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回金水
作者:鳳棲梧桐      更新:2020-03-29 17:49      字數:4172
  聞言,殿內大臣呼啦啦跪了一地。

  這時,有官員突然出聲,“微臣願意捐出兩年俸祿,以助靖王殿下賑災。”

  眾人紛紛看向出聲的方向,定睛一瞧,是個翰林院的,兩年俸祿也沒多少銀子,都知道翰林院的官窮,卻有氣結,各人心裏腹誹了一陣,還想再等等看。

  就聽到盛文帝在上麵叫了聲好,“捐俸祿的那個是誰,哪一年的進士?”

  袁青在一旁看了眼,低聲回道,“回聖上,是翰林院的供奉薑田源,盛文十八年的進士。”

  “好!薑愛卿愛民之心可嘉,解君之憂之心可冕,袁青,傳旨,擼去江南知府官職,薑田源補上,與靖王一起賑災治理水患。”

  袁青一愣。

  跪在地上的官員齊齊一愣。

  一群人不敢置信的瞪著出聲的薑田源。

  由一個小小的翰林供奉直接成了江南知府,就因為捐出了兩年俸祿?這……未免太過荒謬了。

  薑田源也有些發愣,被身旁的官員捅了捅,才反應過來,出列磕頭謝恩,回隊伍的時候腳下還打了軟。

  沒等眾人從莫名其妙的江南知府陰影中走出來,盛文帝又砸下一句話,“袁青,取朕的私庫,捐出一成賑災江南。”

  袁青垂眸,“是,聖上。”

  然後揚聲唱和道,“聖上捐出私庫一成以賑災江南。”

  底下瞬間一靜,接著一片嘩然。

  皇上都捐了銀子,這意味著什麽,意味著他們這些人不捐也得捐!

  當下,就有人開了口。

  “微臣願意捐兩年俸祿,以助靖王賑災江南。”

  盛文帝撇嘴,這會兒了還不往在他跟前上靖王的眼藥,就那麽個軟弱的跟個麵團似的小孽障,還犯得著上眼藥?

  “微臣願意捐出一年俸祿,以助靖王賑災江南。”

  周圍的目光一下聚焦到此人身上,一看,原來是個清水衙門的官員,當下都回過頭,琢磨自己捐多少合適。

  “微臣願意捐一年半俸祿,賑災江南。”

  這是中立黨。

  “微臣願意捐出兩年俸祿,以助靖王賑災江南。”

  這肯定是祁王與閑王哪一黨的人。

  盛文帝饒有興趣的看著底下人,不經意間透露出來的訊息,側眸瞥了眼袁青,袁青會意的點頭。

  心中暗忖,這些人該不會是傻了吧,話說的這麽明顯,真當聖上什麽都不知道嗎?

  一個朝會下來,盛文帝搜刮了文武百官不知多少年的俸祿,等眾人都捐完,又說了句讓眾人吐血的話,“今明兩日,把賑災銀子送去靖王府上,讓靖王登記造冊。”

  眾人,“……”

  他們能說他們捐的是未來兩年的俸祿嗎?

  ……

  下了朝,盛文帝喊了袁青去宣靖王進宮,將賑災的事與他說了,靖王麵帶猶豫,“父皇,兒臣沒有經驗,怕是……”

  盛文帝瞥他一眼,“怕什麽?你是朕的皇子,夏啟的王爺,難不成還真有人讓你親自下水不成?自有懂得治理河道的官員隨行,你看個大局就成……”

  說罷,又擰著眉,“你這些年都學了些什麽東西?”

  靖王眨眨眼,溫潤一笑,“兒臣的詩文書畫極好。”

  盛文帝黑了臉。

  靖王見盛文帝眉頭緊鎖,話打了個卡頓,看著盛文帝的神色小聲道,“兒臣……兒臣還會擊缶……”

  “簡直混賬!”

  盛文帝的臉更黑了,瞪著他破口道,“你跟祁王、閑王一同進的學,怎麽他們個個文武雙全,偏你隻學了這些風花雪月的玩意兒?!”

  能為什麽?

