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全麵溫飽
作者:烤鹿      更新:2022-03-25 20:39      字數:2192
  1934年夏季,氣候變得炎熱起來。

  神州全國則是依舊在瘋狂建設,大量的公路陸續竣工修通,大量的水壩被建造了起來,還有大量的鐵路、橋梁,也是不斷的出現在神州大地上。

  建設效率,簡直逆天。

  平原地區的鐵路主幹線已經全麵修通,大動脈已經初步形成,大大降低了交通壓力,此前沒有鐵路主要是用汽車進行運輸。

  原野上,一片片冬小麥已經變成金燦燦的顏色。

  一年一度的夏收又來臨了,大量的小麥收割機正在忙碌著。

  而今年的夏收,卻是讓老百姓感覺不可思議。

  冬小麥畝產已經逆天了,很多地區的小麥平均畝產都超過了500公斤,個別地區的畝產甚至達到了800公斤。

  就算是旱地上種植的冬小麥,畝產超過500公斤的也是一大堆,全都是種植了旱地專用麥種。

  將近兩億畝的冬小麥大麵積的豐收,總產量為9720萬噸,總體的平均畝產達到486公斤,相當於平均每畝小麥產出5石糧食,而過去北方的小麥畝產大體上都是1石,個別比較肥沃,管理比較到位的可以達到3石的產量。

  然而現在畝產5石輕輕鬆鬆。

  農業生產力直接出現了逆天的跨越式增長。

  能出現如此爆炸的增產,主要還是小麥品種的改良,過去的小麥品種抗倒伏能力差,小麥不能播種得過於密集,而如今使用的麥種全都是抗倒伏品種,種植密度增加了一倍不說,麥穗產量也變得更高。

  再加上化肥的使用,以及瘋狂修建的水利設施,進而實現了小麥的高產。

  同時在耕地、播種、施肥、收割等方麵,都大規模的實現了機械化種植,土地雖然分配給農戶經營,農戶雖然買不起這些大型農機,但這些大型農機卻是集權直接配套的。

  這些大型農機的配套,大大降低了農業勞動強度,將大量的勞動力從農業生產的活動中解放了出來,進而可以投入工業、基建領域。

  此時的神州農業生產力,直接一躍成為世界最強。

  農業所需的勞動力大大降低了,意味著神州也能有更多的勞動力從事戰爭活動。

  時代生產效率,就是從每一個領域一點點摳出來的。

  夏收活動在這些大型農機的忙碌之下,比較輕鬆的就完成了,實在是增產太過厲害,老百姓家裏的糧倉都裝不下了。

  不過國有糧油企業卻是早有準備,糧倉已經建了一大堆,同時糧食加工能力也有所準備,很多地區老百姓也不用曬麥子,當場收割直接就賣給糧站,糧站有工業化的大型烘幹設備。

  烘幹、脫殼、碾磨,一條龍工業化處理。

  麵粉加工廠全麵運轉,生產出大量的麵粉和飼料副產品,然後向各省供應。

  “領導,這次大豐收過後,各省糧食供應已經非常充足了,已經可以全麵取消糧票製度了。”錢奇東欣喜的對蘇陽建議道。

  “那就全麵取消吧!要做好糧食調運。”蘇陽同意道。

  很快抗戰聯合集權,就召開了會議,全麵取消了各省的糧食憑票供應政策,糧食管製開始放寬,普通老百姓想吃多少糧食都沒有限製了。

  隨著這項政策的取消,老百姓吃飽飯已經完全沒有問題了。

  此時抗戰聯合集權治下的各省,就連二流子都被動員起來生產勞動,甚至就算是殘疾人,都安排到一些力所能及的崗位上工作,全國上下幾乎無人失業。老百姓有事做,每個月都有工資領取,而且糧價不貴,供應也充足,吃不飽飯已經正式成為了曆史。

  隻待秋季棉花收獲,溫飽問題就能徹底解決了。

  同時各省的菜籃子工程也發展迅速,每個城鎮都配套了大棚蔬菜工程,同時農村鄉鎮的國有、集體合資養殖場已經遍布各省農村。

  而在物價方麵,則是一直比較穩定。

  蘇陽采取的貨幣政策是量體裁衣的發行模式,即生產了多少財富發行多少貨幣。就如同原時空的神州一樣,開國後糧食價格曾有三十年沒有什麽變化。

  糧食是可以儲存的,所以市場供應價格可以穩定,就按照製定價格銷售,賣不掉的囤著,而不是說要直接賣掉。

  戰略儲備倉庫,已經囤積了一批糧食,每年換倉就行了。

  曆史上有不少朝代,糧食多得吃不完。

  此時的神州,也開始變成這樣了。

  隻不過接下來可以調節糧食生產麵積,囤積了太多糧食的時候,可以減少糧食種植麵積,回旋餘地是很大的。

  糧價此時穩定在了一斤2的價格,人均消耗穀物200公斤計算,一家四口每個月在購買糧食上,隻需要支出266元,而一個勞動力一個月的工資都是1200元起步的,而且婦女也大量動員起來參與工作,一個四口自家基本上都有兩個勞動力。

  其他的工資則可以用來購買各種商品。

  各省對輕工業商品的需求量上漲的速度飛快,主要也是因為百姓收入提高得很快,2.6億人口當中的勞動力在極短的時間內,陸續具備了購買力,需求自然是非常巨大的。

  不過蘇陽也是早有準備,複興派在這方麵也還是有經驗的,畢竟東三省敵後根據地的時期,這套經濟製度就開始實行了,知道老百姓在這種經濟製度下,很快就會具備購買力,所以提前建設了大量輕工業,其中扶持了不少民族企業家發展各項輕工業。

  這些民族企業家畢竟剛剛發展,所以輕工業領域很多還是以國營企業為主導地位。

  這些國營企業能夠在戰爭時期,滿足人民的輕工業商品的需求,並且可以形成規模效應,生產效率可以提升到很高。而那些民族企業家,則是用來發現人民的需求的,可以靈活調整經營方向,進而對市場形成互補作用。

  大部分製造業工廠,裏麵的工人絕大部分都是女工。

  大量的婦女被動員了起來,而男人則大量被抽調到工地上建設工程去了。

  歐米各國此時也在搞這種政策,特別是美麗堅帝國,大量的婦女也被動員了起來,甚至軍工廠裏麵都是大量女工。

  不過神州此時對婦女的勞動動員也不差,就連那些以前不勞動的姨太太也被動員到了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