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三章 大儒來訪
作者:壞血      更新:2022-06-11 10:50      字數:2718
  這個結果,讓李世民驚喜若狂:

  “這麽小的東西,居然有如此威力?簡直太不可思議了。這東西好不好做?天賜做了多少?”

  大家終於沒再多嘴,將發言權留給翟青鸞。翟青鸞紅著臉說:

  “此物要是放在以前,我墨家弟子也難做,一個人,起碼要五六個月才能製作一支。現在殿下製作了衝床等設備,三百人,每天可以做二十多支。殿下也沒做多久,我們帶來一些。”

  打開一口木箱,裏麵滿滿一箱。楊妃說:

  “這怎麽不一樣?箱子裏的手箭要大些?”

  “母妃拿的是翟姐姐她們親自打造的,用的全是玄鐵,自然不一樣。”

  長孫皇後也很興奮,拿起一支:

  “大也大不了多少,這要是每個士兵綁一支,近戰幾乎所向披靡。陛下,壽兒他沒誇張,此物以後的確會是我軍第一利器。”

  這些不用長孫皇後說,李世民很清楚。他的臉也因激動而漲紅:

  “如此重要的東西,怎能隻在廣州弄?將廣州的所有人和設備,全搬到京城來。朕要大力打造此物,要讓所有將士,都能配備上它。”

  李壽早就有準備,要不然,也不會讓眾公主知道。柳風鈴遞給李世民一封信:

  “父皇,這是天賜給你的信。”

  李世民邊拆信邊說:“無論他怎麽說,朕一定要在京城打造手箭。”

  就這樣李世民也有些不爽,現在才拿出來。他打開信一看,更不爽。

  長孫皇後見李世民沒說話,湊過去看信,上麵寫的東西,讓長孫皇後也有些發呆。

  信上說李世民可以將東西搬到京城來,但要絕對保密,一定要控製在自己絕對信任的人手裏。

  保密性,必須要勝過酒精。

  包括李承乾幾弟兄,也不能讓他們知道製作之法,更不能讓他們管理。

  就差沒說李承乾幾弟兄要造反了。長孫皇後苦笑:

  “保密肯定要保密,壽兒這也太小心了吧?”

  一聽在說李壽,翟青鸞壯著膽為自己的老公說話:

  “皇後娘娘,此物是我墨家不傳之密。我們交出來,也已違背祖訓。此物令人防不勝防,要是傳出去,非社稷之福。”

  李壽在信上說得太嚴格,憑他做的那些事。不用問為什麽,李世民選擇相信他。

  “你墨家有功於社稷,朕絕不會像以前那些皇帝,迫害墨家。朕封你爺爺為安國侯,讓他專門負責造此物。”

  ……

  扶餘義慈登基的消息,身在盧安城的李壽也知道了。

  李壽留在盧安城,也有想引扶餘義慈來攻的想法。

  看這樣子,對方沒李壽想法的那麽傻。

  不再耽擱時間,李壽已將燕梁宇派去落日城,接替沙友真當說客。

  燕歸來後方還有三千兵馬,守在一些城池中。

  李壽派出一支萬人的兵馬,由薛禮、向賢治兩人帶領,去攻占燕軍的城池。

  從盧安城逃離的百姓,陸續回來。各種救濟、安排有條不紊進行。

  為了不浪費城中的兵力,李壽將大半人分出去,為百姓開溝挖渠、建橋修房等等。

  這些安排,為他們贏得海量的好名聲。

  這天,李壽正在軍營門口,帶著一群軍醫為百姓義診。

  幾排長長的隊伍中,男女老少皆有。

  李壽治完一人,從一旁過來四人。

  三個青壯帶著一個身材矮壯、長得比較精神的老頭。

  老頭還未走近,在李壽後麵叫劉萬才的壯年文官快步迎上:

  “解夫子,你老怎麽來了?”

  老頭掃了一眼四周:“我百濟這個樣子了,我就算在土裏,也得爬起來看看。劉大人,可願為我引見一下越王殿下?”

