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改革
作者:烤鹿      更新:2022-03-25 20:41      字數:2025
  蘇陽已經好久沒有過問軍事上的事情了,他把馬超派到華北局之後,已經對華北總指揮方元起到了牽製的作用,事實上馬超比他想想中做的還要好。

  而他呢,他每天更多的重心都放在全國的會議上,那些政府的高管們就是像學生一樣每天都要聽他的訓話,不過有時候他也會聽到官員們請求停止戰爭的聲音。

  這種聲音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文官,而軍隊的高管們則恨不得打的越大越好,把花旗的軍隊都幹掉。

  這種激進的聲音蘇陽並不喜歡,打仗是要死人的,不論是花旗還是華夏或者是其他的世界大國,尤其是現代化戰爭,動輒就是幾十萬部隊的聯動,天上的飛機地上的坦克隨隨便便一個衝鋒就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倒下去,雖然更多的是華夏的敵人倒下,可打仗終究不是什麽好事情。

  最關鍵的是,蘇陽也感覺到了來自於國內的經濟壓力,他手下的科研人員大部分都是在係統商店內兌換的,那些人固然掌握這領先整個世界的科研成果,可華夏需要的人才已經出現了斷層,新一代的大學生和知識分子都還在學校培養著,華夏科學界的斷層已經開始出現。

  這讓蘇陽非常的焦急,華夏不一樣啊,長達一百多年的戰爭,讓這個國家的人才出現了嚴重的斷層,蘇陽任期內培養的大學生很少參與國家的經濟建設或事科學研究,大部分的大學畢業之後並沒有讀研究生,而是加入了民營的企業。

  民營的企業非常的又錢,給他們工作或者是自己創業顯然比在國家單位領那些死工資來的多。所以,蘇陽必須要開始著手停止戰爭了,如今國內的基礎建設已經完成,國家的人才教育和知識儲備也必須得跟得上了,管理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家選比想象之中的難得多。

  花旗羅思福之所以能硬撐到現在,無非就是因為他手下可控使用的人才太多,西方人經過了工業革命之後,人才斷層一直都沒有出現過,基本上隻要是有崗位,就會有合適的人才,這也是西方國家的人為什麽看上去比華夏人自信的原因。

  因為他們有著豐富的知識儲備,書讀的多了視野也就便的開闊了,談吐難免就會高人一等,然而大部分的華夏民眾,他們都是沒有接受過教育的人,沒有接受過教育的人是非常愚蠢的,當然這並不是壞話,隻是說他處理事情的行為和方式。

  所以,當華夏的軍隊在世界上大殺四方的時候,才是華夏群眾最覺得驕傲的時候,而不是因為華夏某個方向的成功或者某個新型裝備的突破,他們覺得槍就是搶什麽自動步槍和半自動步槍都是一樣的,關鍵在於用槍的人!

  在西方民眾看來這種話你說是白癡講的他們也會相信,華夏人是怎麽在世界上大殺四方的,他們的軍兵素質確實好,但你了不起一打二,華夏參戰的兵力是三百萬,而軍事聯盟的兵力都快達到一千三百萬裏,可為什麽還是節節敗退?

  還不是因為他們的武器不如華夏人,同樣是坦克華夏的坦克可以一發炮彈擊毀軍師聯盟的坦克,同樣是飛機華夏人的飛機可以一比五的近身格鬥,這就是技術上優勢帶來的優勢,而華夏大部分的民眾都不了解這一情況。

  “徐朗,這些事情就交給你來做,你可別讓人民失望,教育才是治國之本,我把這個重任交給你,你也不要有壓力,盡管放開手去做,天塌不下來,還有你們各個部門的領導也都要適當的給徐部長支持。”會議進行了三個多小時,蘇陽終於為這場會議做出了總結。

  教育部部長徐朗站起來,說道:“多謝委員長的信任,我徐某人一定竭盡全力不負委員長的期望!”

  蘇陽笑嗬嗬的說道:“徐朗,你辦事我放心,你是抗聯軍的老人,我如果連你都不信,還能信的過誰?教育上的事情難就難在用心,你可要記著我這句話!”

  “多謝委員長指點迷津!”徐朗恭聲說道。

  “趙四光拿紙筆來,我要給各個戰區的司令去一封信!”蘇陽說道。

  趙四光是剛剛接任馬超的警衛,生活中總是卻少了一股子機靈氣兒,有些事兒必須蘇陽說出來他才懂得執行。

  “委員長。給!”趙四光聽到了蘇陽的指令,馬上就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了自己的本子還有筆交到了蘇陽的手中。

  蘇陽接過來,看著搖搖欲墜的太陽,又思考了起來。前線的事情本來不應該他操心,無論是任野民還是方元都是身經百戰的大將軍,還有軍委在背後為他們出謀劃策,照理說是萬無一失的,可最近蘇陽總有一種感覺,世界將會迎來另一個大時代,所以他已經開始準備停戰了。

  可大軍在外,如果隻是因為蘇陽不想打就停戰,這傳出去會大大損害蘇陽的威信,蘇陽又開始犯難了。

  “委員長,你想寫什麽,不如交給我來代勞吧!”趙四光湊過來說道。

  蘇陽吧桌上的一頁紙捏成一團,揉了揉丟在垃圾桶裏說道:“四光啊,你有些事情你代不了筆!”

  “哦!”趙四光點了點頭就退後了,蘇陽又坐了一會兒,最終還是放棄了原先的決定,他打算全力抓內政,軍事上就不管了。

  軍事上要花錢,教育上也要花錢,這兩個項目都需要非常大的投資,尤其是膏教育!

  基礎教育方麵,必須得加大投入,這個地方的錢是不能省的,一個國家想要發展,就必須又足夠多的知識分子,然後建造世界名校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到華夏來。當然,這一點華夏是不用太操心的,京都現在已經是世界的中心,每天都有數不勝數的外國人來到這裏,親眼看一看這個千年古城的風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