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差距
作者:奪鹿侯      更新:2020-05-10 07:05      字數:2257
  吐蕃馬黑麻在七角井的休息極為放心大膽,既沒設置拒馬,也沒挖掘壕溝。

  這不是因為他身在西域,戰爭經驗少或粗心大意。

  首先他的戰爭經驗不少,而且對於戰爭相關的知識,實際上比大明也少不了多少。

  作為吐蕃的汗,一個明軍將領懂的東西,隻要去掉陳沐、戚繼光、曾銑這些嘉靖以來為帝國帶來軍事技術革新之人的影響,基本上葉爾羌的汗們都懂。

  因此這不是粗心大意,而是深思熟慮。

  他的人馬有八百重騎,每個重騎是兩個人三匹馬,人是一個重騎兵一個仆從,三匹馬是兩匹戰馬、一匹馱馬。

  再加上汗的衛隊,一千六百出頭,這樣規模的部隊,不光馱馬是重負、就連戰馬攜帶的物資也不少,三日奔行四百裏實屬不吝馬力。

  行軍過程中騎兵是沒有一丁點追擊能力的,都累壞了。

  這麽跑肯定有弊端,但是沒辦法,這就是現實環境下吐蕃馬黑麻的作戰計劃。

  他們盡量減輕草料、水糧的攜帶,先疾進至七角井這片綠洲,在當地休息八個時辰進行補給、休息,後麵四百裏路就輕鬆了,可以在沿途村莊、草原、農田進行補給。

  至於馬跑壞了怎麽辦?馬跑壞了沒關係,對占據吐蕃的他來說,戰馬本來就是一種消耗品——這一點與葉爾羌其他不占據草原的苦逼大汗們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他根本不擔心明軍會進攻,這一樣也經過深思熟慮,哪怕往上追溯至上古時代,戰爭也是個數學問題。

  從吐蕃到哈密,一條路,八百裏。

  刺探情報的商隊傳令兵一人多馬速度飛快,兩天半就把消息傳回去,他帶著部隊一路疾馳又是三天,僅耗時五日。

  明軍麵臨兵力不足的情況,不會在哈密城都沒打下來時再發兵向西。

  即便商隊走後援軍趕到,打下哈密城後發兵向西,怎麽說也要在城裏休整一日,半日集結、然後每日行軍一百裏也要四日。

  這就是五天半。

  所以明軍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出現在七角井。

  但是……哈密城下發生的事並不想吐蕃馬黑麻想象中的那樣。

  商隊來了、商隊進了兵營、商隊刺探了情報、商隊走了——故事發生到這,和吐蕃馬黑麻想象中一樣,但達雲跟了上去。

  二百從涼州衛調來騎兵,在達雲的率領下跟在商隊後頭,為了避免被商隊發現,達雲沒選擇跟著人,而是跟著駱駝的腳印,遠遠地跟在後麵。

  在靠近七角井的地方,風沙越來越大,終於在一陣風吹過的地方,腳印沒了,看著望遠鏡裏遠方漫天沙塵裏的小小的村鎮,達雲陷入深深的思考。

  ‘這就是吐蕃?怎麽跟想象中不太一樣呢?’

  最後達雲決定帶兵在七角井不遠的山窩裏睡一覺,睡醒了感覺馬還是有點乏,吃飽飯後又在山窩裏睡了一覺。

  然後人們發現,西域夜晚的星空可真美,夜晚的‘吐蕃’也好亮呀,那是無數人打著火把映照的光芒。

  達雲從袒肩戰袍裏掏出珍貴的神目鏡,小心翼翼擦拭著鏡片這才朝那邊望過去,一看,喲嗬,好多馬啊!

  這神目鏡是總兵官佟登的,來的可不容易,甘肅不像沿海,盡管這東西已經問世許多年,甘肅的將官都還沒見過呢。

  就連佟登這個,都是早前兒子考中武進士,萬曆爺高興賜下來的。

  這要是擱在前幾天,他達雲連看都別想看。

  隻是此時陝西的總兵官魏時已近哈密,陝西大將的情況要比甘肅好一點,那離宣府近,哈密城將會有替代的神目鏡,這才在達雲出城時把神目鏡交給他,讓他好好觀測敵情。

  因為這玩意達雲還被訓了一頓,他一開始試著往眼上看,越看越別扭,並覺得這東西一點兒都不神,後來才知道是拿反了。

  這種軍備現狀其實也是諸路老總兵向皇帝上書對外開拓的原因,萬曆爺秉承著先帝的傳統,每個兩年就在各省隨心點將點兵進京大閱,這對軍隊訓練有一定督促作用,但更多的還是讓人們認識到差距。

  什麽叫差距?差距就是廣東的兵人手天下太平銃是標配,宣府兵火箭筒子放不完,更別說北洋了。

  皇帝都不願意把北洋放到閱兵裏,隻當北洋軍是表演節目,人家北洋萬曆十年大閱直接在北京城外吊熱氣球、放空艇,還請在北洋修養的老將馬芳帶著個鐵馬訓練隊在午門外騎了一圈。

  更別說皇帝了,皇帝是站在有鐵牆的火德星君裏看閱兵的,身後倆披掛金燦燦寶甲的大漢將軍,那鳳翅盔翹得高喲,就是懷裏抱的天下太平銃還上著銃刺怎麽看怎麽別扭。

  這在咱傳統老將軍眼中都是些什麽個妖魔鬼怪,誰見過那些個玩意兒啊。

  技術進步讓天下整個都快割裂成兩個世界了。

  朝廷急需把已經投入使用的新型裝備普遍列裝,但哪兒哪兒都缺,產能有限,該先給誰呢?

  肯定誰重要先給誰,那怎麽判斷誰更重要呢?

  搞事!

  有事了朝廷會調撥裝備,這是其一;搞事贏了朝廷還會發下賞賜,是為其二。

  雙贏!

  達雲也想給自己搞個神目鏡,最好再弄杆帶鳥銃的神目鏡,他聽說那種神目鏡銃膛裏有刻痕,打的,不是,是那種鳥銃打的鉛子都跟別的銃不一樣。

  但他沒有,他隻有雁翅刀與大梢弓,甚至連精挑細選的二百涼州衛騎兵都是輕騎,馬身上沒掛甲就算了,人身上也隻有半袖鉚死的鎖子甲。

  這種鎖環鉚住的鎖子甲在涼州稱作密鎖子甲。

  但是巧了,神目鏡中的七角井,來自吐蕃的騎兵有馬甲,不但馬有重甲,就連人也有重甲,而且都沒穿在身上,一個個吐蕃大爺都穿著短衣坐在篝火旁吃肉。

  鎧甲全在箱子裏。

  太誘惑了!

  達雲也不知道怎麽回事,反正他一手牽著馬、一手端著神目鏡,黑燈瞎火也不看路,越走越近越走越近。

  身後騎兵不明就裏,分出一半跟著他、另外一半收拾了營地隔著些距離準備接應。

  等到離的在神目鏡裏能看清了,達雲這才放下神目鏡,環顧周遭提刀上馬的騎兵,露出燦爛笑容:“反正他們也不穿,不如我們……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