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1章 壓力山大(求訂求票!)
作者:十光      更新:2021-08-14 12:06      字數:3704
  張泰征盡管收到朝廷的旨意,鑒於剛接任真定府知府不久,可不必辭官回家守製三年,隻放三個月假。

  ??然而,這件事需要承受的壓力之大實在遠遠超出他的想象。

  ??畢竟當接到父親去世的訃告時,他沒有第一時間向朝廷辭官,給人的感覺就是不想回家守製。

  ??的確,因為朱翊鏐的暗中授意,他在等,等待朝廷再次授意。

  ??朱翊鏐出征在外,給他造成巨大的壓力,生怕等不來朝廷挽留他的旨意。

  ??結果如願以償等來了。

  ??雖然不是皇上的聖旨,但也是皇後的懿旨。皇上出征之前,頒旨由太子監國皇後聽政,那麽皇後的懿旨與皇上的聖旨便具有等同的效力了。

  ??可即便等來這道旨意,張泰征依然感覺壓力山大很不得勁兒。

  ??他能明顯感覺到同僚看他的眼光有別,仿佛能聽見他們在背後議論什麽。

  ??瞧,這個貪圖祿位的家夥,為了當官,父親去世居然還不辭官回家。

  ??一個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有什麽資格坐在知府的位子上?

  ??世道變了嗎?

  ??變得不再推崇“孝道”?這到底是人性的歪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

  ??張泰征百爪撓心,甚至有些難聽的話都已經傳到他的耳中了。

  ??由於不甘,爭強好勝,他承認自己當初確實有貪圖祿位之心。

  ??可當接到父親去世的訃告時,說心裏話他還是傾向於回家守製。

  ??當初就不該抱著一絲僥幸心理,希望皇上的預言不要成真。

  ??等到預言果然成真時,他卻已經發現自己沒有回頭路了。

  ??讓他怎麽回頭?

  ??當初是他答應接任真定府知府,朱翊鏐特意派王安前來征詢他的意見,沒有逼迫他非得接任。

  ??既然接任了,這會兒還能回頭嗎?

  ??倘若回頭,他便成了不守信諾出爾反爾的小人,而且還違背了皇上的初心有負皇上的聖恩。

  ??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一步,他也隻能硬著頭皮向前。

  ??隻是這壓力,同僚們的冷嘲熱諷甚至謾罵抨擊,讓他喘不過氣來,感覺與這個世界已格格不入。

  ??……

  ??申時行同樣承受了莫大的壓力。

  ??馮保當時就指出來,申時行自己也意識到了,皇上出征,朝廷的抉擇理所當然都認為出自他這個首輔之手。

  ??居然支持不辭官回家守製?

  ??無論有多麽冠冕堂皇的理由,都將遭到人們的攻擊與謾罵。

  ??關鍵知道內情的人很少,他們不知道其實這是皇上的意思,隻以為這是鄭皇後與內閣決策選擇。

  ??結果申時行很快被言官彈劾了。

  ??而且明麵上不敢說,私底下還有不少議論鄭皇後聽政能力不行。

  ??這不是胡來嗎?

  ??好在朱翊鏐不在,彈劾申時行的奏疏最後依然落在申時行手裏。

  ??但勢頭之猛攻擊的言辭之犀利,也讓申時行局促難安。

  ??甚至有人將他拿來與張居正比,說他不愧是張居正的門生。

  ??當初張居正為了名利而被奪情,如今申時行也支持父死不回家守製。至於為什麽支持,沒人關心。

  ??……

  ??正如同馮保所料,鄭妙謹倒是沒有受到多大的波及,絕大多數官員將矛頭對準申時行與內閣。

  ??皇後畢竟是女子,且隻是聽政,真正決策並執行的是內閣。

  ??最多私底下議論她兩句,皇後是不是不適合聽政?與當初李太後秉持國政時相比,似乎不可同日而語。

  ??鄭妙謹雖然看似不想搭理外頭的議論風評,但其實通過馮保與王安等人也時刻在關注,守製確實是大事。

  ??這天馮保來了。

  ??鄭妙謹便問及張泰征一事。

  ??馮保回道:“皇後娘娘,申先生承受的壓力很大,不僅六科都察院言官,亦有其他朝臣上疏彈劾攻擊他。”