  劉萬才將老頭帶到李壽麵前:

  “殿下,這位是我百濟大儒、泗沘城解培林解夫子。”

  李壽正在把脈,聞聲站起,向解培林行了個晚輩之禮:

  “李壽拜見解夫子。”

  百濟學中原文化,也有名人大儒。

  但許多名人大儒的脾氣都很硬,基本不甩李壽的帳。

  這些名人大儒中,最有名的就是解培林。

  解培林還做過扶餘璋的老師,許多達官貴人,都以成為他的學生為榮。

  連高句麗、新羅也有些名士是解培林的學生。

  李壽也久仰大名,可惜解培林住在泗沘城,沒能去拜訪。

  為了籠絡人心,解培林還的禮李壽也沒受。

  “殿下雖遠在中原,早就聽說過大名。沒想到殿下會成為入侵我百濟的主帥,有些事,想來討教一下。”

  李壽一點沒發火,側過身子:

  “這裏說話不方便,解夫子請裏麵一敘。”

  李壽暗自感歎,這時候的人也很追星。

  解培林進入軍營,碰到的官將,竟有不少人認識,紛紛上前招呼。

  有幾個,一直送解培林來到主營。

  “聽說殿下仁心仁術,在中原滅瘟疫、救治百姓。在廣州掃黑除惡,為了平民百姓。在扶桑,懲奸除惡,救天皇,平內亂,同樣是平民百姓。為何來我百濟,就與武力伐之?使廣大百姓流離失所,身處戰火中?”

  被解培林這一說,李壽居然生出自豪感。他都沒想過,自己已做了這麽多大事。

  “武力伐百濟,同樣是為了平民百姓。天下百姓都一樣,百濟攻新羅,使新羅百姓蒙受戰火。我們攻百濟,新羅百姓得以解脫苦難。至於百濟百姓的苦難?快了,待平定扶餘義慈兩股勢力後,他們就能過上安寧幸福的生活。”

  這個邏輯?解培林想了想,竟找不出任何錯誤:

  “扶餘家族是百濟之主,他們對新羅發動戰爭固然有錯。但唐國以如此極端手段處理,百濟受影響的百姓,遠超過新羅,這就是殿下的初衷?”

  李壽發現,這些文人都有共同之處、喜歡辯論。

  不配合還不高興,說不定轉身就會走人。耐著性子說:

  “百濟的現狀,夫子自然知道。國家的田地、財產掌握在極少數大戶大族手中。再不改變,會引發更大的災難。現在不是我們迫害百姓,是扶餘義慈他們。我們這樣做雖有些極端,一時之痛,能解數百年之憂。夫子以為是虧還是賺?”

  解培林終於嘴軟了,歎聲說:

  “雖如此,打土豪分田地太極端,為何不想個兩全之策?”

  李壽實在想不到其它辦法,才搞出打土豪之事,他將他先前的想法說出:

  “分的隻是田地,富人的財富仍保留著,他們仍能活在社會上層。我答應夫子,以後執行此事時,一定嚴格按照我所製定的做。將所有事情,控製在官府範圍以內。”

  好不容易將解培林說通,說到其它事:

  “百濟現在這樣子,保國已不可能。並入唐國後,唐國準備如何管理?”

  解培林是個識時務的人,李壽難得欣賞:

  “我準備向朝廷建言,將百濟劃分為一些州府。開始還得從當地選取官員管理,以後並不限於此。百濟人同樣可到大唐其它地方為官。現在我們雖招到一些官員,對於以後來說仍是杯水車薪。夫子是百濟士林之首,希望夫子能為百濟百姓出份力。”

  李壽最想利用解培林的就是這事,到目前為止,投他的文人太少。

  他們占領的許多地方,守城將領還得政務一把抓。

  李壽起身又是一禮。禮多人不怪,看樣子解培林比較滿意。

  “殿下也知道,士族多為大戶。他們是被打擊的對象,對唐國仇恨不少。就算我出麵,也難說通。”

  這事解培林沒說假,李壽沒有固執:

  “如他們願出仕,九品和八品官員,一個家族成員,可占兩個人的田地。七品三個人的田地,六品四個,以此類推。這些隻是小利,還請夫子多多勸說。”

  解培林開始還很呆,很快臉色露出佩服之色。

  終於將解培林說通,李壽安排了一場豐富的酒宴。

  待解培林喝高,請他寫了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