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收割戰爭紅利
作者:烤鹿      更新:2022-03-25 20:39      字數:7622
  三天轉眼而過。

  這天早晨,到了抵抗聯軍渡江南下的日期。

  長江兩岸的居民,這天一早便在江邊駐足遙望。

  當那一輪紅日升起的時刻,江麵上終於是千帆競渡,五十萬抵抗聯軍從十幾個渡口展開了‘渡江戰役’。

  天空中,是一支龐大的機群正在掩護。

  然而整個渡江過程當中,都沒有遭遇任何的攻擊,抵抗聯軍順利的渡過了長江天險。

  抵抗聯軍雖然通電號稱百萬雄師渡江,實際上隻有五十萬兵力,不是輕視南都集權的武裝力量,實在是排出五十萬已經是極為保險的決定了。

  抵抗聯軍站在道義的製高點,加上民心所向,南都的武裝力量根本沒有什麽戰鬥力,這是完全可以預料的。

  即便是十萬人渡江,都有能力拿下。

  之所以派出五十萬大軍,主要是為了快速穩定南方各省,從而讓南方各省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建設狀態。

  跟隨在大軍後麵的,這是大量的後勤部隊,以及五萬民支南幹部,這些幹部的任務就是迅速接管南方各省行政、司法、稅收,並對南方各省進行土改等等工作。

  這些支南幹部,很多也都是當初從南方各省北上支援抗戰的學生。

  大軍渡江南下,沿途的南都集權武裝、行政,已經等待收編了,抵抗聯軍沿途一路上順利的接管了各部隊的駐紮營地,並接管了各地行政。

  每接管一個地方,抵抗聯軍便在當地展開剿匪運動。而行政單位則是開展土地改革、戶籍登記等等工作。

  盡管沒有什麽抵抗,但是抵抗聯軍的清算活動卻是一個也沒少。

  南都集權此前鎮壓知識分子支持抗戰,現在是有賬算賬,一個都跑不了。那些反動分子也想跑路,但再怎麽跑也跑不出神州,此時的南都集權已經是甕中之鱉。

  同時對南方各省的買辦資本、官僚資本的清算也在如火如荼的展開。

  這些官僚買辦資本以四大家族為首,下麵還有一大票商人、官員。

  這些人都是複興派要徹底清算的對象。

  抵抗聯軍沒到一個地方,就會著手調查這些群體的情況,然後將這些群體控製起來,並對他們的資產進行查抄。

  唯一能夠不被清算的,也隻有那些民族資本家。

  民族資本家實際上也是一種革命力量,隻不過不是那麽堅定,因為資本是軟弱的,資本世界永遠都是大魚吃小魚,小魚要想不被吃掉,除了建立一個國家集權對他們進行保護之外,唯一的辦法就是當外部資本的走狗。

  資本家會想,我不投靠也有別人投靠,我投靠了還能保證榮華富貴,這就是資本軟弱的根源。

  而此時抗戰已經初步勝利,神州即將統一,那些民族資本家日後有國家集權的為他們提供保護,避免他們被外部資本直接衝擊,同時指導他們的發展,當然也有監督,畢竟資本家手中的財富,本質上都是人民的財富,隻是放在他們手上進行保管、經營,必須對時代做出貢獻才有資格繼續保管這些財富。

  僅僅不到半個月,抵抗聯軍就控製了南方各省。

  南都集權土崩瓦解、不複存在。

  每一個人都能感覺到變天了。

  每個地方的官僚買辦階級,都遭到了逮捕、審問,家產也被全麵查抄,同時這些官僚買辦接下來還要被拉去勞改服刑。

  查抄的資金收歸國有,大量產業充入國企,而那些國企不經意的資產,則進行拍賣等方式進行處理。

  而那些地主的日子,也不是那麽好過。

  不過相比那些官僚買辦的下場卻是好了很多,抗戰聯合集權隻是沒收了土地,並進行了土地分配。

  千年土地八百主,土地這個東西從來都是公共資源,根本不屬於任何人,所以土地沒收後全部產權屬於國家,然後再把經營權分配給廣大農民。

  此時抗戰基本勝利,也不需要再團結地主階級,所以相比過去複興派處理地主階級的時候,這次更加直截了當。

  統一收歸國有,然後直接分配。

  同時地主的一切放貸一律廢除有效性。

  並且對於那些名聲不好的地主,也一律展開清算,即沒收一切資產,並拉去服刑。百姓不進當家作主,而且過去欺壓他們的群體,都要被清算一遍。

  而那些名聲好的地主,則隻是沒收土地,還保留他們積蓄的資金。

  這其中自然離不開軍隊的配合。

  同事各地也建立了武警、公安部隊。

  槍杆子裏出集權,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一切試圖反抗的反動勢力,都被抵抗聯軍如同秋風少落葉一般暴力消滅。

