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喜訊傳來
作者:烤鹿      更新:2022-03-25 20:40      字數:1573
  就在包亮的機器在展覽會上大放異彩重挫鷹國人克裏斯的威風之時,遠在京都的蘇陽再次收到了一個令他驚喜的消息——那就是輕鐵軌的建設取得了舉重若輕的成就。

  我方日新月異的改革之初,國內的消費流量也是日益增加,加上各種道路的建設材料也需要不斷的外運,使得我方國內對交通條件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

  雖然之前全國各地之間本就有較為成熟的道路鏈接,但是在大規模的需求量下,還是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說實話我方的運輸能力一直都非常的有限,畢竟我方太大了,軍事、民生、貨運等等都使得道路的承運能力到達了一個極限。

  在我方平定之初,修路就一直是蘇陽標注的重點工程,但怎麽修,修什麽路卻一直都是個問題。

  修水泥路太所需要的時間太過漫長,並且成本也是相當的大,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最終,蘇陽和道路部長經過仔細討論之後,才敲定了用輕便鐵路連接全國交通的方案。

  輕軌鐵路的核心就在於輕,它雖然仍像傳統那樣,使用連,根鐵軌,但材料卻並不需要傳統鐵路那樣粗,壯,降低了材料要求也就代表著降低了成本。

  輕軌鐵路的出現大大的減輕了水泥道路的負擔,第一條輕軌鐵路的服務的是煤炭與鐵礦,煤與鐵永遠都是相輔相成的,煤來煉鐵,鐵來造路。

  當然這連接經濟命脈的輕軌鐵路,也是目前為止第一條由我方投資,我方人設計建造的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具有自主創新權的鐵路。

  而建設這條鐵路的人叫做海貴森,中原鄭州濟源人,十九世紀初赴鷹國留學,值得一提的是,他是當年那位享譽世界的鐵路設計師詹天右正是同班同學。

  幾年前,蘇陽在湖北宣化煉鐵廠考察,當時宣化煉鐵廠的總工程師是一名外國人,海貴森便做了蘇陽翻譯,於是海貴森便走入了蘇陽的實現,所謂是金子就不會被埋沒,這話是有幾分道理的。

  在蘇陽決心大搞現代化的時候,就迅速意識到交通這個問題,國內在這方麵的人才少之又少,蘇陽很快便想到了海貴森,而海貴森果然不辱使命,不到一年,便設計完成了我方第一條輕鐵軌鐵路。

  常言說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蘇陽清醒的意識到,近代的我方對西方國家的認識一向都有些懵懂,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大清帝國浩浩蕩蕩的開展的那一場洋務運動就可見一斑。

  當年的大清帝國大力發展軍用工業,卻忽略了民用工業的重要性,所以北洋海軍在定遠艦沉沒的那一刻,大清帝國的強國之夢便瞬間崩塌了。

  甲午海戰之後,總算有有識之人意識到了實業的重要性,於是振興實業的口號便吵了出來:“立國之本,不再兵也!”

  乍一聽這話好像有那麽幾分道理,於是當政人又被忽悠了,文人們吹噓的我方,是一個農業大國,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應將全部注意力放在農業製度的改建上。

  於是在那麽一場看似很有成果的振興實業經濟的大浪潮中,我方得到了小鬼子瞅準時機的軍事入侵。

  西方國家經過百多年的工業,無論是軍工還是民生都在一個均衡發展的節點上,所以說兵與農二者也是相輔相成的,而這兩者之間的均衡點,蘇陽認為就是在交通上。

  蘇陽看的清了,做起來便沒有什麽估計了,他按照第一條輕軌鐵路為藍本,讓海貴森拿出了《輕軌鐵路十年計劃》。

  《輕軌鐵路十年計劃》規劃了主體的五條連接我方經濟命脈的鐵路幹線。

  ……

  嚴冬之後的我方迎來了一個溫柔的春天。

  這天,天還沒有亮,東方的天空隻有一抹彤紅努力的想從雲層中露出來。

  旅順,這一座在我方曆史上有著濃重色彩的海濱城市,自從當年的大清帝國在這裏修煉軍港之後,這座城市就風雨不斷,如今安靜了下來的旅順,成為了我方海軍的“聖域”。

  旅順這一海域的水深且大,並且非常的隱蔽,非常的適合海軍日常的艦艇訓練,同樣的這裏也是我方國防的一個重點。

  總的來看,蘇陽的戰略部署是,目前的我方海軍的作戰思想是沿海防禦,因為我方的海岸線較長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我方海軍沒轉變成藍水海軍的上海,這個態勢會一直持續下去

  不過今天這些軍艦卻是荷槍實彈的準備離開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