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五章 控製京城(二)
作者:壞血      更新:2022-06-08 09:23      字數:2481
  沙高紳正在操場上,忽悠最後幾千士兵:

  “大王的病,遠遠超出預計。他的魔性已深,李大夫說了,要組成一個一萬多人的驅邪大陣,才能將大王的病治好。大家快去皇宮,組陣救大王。”

  燕梁宇雖聰明,遇到李壽,隻怪他倒黴。

  燕梁宇帶著兩個下人來到軍營,準備直接闖進去,被守門的一個年青士兵攔住。

  但年青士兵並沒開口,由一個中年士兵問:

  “你是何人?要幹什麽?”

  燕梁宇隻是七品官,這些兵不認識很正常。他此時心急如焚:

  “滾開,我乃吏部郎中燕梁宇,進軍營有急事。”

  門口的十個士兵,早就換成李壽的人。

  這個年青士兵叫陳浩,是楊慶元的小弟。

  武藝頭腦都不錯,在軍中是個管十人的小隊長。

  裏麵正在忽悠最後一批人,見燕梁宇如此急於闖進去。大手一揮,大家一湧而上,將燕梁宇三人控製住。

  可憐的燕梁宇,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會在軍營門口就翻船了。

  ……

  動靜太大,李壽知道不可能瞞得住,更不可能一直關閉城門,不讓裏麵的人出去。

  待軍隊完全被控製後,李壽做出一個決定。

  幾千將士,分成幾十股,跑到京城高中級官員家,明目張膽抓人。

  京城為之轟動,在大家議論聲四起時,一張張告示,張貼到城中各處。

  “通告:今有太子扶餘義慈意圖謀反,顛覆我百濟,有不少官員參預其中。為保我百濟萬世基業,朝廷決定討伐扶餘義慈及其同黨。扶餘義慈逆子,人神共憤。望所有百濟之民,棄之伐之。”

  這些印有百濟玉璽的通告,很快從京城,下發到各地。

  百濟朝殿,龍椅空著,怕李世民小心眼,李壽沒敢坐。

  李壽在龍椅下麵擺了一張椅子,看著左右百多個文臣武將,重重出了口氣:

  “承蒙各位相助,居拔城,已被我軍和平拿下。”

  下麵的人,前後抓的官員都在。要是李壽換成扶餘璋,很像百濟國在搞大朝議。

  被氣得肝痛的沙千萬站出來:

  “你們這些扶桑狗,趁人之危的卑鄙小人,早晚有一天會遭報應。”

  沙千萬這一罵許多人紛紛附合。這裏隻有幾人在知道他們的身份。

  大家見李壽在笑,以為他這是在陰笑。

  李壽聽人罵扶桑,十分開心,等大家罵爽了才開口:

  “對不起各位,你們罵錯了。我不是李大葉,我叫李壽,是大唐越王。”

  “啊!”許多道震驚聲傳來。一個老頭站出來:

  “你唐國自詡仁義之國,竟做出如此卑鄙之事。我百濟並沒有對不起你們,你們竟用如此手段來禍害我百濟,簡直不是人,是一群畜生。”

  罵自己李壽就不高興了:

  “我大唐給過你們機會,可惜你們不懂得珍惜。大唐是個負責任的大國,新羅是我們的附屬國,你們一次次向他們發動進攻。就拿大耶城一戰來說,隻是軍人,就殺了人家一萬多,我們至今一個人都沒殺。你們說說,誰才是畜生?”

  百官呆住,半晌又一個中年男站出來:

  “我們不是新羅,不是誰的附屬國。我百濟和新羅的恩怨,何需你唐國插手?你們以此為借口,侵略我國,不是畜生又是什麽?”

  這幫人還在胡攪蠻纏?李壽加重語氣:

  “百濟在以前,還不是屬於我中原?一群數典忘祖的東西,居然分裂出來建國,還以百濟人自居?你們現在要是有人分裂起事,就被視為謀反。以前從我中原分裂出來時,那又叫什麽?”

