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配額製度
作者:烤鹿      更新:2022-03-25 20:38      字數:2844
  新村工程是蘇陽親自設計的,基本模式就是把一個區域內的村子合並在一起,然後建設別墅群,農村地方大,還可以留大院子、草坪,並且還有用來停放車輛、農機、雜物的平板房。

  把周圍村子集中到一起,然後通水通電,自來水用打井、小型抽水機供水,或者直接從山上接泉水。

  供暖則是每個村建一個小鍋爐,采用沼氣、煤炭燒鍋爐供暖。

  每個村都建沼氣池,配備沼氣發電、供暖設備,基本上都是冬季開始供暖4個月,其他時間用來發電。

  同時每個村建立一個集體養殖場,農戶也可以自己經營養殖場,但每個村的集體養殖場卻是標配。

  這些集體養殖場很有意義,一方麵有沼氣池配備,養殖場的糞便可以通過沼氣池的發酵產生甲烷供應發電、取暖,同時產生的沼渣、沼液還可以用來施肥,沼渣、沼液長途搬運就不劃算,分散在每個村搞養殖,資源就合理利用起來了。

  而且這些集體養殖場也有公有股份,國營股份占20%,其他80%股份按人口均分。而集權則幫助各村建設養殖場的基礎設施,並且提供科學合理的養殖技術。

  這些公有製、集體製結合的養殖場規模可以辦的比較大,每個村都有一個這樣的養殖場,就可以生產出大量的肉類、雞蛋、牛奶等產品,確保民眾生活的同時,還可以向村民提供養殖方麵的種苗、防疫、飼養等技術,老百姓不用出村就能學到養殖技術,進而不管是自己散養也好,搞中小規模的專業養殖也好,都非常便利。

  同時這些養殖場,還能就近利用農村的農作物秸稈、菜葉、食物殘渣等資源,避免農村資源浪費。

  重點還是能不能把這些公有、集體合資養殖場經營好的問題。

  養殖場能否經營好,無非就是腐敗問題、市場問題,以及用不用心的問題。

  腐敗問題好解決,腐敗曆來都是從上而下發展的,必然是上層出現了腐敗,才會讓中層效仿、底層學習,隻要上麵肯抓,沒有杜絕不了的腐敗風氣,在風氣廉潔、追責製度、監督製度完善的情況下,還能貪汙成功的,那真的是自己的本事了,這樣的貪腐規模小,也吃不誇公有製、集體製。而且貪官貪了錢也不敢花,對民力物力損耗不大。

  除非是腐敗已經演變成公然腐敗,已經沒有追究的時候,官員可以肆意花天酒地,那問題就大了。

  現在複興派很廉潔,蘇陽對貪汙是零容忍,沒人敢貪汙,而且外部矛盾大,複興派又剛成立,也沒這麽快腐化。

  養殖業搞不好,肯定是技術、護理有問題,蘇陽直接從係統中購買成套的養殖技術,而且開始大量培養技術人員,而且還有各種防疫藥品配套,技術上不存在問題,那就隻有用心不用心的問題了。

  這個問題也很好解決,可以通過獎勵製度來完成。

  例如一個技術人員負責幾個村的集體養殖場技術指導工作,負責的村子的養殖場養殖得比較成功,出現了豐產的現象,那就給予獎勵。

  同時村裏的集體養殖場,從村裏招收村民作為養殖場工人。工作用心了,養殖場保持盈利,就可以加工資,可以多拿一個人口的分紅。工作不負責的,其他村民可以要求換人,畢竟利益與其他村民也息息相關。

  剩下的就隻有市場問題了,蘇陽知道如果農產品生產不搞計劃經濟,農產品價格是會坐過山車的,價格好的時候農民一哄而上,結果價格血崩又出現供應荒再次拉高價格,原時空的神州就有一個著名的‘豬周期’。

  所以農產品生產需要搞計劃經濟,當然也不能全部都搞計劃經濟,而是主要農產品搞計劃經濟,而創新型農產品隨便農民嚐試。

  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實際上都是瞎子。

  計劃經濟看不到市場需求,創新動力不足。而市場經濟,看不到產能過剩,產能一過剩就隻剩下相互踐踏。

  所以養殖業的計劃經濟,無非就是搞配額生產。即某種農產品、養殖產品的生產規模不能超出時代需求量太誇張的地步,拋一點是可以的,畢竟農業生產、養殖生產是容易遭災減產的。