  人家有強有力的外祖,他沒有啊。

  盛文帝心知肚明,看著靖王的眼神卻說不出的滿意。

  這樣的兒子對他的皇位才最沒有威脅。

  靖王的眼神似乎瑟縮了一下,“兒臣、兒臣會騎馬射箭的,隻是、隻是平素不怎麽……”

  “行了。”盛文帝擺了擺手,叫過袁青,指著靖王道,“去,給靖王尋兩個騎射師傅,再把朕身邊的暗衛挑兩個出來暗中保護他。別江南還沒到就被人哢擦了。”

  袁青看了靖王一眼,低眉應是。

  靖王眼睛一亮,臉上迸發出不敢置信的喜悅,撩起衣袍跪下謝恩。

  盛文帝扶額,“起吧,這兩日會有精通水利的官員去找你報道,人齊後,你就直接去江南吧,不必再來宮中見朕了。”

  “父皇,二弟與四弟都比兒臣更合適,您……”

  “讓你去就你去,哪那麽多廢話!”盛文帝冷喝一聲,不耐煩的揮手,“袁青,帶靖王出去。”

  靖王立時止住了話,神情裏卻依然有幾分欲言又止。

  卻礙於盛文帝的怒氣,隻好謝了恩,跟著袁青走了出來。

  “袁公公,這……本王實在沒有經驗,你能不能勸勸父皇,收回成命?”

  袁青一愣,很是無語的看著靖王。

  “哎呦,我的靖王殿下誒,您這話……太監不得幹政,您這話被人聽到,奴才的腦袋可就要搬家了!”袁青忙拉著靖王躲到一旁小聲道,“再說,這事兒是文武百官一致舉薦的,非您莫屬了,可不敢再說這樣的話了,萬一惹惱了聖上……”

  靖王啊了一聲,“可是本王……”

  “殿下別擔心,聖上不是說了嗎?會有精通水利治理的官員跟著你您一塊兒前去,您去隻是個統籌,不用操多少心。”

  “這……我,本王……能行嗎?”

  “能,殿下一定能行!”袁青好笑的給靖王打氣。

  靖王深吸幾口氣,回頭看了眼玉清宮,無力的道,“那好吧。”

  謝過袁青,耷拉著腦袋出了宮。

  袁青回去複命,盛文帝聽的可樂,“堂堂一個皇子長成他這樣,可真是朵奇葩……”

  隨即又歎氣,“畢竟沒有母族,靖王能這樣安於現狀,也是他的一份智慧。可惜了……”

  可惜沒有母族,若不然……

  袁青卻道,也幸好沒有母族,不然如今還不定是什麽場麵呢。

  他這般想著,麵上卻附和著盛文帝,“是啊,可惜了……”

  盛文帝看他一眼,突然往後一仰,靠在椅背上,唇角揚起一抹肆血的笑容,“你說,三足鼎立如何?”

  袁青的瞳孔驀然一縮。

  ……

  從正德門出來,上了馬車,靖王閉上眼靠在車廂上休息,渾身緊繃。

  直到進了他與靖王妃的臥室,才放鬆下來。

  靖王妃拿了換洗的衣裳,脫了衣裳才發現他的裏衣都濕透了。

  “盛文帝說什麽了?”

  靖王看著靖王妃神色間的擔憂,將她摟入懷中,長長的喟歎一聲,“顏兒,成了。”

  靖王妃一愣,“什麽……成了?”

  靖王嗯了一聲,下巴蹭著靖王妃的發頂,沉聲道,“父皇,果然對祁王與閑王諱莫如深,提都不願意提他們二人。而且,聽朝會所發生的事情,他好像有意為我造勢。對了,父皇給我挑了兩個騎射師傅還有兩個他身邊的暗衛做我的暗衛暗中保護我。”

  靖王妃皺了皺眉,從他懷中起身,“盛文帝想幹什麽?”

  靖王有些朦朦朧朧的困惑,卻又覺得他好像知道,隻是……

  他輕歎一聲,將裏衣脫了,簡單的梳洗後,換上靖王妃準備好的衣物,牽著她的手道,“不管如何,這是好的開端,不管父皇想幹什麽,奪嫡之路一旦踏上,就是你死我活。委屈你,要與我膽戰心驚過一段時日了。”

  靖王妃鼻尖一酸,輕輕錘了他的胸口兩下,“說什麽傻話,我們不是早就說好了,什麽事都要一起承擔的嗎?”