  那些暫時還沒有被清算的反動分子,此時正躲在邊上瑟瑟發抖,老百姓則是拍手稱快、興高采烈。

  真的是變天了,而且變得極其徹底。

  地主、官僚買辦、土霸豪強、地痞流氓、山賊土匪,這些過去壓迫人民的群體遭到了全方位的打擊。

  有人哭有人笑,然而笑的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哭的則是那些少數的不正當利益既得者。

  老百姓的日子,快速的就有了好轉。

  分到了土地,現在已經快開春了,接下來種出的收獲就是農民自己的,不用向任何人繳納任何的東西,同時也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稅收了。

  鹽稅全麵取消,農業稅也全麵取消。

  相當於農民已經接觸不到任何的直接稅收,隻有一些商品增值稅、煙酒稅之類的稅種。

  而如今複興派領導的抗戰聯合集權,卻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因為工廠、基建項目太多了,需要大量的工人,就業崗位非常充足,那些過去在城市裏找不到工作的人口,現在都能找到工作了,而且還能通過勞動創造出財富。

  財富多了,問題自然的也就解決了。

  所以複興派一到南方各省,馬上對城市裏的那些貧困人口進行了賑濟、安置,並且給他們分配工作,或者安排去學習勞動技能。

  缺乏勞動技能的勞動力,在工業發展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反而是一種累贅,就如同二十一世紀的三哥。

  不過這個年代的工業化,還沒有到那個程度。

  很多勞動,倒也沒有那麽複雜。複雜的也有,畢竟蘇陽在開掛搞工業,也建立了一大批高端工業產能,但總體的來說,隻要又把力氣,都是有工作可以做的。

  唯一的問題就是,很多勞動力連基本的力氣都沒有。很多吸食鴉片的,還有很多在紅燈區混跡玩廢的,有的則是餓的。

  所以複興派,也同時取締了所有的紅燈區,並且全麵禁毒。同時對於那些勞動力水平比較低的群體也進行了特殊的處理,有的拉去禁毒,有的拉去療養,能救一個是一個,讓他們恢複正常,這些勞動力就能創造財富。

  就算是乞丐,也要進行收容,努力讓他們能夠從事勞動、自力更生。

  那些二流子,也在改造範圍,對於改造二流子,複興派經驗豐富。

  當這個時代人人都勞動,都能找到合適的崗位,大家都在創造財富,那麽整個時代自然的也就富裕起來了,唯一的問題無非就是產能的調控,這個則是國家要無時無刻的盯著去做的。

  複興派當前做的,就是對整個時代進行改造。複興派在北方、西南各省,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時代改造經驗,並且培養了大批的行政人員。

  1935年,正月,神州徹底統一。

  南都集權在沒有什麽抵抗的情況下宣告徹底滅亡,能夠逃過清算的隻有那麽一小撮人,包括類下野的光頭。

  光頭也想抵抗,但敗局已定,而且退路被封死,抵抗的下場就是身敗名裂,不僅利益保不住,小命都會不保。

  如果國際聯軍沒有海上的失敗,那麽光頭絕對會抵抗,畢竟就算是失敗了,還能跑到國外,起碼沒有性命之憂,說不定抵抗抵抗還有奇跡發生呢!

  然而國際聯軍的失敗,讓奇跡徹底的不可能出現,而且也沒有了退路,任何抵抗隻會招來殺身之禍。

  下野的光頭回到了浙省老家,閉門不出,複興派也沒有去接觸。

  統一的神州,發展方麵有不少不均衡的地方。特別是南方各省,基礎設施什麽的還沒有跟上。

  不過南方各省本身的經濟也不錯,而且比較擅長經濟發展,所以問題也還不是很大。

  就是對時代的改造,各種變革方麵落後。

  好在有大量的支南幹部,將各項變革措施落實了下去。這場變革,和變法是類似的,以前的東西都要變。

  正常情況下,變法都是需要和風細雨慢慢來的,否則下麵的官員、百姓都會一頭霧水、不知所措,狂風暴雨一般的變法幾乎都是要失敗的。但有了大量的支南幹部就不一樣了,這些幹部在北方的時候已經熟悉了變革內容,做事有章法可尋。

