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瘋狂開掛的農業
作者:烤鹿      更新:2022-03-25 20:39      字數:2893
  同時PF-89式80mm單兵火箭筒也開始裝備部隊,而且是全軍展開訓練,訓練彈成本賊低,隻是正常火箭彈的十分之一的成本,而且火箭彈的成本實際上很低廉。

  所以這種武器的訓練,別迅速推廣到了全軍。

  全軍上下,此時都在抓緊訓練、學習。

  征兵也還在進行之中,主要是組建生產兵團。

  一個個生產兵團迅速被組建起來,然後派往邊疆地區開墾農場。

  同時春節一過,各省農業建設也在加速。

  其中關內冬小麥已經完成了播種,各個平原的小麥種植全麵使用機械化播種,並且正在瘋狂修建水利設施。

  大量的水壩正在建設,為農業生產做好保障。

  除了種植小麥,棉花種植也是重中之重。

  神州的商品棉產區主要為黃河下遊三角地帶,橫跨魯豫蘇三省。同時全國各地農村,農民還會自己種植棉花,並且進行紡紗、織布。

  不過此時農村的小農紡織模式,已經跟不上生產力的進步,已經不可取了,棉花種植必須進行農業分工。

  中原地區的棉花產區就不夠用了,所以蘇陽直接在西域開發第二個商品棉產區。

  西域地區光照充足,非常適合棉花生長,產出的棉花質量極高。

  西域很多耕地還沒有開發,畢竟原先隻有500萬人口,所以移民過去的農業人口,以及派駐過去的生產兵團,主要發展的農業產業就是棉花種植,同時還有瓜果、葡萄的種植。

  現在神州的人口也就4億多人,抗戰聯合集權的地盤上也就2.6億人,黃河棉花產區、西域棉花產區足以滿足需求。

  棉花播種麵積計劃為5000萬畝,預計產量530萬噸,神州4億人,人均13公斤左右。

  如果光頭願意和抗戰聯合集權做生意,這些棉花也可以滿足南方各省的需求。如果光頭的南都集權不願意互通有無,南方各省這個時代也是有棉花出產的,而且氣溫比北方高,加上還和列強互通有無,南方老百姓倒是不用擔心沒有足夠的棉花。

  如果按照2.6億人計算,人均可以達到20公斤,這個量就已經很夠用了。

  棉被、棉襖、衣服,加上醫療之內的,還用不掉這麽多棉花,不過用不掉的棉花可以先屯著當做戰略儲備物資,這東西放著一時半會也不會壞的。

  而小麥商品糧播種麵積,則達到了1億畝,在使用了高產種子,以及化肥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平均畝產預計在每畝300公斤左右,總產量達到3000萬噸,同時商品糧產區之外,還有很多零星的機械化種植區,冬小麥總產量預計會在4000萬噸以上,人均153公斤,加上北軍水稻產出,以及各類其他穀物的產出,人均穀物將達到200公斤以上,這還不包括玉米產量,因為那些玉米算到飼料作物裏麵了。

  小麥、水稻種植,主要提供主糧,但是占用的耕地很少。

  剩下還有大量的耕地,剩下的耕地則是被規劃為種植大量的大豆、玉米、油菜、向日葵、甜菜這些作物,還有各種各樣的小規模生產的農作物都進行了規劃,還用不掉的土地就是用來種植牧草、果樹了。