  靖王一笑,捏了捏她的手,“得妻如此,夫複何求。”

  靖王妃努了努鼻子,哼了一聲別開頭,“現在說好聽話沒用,等你當了皇帝再說吧。”

  靖王低沉一笑,“好。等我當了……一樣隻願得一人心,白首永不離。”

  兩人相視一笑。

  靖王妃道,“走吧,去見見盛文帝給你挑的攝像機暗衛。”

  ……

  蘇木槿在朝會後也收到了消息,靖王回府後又第一時間將見麵經過送了過來,蘇木槿托著腮看著窗外的銀杏樹,笑了笑,叫了安泠月,“泠月姐姐,咱們過一段時日就能回金水鎮了。”

  安泠月一喜,“真的?”

  蘇木槿點頭。

  “太好了,咱們都出來好久了,爹娘他們一定很擔心……”

  話說到一半,突然想起蘇木槿的養父養母那些讓人寒心的所作所為,話一下子就斷了。

  蘇木槿並不在意,隻是囑咐她,“過幾日再去宮中請個平安脈,就差不多了。”

  安泠月連連點頭,“那我去收拾東西。”

  蘇木槿含笑點頭。

  安泠月笑著出門,連上街買禮物回去的話都沒敢說,生怕再觸及蘇木槿的傷心事。

  藍遺得知,尋來問她,“這個時候可以一走了之嗎?”

  蘇木槿笑,“如今的局勢我們留在這裏也沒有什麽用處了,回金水鎮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藍遺不解。

  蘇木槿笑眯眯道,“靖王現在缺什麽?”

  藍遺皺眉,毫不客氣的一針見血,“靖王現在有什麽?”

  蘇木槿噗嗤笑出聲,“你還真不客氣。”

  藍遺冷著一張臉。

  蘇木槿笑著搖了搖頭,“靖王現在什麽都缺,但最缺的還是銀子。”

  藍遺瞬間明白,“你想回去賺銀子給靖王?”

  “有何不可?”蘇木槿看著他,“我與靖王達成了一致,他登上太子之位後,會替我們蕭家出聲,還祖父與父親一個公道。那些謀劃算計了咱們蕭家與藍家的人,一個都別想獨善其身!”

  藍遺神色一肅,“我明白了。”

  ……

  三日後,靖王啟程去江南,蘇木槿與顧硯山去送行。

  見到藍遺,顧硯山挑了挑眉,藍遺卻麵色冷峻的見禮,“顧世子。”

  顧硯山頷首,並沒多問什麽。

  蘇木槿連著去玉清宮給盛文帝請了幾次平安脈,時間進入十月中旬,這一日與盛文帝說了他的身體已經無恙,好生調養定會長命百歲的好話後,盛文帝果然龍心大悅。

  蘇木槿趁機提了想回家過年的話,盛文帝猶豫了片刻也笑著應允了,還賞賜了不少東西讓她帶回去,並吩咐了儀仗送蘇木槿。

  蘇木槿以父母都是老實的莊稼人,怕嚇到他們為由婉拒。

  盛文帝也不多強求,擺了手,讓她出宮。

  等出了正德門,上了馬車,將消息與安泠月說了後,安泠月才長長的鬆了一口氣,“我這些日子一直擔心皇上會把你扣在京都,還好還好,總算能鬆口氣了。”

  蘇木槿笑了笑,讓流雲將消息送去帝師府。

  東西已經早些日子就收拾好了,去靖王府與靖王妃打了招呼,又告訴了顧硯山,商量一番後,決定隔一日再出發回金水鎮。

  畢竟,剛與盛文帝求了情,次日就走的話,未免顯得刻意,中間拖延一日,剛好刻意消除盛文帝的疑心。

  翌日,蘇木槿又去安排了京中的生意,讓顧硯山暗中多留意,又與同文家借來的大掌櫃交代了一番,天色已經黑透。

  翌日,一輛普通不起眼的馬車出了京都。

  藍遺與雲綢等人隨後騎馬跟上。

  出了京都百裏,一馬車幾騎上了官道,一路往金水鎮的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