  唯一需要快速適應的就是老百姓,不過老百姓也能快速適應,畢竟變革的內容,都是符合道理的,老百姓從他們自身的利益角度和道理方麵去理解就行了,複興派的一切政令、法律,都是以維護人民利益為出發點的,並且沒有違背道理的地方。

  而在京城,蘇陽則是和工業部等部門,把南方各省今年的建設規劃搞了出來,一個三年計劃。

  三年內,將南方的基礎工業,以及交通、通訊、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備,同時基本完成農改和居民住房建設。

  同時在民生方麵,保障糧食、肉類、棉花的供應,這方麵神州北方已經形成較大產能,可以補充南方各省的基本所需,但要日子好過,南方農業也必須有所發展,展開農業分工。

  統一了神州之後,農業大分工的體係已經有了操作空間。

  過去複興派控製的是長江以北和西南地區,在農業生產緯度方麵還有一些局限。

  如今這個局限卻是沒有了,已經可以展開大規模的農業分工生產。

  糧油由北軍平原、華北平原、關中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河套、河西走廊等糧油基地負責生產。

  棉花由西域、黃河三角洲兩個地區負責主要的生產。

  同時蒙古草原則負責提供草原經濟產品,羊毛、羊肉、皮革、牛奶等等,同時在東西伯利亞地區,同樣也有不小的畜牧業生產能力。

  而南方各省,糧油基地負責生產水稻、油菜,非糧油基地則生產各種各樣的經濟作物。

  此時的神州隻有四億兩千多萬人口。

  而耕地麵積,卻已經可以突破25億畝了,而蘇陽卻是拿出了二十一世紀的農業生產力,可以說農業資源空前充裕。

  不過土地再多,也是不嫌多的。

  種植糧油用不掉,可以種植各種經濟作物。

  後世的神州,大豆、棉花還要大量進口呢!而如今有了豐富的農業資源,大豆、棉花都可以自給自足。

  同時那些多餘的土地,還可以種植大量的飼料作物,多養殖一些禽畜,也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但在如何提高農業人口的個人產值方麵,卻是讓蘇陽有些頭疼。

  後世美麗堅帝國的那種農業模式是非常不可取的,盡管產值看似很高,然而對石油、殺蟲劑、化肥的消耗也非常巨大,完全就是高能耗、高汙染的典型,而且農業產出的多樣性完全沒有。

  大農場模式不能搞,小農模式也不利於農業現代化。

  可以借鑒的模式,倒是以色列的農業模式比較靠譜。猶太人雖然到處壓迫其他民族,但他們本民族的發展卻是非常上心的。

  猶太人采取的農業模式,就是大力發展科技農業,集權成立技術推廣機構,向農民對接最先進的農業技術,指導農民進行生產,同時也對農民進行指導收費,同時集權也出資負責機構運轉。

  同時大力發展滴灌、噴灌技術,以及對土壤進行改良,集權通過市場預測來分配生產配額,並向農民提供低息貸款等等。

  而在農業組織形式方麵則是采取非常靈活的模式,農村集體公社、合作社、個體戶都可以存在,集權一視同仁。

  不過當時的神州,工業發展程度還不高,公社成立後也沒有條件進行農業現代化,所以有些公社連吃飯問題都沒有解決,當然也有一些公社比較成功的。所以當時的公社,主要還是指導意義為主,但並不是說全都要采取公社模式。

  以色列的模式,有相似之處,他們的公社一樣是吃‘大鍋飯’,收入都是統一分配,外出打工的收入都是上繳後進行分配的,而且是已經獲得成功的案例。他們在沙漠的環境,都能做到農民人均收入1.8萬美元,而神州的農業條件更加得天獨厚。

  最重要的是,蘇陽現在有能力發展現代化農業。

  工業直接開掛了,農業現代化所需的農機什麽的都能生產,同時蘇陽還可以購買各種農業技術,同時還能購買各種優良的農作物品種。噴灌、滴灌技術已經有了農業產能分配製度也在運轉。

  所以當前的神州,已經具備了成立人民公社的條件。

  如果神州接下來可以成立大量的人民公社,那麽日後神州就可以解決困擾了神州幾千年來的土地兼並的問題。

  也不是所有的農民都並入集體公社,合作社、個體戶同樣可以存在,可以很靈活,就像是當前蘇陽雖然搞了一個農業生產配額製,但也主要是規定那些大宗農業產品的產能,其他的農作物種植還是很靈活的。