  ??“最終拍板決定的是我,朝中沒有人針對我嗎?”鄭妙謹問道。

  ??“據奴婢所知,好像沒有。”

  ??“申先生怎麽想?”鄭妙謹又問。

  ??“他還能怎麽想?忍著唄,決定之前就已經想好了會有今天這般情景。”

  ??“也不能讓他壓力太大,自皇上登基以來,申先生沒有承受太大的壓力。”

  ??“皇後娘娘不必為申先生擔心,被人彈劾便彈劾唄,又不能拿他怎麽樣。”馮保撫慰道,“他們彈劾他們的,申先生繼續當他的首輔便是,不礙事兒的。奴婢以為,反倒是張泰征這時候承受的壓力肯定更大,很需要人安慰。”

  ??鄭妙謹點點頭,當機立斷地道:“那我一會兒讓王安去一趟吧。”

  ??“這樣也好。”馮保同意,“張泰征這時候心態倘若崩了,承受不住壓力,不利於萬歲爺的政策推行。”

  ??……

  ??翊坤宮裏兩宮太後也在議論此事。

  ??不過相較於外臣,她們兩個非常清楚朱翊鏐`侍生不侍死`的理念,也知道朱翊鏐有心改革守製大禮。

  ??故而議論的側重點不一樣。

  ??“妹妹你說,關於守製禮儀的改革能成嗎?”陳太後擔憂地問道。

  ??“哎,不知道,感覺這個很難。”李太後感歎地道,“兩百多年,準確地說是上千年的老傳統,豈能說改就改?而且這會兒鏐兒還不在,更加棘手了。”

  ??“皇後還是很有魄力吧?”

  ??“嗯。”李太後點頭,知道陳太後與鄭妙謹關係一向好,但還是本著內心,“不過我也調查過,這次多虧了王安反應及時,不然張泰征會承受不住壓力的,有皇後的懿旨支持,至少他不會妥協,從而讓鏐兒的心思白費。”

  ??“鏐兒對王安為什麽如此器重呢?”陳太後畢竟不及李太後了解。

  ??“一方麵是鏐兒識人的眼光非一般人所能及,另一方麵是王安本人有著卓越的接受與領悟能力。這一點王安要遠超出同時代同年齡段的人。”

  ??不久前台灣一去一回,李太後對王安已經有了足夠的了解。

  ??所以對王安還是十分賞識的。

  ??但正所謂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李太後似乎更佩服兒子有著識人之明,以及善於發揮每個人的特長。

  ??想當初兒子發掘王安時,王安還隻是一個擺地攤兒賣瓜的小公公。

  ??後來將王安送入內書堂進修,而後便是王安突飛猛進的提升。

  ??與其說是王安厲害,不如說是兒子眼光好,能最大限度地發掘出王安身上的潛力——人都是需要激勵的,關鍵是如何激勵,這一點兒子無人能及。

  ??正說著,近侍稟報說王安求見。

  ??說曹操,曹操到,李太後忙讓近侍引王安進來。

  ??“奴婢參見仁聖、慈聖太後娘娘!”

  ??“王公公有事求見嗎?”李太後問。

  ??“太後娘娘,因為皇後娘娘擔心張泰征知府承受的壓力過大,所以吩咐奴婢趕緊去一趟真定府。”

  ??“去作甚?”

  ??“安撫張泰征知府,皇後娘娘怕他承受不住壓力而退縮,這樣萬歲爺之前的努力就等於白費了。”

  ??“哦,那你去唄。”

  ??“奴婢馬上就去,但有一件事兒,奴婢覺得需要向兩宮太後娘娘稟明。”

  ??“什麽?”

  ??“萬歲爺出征前刻意交代奴婢,要負責後三宮的安全。”王安小心翼翼道,“奴婢想著,萬歲爺行事一向有心,應該是需要提防什麽,否則斷不會無緣無故這樣叮囑交代奴婢的。”

  ??“那你覺得需要提防什麽呢?”李太後神情一緊,忙問道。

  ??陳太後也坐直身子。

  ??……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