍座上的人就連這些都要剝奪。再度回到京城,他仿佛丟失了靈魂,渾渾噩噩地得過且過罷了。

    因著皇帝的緣故,文武百官與宮中眾人也極少與他來往。隻有洵王,在他回京之後還念著兄弟之情與他相交,時常幫襯著他。

    “我知道你最是好脾氣,不爭不搶,淡泊寧靜。”洵王拍了拍趙熠的肩膀,又道,“你此次去江州,我不甚放心。大災過後總是有個別心術不正之人趁機作亂,要是傷了你就不好了。我手下有兩個功夫極好的,你帶著去江州,我也安心些。”

    “二哥不必了。長庚和唐獻常年跟著我,帶著他們,足夠。”

    “別跟我客氣,明日一早,你就等著點卯吧。我明日還要趕早朝,無法來送你走了。四弟,此行保重。”

    “多謝二哥。”趙熠雖然對皇帝不感冒,但對這位朝堂上唯一願意與他來往、常常予他指點的二哥還是心懷感激,施施然行了一禮,目送洵王離開。

    洵王剛走,趙熠還在正廳喝著茶,韓長庚又來報:“王爺,太子殿下派人帶話來…咳咳。”

    “太子?”趙熠慢慢抿著茶,漫不經心道,“說了什麽?”

    “太子請王爺萬事小心為上…阿嚏!”韓長庚迅速後退幾步偏過頭去打了個噴嚏,渾身一哆嗦。

    趙熠抬起眼問:“你怎麽了?”

    “屬下昨天貪涼,今日有些風寒,不礙事的。”

    “明日就要出發南下,你晚上不必值班了,養養精神。”

    “屬下多謝王爺關心。”韓長庚退了出去,走到門口忍不住又咳嗽了兩聲。

    聽到太子這一句可有可無的廢話,趙熠心裏一陣冷笑。太子趙爍雖說是他的嫡親大哥,也是郭皇後所出,但為人冷淡,性格涼薄,自他回了京,太子過府來看他的次數屈指可數。

    被召回京這幾年,他心中的熱血一點一點涼了下去。如果可以選擇,他寧願待在黃沙漫天的邊關,在那裏,是他的同袍,是可以將後背交出去的兄弟。而在汴京,又有什麽?父不是父,兄亦非兄,每日不過是蹉跎歲月地活著罷了。

    他思緒飄了一陣,很快又淡然下來。明日要出發,府內一應事務還需打理,便回房去了。

    第二日,卯時。東方的天際泛出了魚肚白,都城的百姓還在沉睡。汴京的城門已經開啟,趙熠帶著四個貼身侍衛和一群護衛縱馬向南,絕塵而去。

    這南下一路倒是順暢,韓長庚的風寒完全痊愈了,整個人生龍活虎。唐獻也是一身輕鬆,在京中待得太憋屈,難得出來透氣。洵王派來的兩個侍衛,彭柏和嚴午,少言寡語,忠厚老實,盡心盡力地侍奉趙熠。隻是趙熠,一路上看起來都心事重重。

    在驛站休整時,韓長庚看到趙熠始終眉頭不展,便問道:“王爺,您怎麽了?可有身體不適?”

    趙熠微微歎了口氣,道:“京中盛傳,此次水災皆因江州知府蘇羨淵貪贓河款所致,但蘇羨淵曾是我的老師,我知道他的為人,定然做不出這種事。”

    韓長庚點頭附和道:“屬下也聽說蘇大人為官清廉,也許水災之事另有隱情。官家已經派程提刑去查了,應該很快能還蘇大人一個清白的。”

    趙熠心中仍隱隱擔憂:“蘇大人有國士之風,隻可惜,我那父皇並不待見他。自從他多年前被貶離京之後,我便再未見過他了。”

    韓長庚道:“據說今年年初,蘇大人寫了一份奏疏,建議嚴禁我朝會要軍機以及時政文集、山川地理傳示遼、高麗、黨項等地,還建議加強對來宋各國使節與民眾來往的管理,被官家大大讚賞,說是想把他重新召回朝廷,拜為參知政事。所以,王爺您莫擔憂,蘇大人吉人自有天相,等熬過這一關,很快就能回京城了。”

    “是麽?”趙熠驚訝地看了韓長庚一眼,眯起雙眼問道,“我祐王府的人向來遠離朝政,這些官吏任免的機密之事你是從哪裏聽來的?”

    韓長庚忙道:“是屬下在樊樓吃酒時無意間聽來的小道消息。”

    趙熠聞言,緊抿著嘴,不再說話。眾人很快上路,一刻也不敢耽擱,一路快馬加鞭,五日後的六月二十日,這支隊伍終於見到了浩浩湯湯的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