  相當於,不管什麽製度,和意識形態都沒有關係。

  集體公社經營不善同樣可以解散了,而沒有采取公社製度的農民,同樣也可以自由的聯合起來成立公社。

  成立公社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要如何避免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問題,所以蘇陽沒有立即在全國範圍內成立公社,而是立即在遼東東部的抗戰老區成立了集體公社試點,摸索公社的可行模式。

  公社的存在,要能夠體現集體的優勢。通過集體的智力、體力的協作,以提高集體的收入,合理的利用公社所擁有的資源。同時增收之後,如何通過集體的優勢,提高集體內部的農村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水平才是衡量公社成功與否的核心標準,如果人民的生活水平反倒倒退了,那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公社即可以搞農業,也可以辦集體企業。實際上現在就有了,各地農村已經有了集體養殖場。

  同時蘇陽也正式成立了農業研究院,並要求建立一個科研成果可以與市場高度對接的模式,而不是研究出了技術無法落地推廣。並且開設農業大學、技校等教育機構,以培養農業技術人員。

  由撥款成立負責農業技術指導的農業站,負責把最先進的農業技術推廣下去。

  神州是一個大國,自然不是以色列那種鼻屎大的地方能比的,所以各省成立一個農業研究院是需要的,從而適應全國各地不同的農業環境,並研究各省的農業課題。

  農業發展起來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起來。

  而且農業也可以創匯,現在神州人均耕地達到6畝,可以說是非常寬裕的,可以發展農業出口,向國外出口高附加值的農業產品,或者是生產起來人均產值比較高的糧食等等。

  農業產品的附加值,自然就是靠先進的農業科技來實現的。

  工業發展方麵,則是更加簡單,沒有農業那麽複雜。

  隨著神州的統一,工業發展也進入新的階段。

  工業的分工產業鏈,也正在布局建立。

  北方主要發展重工業,兼顧一些輕工業。南方可以發展輕工業,同時也兼顧一些重工業。

  沿海省份,接下來可以發展一些加工處理進口原材料的輕重工業。

  目前神州倒是沒有進口的原材料,但很快就有了。

  隨著國際聯軍從東亞潰敗,接下來神州海軍就可以控製整個東南亞、中南半島,甚至是印次大陸、袋鼠洲。

  這些地區都有大量的原材料的產出。

  因此神州沿海可以發展進出口型企業,通過出口高附加值的商品,換區更多的原材料、低級商品,例如很多優質的農產品、海產品。

  統一之後的神州,工業發展的潛力也就大大增強了。四億人可以建立一個比較龐大的工業體係了,暫時人口是夠了。

  不過工業體係是越來越龐大的,所以當前神州的人口還是不夠,還是要鼓勵生育,人口最起碼得翻上一倍,才能坐穩世界生產中心的地位,生產型帝國體係才能徹底的恢複。

  醫療、教育體係都要上,人口是要看質量的,首先要健康,健康的勞動力才有勞動能力。在一個要能夠掌握越來越複雜的生產技能,隨著工業體係的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複雜,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產生巨大的門檻,原時空的神州就是搭乘了工業化的最後一班車,而後麵想要入場的三哥,幾乎不可能實現工業化。

  原時空的美麗堅帝國,也是一大堆的垃圾人口,三億多人裏麵,起碼有兩億多的垃圾人口,這兩億多的垃圾人口就是因為愚民教育,以及糟糕的健康狀況所導致的。所以原時空的美麗堅帝國實際上是在用幾千萬人口的智力在和神州十三億人在競爭,幾乎沒有翻盤的可能,神州的十三億人的智力還在提高階段呢!

  作為一個本民族建立的集權,蘇陽自然不會去搞什麽愚民教育,也不會像美麗堅帝國那樣,完全不在意屁民的身體健康,瘋狂的用垃圾食品去荼毒人民。有人說神州人都快被黑心食品毒死了,但這些黑心食品的主要技術不還是美麗堅來的,要說被毒死,肯定是美麗堅人民率先被毒死,美麗堅的食品問題簡直觸目驚心。

  所以蘇陽在發展教育方麵很上心,而且在食品安全方麵,是全麵杜絕後世美麗堅發展出來的工廠化養殖技術,更是禁止使用各種激素、廋肉精。養殖場生產的肉要有肉的香味,養殖速度慢一點不要緊,可以從價格上進行彌補,而且神州當前這麽多耕地,飼料作物是不缺的。

