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日落
作者:烤鹿      更新:2022-03-25 20:42      字數:2083
  鷹利堅聯眾國這些年來,可是說是一直在韜光養晦,除了暗地裏對一些國家提供經濟或者技術支持,是絕對不會派出一兵一卒直接幹預或者間接幹預其他國家的軍事活動。

  這在一站之前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鷹利堅人在此之前可是一直揚言要稱霸世界,可是太平洋艦隊失敗之後,鷹利堅就像變了個性格一樣,開始變得軟弱了起來。

  正是有著這重考慮,馬超微微一笑說道:“這一點我們盡可以放心,日落西山就是日落西山,即便羅思福再怎麽努力,黎明還得在黑夜之後才會到來。”

  海偉卻說道:“委員長,即使如此我們也不得不防啊,畢竟鷹利堅的底子還在,若是因為我們的大意疏忽讓他們重新崛起,這可就得不償失了。”

  “這一點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澳洲戰爭鷹利堅出手的話,恐怕澳大利亞海軍等到鷹利堅海軍的支援後,未必就不能反敗為勝,畢竟我們遠離本土。”

  馬超說道:“你這一點提醒得很對,這鷹利堅人對於重新崛起,恐怕是心有想法的!我們是得做些部署,至少也得在明麵上威懾一下他們,不然他們要是一直躲在暗處耍心眼,對我們來說也是一件麻煩事兒!”

  這倒不是長他人威風滅自己的士氣,實事求是的說鷹利堅海軍的實力在早些時候甚至都領先華夏海軍一籌。

  隻是隨著華夏工業在革命,這個差距被華夏拉的越來越大,鷹利堅各大造船廠因為政府要重建太平洋艦隊,所以在研發經費上羅思福給予他們非常大的支持。

  現在世界各國都非常清楚,要想國家強大最首要的基礎就是經濟實力的強大,隻要政府有錢,那麽用錢堆都能隊出來一支海軍或者一支空軍,這絕對不是誇誇其談的。

  華夏是怎麽崛起的?華夏的崛起本來就是一本教科書式的發展之路,隻不過華夏的改革之路,不能被西方主流的經濟學家所理解罷了。

  這其中最為西方經濟學家所樂道的就是,華夏的國有企業怎麽打也打不垮,按照西方國家的社學學標準,他們認為國營企業是非常沒有效率的,國有企業的死板限製了一個企業發展的活力。

  可是在華夏國營企業卻依舊充滿著活力,這讓他們非常的不能理解。

  法蘭西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經濟學家費洛蒙·庫裏斯,這個人很有來頭,他早期參與過毛熊共和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工作,後來因為利益,說白了也就是法蘭西給了他相當大的一筆收買費。

  此人在國際社會上享有非常崇高的聲望,他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叫做‘軟約束理論’,他的學生遍布世界各地,甚至在華夏也有些非常有名的教授是出自他的門下。

  京都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陳一舟,就是費洛蒙的學生,費洛蒙的理論就是說,新興的崛起型國家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某一方麵的物資特別匱乏,通常購買這種商品的時候,消費者排很長的隊列也不一定能買到。

  一個國家出現了這種情況,那自然就要推溯到企業的效率之上了,首當其衝的就是國企。

  國營企業在他的理論中就是軟約束的一種,按照西方的標準,這樣的企業沒辦法滿足市場消費,那就得退出市場,也就是破產,日不落帝國的東印度公司就是個例子。

  但是國營企業怎麽可能會輕易破產呢?大家都知道國營企業的背後是國家,真有了虧空政府也會立刻對他們進行貸款補貼。

  這種情況放在民營企業就不會出現,為什麽呢?原因很簡單,民營企業和國家之間的關係沒辦法達到像國營企業那般親密,換而言之,民營企業沒有市場就隻能被淘汰,而國營企業則不然,他們依舊可以在市場上半死不活的生存。

  久而久之自然會讓國企對國家形成一種依賴,反正他們不會破產,慢慢的生產力以及活力也就降低了下來。

  作為華夏經濟部長的趙天龍對這種理論就是追捧,近代華夏政府的幹部組成,有一大部分都是留洋歸來的,所以有這種想法也不奇怪。

  但是蘇陽卻認為這種理論隻能對一半,蘇陽認為如果國有企業都是憑借政府補貼來生存的話,那麽華夏政府根本不可能有足夠的財政數額來支撐國營企業的生存。

  國家一旦沒錢了,那就會出現很大額的財政赤字,一旦這種情況出現,那麽相應的國家就會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可華夏並沒有這種情況,反觀世界上通貨膨脹最嚴重的國家是誰?好巧不巧正式法蘭西!

  而且華夏的通貨膨脹不僅不嚴重,而且市場還非常的有活力,人民的消費水平一天一天的在提高。

  不得不說,蘇陽在經濟方麵很有自己的獨到見解,當然這其中也有一部分戰爭的因素,贏得戰爭之後,華夏也贏得了許多的便利,而在戰爭中落敗的鷹利堅,他們的三大武器製造商差點都瀕臨破產。

  羅思福也對這些國企進行了政府補貼,他對國營企業的破產是限定了一定的指標的,限定指標也就是為了減少失業人口。

  繼承了蘇陽思想的馬超對這一點也是非常清楚,所以他在處理鷹利堅事務的時候,從來都是不急不躁,隻要鷹利堅政府的經濟搞不上來,那麽他們就不可能在軍事上超過華夏。

  “讓在澳大利亞的官兵盡管放開了打,鷹利堅政府如果真的要插手,那我們也有其他的方案來對付鷹利堅。”馬超說道。

  海偉見說服不了馬超,也就不再執著了,他相信作為華夏新一任掌舵人的馬超,他所處的位置,是能看到一些他所看不到的地方的,作為他的部下,他確實沒必要強求自己的領導跟著他的想法走。

  對於海偉來說,他隻是要提一些不同的方案給馬超,至於馬超最終會選擇什麽樣的方式方法來處理,那也是他改變不了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