  避免產能過剩,農產品就不會相互踐踏。

  配額的分配上,農戶自主生產活動可以申請配額,集體養殖場也不會把配額都占完。而且當前蘇陽拿出來的養殖技術,並不是養殖那種低質量的肉類產品的,不會亂用添加劑、激素,而且養殖周期也比較長,例如養豬,出欄起碼要養一年,豬肉質量比隻養殖三四個月的豬肉好太多了。

  所以這種養殖技術下,配額是極為充足的。

  農民也不是說搞種植、養殖都要配額,也可以自己搞一些新花樣,那些沒有規定配額的農產品都可以隨便生產,進而滿足市場不斷出現的新需求,當這個市場確定下來之後,集權再研究相應的配額,避免出現產能過剩。

  在那些西方發達國家,農業生產很多都是這麽搞的,集權說要種植多少畝某種作物就種植多少畝。同時還有期貨市場作為配套,以規避生產風險,讓生產變得穩定。

  所以市場購買力穩定的情況下,再加上農業計劃經濟避免產能過剩,集體養殖場基本上都會有盈利,之不過是賺多賺少的問題,而有關部門又通過長期的市場、產能跟蹤,進而每年,甚至是每個季度調整相關配額,不斷的進行修正。

  既要確保生產方有利潤,同時也要確保老百姓能有一定實惠,且供應要充足。所以相關部門還要跟蹤各個集體養殖場的盈利情況,如果盈利過高則要加大配額供應,以加大生產規模,從而降低生產方的盈利,取一個平衡的局麵。

  蘇陽已經讓根據地集權的農業部成立相關農會,每一個農會負責一個生產項目的持續跟蹤監控,同時負責技術的監管及先進技術的推廣。而生產者是可以加入相關農會的,種植土豆的加入土豆農會,生產水稻的加入水稻農會,生產者可以隨時向農會反應問題,蘇陽也要求農會要及時處理生產者反應的各種問題。

  這種農業生產配額體係,並不是死板的。同樣是種植紅薯,普通紅薯有配額,如果是種植高檔紅薯,則不在配額範圍,農戶可以自主嚐試,集權也不會禁止他們搞創新,進而也就滿足了市場的新需求。

  同時在配額的分配上,則是講究適合種植什麽種什麽,例如某地氣候不適合種植某種水果,就讓適合種植這種水果的地區生產,一個地區要引入已有配額,並且產能已經滿足的農產品生產項目,必須向農會申請,考察通過了才能引入配額。

  原時空的神州農業生產因為都是小農模式,也沒有配額一說,農產品價格坐過山車不說,很多地方看某種經濟作物賺錢,也不管氣候合適不合適,一窩蜂就上了,結果沒賺到錢不說,也讓那些專業生產某種經濟作物的地區同樣也賺不到錢。

  辛辛苦苦一年勞動下來沒賺到錢,農民最受傷的就是這個現象,所以農業生產是需要集權引導的。

  這種集體養殖場模式,實際上是蘇陽為日後搞集體農場做的一次鋪墊,讓老百姓接觸到這種集體模式,日後搞集體化農場就有經驗。

  當解決了集體養殖場的養殖技術、市場價格問題、用不用心的問題之後,集體養殖場的盈利是必然的,進而每年可以給農村人口分紅,帶動農村老百姓致富。

  新村建成後,就有些村民離自己的耕地比較遠,生產不方便的問題,蘇陽也進行了相關的產業配套,那就是交通工具的配套。

  自行車製造廠、摩托車製造廠隨之成立,加上已經成立的拖拉機製造廠,農村的交通工具配套將會跟上,同時農村公路也是集權直接撥款建設。

  而在別墅建設方麵,家裏沒有勞動力的,或者唯一的勞動力參軍的,或者是殘障人士,根據地集權則免費給他們蓋房子。

  這些新村的成立,將會讓神州的農村全部煥然一新。 ..