  對馬海峽一戰,神州馬上進入了戰爭紅利收割階段。

  統一神州,隻是其中之一。還有東南亞、中南半島、印次大陸、袋鼠洲、南朝半島、小鬼子群島的戰爭紅利都還等待著收割。

  抵抗聯軍對寶島的收複戰率先打響。

  黃海艦隊在封鎖了神州沿海之後,直接發動了對寶島的搶灘登陸。

  在航母的空中力量的配合下,以及戰列艦炮的火力支援下,抵抗聯軍海軍陸戰隊在寶島西部平原成功搶灘登陸,島上的小鬼子守軍隻有五萬餘人,而且基本上都是二線部隊。小鬼子之前把主要兵力都投入到北軍亞戰場了,現在全被圍困在南朝戰場。

  所以收複寶島已經是板上釘釘,海軍陸戰隊正在寶島高歌猛進,一路上勢如破竹,小鬼子軍隊的戰鬥力,如今已經被抵抗聯軍給完全碾壓了。不僅是裝備上的碾壓,而且在戰術、兵員作戰素質方麵都是完全的碾壓。

  小鬼子自從和抵抗聯軍作戰以來,已經被抵抗聯軍殲滅了將近四百萬兵力,同時如今在南朝半島,還有兩百多萬小鬼子士兵,所以小鬼子實際上已經損失了六百萬士兵,這些士兵全是青壯勞動力,而小鬼子原先那一批能打仗的精銳部隊,現在幾乎已經死絕了。

  抵抗聯軍則不同,有生力量一直很好的保存著,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士兵的作戰經驗越來越豐富,可以說抵抗聯軍的很多部隊,此時就是世界上戰爭檢驗最為豐富的,加上步兵戰術最先進、裝備最先進,軍隊體製也最先進,戰鬥力之強,已經沒有什麽可以抗衡的了。

  麵對寶島上麵的五萬多名小鬼子守軍,抵抗聯軍現在有許多種辦法對付他們的防禦工事,根本沒有能夠讓他們感覺到頭疼的存在。

  而且抵抗聯軍的登陸,讓寶島百姓振奮無比,紛紛前來支援作戰,寶島百姓已是苦洋久矣。

  阻力自然也有,寶島被小鬼子殖民這麽多年,形成了一大批的日雜,這些日雜通常的表現就是利益既得群體,這個群體是蘇陽親自豐富,要徹底消滅的,而且要從肉體上消滅了,從而收複一個幹淨的寶島。

  就在抵抗聯軍發動寶島收複戰的時候,抵抗聯軍對港澳的收複戰也打響了。

  不過那些白頭鷹老爺們一個個養尊處優習慣了,根本沒有什麽戰鬥力,還沒打兩下就投降了。

  而葡萄牙人就更幹脆了,還沒打就投降了,他們畢竟是小國,一個彈丸之地,現在哪敢和神州叫板。

  神州如今在國際世界的地位,實際上已經大幅度的提高了,而且到了一個讓列強深深畏懼的地步,全是抵抗聯軍打出來的。

  神州的完全統一,很快就能實現。

  而神州對小鬼子的戰爭紅利的收割已經開始了,小鬼子的海軍力量被徹底殲滅之後,片板不得下海,北海道漁場已經屬於神州獨享。

  北海道漁場可是世界第一大漁場,此時還沒有被小鬼子過度捕撈,漁場的漁業資源極其豐富。

  每年可以在這個漁場捕撈上千萬噸的海產品,並且這樣的捕撈量還是可以持續性捕撈的,隻要不超過這個量,就每年都能捕撈到大量的漁產。

  此時神州沿海的漁產捕撈量,定額規定為每年500萬噸,實際上如果無節製的捕撈,一年捕撈個千萬噸以上都是可以的,但那種方式不可持續,所以500萬噸這個捕撈量,可以持續漁利。

  加上北軍亞地區北海道漁場、遠東沿海漁場,捕撈量已經到了一年2000萬噸。接下來神州的漁船還可以去世界各個遠海捕魚,這個沒有什麽國家發展遠洋漁業的時候,一年捕撈量超過3000萬噸不成問題。

  僅以2000萬噸計算,神州人均已經能夠享有47公斤的漁產。而且海產品還是可以養殖的,神州老百姓的餐桌接下來就可以迅速的豐富起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