  土地實在是太多了,畢竟隻有4億人口,而且實際上暫時要養活的隻有2.6億,土地根本用不掉,所以各類經濟作物能上的上,規劃盡量做到品類齊全。

  果樹則是大量種植,很多果樹種植下去都是要三五年才能投產,正好早種早產出,早提高人民生活品種。

  至於實在用不掉的耕地,蘇陽直接搞輪播了,進而保護耕地。

  輪播的時候,在耕地上種植一些豆科牧草,進而起到養地的效果,增加土地中的氮肥含量。

  為了實現農業快速發揮的目的,蘇陽春節之前就開始瘋狂開掛了,各種育種基地建設了上百個,同時優質品種的果樹苗購大量購買,直接下發各省氣候合適的地區進行推廣種植。

  而且直接在各地開辟一批國營化果園、集體果園,用這些國營化、集體化果園為當地農戶、商人提供技術指導。

  蔬菜種植方麵也是如此,以民營為主,國營成立一批菜籃子工程的大棚蔬菜種植基地為輔,進而推廣技術,為民族資本家、農戶提供技術指導。

  為了完成農業規劃,蘇陽直接瘋狂開掛,購買了大量各省給地區的農業資料,把各省各地區最適合種植什麽,不適合種植什麽,精確到了每個鎮。

  然後由農業部分配農業產能,並且派人到各省現場實地考察,然後資料匯總調配產能,進而完成了一個短期工程量堪稱浩大的規劃任務。

  規劃充分考慮了自然災害、豐產因素。

  那些必須的農產品,又可以較長時間儲存的,可以大幅度超額生產,需求量不足可以先屯著當戰略儲備,戰略儲備倉庫剛剛建立,正好需要大量的糧食壓艙,通過國家囤積手段,這些農產品就算大幅度超產,價格也是可控的,種植麵積的調整比較簡單,畢竟有充足的調整空間、時間。

  例如水果、土豆這些不耐儲存,又不是非吃不可的農產品,則是把生產規模稍微超出一點點,從而確保受災不會出現市場供應急劇短缺,豐產又不會把市場價格壓得太低而造成穀賤傷農的現象。

  在農業生產方麵,都是采取國營、集體經營為輔,個體、商業經營為主的一個模式。

  畢竟農產品生產環節有很多特殊情況發生,例如自然災害、運輸損耗等等,都是需要生產者盡心盡責才能做好的。

  生產環境比較複雜,國營化、集體化經營應付不了那麽複雜的情況。

  但也不是不能應付,隻是規模太大必然出現問題。所以在養殖業方麵,國營資本占30%的規模,主要是養殖業抗天災能力還比農作物強一些,畢竟在養殖場養殖,人工是可以防疫的,風吹雨打也不怕,管理做好就可以了。

  蔬菜種植方麵,國營資本隻占10%的規模,主要集中為大棚蔬菜的種植。

  水果種植方麵,國營資本隻占5%,其中很多還是生產兵團搞的,部隊種水果是肯定能成功的,而且還能經營好,畢竟有紀律,有生產力。

  糧油種植方麵,國營則占到了30%,機械化種植還是比較簡單的,但主要集中在人口少的邊疆地區。而在人口多的地區,則是將土地分給農民經營,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

  做好了規劃,重點是很多地方沒有發展過分配下去的農業項目,所以就需要大量的農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蘇陽直接開掛在係統中購買了10萬名農業技術人員,每個農業技術人員價格為1000點積分,光是購買農業技術人員就花了1億點積分。

  加上農機,以及各種農業生產資料的工廠配套,還有各種農產品的加工廠,蘇陽直接砸了2億點積分下去。

  什麽大棚技術、滴灌、噴灌技術、高科技養殖場,甚至是玻璃溫室技術,都被他給整了出來。

  而且能用機械化完成的生產環節,都製造了相應的農業機械。

  在這樣的瘋狂開掛之下,一個現代化農業體係直接形成,生產力非常恐怖,在大力發展農業的情況下,意味著這個農業現代化一旦完成,大量的農業生產項目所需的勞動力會大大減少。

  當然精耕細作的傳統還是不能完全丟掉的,這意味著可以讓神州的農產品變得品類豐富,凡事不能走極端了。

  相當於蘇陽盡管大力發展農業,但反而減少了農業方麵的勞動力投入,至於很多能夠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在戰爭時期又不是完全必要的農業項目他也發展了,但蘇陽有這個本錢,就算增加了這些生產項目,依舊有充足無比的勞動力投入戰爭活動。

  相比世界列強來說,經過瘋狂開掛的神州農業,生產力比他們高出太多了。

  列強、毛熊他們的農業生產負擔才叫重呢!

  生產力的提高,好處實在太多了。

  這意味著就算是在戰爭時期,蘇陽也能讓老百姓過上物質充裕的好日子。

  隨著春天的到來,農業也進入了大規模生產的時期。

  又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春天。

  而蘇陽的開掛之路,才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