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瘋狂提速
作者:烤鹿      更新:2022-03-25 20:39      字數:2423
  一個冬季很快過去,神州總體平穩。

  複興派治理的各省,國民經濟增長達到了恐怖的1032%,國力上升十倍不止。

  進入1935年1月,複興派立即啟動了全民居住現代化的建設計劃,而蘇陽則是瘋狂作弊,手上原有的8億點積分全部砸了進去,進一步增加了工業產能、建設規模。

  工程隊大量組建,各種中高端工廠陸續建立。

  這些積分砸下去之後,神州已經實現了能夠自產先進的大型農機、工程機械、重型裝備製造,同時能夠自主生產各種汽車,貨車的製造能力達到了每年800萬輛。

  各省、各城市,也建立了與基建相配套的砂石開采、磚廠、小五金製造廠、水泥廠、鋼鐵廠等產能,以減少運輸壓力。

  複興派治理下的各省,在過去一年修建了鐵路8萬公裏,公路21萬公裏,達到了人類鐵路、公路建設史上最恐怖的記錄。

  之前最高的記錄,是美麗堅帝國1887年修建鐵路20619公裏。

  美麗堅帝國人口沒有神州多,而且工人也沒有神州吃苦耐勞,加上神州如今修建鐵路用的是很先進的技術,施工效率大大提升,因此成功的實現了一年修建8萬公裏的恐怖成就。

  修建起來的這8萬公裏的鐵路,和世界各國的鐵路還有點不同。

  如果的列強,運輸主要依靠鐵路,所以除了主幹線之外,支線非常多,修建得密密麻麻的,相當於把鐵路當公路用。

  而神州修建的鐵路,則是以主幹線為主,支線也有很多,但不會密集到那個程度。

  因為此時的神州,已經開始使用大量的汽車運輸了。

  汽車在中短途運輸當中更加靈活便捷,所以很多鐵路支線的建設就沒必要了,就算是現在建設了有點用,以後也要拆掉的。

  一個鐵路網已經在神州北方鋪開,包括蒙古、西域、東西伯利亞,西南各省的鐵路網也各自修建了起來。

  針對西南各省鐵路修建難度更大的問題,蘇陽采取的是分頭建設的方式建設鐵路。

  西南省份與其他省份的鐵路還未相連的時候,現在各省省內先修鐵路,一邊啃硬骨頭,一邊把那些容易修建起來的鐵路先修起來。

  內外同時開工,兩頭分段貫通,最終各省鐵路連在一起。

  相當於就是在西南各省先建立一個獨立的鐵路網,然後再打通出省的通道。

  而且修建的鐵路都是標軌,而不是白頭鷹的米軌,火車速度也是全球領先,運行時速最快達到120公裏每小時。

  隨著這些鐵路的修通,以及大量的公路的修通和汽車的大量使用。在運輸效率方麵神州迅速就追上了世界各國,而且運輸效率是高太多了。

  這意味著在運輸方麵,神州需要投入的勞動力要比各國少很多,節約下來的勞動力,就可以投入其他方麵的建設活動當中。

  隨著交通線的貫通,發展效率又上升了一個台階,因為很多產業因為這些道路的開通,成功的實現了產業分工發展。

  就如伐木業,東三省、東西伯利亞這些地區的木材開始沿著鐵路線大量運入關內。

  煤炭、鋼鐵、水泥、化肥、農產品等等大宗商品,都得以實現區域產業分工。

  而在新的一年,道路建設依舊在瘋狂進行。

  更加瘋狂的則是電力係統的建設,大量的水庫被修建了起來,大大小小的水壩一年修建了上萬個,大量的水電站開始供電,同時水庫又為農業灌溉、生活供水提供了基礎。

  大力發展水電的同時,火電廠也是大量建設。

  不是每個省都有那麽豐富的水電資源,火電還是發電的主力軍,所以各省火電站瘋狂建設,至於空氣汙染的問題,在這種戰爭時期是完全不用理會的,保障供電才是主要的重點,沒有電力工廠都開不了工,高速生產、建設也無從談起。

  在這種瘋狂建設的狀態下,也成功滿足了各省的電力供應。

  而新的一年,建設、生產規模還會持續的暴走式增長,電力產能建設依舊在持續進行。

  年底的這波開掛,各省的勞動力資源直接被拉到了快要接近極限的狀態,就是勞動力有點不夠用了,持續的擴大基建規模,以及不斷擴大的工業生產規模,已經把勞動力資源幾乎都分配到了就業崗位上。

  不過蘇陽依舊有辦法,那就是搞供給側改革,對當前工業產能、建設產能進行升級、整合。

  例如之前各省道路不同,不得不建設很多地域性的獨立工業體係,但是有些省份在某些工業產業上的天然稟賦不佳,工廠效益低,也就是效率低,或者是規模太小,沒有形成規模化。這些工廠隨著道路的暢通可以逐漸關停,在各地域搞產業分工,從而高效率的進行工業生產,這樣一來就能節約一大批勞動力。

  節約下來的勞動力,就可以投入到大量新增的崗位上。

  與此同時,進一步的提高工業生產技術,以繼續提高生產效率。

  而在基建方麵,則是增加更多的現代化設備,逐漸減少一些低級的勞動投入,同時通過號召工人學習技術,讓基建隊伍內的普通工人,可以轉型到技術含量更高的崗位上。例如原先鋪磚需要人工動手,開始轉而使用鋪磚機,節約下來的勞動力投入到別的崗位上。

  相當於就是用科技生產力,持續的拉高個人產值,從而產出更多的財富,不僅國家稅收增長,而且個人財富所得也會增長。

  拉高個人產值,對於勞動力的素質是有一定要求的。吃苦耐勞的精神神州人不缺,現在主要缺的是文化水平和勞動技術。

  所以之前布局的全麵掃盲、職業技校,以及讓師傅帶徒弟的這些模式,就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

  普通工人隻要肯學,就能調到收入更高的崗位上工作,收入馬上就有增長,加上各種鼓勵措施,以及集權表彰等形式,全民學習的氣氛已經被調動了起來。

  另一方麵,複興派各級派組織,開始按照蘇陽的指示,開始深入挖掘、優化勞動力資源。

  能動員到工廠做事的婦女都動員起來,婦女能勝任的工廠崗位都讓婦女擔任,男性青壯勞動力被大量調到工程隊搞基建。

  對二流子的改造,也深入進行。

  同時對於那些資源配置差的山區人口,大量遷移出來轉為工業人口,就連那些少數民族都被大量的從山區遷移了出來,加速了同化進程。

  而在農村勞動力方麵,也不斷動員勞動力在農閑時到城鎮的工廠上班。

  同時在現有的各種崗位上,把能夠節約的勞動力節約出來,從而實現勞動力資源的高效率生產。

  在這些措施之下,生產建設效率開始提速、再提速。

  與此同時抵抗聯軍也進入了最後的備戰階段,一統神州的軍事行動即將展開,拿下南方各省,人口還會出現一次大幅度的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