  終於啞聲了,李壽開始忽悠:

  “現在我大唐要收回自己的地盤,讓這裏的百姓能過得更好,不用擔心受人欺負,天經地義。你們也是中原人,流著和我們同樣的血。回到我大唐後,仍可以為官為將。改變的隻是環境,從一口小井,換成一片池塘。當一隻池塘裏的青蛙,總比當隻井底之蛙好吧?”

  ……

  李壽忽悠得口幹舌燥,暫時沒多少效果,很正常。

  他沒敢再做肺癌患者的寢宮,搬到另一座大殿。

  已明裏解除監視的王厚義,帶著一群太監到來。

  “殿下,現在離開京城的人不少,要不要關閉城門,不讓他們離開?”

  王厚義的效率遠比李壽高,沒怎麽忽悠,就幫他拉來一大群太監。

  王厚義還拍胸擔保,說這些太監都可靠。

  李壽感覺自己的口才有待提升:

  “留他們幹什麽?京城遲早有一場大仗要打。留下他們,以後還得管他們的糧食。”

  “殿下真是太仁慈了,”一個叫曹衛寧的中年太監有點擔心:

  “太子那邊有數萬兵馬,我們這邊隻有一萬多人?”

  李壽不敢讓這幫牆頭草擔心:

  “我大唐的大軍已來百濟,由英國公李勣帶領,李勣的大名你們應該聽過吧?現在正帶著十萬大軍在攻速合城。我在速合城有安排,一戰就能輕鬆占領,到時便能長驅直入。”

  有些事王厚義還沒想到,又敬佩李壽一點點,對李壽的敬佩,實在不能再高了。

  “殿下真乃神人,答應派兵去支援速合城,原來竟是如此安排。奴才有些事不明,殿下派人抓那些官員的家人,為何不用他們的家人威脅?奴才相信,十有八九的人,都不可能不顧他們的家人。”

  李壽歎聲說:“要讓一個人屈服容易,要讓他的心也屈服太難,威脅不了心。為了長遠打算,必須要得到他們的心。否則我們走後,這裏會內亂不斷。”

  ……

  速合城是百濟東部的大城,和新羅西部的大耶城一樣重要。

  一旦失守,對手便會長驅直入。

  為此,隻有十幾萬兵的百濟,派出兩萬兵馬在此守護。

  守將名叫劦受真,是百濟一員大將,也是百濟九大姓氏之人。

  劦受真是個肩寬背闊的中年男,他知道李勣。開始還非常擔心,現在他的擔心小了些。

  唐軍不知出了什麽狀況,外麵的五萬多兵馬,竟有兩萬兵馬離開了?

  這點人,隻堵在城東外也算正常。但不知怎的,已過去幾天,沒有攻擊。

  天天在城外勸降,勸得他們一聽到唐軍的聲音就腦漲。

  還不得不給手下兵將做思想教育工作,唐軍的勸降比較高明,他們的軍心有些浮動。

  這天,速合城軍中主營,一群將領又在一起商量。

  “李勣乃唐國名將,他們就這樣堵而不攻,不可能真想將我們勸投降吧?”

  劦受真懷疑李勣的用心,一個中年將領說:

  “他們抽出兩萬兵馬不知去了何方,自知剩下的三萬幾千人,攻不下速合城。才想用擾亂軍心之計,這也正常。將軍,無論他們如何做,我們好好守城就是。”

  另一個壯年將領說:“會不會是他們在等那兩萬兵馬到來?到時才開始攻城?”

  這個想法有可能,劦受真為了打氣:

  “不要緊,我們的援軍也將會到來。殿下那邊應該也得到消息了,待殿下的大軍到來,就是這幫唐軍的死期。”

  這幫百濟軍人的春天到來,從外麵跑來一個年青將領:

  “將軍,我們的援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