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誑人
作者:奪鹿侯      更新:2020-03-02 07:52      字數:2199
  開海最新章節

  “不夠鹹!”

  小皇帝一手拿著筷子在甲板前吃著,左手大袖向上快斂到肩膀,手上捏著風幹的牛肉幹注視著船帆上的公文道:“是你們給朕拿的不是軍糧,還是說你們的軍糧做的不好?”

  牛肉幹放回食盤,小皇帝一臉的憂國憂民:“北洋一期輜重船回來的時候就說了,旗軍對醬餅並不喜歡,如果要把牛肉幹當作主食,要再鹹些,醫科院不是已經有研究了麽,汗裏麵是有鹽的,人身上鹽跑了就得補。”

  “上次朕著全甲跑了四裏就受不了,身上汗冒如鬥,像洗澡一般心跳得感覺都要駕崩了,飲兩杯鹽糖水才緩過來,朕的旗軍縱橫天下,鳥銃手都要背負至少三十六斤,那一天得出多少汗?”

  王安垂首道:“回爺爺,這牛肉幹是去年朝廷下令、今年口市上的新貨,戚帥在薊鎮整軍備戰,塞外都督同知與百姓們心驚膽戰,是不會依照軍糧來做的,他們會擔憂天軍有了常備的軍糧,要出塞打過去呢。”

  說著,王安眯起眼睛笑得難得帶上些紫禁城裏少見的快意,道:“這可是近幾十年頭一遭!”

  小皇帝倍兒驕傲地一揚頭,揣手道:“那是自然!”

  朝廷九邊的扯著口子帶著血,傷痕橫七豎八,最要緊的是財政。

  嘉靖年窮不窮?隆慶年窮不窮?那萬曆年呢?

  小皇帝這會兒能拍著胸脯說:爺爺有的是錢!

  驕傲歸驕傲,抬手端碗呼嚕了兩口小米粥,把碗推到一邊看了看又覺得可惜,捏筷子把碗底金州衛上貢的海參放嘴裏嚼著,一推碗拿起筆邊寫邊含糊不清地念叨道:“肉幹太硬,著塞外順義王及諸部都督同知,來年口市不準貢肉幹,國朝缺牛,貢牛,朝廷將草料折布、綢、珍珠一並……不對。”

  小皇帝將布、綢、珍珠劃掉,噙著毛筆想了半天,接著邊寫邊叨叨:“精織諸色棉布、上好蘇杭表裏綢緞、海外至寶珍珠一並抵價。”

  這操作看得王安有些不明白,這些個名字在腦袋一直轉,下意識問道:“陛下,這布與精織諸色棉布,有何分別?”

  小皇帝聽到說話,不自覺地挑起眼睛抿抿舌頭,入口一片毛茸茸,皺起眉頭氣呼呼地看著手中毛筆,用鼻子狠狠噴出氣來,抱怨道:“朕這小時候落下的毛病怕是好不了了分別?分別可大了去啦!”

  毛筆撂下,小萬曆揚揚下巴問道:“布是怎麽來的?”

  “織機織的。”

  “嗯,現在你麵前有兩塊布,一個的介紹是織機織的,另一個的介紹是蘇氏七代織匠精造十二時辰織的精織諸色棉布,你覺得哪個貴一點?”

  “感,感覺好像後邊的貴一點?”王安臉上寫滿艱難,也不知道是小皇帝表述不清還是怎麽回事,反正他覺得這兩塊布好像沒什麽區別:“不知道為什麽,好像就是後邊貴一點。”

  “這就對了。”

  “布還是布、綢緞還是綢緞、珍珠也還是珍珠,況且君無戲言,口市上的布都是織戶所出,大明的織戶往上數七代是最少的,弄不好八代九代都是織戶,但聽起來會很好,一匹頂過去兩匹別人是不是更喜歡?因為聽起來很好。”

  萬曆說著把眼前船帆朝著王安轉過去,手指著夾在帆骨上的一頁公文讓他看著,道:“南直隸的船監送回的信,蘇祿國的珍珠在揚州就是這麽賣的,一個月隻賣三十顆,品相還不怎麽好。”

  “但專門有人介紹,說這珠是去海數千裏外蘇祿國珠池臘月裏采珠人入海采得,是蘇祿王宮珍藏數十年的寶物,每月隻有三十顆流傳市麵,剩下一半珠子都進貢給朕了人們爭相購買,每日價高者得,最便宜一顆都要五十兩起,其實就是錢銀的東西。”

  王安皺起眉頭,小心翼翼地對萬曆問道:“陛下,南洋近一年都沒有給宮中進貢珍珠了吧?這,這……”

  小宦官知道陳沐愛財,可這種拿著皇帝誑人的法子,這是大罪。

  小皇帝卻滿不在乎,擺手道:“說的是實話,珠子一半確實進貢給朕了,不過是蘇祿剛平的時候,品相好的一次給朕進貢了好幾千顆,數也數不過來,市麵上賣的是另一半,這上麵又沒說珍珠是當月現采,也沒說進貢給朕是月月進貢。”

  而且最關鍵的是,臘月下珠池聽起來好辛苦,可蘇祿沒有冬天啊!

  “讓朕統計一下,這月產燧發鳥銃百杆以下五省軍器局有一百,一百三十二處;月產百杆以上的軍器局有七、八、九,十一處;產量最高的是宣、北,是南洋衛軍器局一千一百四十杆?”

  小萬曆也覺得南洋衛軍器局的產量不正常,別的地方比如宣府,去年一年才產不到兩千杆,北洋因為鐵錠不夠用去年才七百多杆,南洋衛軍器局一個月就頂人家一年了?

  又專門找出公文仔細看了看才明白是怎麽回事,鬧半天南洋衛軍器局管的隻有監督與組裝,其他各個物件哪怕是一片小小的望山準星,都是別的地方造的。

  南、北、福建、廣東、宣大一月能造燧發銃六千餘杆,這是各地都在造火繩鳥銃的情況,但南洋衛軍器局就能出上千杆,把排第二的宣府甩開一大截,這種製造能力令小皇帝很是欣慰。

  “你學著點,以後每月都這樣統計,將五省軍器局產量全部算下來,同樣的還有去掉宣大加上浙江的船廠造船,他們的炮、甲各類,都做好統計,要讓朕一看便知道情況。”

  小皇帝對王安說著,心滿意足地將船帆轉到一邊,道:“還有一件事要你做,找幾個老實可靠、廉潔奉公的人,代朕出宮一趟,至各地采買冬衣五,算了買不起……先兩萬八千套吧。”

  “然後拿朕的口諭與冬衣去宣大,在萬全都司五個衛,把冬衣代朕分發下去,冬天要來了,朕發內犒勞軍士,讓他們安心戍邊。”

  “朝廷發的冬衣,他們敢上下貪墨,發不到朕的旗軍手上;你派人記得,要手把手發到旗軍手上,外人貪墨,軍法從事;你們貪墨,四軍府軍法怎麽說來著?對,念在初犯,留個全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